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伪案疑云 >

第8章

伪案疑云-第8章

小说: 伪案疑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现实却是这样的残酷,今天异常头晕难受,简单洗漱之后,陈继明就睡下了。

    酒馆里的张启东依然在喝着闷酒,地上一个个的空瓶子,歪七扭八的倒在地上,酒馆老板在一旁默默的看着他。

    他害怕张启东喝多了之后会吐在地上,这地板很名贵,唉,不过看在他消费了这么多酒的份上忍忍吧。

    忽然间,酒馆的门口,一个神秘黑影闪过,被张启东瞧见,于是,他赶紧掏出钱扔在餐桌上,飞奔出去想要抓住那个黑影。

    “站住,警察!别跑!”

    有些时候,张启东觉得警察的身份,对罪犯完全就是没用的,坏人做了坏事儿,有哪一个坏蛋会老老实实的待在那让警察去抓呢,所以,张启东说话间,也是飞快的追了上去,一脸狠色的盯着那道黑色身影。

    不知道跑了多远,由于黑影逃跑的速度极快,张启东只觉得自己的肺都要炸裂了,他跑得气喘吁吁,因此,只好扶着街角的路灯,呼哧呼哧的喘着粗气。

    然后,立即抬起头,看着四周来来往往的人,试图去寻找可疑的人员,可惜却是一无所获。然而,当张启东想要转身离开的时候,意外突然发生了!

第16章 王雪晴是报社主编的眼线?() 
次日清晨,陈继明破天荒的没有堵车,这才想起来今天是周六,所以路上的车辆行人并不多,可能连平时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于是,陈继明暗暗感慨一下自己只是一个连周末都没有小记者,虽说一个月有四天的假期,可惜好像每个月都没有休息过,总是用于忙一些琐碎的事情。

    想到此处,陈继明不由的觉得,朱临海这人简直就是周瓜皮,很喜欢压榨员工。

    以后,找到合适的机会,陈继明觉得很有必要,让朱临海给他休假不算,并要涨他的工资。

    到了报社,陈继明的车还没停好就被朱临海喊住了,朱临海站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看着车里的陈继明,有种居高临下的意味。

    只见他双手叉在腰上,好像国家领导人一样,可是他肥胖的身影,真的侮辱了这个动作。

    “小陈,你先不要上来,有点事儿需要你去办了。”朱临海说话间,抬起右手,跟陈继明打了一个招呼,极为大声的说。

    为了表示尊敬,陈继明点点头,随即下车,站在车旁边,后来他又觉得对朱临海不需要什么尊重,又想坐回车里。可是就在他犹犹豫豫的时候,朱临海已经走了下来,他身后还跟着一个新来实习的小姑娘,叫什么陈继明并不知道,但唇红齿白的,长得倒是很漂亮。

    待得朱临海拖着大腹便便的身子,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的看着陈继明,说:“小陈呀,你带着小王去一趟市医院,去看望一下张警官,他昨天勇斗歹徒负伤了,而且貌似很严重。”

    张警官?难道是张启东,他昨天不是去喝酒了,怎么成了勇斗歹徒了!

    看着笑呵呵的朱临海,陈继明的心不由的咯噔一下,但是,转瞬间他就恢复了平静。

    “张警官,是张启东警官吗?”陈继明明知故的问,想要确定一下。

    朱临海点点头,从兜里掏出来一叠钱,然后,抽出来两张百元大钞,十分郑重的交到了陈继明的手上,说:“恩,你拿着钱去买点礼品,记住,你是代表咱们报社去看望英雄,可千万不要太寒酸了。还有,你要记得好好带带小王,教她采访的学问。”

    陈继明收过钱,心里暗自诽谤,二百块钱够买什么不寒酸的礼品?不过他并没有表现出不满,只是面无表情的观察起小王。

    小王扎着一条长长的马尾辫,大眼睛水润动人,笑起来有两个很漂亮的酒窝,身材娇小玲珑,身上带着一种很文静的气质。

    见状陈继明在观察自己,小王赶忙轻轻地鞠了一躬,看样子就知道是刚从学校出来不久的小年轻。

    “陈老师,你好,我叫王雪晴,刚从传媒大学毕业,很高兴能跟您一起共事。”

    王雪晴有点紧张,但还算落落大方,陈继明闻言,轻轻点点头,随即微微一笑示意她上车,然后,便是开着车扬长而去。

    陈继明并没有看到,在他走了之后朱临海的脸色并不好看,竟是站在原地小声嘀咕了小半天。

    对于陈继明的目中无人,朱临海实在是见多了,要不是他的文笔太差,写不出什么好新闻,朱临海早就拿陈继明开刀了。

    “呸,狗屁高材生,狗屁硕士,混了六七年还是个小记者,吃屎去吧!”

