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细沙河 >

第18章

细沙河-第18章

小说: 细沙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个女顾客把空瓶子又装回去,说:“那我再买四尺凡立丁布,”连说了两遍没人理,又高声说了一遍。

    那个男营业员说:“买布去那边柜台,上面写着呢。就这脑袋,管说酱油接不住!”这个女的没敢还口,朝对面的那个柜台走去。

    秋智看二姐还在那儿傻站着,走了过去问:“二姐,咋不买呀?”

    秋华说:“喊了几遍没人过来。”秋智刚才看见打酱油这一幕已经很生气了,听二姐这么说,气不打一处来,大声说:“买线!买线!买线!”

    过来一个大龅牙女人,说:“小孩子嚷啥,个子还没柜台高呢,嗓门怪高的,买啥?”

    秋华说:“大智,别闹!”拿着单子递给大龅牙。

    大龅牙看了一眼,啪的一声扔了过来:“给我这干啥?这也不是一个柜台能买的!”把香、纸、火柴使劲儿地摔在柜台上,说:“拿瓶子接火油。”

    秋华说:“你这么使劲摔,这香不断吗?”

    大龅牙也不理她,说:“接火油,洒在地上,你给拖地呀!”秋华赶紧把灯油瓶子接上,打了灯油。把东西放进书包里,拿香递给秋智,说:“看一下,香是不是断了?”说着走到另一个柜台。那两个还在谈羊肉。过来一个斯文的戴眼镜的男的,先走出来,打了醋和酱油,称好咸盐,算了账,看都没看他们一眼。

    秋智发现香断了一包,走回去说:“同志叔,这香断了。”说了几遍,也没人搭理。秋华也过来喊。秋智盯了一会儿墙上的五个大字“为人民服务”,十分生气,想起了何碾子讲的故事。拿出几张黑纸,拿出火柴,在柜台前点着了,把断的那包香也放上去。走到门口,朝那些晒太阳的人喊:“打人了!打小孩了!”把里面人吓了一跳。看烧东西,秋华就要去踢灭火。秋智拉住她,跪下,连连磕头,大声喊菩萨。进来几个买东西的顾客,外面晒太阳的都跑了进来,屋里一下子拥挤起来。大伙儿看见烧着的黑纸,都莫名其妙的样子。几个营业员都走出柜台,在里面办公室的一个中年妇女也跑了出来。

    几个人看秋智在那捣鬼,大声呵斥,秋智不理,转圈儿磕头。这个干部模样的妇女,说秋华:“他是你兄弟吧,快把他拽起来。”秋华把秋智拉起来。

    干部问他:“你这小孩牙子,敢在这里烧纸,搞封建迷信活动,还想搞破坏。你是哪个大队的?找你们大人说话。”

    秋智站起来说:“你是谁?刚才在柜台里面站着的几个呢?”

    干部说:“这不是吗?有啥事给他们说。”

    秋智说:“他们会说话呀。”

    “羊肉女”急眼了:“小兔崽子,谁不会说话呀?”

    秋智说:“真会说话呀!刚才他们四个都在里边,我二姐我俩敲着柜台喊,他们也没搭话。我妈说牲口和泥塑的菩萨不说话。我看了,他们都长两条腿,不像牲口。那一准儿是菩萨啦,我就烧纸、烧香、磕头。”看热闹的笑成一团,那几个人就急眼了,“大龅牙”要打他。

    干部说:“丢人不!这小孩你还想打,我一再强调,增强服务意识,为我们的阶级弟兄服务好,这下尝着滋味了吧!来,小孩,你喊他们啥事,我来处理。”

    秋华把剩下的两包香拿出来,说:“那个人把香使劲儿地摔在柜台上,三包都断了,回家我妈非得打我俩,喊他……”。

    干部说。“明白了,再给拿三包香,把烧的纸也给补上。”

    门口有人喊:“一把火烧了这些牲口。”大伙儿都说是,七嘴八舌的散了。

第35章 老牛的眼泪() 
两个孩子回到家已经过晌了,两顿饭时候。秋智妈等着急了。看两人没事儿,东西都买回来了,就是大智乌眉灶眼的。都上炕吃饭。秋仁两口也在,秋仁妈说了,正月初六前都在一起吃了。秋华把供销社的事讲一遍。把家里人笑的差点儿喷了饭。秋智妈说:“在哪儿学的这些故事眼子。”

    秋智说:“听根生爷爷讲的故事,没想今儿个就用上了。他们太气人了。”又把酱油那事告诉一遍。

    秋智妈说:“你太小,不是你姐老实,是和他们讲不出理去,他们是国家干部,端的是国家饭碗。你哥、你嫂子,谁没碰上过?都将就着过去了。”

