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674章

燃烧的海洋-第674章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知道,美国直到二零五三年底,才在地区经济体内进行广泛的动员工作。

由此可见,黄瀚林任命牧浩洋为战争部长,绝不是心血来潮的决定。

以牧浩洋的能力,他不仅仅是一名出色的舰队指挥官、也不仅仅是一名能够担当重任的总参谋长,更是一名出色的战争管理者。

第七十九章 另辟蹊径

第七十九章 另辟蹊径

作为战争部长,过问经济事务,明显有越职之嫌。要知道,在国务院中,有专门负责经济的部门。按照黄瀚林对战争部做出的职权规划,在经济问题上,战争部只能提出建议,不能直接干预。

当然,战争部有其独特的地方。

最独特之处就是,战争部不在国务院之下,而是一个与国务院平行的机构,更像是国务院与总参谋部的中间人,而且战争部长直接向元首负责,不向总理负责,在职务上明显高于国务院的部门。

由此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国防部该干什么?

事实上,战争部就是得到强化的国防部,而且在年底,战争部正式成立时,大部分人员就来自国防部。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黄瀚林成立战争部,而不是提高国防部的地位,主要还是为了绕过一个在中国已经存在了数十年的问题,即国防部与总参谋部的冲突。如果直接提高国防部的地位,肯定会削弱总参谋部,而在战争时期,总参谋部明显高于国防部。结果就是,黄瀚林只能绕过国防部,成立一个全新的部门,而且让已经是总参谋长的牧浩洋兼任战争部长,以此整合国防部与总参谋部。

可以说,在政治手腕上,黄瀚林确实高人一等。

通过成立战争部,中国军事力量的两大指挥机构完成了无缝整合,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军队的运作效率。

更重要的是,这避免了毫无意义的政治纷争。

当然,作为战争部长,牧浩洋的主要职责就是规划与使用军事力量。

在暂时没有大仗可打的时候,规划军事力量就成了他的主要工作。

客观的讲,在二零五三年底之前,中国所面临的军事环境很不乐观,在战略上毫无优势可言。看得更长远一些,最快也要到二零五四年底,在全面战争动员产生的效果开始显现出来的时候,中国才有可能在战略上夺得主动权。即便到二零五三年底,中国也最多只能缩小战略差距。

这一切,都与中国的军事力量建设规划有关。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海军建设,因为在中美对抗中,海军是第一力量,只有在海军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空军与陆军才能发挥作用。特别是对中国来说,海军建设的重要性压倒了一切。

别忘了,中国与美国之间隔着占了地球表面积一半的太平洋

更重要的是,中国没有靠近美国本土的前沿基地,而美国却在中国本土周围拥有大量前进基地。

从军事角度来看,美国只需要保持已有的海军优势,就能把重点转向空军与陆军,而中国却必须首先在海军上占据优势,才能获得让空军与陆军发挥作用的机会,即中国的军事战略处境远不如美国。

问题是,海军建设周期远超过空军与陆军。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在战略上最突出的缺陷。

要知道,建造一艘“泰山”级超级航母,就算不包括设计时间,而且完全按照战时标准施工,也需要两年。也就是说,即便中国海军在二零五二年底开始增加航母订单,也要到二零五四年底才能建成。

也正是如此,牧浩洋认为中国海军要到二零五四年底,才有机会获得战略优势。

当然,这是非常乐观的估计,因为美国也会以同样的速度、甚至是更快的速度建造大型战舰。

十二月上旬,牧浩洋在战争部长位置上,签署的第一份部长令就是扩大“泰山”级航母的建造规模。

按照他签署的命令,四大主要造船厂除了在年内开工建造八艘“泰山”级之外,还要在二零五三年三月底之前开工建造四艘,并且在二零五三年六月底之前,完成四座新增大型船台的建设工程,争取在二零五三年九月底开工建造四艘超级航母,最终目标是在二零五三年底把能够建造超级航母的大型船台增加到二十座,在二零五四年底达到三十六座,使超级航母大批量建造。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非常宏伟,但是又非常难以实现的目的。

