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细沙河 >

第116章

细沙河-第116章

小说: 细沙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葛洪举不好意思地笑了,说:“对不起老板,我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是这个电话老板打不合适,还是我来打吧。”秦秋智明白他的意思,秋智是市长了,这种私事不能自己打电话,秋智笑着摆摆手,自己亲自接通了电话,约定了时间和地点。

    秦秋智酒会结束后,葛洪举把他送到茶室,秋智让他回去了,自己走进房间,里面只有韩春和一个人。秋智看他站起来比自己高半头,有一个官场上人人羡慕的瘦削身材,挺值的鼻梁,大眼睛,厚嘴唇,如果不在官场上,这绝对是一个忠厚的面相,在这个大染缸里可没有这两个字。两人喝了一点茶,又吃了一些点心。聊了一些街谈巷议。

    韩春和切入了正题,“市长,看到你提交到常委会的报告,我真是由衷的佩服。市长,我的性格想必您早已经听说了,喜欢直来直去,有话就说,从来没有给哪个领导戴高帽。”

    秦秋智喝了一口茶,心里想,这本身就是一顶高帽,戴高帽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显山不漏水,微笑着说:“韩书记,咱们都是老伙计了,有这个机会,我也正想请教,有多大的可行性?”

    韩春和眼睛直视着市长,说:“市长,刚刚我说了,我也早有这想法,只是不敢去碰这高压线。”说的态度也算诚恳。

    秦秋智吃了一惊,说:“高压线?这怎么谈到高压线?韩书记说得详细点。”

    韩春和说:“市长,你那几条,都切中时弊,常委们都心知肚明,我想王书记也知道,可这也是多年积弊,积重难返,都觉得可操作性不大。单说这招商引资要终身负责制,有的领导就怕挫伤招商引资积极性。前年的事市长应该记得,罗洪县开发区出了名,被中央电视台曝光了。”

    秦秋智当然记得,这在全国的官场引起了轰动,中央也发了脾气,柳书记还向中央作了检讨。那是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司仁卿的主抓项目,从红酒之都松伟省引进一家葡萄酒厂,一是可以带动就业,二是可以让附近的农户种植酒葡萄。这是一家民营资本,他们派人考察了水质和土壤,当地的营商环境也无可挑剔,大老板自己又亲自去了几趟,拍板建厂,签订了合同,投资三个亿,两年过去了,酒样也试制成功。

    可是各种各样的手续几乎跑断了腿,各个职能部门变换花样吃拿卡要,这都不算事,只要在华夏北方,这都司空见惯了。主要是原材料却出了问题,合同上说的千亩酒葡萄,只有区区几十亩,其他的都种上了药材,这可是大事。

    酒厂派驻当地的总经理一趟趟找开发区领导,可是开发区管委会书记兼主任和县高官都因为酒厂的政绩升迁了,新领导一推二六五,新官不管旧账。总公司来了几趟,找到了市委市政府,司仁卿亲自去了几趟,看无法解决,据说他拿了人家的好处,正赶上身体不好,索性住进了医院。总公司找到了省里,省里十分生气,亲自批示,从速解决。

    公司的人拿到市里,市里不敢怠慢,市长王克生也签了字,拿到罗洪县,还是无果而终。开始总公司起诉到了法院,法院也拖着不办,一怒之下,总公司告到了中央,又在媒体曝了光,当地政府赔了一点钱了事。

第241章 真相大白了() 
韩春和接着说:“罗洪县的不是个案,比比皆是,我们的开发区也是这样。虚报数字,有时夸大十几倍或几十倍,本地企业充当外地,套取补贴,皮包公司套取土地和银行贷款,这些弄虚作假的事我也睁只眼闭只眼,从不敢认真计较。一是觉得全国都这样,法不责众;二是如果较真,就有人给扣帽子。我说一点过分话,咱们平德的政治生态一般。”说完平静地看着市长。

    秦秋智也觉得奇怪,他也快五十岁的人了,也算是久经宦海,和自己这并不交心的上级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来,想批评他两句,觉得有些不近人情,于是不动声色地看着他,微笑着示意他继续。

    韩春和接着说:“比如说这次市长提出的报告,就有人说自挖墙角,自断羽翼,还有的说否定平德改革开放多年来取得的成绩,有意识地破坏安定团结的大好政治局面。更有甚者说市长好大喜功,从侧面攻山头,得陇望蜀。”明白了,秦秋智全明白了,作为一个并不熟悉的下属断然不会说的这么直白,是受人之托,受谁之托?这个市的最高领导。

    秦秋智有些恼火,这些话王书记直接和他谈,他不会生气的,干嘛要转这么大的弯,但是脸上不能显现出来,问道:“这么严重!我真是没想到,你是平德老人,依你之见,我应该怎么办呢?”

