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骁雄 >

第160章

骁雄-第160章

小说: 骁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重威眼中放出寒光来。

    李风云倒吸了一口凉气,开封那个小皇帝真有那么狠毒吗?隐隐中,李风云信了杜重威九成。自小在清平镇长大的李风云,又怎会不知晓人心之狠毒?

    “本帅能想到这一点,刘帅刘知远又怎能想不到?所以,在刘帅心中,是不想把契丹人打得太狠,让耶律德光知难而退就可以了。

    这样,契丹的威胁犹在,圣上也不敢将他怎么样。如果把他逼急了,谁能保证他不会做另一个先帝?

    这就是刘光远的养寇自重之策。”

    李风云心中已经信了,暗叹一声,人心若此,中原哪有取胜的希望?纵使这次耶律德光南征不成,总还有下次,下次不成,还有下下次。长此以往,中原终有防不住的一天。

    这便是庙堂之上的食肉者么?难怪说食肉者鄙,他们心中除了他们自己,哪还有想过底下的老百姓一丝一毫呀!

    突然之间,李风云又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

    刘知远这般想,难道他这位老丈人心里就干净?杜重威想登基做皇帝的心思,李风云早就知道。刘知远被除掉了,下一个该轮到谁?不用想,必定是他的准老丈人。

    所以,杜重威才不愿与刘知远闹翻,他们现在根本就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刘知远抱有养寇自重的心思,杜重威何尝没有?刘知远不愿重创契丹人,杜重威同样也不愿重创契丹人。

    这样的人担任正、副北面行营都招讨使,李风云对中原的命运感到悲观,没有什么信心。

    再想远一点,杜重威为何要对他说这番话?真的是把他当成亲侄子,想要点拨他吗?李风云还没有那么幼稚。

    杜重威打得心思,恐怕是想要挑拨李风云与刘知远之间的关系,把他死死地绑在自己的船上罢了。其中还有可能,是想挑拨李风云与开封那个小皇帝的关系。

    而开封那个小皇帝重赏李风云,未必就是真赏识他的才华,更有可能是要分离杜重威的势力。

    人心,果真经不起解析。

    李风云感到一阵空虚,他不知为谁而战,又为何而战,以前所做的那一切似乎并无意义。

第二百六十一章 为何而战() 
杜重威不知李风云的心思,见李风云沉默不语,低头沉思,叹道:“风云,回去好好想想。这次军议,商讨的其实并非是军略,而是在协调各方的利害。

    老夫也是逼不得已才做出这等决定,也是无奈之举啊!

    老夫算是明白了当初景延广为何避战不出。”

    因为纯粹,所以强大!

    忽然之间,李风云又想起了醉道人说的那句话。

    离开杜重威的帅帐,李风云浑浑噩噩,如行尸走肉一般。

    “李兄弟,啥事这般郁郁寡欢?难道担心没仗打?”一只大手拍在了李风云的肩膀上。

    李风云抬头望去,原来是王重胤王大哥。

    李风云勉强笑了一下,道:“王大哥,我在想我究竟是为何而战!”

    “为何而战?”王重胤一愣,随即笑道,“当然是为了扬名立万,名垂青史了,还能为什么?你这小子,居然会想这些?”

    “就只是为了这些?”李风云问道。

    “别想了,老想这些会把人想傻的,这些问题,应该留给那些大头巾去想。哦,老哥忘了,你还是鲁国公冯道的学生,算起来,你是半个大头巾。哈哈哈哈!”王重胤随口开了个玩笑,“走,咱们哥俩去喝两杯。郭威郭将军送来了几坛山西汾酒,不可不尝。这件事可别让大帅知道了,不然非打老哥板子不可。”

    “山西汾酒,好酒啊!”符彦卿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了,身边还有张彦泽,“好东西当然要大家分享,可不能躲在营中自己一个人享用。”

    王重胤哈哈大笑,道:“就知道躲不开你们两位,一起去吧!”

    符彦卿望了李风云一眼,奇道:“风云老弟,何事这般不开心?这段日子,你立的战功比咱们三人加起来还多,所欠缺的只是资历,日后裂土封侯是必然的事。”

    王重胤笑道:“小兄弟在想究竟为何而战的事情。”

    符彦卿、张彦泽哑然失笑。

    张彦泽笑道:“你这个小都尉,想得可真多,自然是为大帅而战。大帅出钱出粮草,供养咱们,对咱们又有知遇之恩,不为大帅而战又为谁战?大帅一句话,风里火里,俺张彦泽都去了!”