别的不说,大连造船厂、青岛造船厂、江南造船厂与广州造船厂就算扩建,也最多只能建设二十座大型船台。如果要继续扩大超级航母的建造数量,就得开辟新的造船厂,或者提高其他造船厂的建造能力,而这就绝对不是一年、甚至两年就能完成的工作,保守估计至少需要三年。

显然,牧浩洋的这道部长令,像是在拔苗助长。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这也与紧迫形势有关。此后不久,牧浩洋就认识到了他所下达的部长令根本不可能完成,即便造船厂能够修建足够多的船台,配套工业设施也无法满足如此庞大的造船需求。

结果就是,到二零五三年初,牧浩洋修改了这道命令。

按照他重新做的规划,四大造船厂的主要任务不是扩大造船规模,而是通过改进建造技术缩短船台周期。如果能把超级航母的船台周期缩短到一年之内,就算只有十六座大型船台也足够了。

事实上,到战争结束的时候,中国也就只有十六座大型船台在建造超级航母。

当然,海军要建造的不仅仅是航母。

客观的讲,如果中国海军把重点放在航母上,肯定无法在二零五四年底超越美国,因为美国有着规模更加庞大的航母建造计划,而且在战争爆发的时候,美国就拥有比中国更强的航母建造实力。

根据军事情报局提供的情报,在大战爆发时,第二批三艘“美国”级航母已经下水,预计在二零五三年六月完成舾装,第三批六艘“美国”级与第四批六艘“美国”级将分别在二零五三年年初与年底下水。随后,美国将建造一种更加庞大的航母,而且很有可能在二零五三年下半年开工《小说下载|wRsHu。CoM》,在二零五五年下半年服役。如此一来,就算牧浩洋在二零五二年底下达的部长令能够实现,到二零五四年底,美国海军依然拥有二十四艘航母,而中国海军最多只有十六艘航母。即便到了二零五五年底,美国海军的航母将达到三十六艘、其中十二艘将是新式超级航母,中国海军最多只有三十二艘航母、而且没有一艘是新式超级航母,双方舰队规模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还扩大了。乐观估计的话,最快要到二零五六年底,中国海军才能在舰队规模上追上美国。

当然,这些评估,没有考虑到战斗消耗。

如果把战斗消耗算上去,而且中国海军继续保持之前的战绩,在二零五五年间,就有可能与美国海军持平。

问题是,谁能保证中国海军将常胜不败?

要知道,就算牧浩洋返回舰队,也只能指挥一支舰队作战,而随着舰队规模扩大,中国海军肯定不止一支舰队。

可以说,在做最坏打算的情况下,中国海军必须另辟蹊径,开辟新的竞争领域。

毫无疑问,必须是对中国有利的竞争领域。

当时,正好有一个选择摆在牧浩洋面前,即提高护航战舰在未来海战中的地位,充分利用护航战舰的价值。

为了搞清楚护航战舰的价值,牧浩洋在十二月底秘密组织了一次演习。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这次演习的主要目的就是验证新式末段拦截系统对反舰导弹、反舰制导炸弹与大口径电磁炮炮弹的拦截能力。演习结果证明,口径为七十毫米的电磁速射炮能够有效拦截所有类型的反舰导弹、一千公斤级反舰制导炸弹。在适当改进之后,还能拦截两千公斤级反舰制导炸弹,只是效率并不高。要想对付两千公斤级反舰制导炸弹,电磁速射炮的口径必须提高到一百毫米。演习还证明了一个结果,七十毫米电磁速射炮对大口径电磁炮弹没有拦截能力,即便把口径增加到一百毫米,也只能应付低密度炮击,在高强度炮击中根本发挥不了作用。

这次演习的结果十分重要,因为直接影响到了中国海军的造舰计划。

演习结束一周后,也就是二零五三年一月四日,牧浩洋签署了第二份部长令,批准了另外八艘“黑龙江”级大型综合战舰的建造合同,并且要求各大造船厂在三个月内提交新式大型综合战舰的设计草案,争取在二零五三年下半年敲定建造方案,在二零五四年底之前建成服役。

