果茶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青少年最想知道的100个未解之谜 >

第21章

青少年最想知道的100个未解之谜-第21章

小说: 青少年最想知道的100个未解之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此,卡维尼格坚持说:“从巴格达古墓中出土的这批陶制器皿、锈蚀铜管与铁棒等,便是有力证据。尽管世界不相信我,但却无法否认这个证据。”

    就在卡维尼格单枪匹马与世界科学界相对垒之际,他的一位同行、德国物理学家阿伦?艾杰尔布里希特悄悄地站到他的身旁,公开宣布支持卡维尼格的论断。当然,他是在经过一番试验后才毅然作出这个结论的。他依照巴格达电池,制作出一些陶瓶、铜管、铁棒与沥青绝缘体,然后将一些鲜葡萄汁倒入铜管内,果然发生了奇迹:和电池连结在一起的电压表的指针开始移动起来,并最后稳定在0。5伏特的位置上,说明电池具有0。5伏的电压。

    艾杰尔布里希特藏有一个公元前5世纪的古埃及银像,上面有着一层又薄又软的金箔,黏附十分牢固。艾杰尔布里希特于是将一尊白银雕像浸入金溶液里,再用他仿制的古巴格达电池通电。两小时后,一个白银镀金雕像便完成了。对此,他又进行了反复实验,最终仍证明卡维尼格的结论没错。

    稍后,美国的一些科学家也对卡维尼格的结论进行了实验证明。他们也模仿巴格达电池,从中获得半伏特的电压。这一模仿持续达18天之久,反复不断地进行,实验中采用了葡萄酒、硫酸铜、亚硫酸和溶度为5%的醋等物质――均是卡维尼格报告中已经申明是古巴格达人使用过的理化物质。美国科学家的试验,也证明距今两千多年前,古人已经懂得类似现代物理学、现代化学的学问。不过这一结论毕竟使人莫名惊诧,大多数学者总怀疑其中有诈,不敢轻易放弃传统观点。

    然而,令这些科学家们大伤脑筋的事情一件接一件地不断传出:

    考古学家威夏劳?勒加及其助手在对埃及尼罗河畔的古墓考古时,从一座从未被人发掘的距今四千多年的古墓里,发掘出一台完整无损的彩色电视机。当然,它与现代人类的彩色电视机有一定的区别:安装有四面三角形的荧光屏,屏的四周镀有黄金;其内部机件采用当今世界最先进、昂贵的金属钛制造;只有一条线路,只能接收一个电视台的节目;电力由太阳能电池供给等。

    勒加博士是世界著名的考古学家,一向工作严谨。他动用碳14法对这台彩色电视机进行检测,结果令他不知所措:这竟是一台距今四千二百年的电视机!众所周知,电视机即使在一百年前也是世人不敢想象的,而四千二百年前的古埃及人竟能制造出来,这不是开“国际玩笑”吗?当勒加博士将他的报告公之于世时,果然引起世界舆论的一片哄笑。于是,勒加博士不得不撰文说:这台4200年前的彩色电视机可能不是古埃及人所造,而是当时来到地球的外星人遗留下来的,其一条线路、一个频道,只是用来接收外星人所在的星球的电视讯号。

    从古巴格达电池、古埃及彩色电视机,人们不禁联想到古代文献里的某些记载。1404年,考古学家曾在意大利罗马发掘出一座帕拉斯墓穴。打开墓穴时,发现整座墓室都曾被一盏明亮的灯照亮着,一直照了二千多年,只是在墓室打开、大批人员拥进后,这盏灯才渐渐暗淡下来。

    人们还由此联想到近人对胡夫金字塔内的考古调查。胡夫金字塔内的墓室壁上,雕刻、绘制有精美的壁画。不用说,墓室里是漆黑一团,但古埃及艺术家与工匠们是如何完成这些精美的壁画的呢?是用火把或油灯照明么?但在墙壁上却没有留下一丝烟火熏烤的痕迹。于是,一位叫诺尔曼的考古学家提出:公元前2600年时的埃及人在胡夫金字塔内使用了电灯照明!

