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武帝身边的美女御医:女国医 >

第40章

武帝身边的美女御医:女国医-第40章

小说: 武帝身边的美女御医:女国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天早晨她从桂宫长廊轻轻地走过,可以看见很多宫女长时间地对镜梳妆,铜镜中的女孩个个如花似玉,手如荨黄,肤如凝脂。窗外鸟声啁啾,隐约可以听见终南山樵夫砍柴时高歌的回响,狭窄的里巷里有一条长长的石板路,前往内宫侍奉早朝的宫侍匆忙而杂沓地走过,黄昏后再提着宫灯返回桂宫的每一间陋室。

    义妁来到石渠阁,以为自己是起得最早的一个,但每天她一到石渠阁总会看见同样一个宫女用鸡毛掸子轻轻地拭去书简上的尘埃。义妁总向她微笑,宫女也向她微笑,却从不曾说过一句话。

    今天是寒食节,太医院放了乳医们宝贵的一天假期,很多乳医都申请去宫外购买一些日常所需,当然这只是借口,真正的目的是想去长安城逛一逛,自从她们来到太医院还没出去过一次呢。

    采娟也同样想去长安逛一逛,但义妁却说要去石渠阁看书,采娟只好跟沈婉芬一同出去。

    平日里义妁看的都是医书,今天她也给自己放了一天假,打算看一看庄子。

    一看就入迷了,当西天最后一抹斜阳隐没在群山之中,义妁听到宫里沉重的暮鼓声缓缓地传来,这就意味着石渠阁要关门了,义妁收好只看到一半的庄子,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一边走,一边回忆书籍里的内容,她惊讶地发现庄子的很多养生观与黄帝内经所倡导的不谋而合,比如天人合一,顺其自然。

    回到桂宫偏室,发现乳医们一个都不在,觉得有些蹊跷,刚想出去,采娟就冲了进来。

    “大事不好了!”采娟似乎很焦急的样子,“药长大人四处找你呢!”

    “发生什么事了?”

    “听说,听说皇上最宠爱的妃子赵娘娘突发急症。”采娟面有惧色。

    义妁二话不说,向太医院乳舍跑去。

    中宫药长卢氏早已在门口左顾右盼,她的身边已经聚集了崔如意和沈婉芬,崔如意说不一定要等义妁,换秋娥去也行。卢氏坚决要义妁去,因为她最了解也最相信义妁的医术,虽然也只不过是给崔府志打下手,但娘娘病况危机,让懂医术的乳医去当然好过让不懂医术的乳医去。

    风风火火地赶往长秋宫,一进去就感觉气派非凡,与桂宫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崔府志已经在为赵婕妤把脉,说是把脉其实是悬了一根丝线在赵婕妤的手腕上,崔府志凭借对丝线的感觉为其诊脉。义妁眉头一皱,这样把脉怎么会准确?但又能怎样?男女授受不亲,太医们的手怎么允许去触摸娘娘的玉体?

    据说崔府志也凭着悬丝诊脉这一高超的医术赢得皇上的厚爱,其实这不过是崔府志耍得鬼把戏,事先买通嫔妃们身边的太监和侍婢,问清情况,对嫔妃们的病情了如指掌,然后再悬丝诊脉,装腔作势一番,把戏演给皇上看。

    这通常在缓症上行得通,但急症就不行了,因为没有那么多时间再去询问太监和侍婢,可崔府志为保持自己的权威和颜面,依然用悬丝诊脉这一套,这不贻误治疗的时机吗?义妁看了,心里很生气。可又不敢吱声,因为她只不过是一个卑微的乳医,只能替那些没有受封的宫女看诊。

    义妁焦急地向卢氏使眼色,卢氏明白义妁的意思,可她也毫无办法,太医令丞在场,这里没有她说话的份,她与义妁一样,只得听候崔府志的吩咐。

    此时已见躺在床上的赵婕妤面色苍白,下体流出一股经血,侍婢们手忙脚乱,用湿毛巾擦干赵婕妤身上的经血,可一会儿一股经血又流了出来,照这样下去,赵婕妤很有可能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崔府志也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对旁边的卢氏叫道:“还杵在那里干什么!还不去看看娘娘的病情!”

    卢氏正等着这句话呢,赶紧说道:“义妁,跟我来!”

