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古武都市行 >

第190章

古武都市行-第190章

小说: 古武都市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需要他的人民来规划和实现,当代社会的各种弊端屡屡见诸于报端,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主流,如果不拿这些来说事就不足以证明它的存在,国内正逐渐被这样一种厚颜无耻的信念所淹没,那就是,权力无所不能,正义一无所成,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国家宣传口径是光明笼罩我天朝,网上充斥的是黑暗无所不在,片面的东西太多,很容易走向极端。”叶非顿了顿口,继续说道。

    “这倒是真的,国内的体制尚不健全,还需要几代人慢慢构建,不过说到教育,你们成华大学倒是开了教育的先河啊。”李正没有继续深谈下去,而是将话题转移到了教育。

    “有人说过,大学应该培养精神贵族,而不是精神附庸。前者敢冒风险,静听内心的声音,并随着它的引导走自己的路;后者则需要别人引导,要别人为他定下学习计划。前者有勇气正视失败,后者则要求在他努力之后就有成功的保证,在这一点上,我相信我们成华大学做得比国内其他大学都要好。”叶非脸上露出自豪的笑意。

    说到成华大学的教育,就不得不提及一个人,那就是成华大学现任校长杨元涵,正是这位被外界誉为有‘古君子’之风的杨校长率先掀起了成华大学的改造之风,弘扬自由的学术风气,当然在国内的体制下,这份自由是有折扣的,不过正是这自由之风将成华大学推上了风口浪尖。

    在华国,近几年来,国内各大高校丑闻不断,各种潜规则屡屡被曝光出来,这让国人批评斥责的同时也开始思考大学的教育问题,这其中牵扯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从学生到家长,从学校到媒体。

    成华大学与同名的其他大学不同的是他文理并重,但近几年来成华大学的文史毕业生却不得不面临求职艰辛的尴尬,这是一个物质的社会,企业引进的是能为企业带来切实利益的人,而不是付薪让人对着已经作古几百年的古人进行研究,裸的铜臭味极大刺激了成华大学那群国学大师脆弱的神经,也刺激到了杨元涵。

    在去年年末的华国高校研讨会上,杨元涵神情激愤地质问在场的成功人士,他抛出了成华大学今年将进行改制这一重磅话题,包括成华大学教学重点的转移、大学教师职称的评比、大学教授个人素质的测评等,杨元涵的这一言论无疑引起了轩然大波,在华国,教育本来就是一个尾大不掉的敏感问题,每一年都有新的教学弊端被揭露,成华大学将要改制,有人欢喜有人愁,其他地方人的意见叶非不知道,但在成华大学的论坛上,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力挺杨元涵,媒体上、互联网上,各方势力相互抨击谩骂,教育部这次倒是鲜有的保持沉默了,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教育部对此默认了。

    “恐怕也只有我们成华这位杨校长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行此非常之事,难怪当年领导会称他‘现代改革教育的先驱’,这份魄力也只有他才会有。”李正叹了一口气,掩饰不住地赞叹之意。

    华农集团坐落在成华市郊区,背靠成华山,这个地址是杨峥领着专家团队实地考察选中的,用杨峥的话来说,这是一宗宝地,风景迤逦、各种水土资源丰富,这里很适合建成华农集团的研究基地。

    远远望去,集团大楼正在赶建中,不过已经初具规模,临时赶建的华农实验室在金色的阳光下裹着成华山背景泛起青光,隐约可以看到不时走动的忙碌人影。

    “这华农集团也不知是何方神圣,这么大手笔,还真是奇怪。”李正像是自言自语道,恐怕除了那么有限的几个人,很少有人知道华农的幕后老板就是叶非。

    叶非眨了眨眼睛,呵呵笑道:“有位老人说过: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近两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出,这些问题都是积重难返,现在这个华农集团出来倒是一桩好事,作为民营企业,撇开政府资源,民营企业在这中间的竞争力远远强于国企,如果可以为他们让出足够的空间,未必不会成为堪比大型国企的存在。”