    朱临海叫骂一声,慢悠悠地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到了医院,陈继明没听从朱临海的去买礼品给张启东,而是把钱丢给王雪晴,告诉王雪晴拿着钱,随便去买点东西,但王雪晴并没有去。

    张启东的头上缠着厚厚的纱布,脸上有些伤害,深深浅浅的。

    此时,他正在扒拉着同事送来的早饭,顶着两个黑眼圈,一脸憔悴,显然是昨晚并没有休息好。

    “张警官,你咋受伤了,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我的新同事,王雪晴。”陈继明见张启东那惨兮兮的模样,轻轻一笑,和颜悦色的说,陈继明不知道,朱临海把王雪晴安插到自己身边的用意是什么?

    而且,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自从知道了朱临海跟第二起凶杀案的死者李安冉有关,陈继明就已经把朱临海当成了嫌疑人,只不过,他并没有将这种情绪表现在脸上。

    虽然,他很看不起朱临海,觉得以朱临海的文笔写不出“空集”邮寄过来的那封信。

    但,在陈继明的认知里,他已经把“空集”当成了一个犯罪团伙,并且,朱临海搞不好便是其中的一员。

    此时,张启东先是假装客套一番,然后,就开始滔滔不绝的说起昨晚的经历,当然这当中杜撰的成分实在是太多了,张启东说得有一些含糊不清,显然是不想让王雪晴知晓太多的东西。

    “昨晚快下班的时候,我接到线报,说在城西的小酒馆里有关于‘空集’的线索,所以我就自己去调查一下。

    可是当我到了之后,发现他只是一个很简单的小酒馆,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所以就在酒馆喝了几杯酒,顺便跟酒馆的老板聊聊天,看看有没有什么值得发现的线索。

    不过,让我失望了,我啥也没发现,然而,等我想要离开的时候,我刚打开门就发现路边有一个人影,他一直盯着酒馆的门在观察,就好像个哨兵一样。

    我走过想问问他在干什么,可我还到他跟前,他就开始逃,然后我就追啊。谁知道到了一个小巷子里,出来四五个蒙着面的黑衣人拎着棒球棒就出来啦。

    我身手不错,抢过来一根棒子就跟他们对打,不过因为对方人多,我还是负伤了。”

    听着张启东半真半假的话,陈继明无奈的撇撇嘴,张启东明明是去喝闷酒,却是被说成了去调查案子。

    此时,王雪晴仔细的记录张启东说的,陈继明心里想,还是等到下班了在来跟张启东好好的聊聊吧,他害怕隔墙有耳。

    现在有这么多人在守着,张启东说的一定不是实话。

    许久,陈继明满怀着心事从医院出来,一言不发,于是,王雪晴怯生生的说:“陈老师,您在思考什么呢?”

    “哦,没什么,对啦,这篇报道由你来写吧,等你写完了记得让我审核一下,要是没问题就发表。”陈继明勾唇一笑,眉宇间带着淡淡的忧愁,似是藏有心事。

    王雪晴听到,她写的文章有可能发表,显得十分的高兴,但,还是有点担忧的说:“陈老师,主编说我还是实习生,如此一来,我岂非不是不可以发表文章,所以,到时候,你得帮我?”

    说完,王雪晴浅浅一笑,一脸天真无邪的看着陈继明,等待着陈继明的答复。

第17章 轩然大波() 
此时,陈继明朝着王雪晴点点头,答应了下来。

    随即,不由的想起当初的自己,陈继明一时间有些恍惚了。

    那个时候,陈继明刚从传媒大学毕业,凭借着自己导师的一封推荐信,顺利进入了聚光灯报社。没进入过社会的人,总是不知道社会的真正面目的。

    刚刚进入记者行业的他,满怀憧憬,虽然稚气未褪,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的身上有着一股子难能可贵的冲劲。他天真的以为自己能够改变媒体行业不堪的现状。可是结果呢?