    韩春和看他开始脸色微变,马上恢复平静,知道市长明白了这件事的首尾,看他如此作派,知道他的内心强大,怕自己这样,以为自己是王书记的人,这样看来,他和书记两人合作也不会太长久,他哪面也不想坐,以免两人斗法伤着自己。

    于是说:“市长,您现在刚刚四十岁,这在地市级领导中还算个娃娃呢,我说话不中听,市长不要见怪。想顺风顺水地做书记、省领导,中央领导都有可能,那就放下自己的施政策略;不想太多的前途,只想做事,那就按自己的实施,也总算给我们的后代子孙一个交代。”

    这话说得非常实在了,这不可能是别人所托,这人也算是一个豪杰,也是一个想干点事的人。秦秋智反问道:“你不想做点事吗?”

    韩春和站了起来,说:“市长来了有半年了,对我应该多少了解一些吧,我和您一样,就想干点实事,可是有时候掣肘的太多,抬轿子的太少。如果有人牵头,我倒是愿意抬这轿子。”

    这已经是非常明确地表明了态度。秦秋智站起来,热烈地和他握握手,诚恳地说:“老兄,你这话我很感动,我确实需要你的帮助,今天我约了人,改天就咱们两个,喝一回,喝透它,我知道你好酒量。”

    韩春和迟疑了一下,还是说了:“市长,这次的动作太大,肯定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尤其是天诚国际,那可是咱们大老板的项目,也是咱们市里的摇钱树。还有,喝酒时拉上公安局的周大炮,那是个正人,我保准你们投脾气。”秋智爽快地点点头,寒暄几句,散了。

    两人分手后秋智给李奇打电话,问好地方,李奇说:“我的大市长,我在包房这都睡了一大觉了。你快过来吧。”秋智一看,不算太晚,刚刚八点半,马上打车过去,李奇还没点菜呢,看他进来,两人也不寒暄。

    李奇说:“大智,你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啊,你吃了几顿了,我还水米没进那,要不人们都想当市长呢。”

    秋智说:“大哥,你可别寒颤我了,这市长还他妈地真不是人当的,这一天天地没有自己一点时间。”边说边坐下。

    李奇久历世事、谙熟人情,知道他说家乡话,爆粗话,都是为了拉近两人的距离,也顺着他的话说:“大智,当市长了可不能放粗了,得咬文嚼字的才行。”

    秋智笑了,说:“大哥,我明白了,以后说话都和作报告似地,全用书面语,不能说他妈的,改成他母亲的。”两个人都笑了。

    李奇点了菜,两个人边吃边聊,其实秋智也非常饿,狼吞虎咽地吃菜,李奇吓了一跳,说:“大智,吃了两顿还这么抢菜啊,咱们这市政府,把**首长饿成这样。”

    秦秋智也不管他,边吃边说:“大哥,和你说实话吧,别说酒会,就是真正的大排宴席,也是半饥半饱的。小时候看儒林外史,八分银子的汤每人尝一下就端了下去,现在明白了,那心里肯定馋的火燎似的。”李奇虽然不知道这个典故,但也听得明白,哈哈大笑起来。

    李奇说:“行了,你也垫底了,我得说正事了。我这次找你是你三嫂的事。”接着讲了迟彩琴的事。

    秦德寿没了以后,迟彩琴就天天满街跑着唱歌,有时还往山上跑,秋仁找了迟彩琴的娘家,老爷子没了好几年了,只有老太太还活着,迟连生在原陵住,迟彩琴家里还有一个弟弟,和父母一起过日子。现在也今非昔比了,家里气派的两层小楼,还有两个厢房,家里还有小汽车,有车库。

    这老太太心疼姑娘和外孙子,想接家里来,儿子看姐姐这样,不愿意,但也知道她还有两套房产,想把立超接来上学,让把他姐姐送到康宁医院。秋仁按他们说的做了,把立超送去了,还给他们留了十万块钱。就是秋智妈开始不同意,是秋华做好做歹地说了几次,对她说主要是因为秋智妈年龄太大了,这才抹着眼泪送走了孩子。

    秋智听完点点头,说:“我哥处理的不错。我二哥前些日子还回家来,给我打电话,我哪敢回去啊!”