    李正摇了摇头,说道:“没那么简单,这中间扯动的利益链太大,以前倒也有不少类似的民营企业,不过那都是不等政府反应过来就昙花一现,民营企业有他的优点,也有不足之处,粮食问题历来是国家关注的重点,稍有不慎就得面临社会各界的责难,再加上近代以来民企历经几次磨难,原本就狭窄的生存空间在不断地被压缩,用林书记的话来说,民企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百年老企在国内鲜见啊。”

    叶非皱了皱眉,诚如李正所言,建国初期,民企一度被视为洪水猛兽,现在国企把持着华国一半以上的资源和人脉,民企想要壮大确实很不容易,近几年来,虽然有关国企改制的风声不断,可惜那仅仅只是传言,尾大不掉,占据华国半壁江山的国企想要改制谈何容易,国内错综复杂的裙带关系更是加剧了这其中的难度,沉积下来的弊病让上层即使有心也无力,这就是华国的现状。

    “虽然类似于华农这样的民企前进之路困难重重,但是未来的华国,国企是不可能一家独大,民企必定会占据半壁江山,这是时代发展的主流,是大势所趋,任谁也挡不住,现在民企的方向感是有些模糊,但民企还在不断试探摸索前行中,这需要时间。”叶非沉默了一下,说道,“现在国内的一切道德底线都在被挑战,或许这才是国人真正的危局之处。”

    “成华大学校风相对较正,尤其是杨元涵担任校长之后,更是极力扭转成华大学的学术氛围,邀请社会的文人名士、国学大师前来任教,林书记曾不止一次公开表态,希望西川省能以成华大学为中心担起扭转学风的责任。”李正言语中颇多提及林岗生,这让叶非对这个现任市高官有了更大的兴趣,以李正所处的位置而言,如果不是这个林岗生政绩显赫,他是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谈及这个人,夏正国本身就是华国的政坛之星,如果不出意外,刚入不惑之年的夏正国迟早会进入中央高层。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上个世纪,知识分子被视作牛鬼蛇神,华国文化受创,一度面临断层,这是国家文化政策路线上的失误,所以近几年来,西川省部门也强调除了紧抓经济工作,教育文化也被列入了西川省的工作重点,文化教育影响的国家百年大计,教育是国家的根基,这条路线动摇不得。”李正有些痛心地补充道。

    车队在华农临时搭建的广场上停了下来,广场上拉满了横幅,无非是欢迎领导莅临指导之类的字眼,叶非看了看夏正国,迟疑了一下,说道:“夏叔叔,这里记者太多了,我先去里面看他们安排得怎么样了?”

    夏正国神色肃然地点了点头,李正张了张嘴想要说什么,被夏正国的手势打断了,脸上带着疑惑的表情,摇了摇头,跟在夏正国后面。

    杨峥组织的欢迎仪式很正式,算不上太隆重,他还不是很适应华国的一些形式上的交际工程,除了一些正在实验紧要关头的专家没出来之外,其他人都来了,杨峥很会借助形势,看起来今天才是华农集团对外宣布成立的最佳时机,犹记得当初华农成立,不仅西川省政府相关领导一个没来,就连西川省各媒体也没到场,着实让杨峥脸上有些挂不住,华国的各种怪圈由来已久,叶非早已见怪不怪了。

    西川省本土的权威媒体少见地一一到场,成华日报、西川党报甚至还有采访车都拍过来了,借住西川省两个上层领导之势,华农集团注定在未来一段时间会出现在各大报媒的头条。

    华农集团的组建是杨峥一手经营的,他手底下原本就有从研究到经营销售的完整团队,再加上高薪聘请的一些人才,最初的华农集团逾有百人之众,他完全贯彻了叶非宁缺毋滥的要求,专门从各大高校直聘了一些毕业生,这些人将来会被培养成华农的中流砥柱。

    “叶非,你怎么一个人坐这儿啊?”李正笑着走了过来,挨着叶非坐了下来,这里是媒体区,现在是夏正国在讲话,似乎是一些西川省即将推出的政策,媒体人都过去,这里也就空了下来。

    “夏叔叔就让我过来长长见识,我看你们都忙着,就这里人少。”叶非捡起一块蛋糕丢进嘴里,叶非砸吧砸吧嘴,话说这点心的味道还真不赖,“对了,李大哥,你不过去帮忙吗?”