    秋仁笑着答道:“是啊,我都习惯了,有时他们给我个好脸我还受不了呢。”

    秋智妈点点头,说:“真是啊。秋仁,现在供销社的真有卖香裱纸的了,我还想碰碰呢,有就买,没有还去私人那儿买。”

    秋仁说:“今年挺多,东西都有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四旧’。昨儿个老七在公社大供销社里买回一只香炉碗。”

    秋仁妈说:“这个世道,看起来要变啊。”

    秋仁家的耳朵聋,平时别人说话,不大接言,听秋仁说完,插话道:“今儿个头晌听二嫂说,这个香炉碗老七都没花钱。”

    秋仁没听明白,说:“尽胡说,没花钱谁白送给他啊!能买着就不错了。”

    秋仁媳妇说:“二嫂说,七兄弟在大供销社偷着拿走的。”

    秋智妈说:“老大家的,可不敢乱说,咱们老秦家可不干这事啊,你七兄弟还没娶媳妇呢。”

    秋仁家的大脸盘子红了,说:“妈,我这不是在家里说嘛。”

    秋仁接一句:“二嫂那话哪有准儿啊!平时和秋洁又不对付。”

    秋仁媳妇说:“二嫂说是秋富看见的。”秋智妈和秋仁对看一眼。

    秋智妈转了话题,说:“秋仁,听说生产队杀牛分肉,杀几头?”

    秋仁说:“今儿个过晌就杀,两头,一斤都不卖,全分了,一口人能分一斤多肉呗。”

    秋仁媳妇说:“我听老叔说了,是那两头老牛,肉不好烂。”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秋智听说杀牛,匆匆的吃完饭,说:“妈,我去大娘家。”嗖嗖的没影儿了。

    秋仁媳妇笑了:“大智脑袋瓜子灵光,怎么想出来的?”大伙儿都笑了。

    秋智妈说:“他净耍小聪明,管不好,他就是大业障。秋仁,你知道那鱼是怎么来的吧?是抢的。”惊得几个人都停下筷子看着她。

    秋仁摇摇头说:“一棵白菜高的小崽子,敢抢谁呀?”秋智妈把经过说了一遍,是刘老师告诉她的。秋仁听完,气的摔了一下筷子,又想了想,笑了。咬牙切齿地说:“妈,这小破崽子,得管严点,指不定将来惹啥大祸呢。”

    根生和秋智喊着花丽,来到村子南头的河边上。雪被风吹得变了形,薄厚不均,冰面上基本看不到雪了,他们几个有几天没来滑冰了,发现河岸上也露出了细沙。他们看见两头老牛都在树上拴着。民兵队长王剩子在压子弹。何碾子也来了。看见根生说:“看一会儿就走吧,这些日子不闹野物,各生产队的牲口都撒着呢。杀牛时,别的牛就能冲过来,看别顶着你们。”

    花丽说:“大爷爷,是用枪打吗?”

    何碾子说:“准是呗,那剩子在摆弄半自动呢。这样也好,省的牛遭罪。你们听话啊!我回队部了。”秋智看到爷爷眼角里有泪花。几个孩子走到牛跟前,秋智看见,牛的眼睛里全是泪水,地上有干草,牛一口也不吃,茫然地看着众人。秋智指给他俩看,几个孩子都吃了一惊,互相看了一眼,花丽问:“这牛也知道今天是末日吗?太可怜了。”也没人回答,也答不出来。

    这时王剩子说:“看热闹的,都上那台上,看一会儿牛群来顶着。”

    人们都离开小树林,跑到大高台上。王剩子故意卖弄枪法,又往远处走走,半跪下去,一声枪响,击中牛的头部,牛就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瞬间倒了下去。王剩子换了一个角度,瞄准另一头牛,这头牛发出一声低沉的悲鸣,枪响了,应声倒下。过来几个社员,推着两个双轮大推车,费力地把这俩牛装上车,推回队部。王剩子说:“都散了吧,牛群该来了。”话音刚落,足有二十几头牛,低吼着冲向树林,跑到血迹处,一起发出悲鸣。然后开始在树林中狂奔,看似跑得毫无章法,互相之间又撞不到。看热闹的又往高处走走,看整个小树林,弥漫在雪雾中。王剩子还没上来,把着一棵树在看牛奔跑。发现牛向他奔来,跑是来不及了,迅速爬上大树。人群发一声喊,都跑了。王剩子把着树,也没看出有啥慌张,喊道:“根生,你们几个小兔崽子,快去七队队部。”秋智拉着花丽、根生往回跑。到了队部,顺着梯子爬上平房,上面有几个人在看,正好看着小树林。那些牛还是不停地跑,王剩子真是着急了,大声喊:“放牛的呐,把各队的牛弄回去。”没人回应。看看天要黑了,王剩子朝天开了一枪,差点把他自己震下树去,牛顿了一下,马上又开始围着树跑圈。这时牛倌和两个背枪的基干民兵走过去。牛倌的皮鞭子甩得啪啪响,这比枪声管用,牛群安静下来,跟着牛倌走了。不知是谁说了一句,牛是最老实的,发了脾气也这么可怕。