    结果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什么也没能改变。更可笑的是,他自己在潜移默化中被社会改变了。

    在未真正进入聚光灯报社之前,他和所有人一样,都以为聚光灯报社是传媒界的一股清流,和报社宗旨所宣传的那样,努力让每一个市民都能够了解到真相。现在想象想来,简直便是讽刺。

    陈继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旁的王雪晴见他不说话,就试探性地叫了叫他:“陈老师,陈老师?”

    陈继明回神,见王雪晴一直看着自己,有些莫名其妙,问:“怎么了?”

    王雪晴连忙摆摆手,说:“没什么事儿,就是看您一直都不说话,还以为你怎么了呢。”

    陈继明现在心里乱糟糟的,胸口也觉得闷闷的。他看了眼自己的手表,对着王雪晴说:“我没事,时间也不早了。你先回报社去吧。我还有点事儿,就不跟你一起回去了。报道好好写,明天早上九点前发给我。明白了吗?”

    “明白了。陈老师,您放心吧,我一定好好写!”王雪晴点了点头,示意自己会努力的,然后抬脚离开了原地。

    等王雪晴的身影彻底离开了陈继明的视线之后,后者过了好久,才低低地叹了口气。陈继明想了想,驱车朝着自己的母校而去。

    陈继明的母校就在临市,离得并不算远,驱车大约两个小时就到了。和门卫说明了是从前这里的毕业生,如今回来看看母校,前者也就没有拦着他。

    景还是从前的景,人却已经不是从前的人了。

    大学时的陈继明以为自己是超级英雄一般的存在,身上肩负着改变世界的使命。可如今他才发现,自己不过是沧海一粟,渺小得可怜。

    走在学校的文化长廊上,长廊的一侧,是一片巨大的荷花池,池水清澈,偶有金鱼。而在长廊的另一面,则是张贴了许多优秀毕业生的照片及其资料。陈继明一栏一栏地看过去,最后身形一滞,停下了脚步。

    公告栏上的,是一张灿烂的笑脸。而这笑脸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陈继明。

    陈继明是他导师最得意的学生,因为他充满了正义感,而且踏实肯干。在陈继明身上,他的导师见到了未来传媒行业的希望。

    可惜他的导师并不知道,这希望不仅没有发光发亮,还蒙了尘,落了灰。

    陈继明叹了口气,正打算离开,忽然眼角余光瞥见了最底下的一行小字——

    “人的最高尚行为出了传播真理外,就是公开放弃错误。”

    这句话,是陈继明从前的座右铭,出自德国李斯特之口。

    陈继明看着这行小字,心里忽然就充满了无限的勇气。他当下就在心里做了一个决定。他要将那封信的内容公诸于世。他要让所有人,都看到聚光灯报社的真面目,要将这么多年以来,聚光灯报社蒙骗公众的历史全部都曝露在阳光下。

    他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因为这不仅仅是一封信,它更是一条导火索。陈继明要以这封信作为切入口,将事实公之于众,而非听从朱临海的话,继续隐瞒下去,该遮的遮,该掩的掩。因为这样的行为是帮凶,是可耻的,是大学时的他,最痛恨的行为。而他,不想成为自己最讨厌的人。

    打定主意之后,陈继明心里那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那种如释重负的轻松,让他那阴沉了多日的脸上,终于难得地有了笑意。

    陈继明快步离开了母校,回到了车里,而后发动了车子,朝着家的方向去了。

    聚光灯所有的稿件都要经过朱临海的审核,所以要想在聚光灯上发表出来,那是不可能的了。陈继明想了想,拿出手机,翻开通讯录,滑动了两下之后,他拨出了一个号码。

    当年很多班里的同学毕业以后都进入了记者这个行业,而陈继明这次拨给的那个人,就是他曾经的室友,李民。

    李民是市里另一家报社的记者,那家报社多年来一直和聚光灯处于竞争的敌对关系。同行如仇敌这句话,就可以完美概括这两家报社之间的关系。如果说聚光灯是本市纸媒界的龙头老大的话,那么李民所在的报社,就是当之无愧的老二。

    电话拨出,一阵忙音之后,终于被接通。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略显疲惫的男声:“你好,哪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