    此论一出,舆论又是一片嘲讽。但是,静下心来细想,再联想到古巴格达电池、古埃及彩色电视机、古罗马电灯等诸多发现,诺尔曼之说是不无道理的。以后,人们还在埃及金字塔内的壁画上发现一组类似巴格达电池的画面。这似乎可为古巴格达电池等的存在提供佐证。当然,它们的主人到底是谁?是古代人类呢?还是那时作客地球的外星人?尚需要继续考察与研究。

049 *发现之谜() 
不仅仅是《圣经》,世界各地都流传着关于大洪水和方舟的神话。据说因为有了那条船,人类和各种动物才得以逃脱上帝愤怒的惩罚。人们总想知道有关*的一切,比如它的大小、建造所用的材料、航行日期和停泊地点。为了寻找这只神秘之舟,几个世纪以来人类进行了上百次探险,但至今仍然没有找到它存在的证据。它的秘密难道真的被永远冰封在亚拉腊山中了吗?

    *化成了石头,矗立在《圣经》中所说的停泊地点,即土耳其亚拉腊山将近5000米高的冰山上。这座山在土耳其语中被称为“惩罚之山”,因为它经常发生雪崩和山崩,有终年隐匿在烟雾中的大裂缝、地震、火山大量的二氧化碳等,还有雷击的危险,所以对该山进行的几十次探险终以失败告终。

    现代第一个有据可查的登上亚拉腊山的探险者是德国医生弗里德里希?帕罗特,他于1829年上了那座山,但并未找到*留下的明显遗迹。不过,他欣赏到了埃奇米阿津修道院中东正教神甫们顶礼膜拜的一个十字架,这个十字架很像是用《圣经》里记载的那艘船上的木材制成的。到1955年为止的历次探险同样未能获得成功,但随后,法国工业家弗尔南?纳瓦拉在到亚拉腊山进行第三次探险后,带回一根橡木梁,他断言隐约看见了冰川下有一只船,这根梁便是从船上掉下来的。

    最初的一些分析似乎证实了这位业余考古学家的叙述:利用碳14所做的检验,证明这件发现物的年代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不过,一个专家组反驳说,如果它在如此长的时间里都被深埋在海拔4000米的冰川之下,那么释放的碳14与分析中所显示的结果会完全不同。纳瓦拉用4个实验室的观点进行反击,但是持怀疑态度的人暗示,这块木头可能是亚拉腊山斜坡上古代伊提人的建筑材料。

    1919年,公众终于见到了第一张*的照片,这张照片是由俄国飞行员罗斯科维斯基拍摄的,上面可以隐约看出冰川下一个模糊的暗色斑点。而这以后利用雷达和深层探测器进行的地质考察,却显示这个斑点只是亚拉腊地区岩石共有的一种异常结构。对*的寻找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又重新开始。由于军事档案的解密,美国政府公布了由埃罗斯卫星和U…2间谍飞机拍摄的照片。这些照片显示在3000米高空可隐约看到亚拉腊山俄国一侧山坡终年冰层下的“异物”。但是,这些照片究竟说明了什么呢?

    支持*理论的人十分肯定:这就是*。实际上也的确存在着一些奇怪的巧合:这个“异物”距纳瓦拉找到那块木头的地方只有几百米,而那块木头是在位于“阿赫拉峡谷”附近的埃奇米阿津修道院找到的。可是,在地质学家和美国中央情报局看来,这可能是在公元1000年左右爆发过的一个火山口,或者由于终年冰川中一块巨大的冰下滑导致的不正常的积雪堆积。然而这并非是对*存在论的唯一反驳。这些反驳意见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样一场洪水要淹没一座高5000米的山脉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认为*停靠在亚拉腊山的人反驳说,大洪水过后,在公元前3000年,一些难以置信的地壳构造运动可能将这个山脉抬高了。

    于是亚拉腊山,尤其是西坡的帕罗特冰川、东北坡的阿赫拉峡谷和阿比科二号冰川成为研究人员偏爱的地方。

    如果说《旧约全书》上的文字引发的几次探险是失败的,但我们还是从《古兰经》关于大洪水的传说中得到了更多的线索,即使它们尚未有明显的科学依据。事实上,据这本*的圣书记载,*可能停泊在土耳其一座被当地人称为古迪?达哥的山上,这座山被西方人称之为朱迪山,也叫哥尔迪雅娜山或尼布尔山,但现代的地图上对这座山几乎从未提及。它位于亚拉腊山以南300公里。重要的是,这座山与尼尼微这个考古景点非常近。在那里找到了一些刻有楔形文字的泥版,上面记载着《吉尔伽美什史诗》。尼尼微距底格里斯河只有40公里,那个地区经常发洪水。这块土地在《圣经》中被称为“亚拉腊地区”。

    实际上,《创世纪》中记载*并非停泊在一个山峰上,而是位于“亚拉腊山脉”。英国的女考古学家格特鲁德?贝尔对这一地区进行了探测,并辨认出一种令人想到*的石头结构。这种罕见的结构早就被当地人称为“*”。

