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我在七零混社会 >

第5章

我在七零混社会-第5章

小说: 我在七零混社会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乌漆墨黑的,隔得远了根本看不见人,星星点点的火,宋清如一出门就吸了一口冷冽的风,活的的感觉无比清晰,看着星星月色,自己一手拄着一个拐杖,竟然颇有一股子踏星骑月的落拓。

    宋家是后院的,正北的两件房子,边上一个角门,出去就是了,也没有人看见,走了很一会,宋清如气喘嘘嘘的一脸虚汗了。

    “要不歇一会,你在这里等着,我先去,回来了找你就好了。”

    那老太今天走的慢,怕时间来不及了,一会到了什么都没有了,想着自己先去算了。

    宋清如嗓子里面冒烟了,起来了没喝水,又走了这么久,口渴难耐,硬是咬咬牙,“没事,我跟的上,咱们快点。”

    去了果真很热闹,要累死的宋清如,一看那菜叶子,浑身都是劲头了,能让家里人吃饱了,这就是本事了,捡点菜叶子就跟宝贝一样。

    “姥姥,咱俩分开捡。”

    匆匆说完这一句,宋清如也不用拐杖了,自己别在框子里,然后两只手弯下腰来就开始抢。

    能在这里混的,都是手脚麻利的,踩一脚推搡一下根本不是事情,就担心宋清如让人欺负了。

    结果压根就没事,宋清如就跟鱼儿到了水里一般,趁着身子瘦小插缝钻,那身姿竟是从没有过的灵活。

    她两辈子第一次捡菜叶子吃,但是这心情就跟捡钱一样,全是白来的,尤其是现在肚子里面叽里咕噜的叫,她吃得少,家里粮食确实不够吃,这几天都是欠一点吃饭,大家都这样,卯足了劲儿想着好好吃一顿。

    所以,一时之间,颇为凶残,手跟乌鸡爪一样,来回几把就一手的菜。

    这会身体也不说不好了,麻溜的厉害,不知不觉就半个小时过去了,大家都走了,跟那老太碰头,竟然是不相上下。

    那老太弯着腰,看着孩子鞋面上全是泥巴印子,不知道让人踩了多少次,不停地去拍打。

    “姥姥,咱们早上都能吃饱了,剩下的我们中午烧汤喝。”

    宋清如额头上细细密密的汗,但是高兴啊,宋家这一日三餐的构成,就是早上菜粥,中午干粮,晚上更惨,连菜都没有的粥,寡淡的杂粮粥罢了。

    这还是多亏了那老太早上去捡一点菜,不然连点菜都没有的。

    回家就一个理菜,一个收拾炉子,满满的一锅子菜粥,宋为民眼尖,看见了宋清如手上蹭破了,那是在地上呛的,手快就这样。

    “这手是怎么了?”

    “我去捡菜了,明天也要去,大家早上都能吃饱了。”

    宋为民自己不好受,但是没说,乐呵呵的,“你别去了,明天我去就好了。”

第10章 雪压() 
一对兄姐也在边上附和,宋清如自己喝了一大口粥,咸咸的很好喝,“都不能去,我跟姥姥去就好,你们都有自己的事情,睡少了不好。”

    “就这意思,你们好好念书就可以了,看书时间都不够,哪里能去做这个分散精力。”

    那老太虎着脸,以前就说过这个事情,就想着要孩子好好读书,“我捡菜为什么,不就是让你们吃饱了有力气读书,你们跟着我去捡菜干什么?”

    “为民也别去,一个大男人,养家糊口的,跟着我们一群老婆子混干什么,好好上班才是真的。”

    一番话,说的大家都不作声了,宋为民自己下班都很晚了,有时候还要加班加点的,在税务上干就是这样,工资也就是饿不死人。

    宋清如心想,自己这姥姥还真的是不一般。到底是很有干劲了,她对什么也不感兴趣,只是对着吃的来劲。

    国人为啥喜欢屯粮,因为饿的,饿怕了,还不是一两次挨饿,不知道饿了多少次,多少年了。

    刚吃了饭,家里就来人了,那老太赶紧托人去前面街上打电话,喊宋为民回来。

    来的是宋家的老亲,族里的长辈,宋为民老家是天津卫,下面一个县里的,家族庞大,一个人少年时期就出来谋生活了。

    “你中年丧妻,我们看着也难受,家里面一大摊子,也没人操持,孩子们也还小,平日里家长里短的你也没心思去管。再一个,长安米贵,这么多人要吃饭,你一个人赚几个钱啊,找个人来帮衬一下子多好。”

