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我在七零混社会 >

第64章

我在七零混社会-第64章

小说: 我在七零混社会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收养不收养的,谁还不清楚啊,无缘无故多了一个孩子,而且还是朝鲜来的,收养也不用跑那么远。

    江长源不是不想让太红旗跟着江田野,毕竟是亲父子,在一起也亲近。

    但是江田野结婚了啊,儿媳妇家里也是高门大户的,一样军功赫赫,人家无缘无故当了后妈,肯定是不接受的,再加上江田野也很迅速了,已经有儿子了,比太红旗就小一岁。

    太红旗回来的时候,江田野太太是黄佳妮,正好是怀着第二胎,当时就气的肚子疼,江长源也是有点大男子主义,拉着自己儿子说。

    “这是你的亲儿子,看看跟你小时候长得一样,你老婆说是不要,那是因为不是她亲生的,可是这孩子是你亲生的,你得硬气一点说句话。”

    江田野这薄情郎,抹了一把脸,觉得自己没有太红旗日子过得更好,“爸,您看现在这样子,佳妮马上就要生了,我前面对不起红旗妈妈,不能再对不起佳妮了,这孩子跟她没关系的。”

    话是很有道理,前面跟太红旗妈妈那样子,已经是对不起太红旗妈妈了,可是人死了,没办法了,不能在对不起现在的老婆黄佳妮了,也算的上是一个男人了。

    黄佳妮一大家子是很满意了,可是全世界,只不过是对不起太红旗一个人罢了,江长源最后没办法了,他年纪大了,也不能养着孩子了,那么小一个多闹腾。

    想着给自己小儿子闺女看着一起带着,毕竟是亲侄子,但是谁也不想要,这要是要了,以后怎么见大嫂呢,很有默契的不接话。

    最后一阵来气,江长源自己养了,带回家了里来,这样子太红旗也碍不着其他人的事情了,但是为了这事情,这么多年了一直呕着一口气。

    尤其是现在这种情况,人家孩子不是你养吗,江长源就不明白了,干什么老是管教孩子。

    黄佳妮俩孩子跟太红旗差不多大,一个小一岁,一个小三岁,大儿子叫江明日,小女儿叫江明月,看起来期望就不一样。

    她就是看着太红旗不顺眼,今天来吃午饭,大家都在那里,太红旗本来在二楼来着,但是宋清如家里味道从后窗户一飘就进来了,他长身体的时候,一下子就饿了。

    这就是他家啊,饿了去吃点东西没什么,自己就进了厨房,冬嫂一见他进来就知道饿了,正好有炖好的排骨,先给他盛了一碗。

    “来,你在这里吃,吃完了还有啊。”

    冬嫂拉了一个小板凳,平时择菜用的,给太红旗一整碗,早上刚送来的排骨,肉多着呢,还带着脆骨,想着要补钙,脆骨就多挑着给太红旗多吃点。

    至于江田野跟黄佳妮俩孩子,她不是看着长大的,一时之间也想不到啊。

    谁知道姜明月闻到味道了,拉了拉黄佳妮衣角,“妈妈,我饿了。”

    黄佳妮就去厨房,一下子就看到了太红旗,在那里大马金刀的坐着吃肉呢,心里面就一股子燥,这什么玩意,还好吃好喝养着。

    她就是看不起太红旗,更看不起太红旗妈妈,低人一等一样。觉得好人家女孩子,谁跟个男人野合生孩子啊,未婚先孕也就算了,最后人走了还把孩子生下来,多大脸啊。

    要是她,先不说不会干这样的事情,就是孩子也绝对不会要了,一根绳子吊死算了,心高气傲。

    “哟,别说是一上午没见到人,原来在这里吃肉呢?”

    不冷不淡的说了一句,看了看那碗,有看一看冬嫂,很有警示作用了,冬嫂在家里做事情,肯定是和气为主。

    “明月要不要吃一点,正好能吃了,看着大家都饿了,先垫垫,这么大的孩子,都不禁饿。”