    这个物体长170米,宽45米,形状像一条船,好像同《创世纪》中所描绘的*相似。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对这里进行了6年的考察研究,他们拍摄了空中照片,并用一架特殊的仪器对这个地区实施勘测。这架仪器使用比一般雷达系统更高的频率工作,因此可以“看见”冰层以下更深的地方。所以他们假设它是5000年以前制造的,甚至一些人还认为它是《圣经》中那条船上层的甲板。

    在《古兰经》指引下,大卫?德索尔德称,在海拔2300米高的朱迪山辨认出石化了的*残骸。同样是在这一地区,他还找到了11块古代航海者巨大的压舱石。在这一地区附近采集的其他一些数据似乎证明了*的存在:这些数据首先显示它有一个不寻常的氧化铁层,它们可能是用来加固船体的铁制条带。其次便是从一端挖掘出的巨大物体,它们可能是“压舱石”,古代的船只都拖着这些东西,以便行驶更加平稳。纽约大学的大卫?法索尔德肯定地说:这就是*。然而,由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劳伦斯?柯林斯领导的一个地质学家小组却给他泼了一盆凉水,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天然的岩石结构。土耳其政府发起的挖掘工作和用放射性碳深入分析的最终结果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回答吗?

    尽管许多科学家都对诺亚舟进行了科学的探索和大胆的推测,但诺亚舟的存在与否至今还是一个问号。

050 赋予生命的女人:夏娃之谜() 
据《圣经》记载,上帝造人时,用黏土创造了男人亚当,然后又在他身上取了一根肋骨,创造了夏娃,是个女人。由于亚当夏娃在伊甸园中偷吃禁果犯下了原罪,被上帝驱逐出去,来到凡间,从此有了人类的生生不息。在人们追寻伊甸园下落的时候,同时,人们对上帝用亚当的肋骨做成夏娃的情节也产生疑问。既然上帝有的是泥土,可以用泥土创造男人,那么也就可以用泥土创造女人,为什么非要用亚当的肋骨来创造女人不可呢?

    古巴比伦文献也许可以也为这个问题提供令人惊叹的答案。

    原来,在苏美尔神话中也有一个乐园,名叫迪尔门。水神和智慧之神恩奇引来清澈的泉水灌溉着乐园,地母宁霍萨格使乐园长满各种奇异的植物。但是,恩奇虽然号称智慧之神,却十分贪吃。他乘地母不在之时把这些奇异的植物统统吃光。地母听说后勃然大怒,恶毒地诅咒恩奇,要他立刻死掉。于是,恩奇立刻病倒,危在旦夕。这时,众神束手无策,幸亏狐狸施展妙计,诱使宁霍萨格创造八位神?,分别治疗恩奇的八脏,使之恢复健康,恩奇这才逃脱大难。在宁霍萨格创造的八位神?中,有一位女神宁姬,她的名字在宿命苏美尔人语中便有“来自肋骨的女人”或“赋予生命的女人”之意。古代犹太教祭司在改编苏美尔神话的过程中,很可能误将“来自肋骨的女人”说成是上帝用肋骨创造女人,而这女人名叫夏娃,则正好与宁姬的另一含义相同。

    人们不禁会问,既然上帝已经警告亚当不准吃知善恶树上的果子,吃了必定要死,那么,亚当和夏娃违禁之后,上帝为什么不把他们杀死,而只是赶出伊甸园了事呢?

    原来,在古代社会,把某个成员驱逐出社区,就是最重的处罚了。它相当于今天的剥夺公民权,判处死刑。因此,上帝把亚当和夏娃驱逐出乐园,也就标志着他们在乐园的公民权被取消了,死亡了。他们从此之后就要单枪匹马地去和上帝创造的那个充满危险的世界搏斗,这和现代意义上的判处死刑实际上是一回事。正因为如此,在古代家业民族中,都有安土重迁的情结。像印度古典名剧《沙恭达罗》就有这样的诗句,表达了人们对故乡的怀念。

    “你无论走得多远也不会走出我的心,黄昏时的树影再长也离不开树的根。”

    关于伊甸园的故事,人们过去总以为是希伯来神话,其实,这个故事也起源于古巴比伦神话。所不同的是在《圣经》中是蛇引诱亚当和夏娃,而在巴比伦神话也认为人类有了识别善恶的能力、智慧,又能长生不老,便可以和神平起平坐,因此,巴比伦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