    李奇说:“是啊,听你哥说,你们家那是门庭若市啊,大智啊,你这也算光宗耀祖了。”

    秋智听出了他的揶揄,苦笑着说:“大哥,你可别哪壶不开提哪壶了,现在弄得我有家难回。你的话好像没说完,接着说吧,咱们俩还有啥禁忌的!”

    李奇说:“听你哥的意思,你三嫂的病有可能是装的。还有一件事,那次我对你说过,你没当回事,何春苏确实去平州找过你,这是耿福亲自对我说的,还说你给她回了一封信。再具体的他就不告诉我了。”

第242章 小宝老实人() 
这两件事都不是小事,听完以后,秦秋智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沉思了一会,问道:“大哥,我三嫂这时候还有必要装疯卖傻吗?她的事都解决完了。”

    李奇听他这么问,有几分不满,两人是无话不谈的朋友,他就直接说了:“大智,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吗?”

    秋智只好点点头,迟彩琴装疯,有两种可能,一是怕别人查到她秋礼的死,另一个就是她掌握一些瓷砖厂的核心机密,看看秋智做了市长,恐怕不放过自己,如果是这样,那就麻烦了。

    李奇说:“我做的帐自觉得天衣无缝,可不能保着你三哥不和她透漏点啊,这样吧,我回去和你哥商量处理吧。春苏的事你可要当回事啊。还有,我卡里带来点钱,这过端午节了,还不得走走人情啊。大智别看你现在是市长了,我还是老话,听哥的,千万别收别人钱,送点钱,问题不大,又不是跑官用。”

    秋智心里特别感动,这么多年,不变感情的,只有这李奇了,家里人都保不齐。于是打着哈哈说:“大哥,要我说你是老妖精呢。你那钱快留着养老吧,我有钱。这是端午节,送也行不送也没关系,送也用不了太多。倒是你,听我哥说,关东一趟花了十几万,我三嫂和孩子的事又花了好几十万。大哥,你是开银行的也扛不住这么花啊。再可不行了,棺材本花没了,还不得让你儿子把你骨灰扬了。”

    两人都笑了,喝了点酒,秋智把耿福的电话要来后,回去了,李奇没回家,到宾馆去住。

    秋智这次听得明白,知道春苏没忘了他,一封信,什么信?他绝顶聪明,感觉这里是根生在捣鬼,他想了一下,还是先去找春花。他安排葛洪举派人去找春花,把自己私人手机号给她,最好要来她的手机号。

    转眼过了端午节,秋智的杂事出奇的多,多数都是扯皮的事,大事一点进展也没有,各地的大烟囱还在冒着黑烟;各地的工厂还在随意地排放着;小煤窑又出了几档子事,这些矿工都是在贫困地方找来的,像有卖身契一样的新式包身工,出事死了,一次性给四十万就私了了,当地安监部门也知道这潜规则,只是装不知道,乐得清闲,否则又得被追责。秦秋智着急,找了几次王书记,王书记开始推脱,逼得没办法,只好再一次召开常委会,这之前秦秋智已经做了几个常委的工作,王书记也看在眼里,装作不知道。开会之前,王克生、秦秋智和副书记兼党校校长常永烈在书记室碰了一次头,王克声只说尽全力支持,倒是常永烈说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基调总算是定了下来。

    刚刚开会,王书记简单地讲了几句,就说秦市长讲话。秦秋智已经知道了各常委的动向,清清嗓子,环视一下众人,说:“我在中央党校学习时,学到了一个名词,叫‘四不’,是耀邦同志做校长时定下的。在座的都是党的久经考验的干部,有的是老党务,也非常熟悉这‘四不’,那就是不装袋子,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我们每提出一件事,都出于公心,大家坐下来平心静气地商讨,可以拍桌子,也可以骂娘,只要是有利于工作的,什么都没关系,就是不能有这‘四不’。”话没说完,王克声带头鼓掌,示意他接着说。秦秋智又把这几件事拿出来讨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