    义妁和卢氏来到赵婕妤的床榻前,大觉不妙,娘娘快要晕过去了。

    义妁恨不能立刻斩断那根丝线,亲自为赵婕妤把脉。

第115章 女医(2)() 
崔府志还在那里迟疑,其实他心里虚得很,在这种慌乱的场合,他怎么能够凭借一根丝线而准确地诊断赵婕妤的脉相。他虽然知道这是崩漏,是妇女病常见的急症重症,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注,谓之崩、崩中或经崩;淋漓不断谓之漏、漏下或经漏。

    崩漏的种类太多了,有实证、虚证、血热证,虚证又分为脾虚、肾气虚、肾阳虚、肾阴虚,血热又分实热、虚热,要想诊断清楚必须触摸诊脉才行。

    义妁再也等不下去了,对崔府志说道:“大人,这是崩漏!”

    崔府志怒道:“住口!本官知道这是崩漏!”

    “可是,这样诊脉不行!”

    “我让你住口!你算什么东西,竟敢阻扰本官诊断!”

    “大人,要亲手诊脉才行啊!”

    “放肆,难道你想让本官侵犯娘娘的玉体不成!卢大人,还不快把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丫头拖出去!”

    “你先出去吧,这里有我够了。”卢氏无奈地说道。

    义妁痛心地看了一眼躺在病榻上的赵婕妤,含着泪退下了。

    “崔如意,你过来。”卢氏又叫上了崔如意。

    崔如意刚走到赵婕妤的身边就惊呼起来:“不好了!娘娘昏过去了!”

    崔府志急问道:“面色如何?”

    “面色晄白!”

    “四肢如何?”

    “四肢厥冷!”

    “这是崩漏并发症虚脱。”

    崔府志看了一眼心急如焚的义妁,命令道:“还杵在这里干什么!还不快去准备参附汤!”

    “喏,大人。”

    义妁匆匆离去,却忍不住三步一回头,她真是担心崔府志误诊。

    崔府志又吩咐女儿:“你,现在给娘娘施针!”

    崔如意一听,吓了一跳,她从来没有施过针,何况是在娘娘的玉体上,她面有难色,仓皇道:“我,我,大人,奴婢不敢”

    崔府志是想给女儿表现的机会,只要按照他说的去做,把娘娘救醒过来没有多大问题。不成想,女儿如此怯场,叫了几次都不敢,以前的气焰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卢氏见此为崔如意解围:“大人,还是让下官来吧。”

    崔府志重重地叹了一口气,骂道:“不中用的东西。”

    又问卢氏:“你可知在哪里施针?”

    卢氏非常冷静,不紧不慢地回答:“取人中、合谷、百会、涌泉穴针刺,用强刺激法。”

    “嗯。赶快给娘娘施针吧!”

    卢氏给赵婕妤施完针,又等了一刻钟,义妁端着参附汤小心翼翼地走了过来。赵婕妤喝下汤药后慢慢睁开了眼睛,但气息依然很微弱,如果不加紧治疗仍然有可能再次昏过去。义妁眉头紧锁,喂汤药的时候,义妁抓住时机仔细观察了娘娘的舌头,发现娘娘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腻。义妁想,不管娘娘的崩漏是否由脾虚引起的,但她至少可以肯定娘娘有脾虚的病症。

    崔府志却因为赵婕妤醒了而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似乎娘娘的病情在他的救治下痊愈了。

    但崔府志遇到了难题,那根曾经为他争取荣耀的丝线,如今却不卖他的帐,他对赵婕妤的脉相捉摸不定,一会儿觉得脉细数,一会觉得脉滑数,一会儿又觉得脉弦细或涩,这是三种不同的脉相,分别对应虚证、血热证、实证。

    由于耽误的时间太久,如果再不做决定,他的权威就会受损,于是瞎蒙了一个,一口咬定赵婕妤是虚证引起的崩漏。

    义妁稍稍松了一口气,因为根据她查看的情况,娘娘是虚证没错。

    但虚证又有脾虚、肾气虚、肾阳虚、肾阴虚四种,娘娘又属于哪一种呢?

    崔府志又犯难了,做太医令丞以来还是第一次遇到如此麻烦的病症,如果不是突发急症,他完全可以根据娘娘身边的侍婢的描述掌握病情,然后对症下药。

    可现在到底如何是好呢?不管了,随便蒙一个吧,崔府志根据赵婕妤的经血色淡质稀,又结合以往的经验做出了诊断:娘娘是由于肾气虚引起的崩漏。治法应以补肾益气、固冲止血为主。处方用熟地黄、肉苁蓉、覆盆子、枸杞子、桑寄生、菟丝子、艾叶、太子参、阿胶。

    义妁一惊,这与她观察到的情况不符。崔府志又命令义妁去煎药。义妁再次恳求让崔府志不要轻下诊断,必须触摸诊断才行。但崔府志刚愎自用,一口咬定娘娘是由于肾气虚引起的崩漏,还说他以前治好了很多妃子这样的病症。义妁又把求助的目光投向卢氏,可卢氏对崩漏知之甚少,她的优势是配药,自从担任中宫药长之后,她把主要的精力放在采购药材上了,诊脉看诊少了很多。

    “怎么?本官让你去煎药你没听见吗?!你是想让本官把你逐出太医院吗?愚钝的丫头!还不快去!”

