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压寨相公要崛起 >

第167章

压寨相公要崛起-第167章

小说: 压寨相公要崛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啪!”的一声,皇帝重重的合上了奏折,猛地从御座上站了起来,吓的旁边的内侍一跳,就见皇帝三步并作两步的大步跨到了那个军士的面前,语气激动的问道:“战马何在?!”

    “启禀陛下,战马正在宫门外。”军士不敢直视,单膝跪地,低头答道。

    “王德,与这位军士一起,速速牵来!”皇帝声音有些激动,转身朝内侍喊道:“另传各位大臣前来觐见!”

    令人遵命一声,便急匆匆的往宫外去了。

    皇帝在宫中来回踱步,脸上却是一脸的惊疑不定与喜色交织,看上去分为矛盾。

    “陛下?怎的如此激动?”一个声音柔声传来,皇帝转头一看,就见皇后从后面款款而来,上前帮他整理了一下急躁中来回踱步弄乱了的衣领。此间无有外人,是以皇后才从后面出来。

    “皇后,雍亲王上书,益州有人献马掌之法,将铁掌钉于马蹄之下,使战马可避刀兵,可免折损,雍亲王在奏折里说,谢将军命军士掷刀兵于地,让钉了马掌的战马从上面来回飞奔,又令将士到遍布尖厉碎石的乱石滩来回冲锋,马蹄竟然毫无磨损!”皇后激动的搓着手说道,将手中的走着递给了皇后。皇后接过奏折,很快就将奏折看完,也是一脸的震惊。

    皇帝少年领兵,之后更是亲率大军平定天下,击溃三十六路反王、荡灭七十二路烟尘,大小战阵经历无数,深知战马对于军队的重要性,也知道战马最大的问题就是马蹄折损。一旦战场上马蹄折损,那骑马的骑士就要死无葬身之地,一匹战马仍旧可以补充,可是一个身经百战的将士却难以再有。每次战阵,因马蹄折损而损失的战马能达到六七成,所以朝廷就是有再多的战马都不够,而好马偏偏都又不在中原,这就让欣国的骑兵从战马上就比突厥人弱了一截。可是一旦果然如雍亲王奏折上所说,那马掌真的有那般奇效的话,那战马折损的问题就会不再是个问题,倘若欣国的每匹战马都钉上马掌,那一场战斗下来,战马就可以保住更多,也会使骑兵的战斗力上升一个档次来!这如何不让人激动?

    没过多久,外面便传来通报之声,皇帝大步走到外面,就见军士牵着一批枣红色战马走了过来,单膝跪下:“战马在此,请陛下检阅!末将一路从益州城骑到京城,奉王爷之令,专拣碎石遍布容易折损马蹄的路走。”

    说吧,军士一转身扳住了马腿,皇帝低头看去,果然就见马蹄上盯着一个铁条来,再看马蹄上面,果然丝毫没有磨损!

    “来人!刀兵掷地!朕要亲自试试!”皇帝高喊一声。

    周围顿时有宫中侍卫跑到近前,按照皇帝的命令拔刀放到地上。皇帝从内侍手中一把夺过缰绳,脚踩马镫身形一翻就跃上了马背,战马一声长嘶,皇帝一拉马缰,两腿一夹,就冲上了那一地的刀兵上面。

    却说那几位朝廷重臣被皇帝召见,此刻匆匆结伴来到了宫内,远远听得一阵刀兵相鸣之声,顿时脸色一变,立刻匆匆冲了进去,却见地上扔的满是刀剑,一匹枣红战马正来回奔驰,方才的刀兵金鸣之声,正是马踏刀兵所发出。再一看,那马上之人,岂不正是当朝皇帝!

    众人连忙过去拜见,皇帝这才从马上下来,还未开口,便先是一阵大笑。时下众人才松了一口气来,想来是有好事发生了。于是也面露喜容,躬身问道:“陛下缘何欣喜如斯?”

    果不其然,就见皇帝朝内侍摆摆手,让内侍将奏折奉上前去,说道:“诸位看看,这是雍亲王从益州城传来的奏折,看过之后,便知道朕为何欣喜若狂了!”

    一位文臣上前接过奏折,看了几眼,之后,猛地将奏折一合,激动道:“这若此物可用,于我朝将士大有裨益!大有裨益啊!”