随后,中国海军对航母战斗群进行了调整。

在第二批八艘“黑龙江”级大型综合战舰服役后,每支航母战斗群里的大型综合战舰增加到了四艘,而不是最初的两艘、也不是最初规划的三艘。更重要的是,这四艘大型综合战舰中,两艘为防空配制、两艘为打击配制。

同时进行的,还有新一代大口径电磁炮、以及远程电磁炮炮弹的研制工作。

结果就是,到二零五三年三月底,中国海军就接收了第一批射程高达一千二百公里的远程电磁炮炮弹。

相对而言,建造大型综合战舰要比建造超级航母容易得多。

当时,中国有八家造船厂能建造大型综合战舰,船台总量超过三十座,而且建造周期只有一年半。

也正是如此,中国海军的基本战术肯定要进行调整。

第八十章 转变

第八十章 转变

虽然在第二次迪戈加西亚海战中,中国海军的舰载航空兵有着惊人表现,引起了众多国家高度关注,比如法国代表就在十二月中旬秘密来到中国,希望中国能够出售J…31/J…33的生产技术,甚至把此当成支持中国的基本条件。但是牧浩洋却有着迥然不同的看法,因为这场海战,暴露出了舰载航空兵的致命问题,即在作战能力大幅度提高的现代化的防空系统面前,舰载航空兵的打击效率急剧下降,作战损失则大幅度提高,使得舰载航空兵的作战效率大受影响。

事实上,这场海战,已经预示了舰载航空兵正在走向衰败。

当然,不是说舰载航空兵不重要了。在未来的海洋战场上,制空权依然是重点,而且是制海权的保障,因此舰载航空兵依然拥有非常高的价值。只是在舰队交战中,舰载航空兵的打击效率出了问题。

说得简单一些,如果对手的制空能力非常有限,那么舰载航空兵就是一支非常致命的打击力量,能够摧毁任何一种海上力量。可是当对手有足够强大的制空能力,或者是在交战双方的制空能力旗鼓相当的时候,舰载航空兵的打击效率就远达不到摧毁对手的程度,也就无法充分利用制空权。

这个显现,已经在第二次迪戈加西亚海战中反映了出来。

在这场战斗中,特遣舰队损失了百分之九十的舰载战斗机、美军联合舰队损失了百分之九十八的舰载战斗机,结果双方都没能夺得制空权。如果仍然采用以往的战术,那么交战双方应该在二十七日清晨的战斗之后撤离战场。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不是第四舰队遭到重创,难以离开交战海域,第三舰队早就撤走了。即便是在打击第四舰队的战斗中,舰载航空兵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遭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而且直接导致在接下来与第三舰队交战时,特遣舰队没有足够的空中打击力量。甚至可以说,如果第四舰队没有前出,而是与第三舰队一同活动,特遣舰队在二十六日夜间的打击行动根本不可能成功,反而有可能被对手重创。

这场战斗,给牧浩洋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在以舰载航空兵为核心的战斗中,海战变成了残酷的消耗战。

当然,双方拼的不是战舰,而是战斗机。

毫无疑问,这对中国海军极为不利,因为中国海军消耗不起。

以事后的角度来看,牧浩洋在这场海战初期采取极为保守的战术,而不是像往常那样积极谋求进攻机会,就与他的这个认识有关。也就是说,在海战打响之前,牧浩洋就知道这会是一场消耗战。

由此可见,中国海军在第二次迪戈加西亚海战中取得的辉煌战果,一半是因为牧浩洋正确的指挥策略,另外一半则是对手的愚蠢做造成的。如果当时牧浩洋遭遇的是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比如随后在太平洋战场上大出风头的弗伦奇将军,那么第二次迪戈加西亚海战的结局肯定会大不一样。

站在牧浩洋的立场上,他要做的就是如何避免与敌人打消耗战。

这一点,在第二次迪戈加西亚海战后半段也表现得非常明显,即在二十六日重创第四舰队之后,牧浩洋没有在舰载航空兵已经遭受惨重损失之后撤离战场,而是在二十七日继续追杀第三舰队,最终在当天晚上大获全胜。

虽然很多人认为,牧浩洋不顾一切的追杀第三舰队,主要是在为随后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