    黄佳妮也不是不要脸的人,说了这么一句让大家都不痛快了,她就舒坦了,端着一碗,给放到桌子上让两个孩子吃。

    等着人走了,冬嫂生怕太红旗不舒坦,想说什么但是没法说。

第50章 对象() 
此为防盗章  宋清如心想; 自己这姥姥还真的是不一般。到底是很有干劲了; 她对什么也不感兴趣,只是对着吃的来劲。

    国人为啥喜欢屯粮,因为饿的; 饿怕了; 还不是一两次挨饿,不知道饿了多少次; 多少年了。

    刚吃了饭; 家里就来人了; 那老太赶紧托人去前面街上打电话; 喊宋为民回来。

    来的是宋家的老亲,族里的长辈,宋为民老家是天津卫; 下面一个县里的; 家族庞大; 一个人少年时期就出来谋生活了。

    “你中年丧妻,我们看着也难受; 家里面一大摊子,也没人操持,孩子们也还小,平日里家长里短的你也没心思去管。再一个,长安米贵; 这么多人要吃饭; 你一个人赚几个钱啊; 找个人来帮衬一下子多好。”

    “我们给你留意了几个人,都是好的,绝对不会亏待了几个孩子,你放心好了。”

    声音不大不小,隔间的那老太一脸沉重,就知道有这么一天的,她心里是愿意的,再娶一个,毕竟家里没有女人不像样子,也不叫过日子,只要是个品性好的,没什么愿意不愿意。

    总得过日子,没了的人就没了,活着的时候人家宋为民没有对不起她,现在一大摊子事情,再找一个无可厚非。

    宋为民只是叹了一口气,到底是答应了,给家里留了话,就跟着族叔去天津卫了,要去看一看人。

    走的时候那老太给带着干粮,一个劲的嘱咐宋为民,“你要是见到好的合适的,不用顾忌我们,我们不论是活着的还是死了的,都盼着你好,盼着这家里好呢。”

    宋为民就这样回老家了,等着宋清林宋清婉中午回家,“姥姥,我爸呢,怎么不回家吃饭。”

    “你爸啊,回老家了。”

    宋清如对着一对兄姐挤挤眼,“早上来了一个族叔,说是要给爸再找一个,爸去那边看一下。”

    这不是孩子该管的事情,那老太自己也不多说,只给孩子吃饱了,“你们好好念书就行了,你爸在,谁也欺负不了你们。要是人来了,不许给人家看脸色,都是一家人。”

    是啊,都是一家人,这世道,都不容易,都想过个好日子,没那么复杂的心思。宋为民算是乡下混出来的,而且是公家饭,老家很多人都愿意的,就是十七八岁的小姑娘也是愿意的。

    毕竟是大地方,家里还有房子,丧偶也不是那么重要的,以后难道还不能生个自己的孩子了。

    私底下宋清如跟兄姐嘀嘀咕咕的,心想肯定都是喜欢年轻的,带回来一个年轻的可能性很大。

    但是一家人,心齐了比什么都好使,这是那老太这几天最常说的,怕几个孩子跟后妈不对付,失了平常心。

    再一个她心里也担心,女婿虽然说是给养老,可是要是人家进门来,没道理供养者你这个前亲家,人家有自己的娘家呢。

    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半夜醒过来就坐在那里,宋清如一个屋子就听见了,今晚的月光皎洁,别样的好看。

    透过窗帘缝隙,一道打在宋清如脸上,就跟白雪地上一道弯弯的月,微微的晃动,宋清如黑夜里睁着一双大眼睛,什么也看不见。

    “姥姥,你醒了吗?”

    那老太自己吓了一跳,“醒了,你哪里不舒服了,怎么就不睡了呢?”

    宋清如细声细气的,声音还带着一点飘,“我没事,就是想跟你说个事。”

    “什么事?”

    “就是以后我给你养老,等着我好了,就出去工作了,到时候也能赚钱给你花,你就先照顾着我,等我再大大就好了,你是我姥姥。”

    “就是我后妈进来了,也不能对你怎么样,不然我也不同意的,爸爸都没有说什么呢,你照顾我最多,我护着你。”

    那边那老太靠在床板上,一窝子的眼泪止不住,真的是没想到小三说出来这样子的话。

    生下来那么一点,就是她带大的,那时候那遇春坐月子,死活没奶水,都是那老太到处要羊奶,最后给孩子养着出了月子。

    身体不好,晚上喝水吃饭,都是她伺候的,再一个孩子长大了,知道一些事情了,难免心情低落。

    大家也都知道,病着的人喜欢耍脾气,无缘无故的很气人,但是那老太就没有生过气,一直乐呵呵的,气狠了也要伺候孩子。

    这些宋清如都记得呢,一番话说出来,声音虽然小,但是很坚定,就是这么想的,也要准备这么干。

    无论最后成不成,那老太现在听了,心里面就跟三伏天吃了冰碗一样,舒坦的不行了,她老婆子一个,啥也不怕。

    一夜好睡,第二天照样早起来去捡菜叶子,一老一少陪伴着也不算是寂寞,几个孩子里面,其实最疼的就是宋清如了,用的时间精力最多,比上面那一对兄姐上心的多。

    昨晚听了那一番话,更觉得亲切,宋清如是老太太的心肝眼珠子了。

    下午在那里看天色,又是一场大雪,看看那粮食缸子,浅浅的要见底了,这个月才到中旬,已经是没几天的粮食要吃了。一家人指望着宋为民那点工资,虽说是几个孩子都有供应,但是也只是那么一点罢了,养不活的。