    一听对将士大有裨益,几位武将便相视一眼,那文臣将奏折递给了武将,武将们一同看了起来,看完之后,几人俱都是一脸激动,道:“陛下,我欣国铁骑骁勇善战,然每逢战事,战马折损之严重,更要甚于军卒,盖因骑兵需纵马冲锋,勒马回转,以为机动,乃至马蹄磨损,无力奔袭。与西域诸部交战更是如此,大漠戈壁砂砾碎石遍地,极易磨损马蹄,若是有此马掌,我欣国铁骑纵横大漠戈壁,再也不用担心马蹄磨损之祸,若是要与突厥一战,此物断不可少!陛下,此法乃何人所献?臣请重赏之!”

    “有此之法,的确应当重赏啊!哈哈哈哈,有了这马掌,荡灭突厥指日可待!”皇帝作为战阵里厮杀出来的皇帝,他深知这马掌对于骑兵的重要作用,是以心中大喜,转头向这会儿已然看完了奏折的众人问道:“众位爱卿以为朕该如何赏之?”

    “陛下,这李子勋者微臣怎么觉得有些耳熟?”有位臣子露出了回想的神色,问道。

    “呵呵,耳熟也是应该的。诸位大人莫不是忘了那制盐之法?”其中一位老者笑道:“之前也是雍亲王上书,言其治下有一格物奇才,李子勋,献制盐之法,从盐矿中制出精盐来,微臣当时报于陛下,陛下乃命令人取盐矿以试其法。其奏折由雍亲王直接上书,所以臣印象深刻。”

    “制盐之法?”皇帝一愣,继而恍然。他刚刚只是沉浸在这马掌的喜悦之中,也没有注意发明之人,此时经大臣们一说,他就记起来了,李子勋,那不就是那位前不久才见过的那位年轻才子吗?

    “朕记得听闻制盐之法时也如今日般高兴,只是事关重大,朕不得不谨慎处理,是以先令人秘密以其法试之,若真能从盐矿中取盐,那我大唐百姓及将士将再无缺盐之厄!却不曾想,时隔不久,这李子勋却又替朕解决了一个千古难题!哈哈哈哈此等贤才,当为朕所用,来人!”

第263章:紧急进京() 
远在益州的李子勋没等到皇帝的任何赏赐,却等来一个让大家十分惊讶的命令,那就是令李子勋即刻进京。

    当李子勋得到这道旨意的时候,心里是十分不爽的,好好的,你让我进京干嘛,我也不想要你多少赏赐,就来点金银珠宝就好啦!但皇帝已经下令,自己也没法违背,也就只能认命的准备进京看看怎么回事。

    马车晃荡,坐在里面的人也是昏昏欲睡,却偏生又汗流浃背,就算是将两边的窗子都打开了,却也耐不住近午没有一丝风过的天气,连拉车的马匹,也是无精打采的吐着鼻息,迈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往前走着。李子勋往外面看看,就见前面路边正摆着茶摊,一个老农在正摇着蒲扇坐在凉棚下,面前的案几上摆着几摞碗来,旁边放着一个铜壶来。李子勋看看天色,接近正午了,于是就往前探出了头来,朝马车旁边看过去。骑马的军士立刻就夹马靠过来了:“爵公子有何吩咐?”

    “在这里停下休息一会儿吧,天气太热,咱们去凉棚下面,让大家也都进去吧。”李子勋朝那个军士说道。

    那个军士立刻抱拳领命,双腿一夹冲上前去,喊道:“公子有令,全员休整!”

    前面的马车也停了下来,众人从马车上下来,李子勋跳下马车,同慕容浩然一起跑到前面,旁边的丫鬟手里拿着一个团扇用力的帮众人扇着。

    李子勋对众人说道:“咱们过去凉棚下面歇会儿脚,喝些茶水休息休息。”

    说着,就跟慕容浩然一起过去了凉棚里面,那个老汉这会儿已经站起来了,正提着水壶看着他们。

    “几位贵人,老汉的水是从凉井里打出来的,冰凉冰冷,可利口着呐!”老汉拍着自己的铜壶,向李子勋几人说道:“而且老汉的水跟旁人的不一样,旁人的都是直接从井里打上来就摆开了,老汉的可是烧开了之后又放凉的,这可是游方郎中告诉老汉的,喝了老汉的水,肚子不会痛哩!”

    李子勋等人仍旧穿着平日里的装束,那些军士也是穿了一声护院一样的衣服,所以老汉只当他们是一般的大户人家了。

    “哈哈,老大爷,您这水怎么卖?”李子勋笑着问道。

    “这位小公子,您给老汉一文钱,这水要多少有多少,管够!”老汉一拍胸口:“要是不够,老汉再去打来烧了便是,把水袋沉入井里,凉的可快了啊!”