    张彦泽原本与李风云的关系并不太好,瞧李风云不起。不过,李风云一系列战绩打下来,张彦泽服了,尤其是张家庄一战,军中传得神乎其神。即便猛如张彦泽,也自忖没那个胆量敢单枪匹马杀入重围,有能单刀赴会在契丹铁骑丛中追杀其主帅。

    张彦泽与李风云关系不好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杜弘琏,不过自从杜弘琏重伤,被杜重威禁足之后,张彦泽无形之中渐渐与杜弘琏生疏了许多。说到底,他真正效忠的是杜重威,杜弘琏只不过是他铺的一条后路。

    所以,此次在定州,在王重胤、符彦卿有意的撮合下,张彦泽与李风云的关系有很大的改善。

    符彦卿一拉李风云,道:“走,不说这些,喝酒去!酒虫都爬到嗓子眼了。”

    四人在王重胤帐中开怀痛饮,安排撤退事宜,自然有手下负责,不用他们操心。

    酒过三巡,四人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已经月上枝头,跟这三个粗莽的汉子在一起,李风云的心胸开阔了许多,心情也好了很多。

    毕竟次日要起营拔寨,四人也不敢喝得很多,略带一些酒意,就纷纷告辞离开。

    一路上,符彦卿与李风云相伴回营。

    带着满身酒气,符彦卿对李风云道:“风云老弟,你这些想法,我也曾经有过。今天老哥就跟你说说掏心窝的话。

    咱们这些武人,把性命拿出来拼杀,若说不图些什么,那也未免太自欺欺人了。老哥也不妨直说,老哥为的,是功名利禄,富贵荣华。

    恐怕大多数人都是这般。当然,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忠。

    忠于大帅,忠于朝廷,忠于金銮殿上的那张龙椅。至于那龙椅上坐的是谁,倒是无关紧要。谁坐在上面,咱们就忠于谁!

    正所谓审时度势,识时务者为俊杰,风云老弟,人生最重要的,是绝对不能站错位置,更不能跟大势做对。

    老哥这些话,你能听得明白么?”

    李风云点点头,符彦卿的意思,他当然明白。符彦卿在提醒他,不要对杜重威有任何想法。

    看来这个符彦卿,果然是心细如发。

    李风云对杜重威心中有所不满,杜重威没有看出来,以为已经安抚住了他。王重胤、张彦泽更没看出来。唯独只有符彦卿,从李风云的言行中,看出端倪,并特意说了这席话。

    从心底来说,李风云对符彦卿十分感激。

    为何而战,杜重威手下三员虎将,各有所答。

    三人为了不同的目的,走到了杜重威的帐下。

    王重胤为的扬名立万,名垂千古,所以自律极严,也最得李风云的好感。所以,凡是不利于他名声的事情,他是不会做的,哪怕那事情是杜重威要求他做的。难怪杜重威对王重胤既爱又恨,既倚重又疏远。

    张彦泽则是杜重威的死忠,要报答杜重威对他的知遇之恩。所以,杜重威让他做的事,无论是什么事,他都会一往无前,绝不推脱,是杜重威的一把刀,也是杜重威最信任的心腹手下,杜重威使起来最得心应手。

    符彦卿与他们两人都不同,他比这两人要清醒冷静得多。他知道他追求的是功名利禄,富贵荣华,也清楚如何去获取这些东西,而且他善于审时度势,看得清天下大势。相比之下,他比王重胤、张彦泽要高出一筹。

    因此,杜重威对符彦卿极为倚重,但又似乎有些防备之心。

    正所谓求仁者得仁,求义者得义,未来面对纷乱的局势,这三人各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李风云很好奇,也很想知道。

    “而我,又是为何而战?”

    李风云再次问自己。

    为了如月?

    如果没有杜如月,李风云与杜重威也许根本就不可能走在一起。曾经一度,李风云认为,他可以为杜如月做一切事情。杜重威若是要造反,他就跟着这位未来岳父一起造反就是。

    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反正他对开封那个小皇帝也看不顺眼。对中原百姓也没有什么归属感。

    可是,经过了这么多事,遇见了这么多人,李风云心中的想法已经有所改变。

    跟着杜重威造反,将屠刀挥向那些曾经的朋友,他真的原意吗?