    李正笑了笑道:“夏高官让我过来陪陪你,说起来今天这一趟似乎还真没白来。”

    叶非对李正有头无尾的话不解,抬起头疑惑地问道:“这又是个什么说法?”

    李正的目光移向被记者围住的杨峥,说道:“很有想法的一个团队,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未来几年这应该会是西川省重点扶持的民营企业了。”

    叶非颇为意外地看了李正一眼,翻转着手中的纸杯,慢慢说道:“西川省不止华农一个,李大哥,你别忘了还有一个。”叶非指了指天。

    李正皱了皱眉,他明白叶非指的是什么,摇头道:“那家早已成为西川省经济发展的后腿,尾大不掉,林书记早就有想法了。”李正将深邃的目光投向站在话筒前的林岗生身上,现场不知什么时候安静了下来,似乎林岗生接下来的话会石破天惊。

第246章 国学大师钱寅昌(1)() 
“在这次讲话之前我先说几句题外话,很早以前我发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林岗生脸上浮起一抹怪异的笑容,很多人都嗅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全场更加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林岗生身上,静待他的下文。

    “我总结了一下,我们华国人有这么五大特色:不愿为朋友的成功鼓掌,却愿为陌生的悲惨捐助;不愿为强者的坚持援手,却愿为弱者的妥协流泪;不愿为规则的执行所累,却愿为潜规则的适应受罪;不愿为共同的利益奋斗,却愿为社会的不幸怒骂;不愿为长远的发展谋福,却愿为眼前的小利冒险,我知道在场的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有谁能起来给点评一下一下。”林岗生的话犹如石破天惊,让在场的人顿时哑然失色了,众人皆知,林岗生虽然是强硬的改革派,但素来温文尔雅,很少在公开场合抛出这样的重磅话题。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林书记,我所知道的定律是政府引导人民的思想,所以我想知道林书记对于华农集团有什么看法?”一个上衣口袋挂着成华日报标志的中年男子率先抢问道。

    林岗生点了点头,压了压手,止住了其他正要提问的记者,说道:“华农集团是今年年初才上报成立的公司,作为一家民营企业,相信华农集团会是西川省重点扶持的企业之一。”

    “请问林书记,华农集团注资过亿,它的成立会不会对川农产生冲击?要知道在此之前西川的农业是以川农为主导,川农作为国企一度是西川省的龙头企业,此前国家一直提及国企改制,但一直都未曾付诸实践,引进川农会不会是西川省进行国企改制的信号弹?”林岗生的话音刚落,西川日报的记者追问道。

    林岗生似是摇头又似是点头,说道:“国企尾大根生,要想根除非是一朝一夕之功,这需要在座的诸位共同努力和监督,不过国企改制势在必行,当然,有竞争是最好的,如果华农做得好,相信政府对它的支持力度也是会逐年上升。”

    林岗生的话耐人寻味,如果细究的话可以推敲出很多不为人知的东西,林岗生是西川省改革派最强硬的代表人物,属于比较彻底的实干家,在华立国主政西川的两年,一直想要做出点成绩,可是在华立国一手遮天的强势下被生生压下来了,华立国下台,易南翔上位,后者是家族派系的代表,也是国企利益的坚实拥护者,何况易南翔一到西川省就开始拉拢西川省的本土势力,虽然中央一直提及国企改制的问题,但正因为这批既得利益者的存在才一直只是纸上谈兵。

    夏正国作为西川省第二号人物,易南翔也曾经想要拉拢他,却一直未能实现,而林岗生正是看中夏正国对华农集团的急切心理才揽下了视察华农的任务,虽然他不清楚夏正国和华农是否有利益关系在其中,但是却不妨碍他抓住这个机会,夏正国在西川省多年,即使华立国在位的时候也在西川省部门有一定的分量。

    这些话是李正说给叶非听的,应该是得到了夏正国的授意,当叶非望向夏正国的时候,夏正国对着他点了点头,叶非心思转动,如果不是夏正国的提醒,他根本就参透不了其中的刀光剑影,政客是人类历史上非常另类的一种,谈笑间改天换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