    李子勋笑着点了点头,然后掏出半贯钱给了那老汉:“来,我们这么多人,一人一文,您数数?”

    “不用!不用!多了,多了!”老汉赶紧摆碗。

    趁着老汉摆碗倒水,李子勋也过去想凉棚外面的那些军士说道:“大家也进来休息休息,喝些水吧!”

    随行的军士虽然不多,只有二十来个人,可却都是雍亲王的亲兵,有的已经是两鬓有白霜了,有的却还年轻,是那些已经战死的亲兵的后代,继续代替自己的父亲做雍亲王的亲兵,便是如此,也只剩下这二十来个人了,雍亲王这次都将自己的亲兵派了出来送李子勋一同去京城,当然更加重要的是,一路还有世子爷慕容浩然呢。

    那些军士这才进入了凉棚下面,就地坐下来,端起碗来大口喝尽,那个老汉又赶紧又上去给填满。

    碗里的水果然清凉,一碗下去人顿时就松活下来了,脑袋也好像终于清明了一些,也总算是有开口说几句话的力气了。

    不过马上就听见慕容浩然在李子勋耳边说道:“唉,我一点都不想去京城。”

    李子勋斜了慕容浩然一眼,“那你跟着干嘛?”

    “这不是为了你吗!”

    “谁稀罕!”李子勋傲娇的将头瞥向一边,但嘴角的笑意还是掩盖不住他内心的喜悦。

    这次上京时间赶得急,也没有什么时间做仔细规划,李子勋自己也不知道在京城会呆多久,所以就没有带着紫竹她们,反正有周爷爷他们帮忙照顾想必比跟着自己上京城要好的多吧

    “子勋,你在想什么呢?”慕容浩然凑近李子勋的耳边,打断了他的思路。

    “咳咳”李子勋干咳了几声,收回了不经意间的矫情,朝慕容浩然笑了笑,还没说话呢,就听慕容浩然说道:“哈哈,莫不是子勋这还没离开多久就想家啦吧!”

    李子勋笑了笑:“瞎说,本公子在思考人生,思考未来,思考生活”他可不想让慕容浩然觉得自己矫情。

    话没说完呢,慕容浩然就一脸鄙夷的撅了撅嘴。显然是不太相信。

    “呃,好吧,其实我想起来了一首长短句来着。”李子勋感受着淌过去的热风,说道:“要不要听听?”

    “念来听听!”慕容浩然顿时感到好奇了,他对于李子勋的诗词可是十分喜爱。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李子勋开口娓娓道来:“怎样?”

    慕容浩然只是刚开始的时候愣了愣,继而就学着李子勋平常的样子耸了耸肩膀,摊开了两只手来:“还能怎样,感觉我这么多年的诗书都是白读了。不能跟你比,你就是个妖孽!”

    “好吧,其实这首长短句不是我写的。”李子勋耸了耸肩膀:“写它的人叫苏轼。”

    “苏轼?”慕容浩然挠了挠头,“我读书少,你别骗我?”

    李子勋笑着摇了摇头,也没有继续回答他的话!

    众人在凉棚下喝了水,吃了干粮,又用老汉的水灌满了水囊,然后就再次出发,继续沿着官道往长安进发。

    李子勋实在是在马车里面呆的无聊,便昏昏沉沉的倒在慕容浩然的身上睡了一觉。

    想想自己这段时间的经历,李子勋颇有些沧海桑田的沧桑之感,自己穿越到了欣国这个自己完全陌生的朝代,见识过古人的智慧,现在更是要去往一国之首都,心里也是十分期待的。

    想了想,李子勋对慕容浩然问道:“我此番到了京城,恐怕要去面圣,不知道该注意什么礼仪之类的?”

    慕容浩然呵呵笑笑,说道:“你总算是想起这茬啦。不过,依我看来,子勋还是什么都不要准备,什么也都不用学。你的年纪尚小,到朝堂上见了陛下,便是出些丑又有何妨?呵呵,陛下终究是陛下,天威终究是天威啊!”

    李子勋一愣,正要张口再问,却见慕容浩然笑眯眯的看着他,那副神情跟个老狐狸似的!

    看着慕容浩然那副样子,李子勋就没再问,眉头微皱间,突然心中一动,又仔细一想,便明白了慕容浩然的意思。

    对于一个取得了一些成就,立下了功劳的人来说,一些微小的失误,不仅不会影响人们对他的好感,相反还会让人们从心里感觉到他很真诚,值得信任。而如果一个人表现得完美无缺,人们看不到他的缺点,反而让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