    李风云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而且在李风云内心的最深处,还有一个深深的、他不愿想的恐惧:假设有一天,杜重威为了当皇帝,背弃了中原,投靠了契丹,他李风云又该何去何从?

第二百六十二章 军魂()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李风云发现这句话可能说反了。或许是古人所理解的“君子”、“小人”与他理解的并不一样,李风云很难想象,一位心怀济世常忧国的君子怎么可能不戚戚然而做到“坦荡荡”?。反倒是那些没心没肺的小人,吃了上顿不知下顿的人,苦衷作乐,更容易做到这一点。

    想到这里,李风云忽然笑了起来,杜如月故事中的那个颜回不就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么?所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是因为他所追求的不过是一箪食,一瓢饮;有这一箪食,一瓢饮,他已经满足了。

    而写出“心怀济世常忧国”这种话的那块豆腐,显然是“小人”,因为他一生都在“长戚戚”。

    这么复杂的道理,李风云简单的脑袋显然不够用,所以李风云决定抛开这一切,管它君子还是小人,过得开开心心才真道理。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想那么多做什么?弄不好真会把脑袋想傻掉。

    撤军显然并不像李风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风云营的士气明显降了一大截。

    这也难怪,风云营的将士,绝大多数都于契丹人有着深仇大恨,本就是冲着风云营能杀鞑子而来投军。而现在,契丹鞑子打来了,风云却要转身后撤,心中的这坎,谁又能轻易迈得过去?

    李风云心中暗叹:“不战而退,果然是军中大忌。”

    风云营如此,整个二十万大军也是如此。

    大军中盈溢着一股消沉、失望的气氛。

    这二十万大军,本就是挑选出来的敢战之旅,战力如何暂且不论,这次前来,本来就是抡胳膊挽袖子打算跟契丹人大战一场。

    谁料还未接仗,连契丹大军的影子还没看到,主帅却命令后撤,这些中原热血汉子,有几个愿意?

    主帅怎么想,下面的小兵并不知道,也不在乎知道。他们只知道一件事,能领他们跟契丹鞑子干架的就是好主帅。带着他们灰溜溜逃跑的主帅都是贪生怕死的窝囊废。

    所以,整个大军怨声盈沸,低声诅咒谩骂主帅及各级将领的四处皆是,弹压都弹压不住。整个大军后撤的速度,简直犹如乌龟在爬。

    “啪”的一道鞭声把李风云从沉思中惊醒,李风云抬起头来,看见一名杜重威的传令亲兵正在抽打一位兵士,那名兵士抱着头,蹲在地上不敢反抗,周围的兵卒脸上露出忿忿之色,敢怒而不敢言。

    那亲兵大声喝骂:“你这狗娘养的,敢说大帅的胡话,看老子今天不抽死你不可!”

    一股火气从李风云胸中涌起,身形一闪,李风云飞掠到那士兵面前,一抬手,挽住抽过来的皮鞭,手臂微微一用力,那亲兵“啊”的叫了一声,被李风云一把拽下马来。

    李风云抢过鞭子,抬脚狠狠踹了那亲兵两脚,大声喝道:“你是什么东西,居然敢来打老子的兵。”

    那亲兵忍痛从地上爬了起来,指着那兵士争辩道:“李将军,他……”

    “他什么他?”李风云扬手就是一鞭,抽得那亲兵满地打滚,“老子的兵,几时要轮到你这小兔崽子管?还不快滚,再不滚,老子抽死你!”

    那亲兵不敢再说话,急忙爬上马匹,连皮鞭也不敢向李风云讨要,灰溜溜飞驰而去。

    周围的兵卒一阵欢呼,掌声四起。

    那被打的士兵站了起来,正要向李风云告谢。谁料李风云扬起皮鞭,打得那士兵当场就懵了。

    周围的兵卒更是不明白,愕然地望着李风云,不知他为何这般做。

    李风云挽起皮鞭,用鞭子指着那士兵的鼻子,恶狠狠地问道:“知道老子为什么打你吗?”

    那士兵低着头,畏畏缩缩地道:“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