    “我们给你留意了几个人,都是好的,绝对不会亏待了几个孩子,你放心好了。”

    声音不大不小,隔间的那老太一脸沉重,就知道有这么一天的,她心里是愿意的,再娶一个,毕竟家里没有女人不像样子,也不叫过日子,只要是个品性好的,没什么愿意不愿意。

    总得过日子,没了的人就没了,活着的时候人家宋为民没有对不起她,现在一大摊子事情,再找一个无可厚非。

    宋为民只是叹了一口气,到底是答应了,给家里留了话,就跟着族叔去天津卫了,要去看一看人。

    走的时候那老太给带着干粮,一个劲的嘱咐宋为民,“你要是见到好的合适的,不用顾忌我们,我们不论是活着的还是死了的,都盼着你好,盼着这家里好呢。”

    宋为民就这样回老家了,等着宋清林宋清婉中午回家,“姥姥,我爸呢,怎么不回家吃饭。”

    “你爸啊,回老家了。”

    宋清如对着一对兄姐挤挤眼,“早上来了一个族叔,说是要给爸再找一个,爸去那边看一下。”

    这不是孩子该管的事情,那老太自己也不多说,只给孩子吃饱了,“你们好好念书就行了,你爸在,谁也欺负不了你们。要是人来了,不许给人家看脸色,都是一家人。”

    是啊,都是一家人,这世道,都不容易,都想过个好日子,没那么复杂的心思。宋为民算是乡下混出来的,而且是公家饭,老家很多人都愿意的,就是十七八岁的小姑娘也是愿意的。

    毕竟是大地方,家里还有房子,丧偶也不是那么重要的,以后难道还不能生个自己的孩子了。

    私底下宋清如跟兄姐嘀嘀咕咕的,心想肯定都是喜欢年轻的,带回来一个年轻的可能性很大。

    但是一家人,心齐了比什么都好使,这是那老太这几天最常说的,怕几个孩子跟后妈不对付,失了平常心。

    再一个她心里也担心,女婿虽然说是给养老,可是要是人家进门来,没道理供养者你这个前亲家,人家有自己的娘家呢。

    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半夜醒过来就坐在那里,宋清如一个屋子就听见了,今晚的月光皎洁,别样的好看。

    透过窗帘缝隙,一道打在宋清如脸上,就跟白雪地上一道弯弯的月,微微的晃动,宋清如黑夜里睁着一双大眼睛,什么也看不见。

    “姥姥,你醒了吗?”

    那老太自己吓了一跳,“醒了,你哪里不舒服了,怎么就不睡了呢?”

    宋清如细声细气的,声音还带着一点飘,“我没事,就是想跟你说个事。”

    “什么事?”

    “就是以后我给你养老,等着我好了,就出去工作了,到时候也能赚钱给你花,你就先照顾着我,等我再大大就好了,你是我姥姥。”

    “就是我后妈进来了,也不能对你怎么样,不然我也不同意的,爸爸都没有说什么呢,你照顾我最多,我护着你。”

    那边那老太靠在床板上,一窝子的眼泪止不住,真的是没想到小三说出来这样子的话。

    生下来那么一点,就是她带大的,那时候那遇春坐月子,死活没奶水,都是那老太到处要羊奶,最后给孩子养着出了月子。

    身体不好,晚上喝水吃饭,都是她伺候的,再一个孩子长大了,知道一些事情了,难免心情低落。

    大家也都知道,病着的人喜欢耍脾气,无缘无故的很气人,但是那老太就没有生过气,一直乐呵呵的,气狠了也要伺候孩子。

    这些宋清如都记得呢,一番话说出来,声音虽然小,但是很坚定,就是这么想的,也要准备这么干。

    无论最后成不成,那老太现在听了,心里面就跟三伏天吃了冰碗一样,舒坦的不行了,她老婆子一个,啥也不怕。

    一夜好睡,第二天照样早起来去捡菜叶子,一老一少陪伴着也不算是寂寞,几个孩子里面,其实最疼的就是宋清如了,用的时间精力最多,比上面那一对兄姐上心的多。

    昨晚听了那一番话,更觉得亲切,宋清如是老太太的心肝眼珠子了。

    下午在那里看天色,又是一场大雪,看看那粮食缸子,浅浅的要见底了,这个月才到中旬,已经是没几天的粮食要吃了。一家人指望着宋为民那点工资,虽说是几个孩子都有供应,但是也只是那么一点罢了,养不活的。