    花丽说:“我是决定了,打今儿个起,一口牛肉也不吃。”

    秋智心有余悸地回到家里,看妈妈拿着邮局的汇单。是三哥秋礼和大姐秋霞的。正和秋仁商量呢,明天带着手戳,去邮局取东西。第二天,秋仁去取来。大智拿过来看,三哥给大哥寄来一双绿胶鞋,一件绿军褂。给秋华一套秋衣秋裤,花的,都没见过,连秋智妈都没见过。秋霞寄来二十斤大米,十六尺布票,十块钱,秋智听见秋仁两口子讲秋霞呢,说他们两口子小气。秋智妈找来秤,称出六斤大米,说:“明个儿早晨大智去你大爷家拿着,还有这条鱼。”又把白面口袋拿出来,称出二斤白面,拿出两张黑纸,一个上面倒一斤,麻利地包上。拿出纸捻绳扎上,剪下两块红纸片,抹上早已准备好的浆糊,把红纸粘在上面。到外面拿出十个鸡蛋,拿出沾上水的红纸,挨个蹭了一下,染上红颜色。嘴里叨叨着:“去年腊月这九个母鸡都开档(开始下蛋)了,今年就三个。遇见个份子唔的,真是不应急。秋华,你三姨生老三,孩子五天时没去成,明个儿是十二天,妈没空,你去吧!在那儿吃完饭回来。”

    秋华就问:“哪个三姨?”

    妈妈说:“还有哪个你三姨?这个庄上,还有你叫三姨的吗?”

    秋华说:“老耿我三姨啊,这些年也不大走动了。”

    秋智妈说:“那也是你三姨,是你六姥爷家的,和亲姨差啥?嫁给你三姨父,你爸还是媒人呢,还不是这两年耿全这事闹的,都不大上门了。”

    秋华说:“那让我嫂子去吧。”

    秋仁家的赶忙说:“老妹子,不行啊,你想想,要是我去,是不是得两份礼啊?”

    秋华明白了,点点头,说:“行,吃席还不好!”秋智妈拿起剪子,剪开布票,吩咐秋仁,明个儿都去还谁。

    秋仁说:“老刘我大娘这个家织布咋还,是折布票还是还布?”

    秋智妈说:“折啥布票,咱们家是干啥的?不丢人呐!用你大娘那话儿说,咱们借的那个家织布也是你爸织的,没想到结果发送了自己个儿。我想好了,明年你能进厂最好,进不了厂织布去,那天我说过,这世道要变。”看秋仁拿出小本来,嘱咐秋仁:“过年前能还的咱们尽量还,还不上的,你要当面说一下,没钱再没话,那不是咱们家该干的。”秋仁答应着。

第36章 对联和挂钱() 
第二天早晨,秋智刚刚穿好衣服,秋仁一家就过来了。秋仁放下孩子,拿出理发的推子,拆卸完,往上面放一些机油。秋信刚醒,一抬眼看到了,喊了起来:“妈妈,我不剪头发。”

    秋智妈进屋了,说:“快起来,把被火叠起来,该吃饭了。眼看着到年三十儿了,不剪啥时候剪,再长一个多月,不得成虱子窝!和劳改犯似的。”

    秋信不敢犟嘴,央求着说:“妈,正月剪头发也行啊,我老叔年年正月剪头发。”

    秋智也说:“妈,你说正月剪头发死舅舅,我们林老师说了,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正月剪头发思舅舅。林老师说,有个人的舅舅每年正月给他剪头发,这年舅舅死了,他头发长了,想他舅舅了,发誓正月不剪头发了。”

    秋仁笑了,说:“小破孩子,编的挺圆全。妈,说的也是,有些东西就是讹传,就说刚才说的,头发长得和劳改犯似的,劳改犯都是光头。”

    说的秋智妈也笑了,说:“说的是。快吃饭,吃完了剪头发,谁要耍驴,往死里打。”几个孩子都不敢出声了。

    一转眼,年三十到了,何平回来了。腿彻底废了,只能拄拐走路,医院建议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