第116章 女医(3)() 
这就是她所见识的太医院,这就是她所见识的太医院最高长官,想起生父的死,义妁又悲又愤,她暗下决心,迟早有一天她要让崔府志原形毕露。可是现在,她不得不违背她的意愿,去煎并不适合娘娘病症的汤药。想到这一点她就难过得要哭,如果她不是大夫,如果她也不知道娘娘的病情,也就罢了。可现在这与谋杀又有什么区别呢?

    卢氏向义妁使了使眼色,暗示她快离开,别与崔府志针锋相对。义妁走后,望着她的背影,心想,今晚她是逃不过崔府志的惩处了。

    果不出所料,对赵婕妤的急诊结束后,崔府志怒气冲冲地回到太医院乳舍,召集了所有的乳医,以义妁胡言乱语、扰乱医官诊治为由,在大庭广众之下对义妁进行了严厉的惩罚。他让秋娥用布帛堵住义妁的嘴,再抽她耳光。秋娥最擅长的事情莫过于此,这次能为太医令丞效劳,惩罚的又是崔如意的死对头义妁,她好不得意,尾巴翘得老高。

    一巴掌打在义妁的被布帛鼓起来的腮帮子上,秋娥好不解气,狠狠地说:“看你以后再敢多嘴!”

    又一巴掌打了过去,秋娥的五个爪子留在了义妁白皙的脸上,“以后再敢多嘴,就割掉你的舌头!”

    采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对秋娥恨得咬牙切齿,只是医官们都在场,她不好发作。

    医官们刚走,采娟就想冲过去揪住秋娥的头发,但又一个念头突然冒了出来,这样与她硬碰硬太愚蠢,她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采娟跑进汤药房,泡了一杯茶,然后放入芒硝,一种最厉害的泻药,端到了秋娥的面前。

    采娟佯装可怜兮兮的样子,故意挤出几滴眼泪,跪在秋娥的面前,求饶道:“秋娥姐姐,你行行好,饶了义妁吧。我替义妁给姐姐你倒茶赔罪了。”

    采娟一口一个姐姐,秋娥看采娟那架势,飘飘然起来,哼笑道:“太阳真是打西边出来了,你也有今天啊!你以前不是挺横的嘛!做什么都与我对着干。今天怎么啦?焉了?有种再跟我斗啊!”

    “秋娥姐姐,我以后再也不敢了,求求你放过我们吧。以后一定听姐姐你的使唤!”

    “真的?”

    “如果有假,天打雷劈!”

    “这还差不多!”

    “那么请姐姐喝了这杯茶消消气吧。”

    秋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快过,她早已忘乎所以,对采娟献过来的茶毫无戒心,一饮而尽。

    采娟见计谋得逞,立马站了起来,阴阳怪气地道:“姐姐觉得这茶的味道如何啊?”

    不消片刻,芒硝就起作用了,秋娥只觉肚里翻江倒海,脸色大变,惊问道:“你给我吃了什么?”

    采娟拍了拍手,“放心,不会毒死你的,只不过是小小的芒硝而已。”

    “你——”秋娥一只手指着采娟的鼻子,另一只手捂着肚子,气得说不出话来。

    再也撑不住了,秋娥匆忙跑向茅房。

    采娟在后面笑得喘不过气来。

    乳医们也哄笑不止,对采娟的小计谋拍手称快。采娟赶紧把布帛从义妁的嘴里拿出来,此时义妁憋闷得几乎要休克,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采娟又心疼起来,抚摸着义妁的脸,关切地问道:“痛不痛啊,义妁?”难过的表情也浮现乳医们的脸庞。

    这时,卢氏神色慌张地走了进来,她是等医官们走远后再折回来的,她放心不下义妁。

    “你还好吗?义妁。你没事吧?”

    “奴婢没事,大人。只是娘娘的病情”义妁有气无力地说。

    “你这傻孩子,都这样了,还惦记着别人。”

    卢氏用怜惜的目光看着义妁,顿了顿,又想起什么似的,急问道:“刚才急诊的时候,你好像有话要对我说,是这样吗?”

    义妁点了点头,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