第11章 都吃肉() 
一边做活,一边叹气,也不知道女婿什么时候回来。

    正想着呢,外面就有人说话,快到了门口,她从隔间出来,只看着宋为民走在前面,开门的时候,一个雪花子飘进来,打着旋儿一到地上就化了。

    伴着一阵冷气,后面一个妇女,肩上一个包袱皮,胳膊肘那里挎着一个竹编的筐子,两头圆圆,中间一根挎手,最筐子上面盖着一块红布。

    瘦瘦小小的一个人,后面挽着一个缵,走路一小步一小步的,定睛一看竟然是个小脚。

    “回来了,赶紧喝一点热水,饭快好了,一会就吃。”

    那老太赶紧去倒水,这天气冷的人不行,只是纳闷这妇女是哪一个,不是去老家再找一个,怎么没有带回来,这妇女看着面相老,还是个小脚,只当是哪一个亲戚。

    宋为民也不说,只说一句待会吃饭说。那妇女手足无措了,在门口进来,也不敢去隔间看,很是局促的样子,一身青布衣裳,脚上是黑布鞋,尖尖的那小脚,是封建残留。

    看着那老太端茶倒水,自己都坐不住了,“我自己来,您歇着。”

    “没事没事,走了一天的路,歇一歇就好了。一会怎么就吃饭了,先喝点热水,不然吃了难受。”

    说完了又去隔间,因为天气出奇的冷,宋清如承包了整个炉子,就一直坐在那里做饭,看着多了人吃饭,去多抓了一把玉米粉。

    “咱们啊,没什么好东西,有一块腊肉,过年时候的,拿出来给吃了。”

    这点东西,都是来客人才吃,老太太的宝藏啊,能从年三十那天,一直留到六月天,不知道是怎么保存下来的,但是大家依然吃的很香,都是过日子的哲理。

    炒腊肉还缺点菜,他们家里就点咸菜,要吃菜只能去捡烂叶子,那老太寻思着去买一点青菜罢了,不能给人家也吃烂菜叶子。

    也没问女婿要钱,自己大箱子里开着,拿出来一个手帕子,那可真的是老太太的手帕,一层一层的,里面全是散钱,那手帕子洗得发白了,但是依然用。

    得从前门出去,穿过后院中院,然后到前院,从角门那里出去,远远的就看见宋清林放学了。

    “姥姥,你干啥去啊?”

    “嘿,你来的刚好,给你钱票去买菜,家里晚上吃好的。”

    宋清林拿过钱来,书包给了宋清婉,咧着一口大白牙风一样的跑了,到底是孩子,有客人来了就吃好的,盼望着一口吃的。

    宋清如躲过去那老太的手,意思是自己拿着书包,“姥姥,谁来了啊?”

    “没细问呢,你爸说吃饭的时候说,今天作业多不多啊?”

    宋清婉自己抿着嘴,小丫头长得好看,白白净净的,静女其姝的年纪,“学校现在闹腾的厉害,不过我不管这些,我要好好看书。”

    这一对孪生兄妹,都是爱学习的,喜欢看书,不喜欢到处闹腾,现在特殊时期,多少孩子都读不进去书了,他们不管,我只管看我的书,现在就是汲取知识的好时候。

    那老太就喜欢听这个,喜欢孩子们读书,这一对孩子,家里面的希望,满口应着,“哎哎好,就是这样才行,要刻苦。”

    宋清婉也点点头,一老一少往前走,这会子大家都回来了,穿过院子遇到人就问来的那人是谁,那老太只说是亲戚。

    皖南会馆是一个三进三出的大院子,前院儿热闹一些,除了门口就是胡同,后院儿安静一些,但是因为靠着一个大马路,也算是繁华了。

    不过人情厚实,但凡是有个什么动静,大家都知道,宋为民带着那妇女进院子开始,就已经是有人知道了。

    不过那老太不说,也不会去刺探,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大家就是知道了,也不会去当着你的面提出来谈论。

    家里面夏冬梅坐立难安,这小妇人就是乡下来的,老实本分的不行,做伙计干农事也是一把好手,别看个子小,但是秋收冬藏这些,顶的上一个男人。

    听见隔间刺啦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