    夏冬梅死活不让宋清如早起了,自己踮着小脚就去了,心想身体不好得好好养着,宋清如想去,但是拗不过,第一次才知道,原来后妈也是有脾气的。

    这是个勤快人,等着结束了只把篮子里的菜给了那老太,“您先回去,我再去转一下。”

    那自己拿着空篮子又走了,徒让人担心,那老太回家做饭,只对着宋清如絮叨,“你婶子还没回来呢,我们给她留着饭,一双小脚吃这个苦。”

    谁说不是呢,小脚女人,走不了路的,就是干活都得歇着,走路不稳当,上了年纪就得拄着拐杖佝偻着腰。

    这要是富贵人家还可以,没事就歇着,可要是穷人家还要裹着小脚,那真是一个受罪,要不说封建迷信害人呢?

    宋清如也担心,你说这夏冬梅人生地不熟的,竟然走了老远,她以前去山里,这时候有腊梅花,那种黄黄的一小朵一小朵的,寒冬腊月才有,她就寻思着这边山上大概也有。

    只问了宋为民哪里有山,就拄着拐杖去了,那小花一朵一朵的,摘一上午也那么一点的样子。

    再加上山上雪多,又冷又湿,那一大片竟然没人看见,谁也不惜的这时候上山,只她一个人在那里饿着肚子摘。

    小脚不稳当,一个不注意就滑了,踩滑了就再起来了,拍拍身上的雪沫子,只大腿侧面粘上了泥,心疼的不得了,拍了一会还是脏。

    自己挎着篮子回来,恰好遇见了王太太,夏冬梅是见人就笑,跟你打招呼的,就是对着王太太也这样。

    “您出门啊。”

    王太太白眼一翻,像是没看见一样,哼了一声就走了,现在对着宋家就是这个态度,其余人不理她,只有夏冬梅眼睛里还能看得见王太太了,孩子们见了,一概不打招呼。

    转眼看见了夏冬梅裤子上湿了一大块泥,阴阳怪气的,顺了顺耳边靠近额头的几根头发,脖子高高的立着像是过年敬神的公鸡,“哟,这是哪儿去了,一腿子的泥。”

    也不听回答,自己掩着嘴,极为快活的走了,讽刺了一句泥腿子,但是夏冬梅也听不明白,自来是不把人往坏处想,只觉得她寡妇一个不容易,自说自话。

    “去哪儿了,才回来呢,赶紧吃饭,三儿,给你婶子热一热饭菜。”

    那老太手上忙着,指使着宋清如去热菜粥,宋清如已经手脚麻利的放上锅子了,一开炉子有股子炭火为,熏得又咳嗽几声。

    “咳咳,好嘞。”

    夏冬梅自己放下篮子,上面总是盖着一个红布子,“没事,没事,你们吃了就是了,我不饿。”

    这是半上午了,摸着黑起来,怎么就不饿呢,宋清如给盛上了,一大海碗,“婶子,热着吃了,不饿也吃了,不然身体撑不住。”

    夏冬梅赶紧起来端着,一个劲的应着好,“哎哎,我自己来,自己来。”

    低着头喝菜粥,里面都能立住筷子了,心里面热乎的不行,眼窝子都潮湿,以前的时候,但凡是晚了点,谁给她留口饭吃啊?

    别说是留饭了,不挨骂就是好的了,看着这菜粥,唏哩呼噜喝了,只觉得现在的日子好,以前竟然是过得畜生日子,干得多吃的少,还要挨骂。

    哪里是不饿,是想着省一点,吃了身上一股子热乎气,夏冬梅歇歇脚,就把篮子里面的花倒出来。

    “这是什么啊,哪儿来的这么多?”

    那老太看了个新鲜,大冬天的没有花,还是新鲜的。

    夏冬梅笑了笑,“这是那边小山上的,我寻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