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抗日之雪耻 >

第245章

抗日之雪耻-第245章

小说: 抗日之雪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这一次韩云华是动真格的了,内蒙古军区如果一直就这样蒙头展还真容易让日军产生怀疑,与其让日军主动来攻还不如韩云华自己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况且韩云华所部坐拥十几万大军而一直无所作为的话,不止是远在武汉的老蒋不满意,就算是全国人民也会对韩云华以及整个内蒙古军区产生不满的。韩云华就是这么一个人,既然看得远那就绝对不能让这件事生。既然知道人民群众会对内蒙古军区产生意见,那么韩云华就会用行动表示内蒙古军区还是原来的内蒙古军区,他韩云华还是原来的韩云华。

第332章:历史的原点(一)

正当韩云华所部紧锣密鼓地准备在塞北地区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战役的时候,突然党中央从延安给八路军各部来一封紧急电报——武汉沦陷。

这段时间由于韩云华忙于在山东的展,而山东日军的电子侦察部队也是相当厉害的,所以韩云华所部的那台大功率电台一般的时间都处于静默状态,只有在特定的时间才会开启,因此这段时间以来韩云华对于外界的联系少了不少。

但是对于国民政府在武汉外围同日军再一次大战的消息韩云华也是很清楚的,毕竟这段时间教导师之所以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战果也是占了第二次武汉会战的光。武汉会战的战火虽然蔓延不到山东,但是安徽和河南等地的日伪军的很大一部分补给都是从山东各地运往前线的。为了不节外生枝,日军华北方面军命令驻华各部队在第二次武汉会战结束之前严禁同中国军队死磕,尤其是最好不要同韩云华所部生正面的大规模的冲突。

根据党中央来的战报来看,这次大会战是日军为了尽快逼迫国民政府投降,同时也为了一雪前耻而动的大规模的战役。由于第一次武汉会战的原因,所以国民政府也称这一次大会战为第二次武汉会战或第二次武汉保卫战,当然了日本方面则是称为第二次武汉攻略战或是武汉大捷。第二次武汉会战的规模远远出了第一次武汉会战,有过一百五十万名国民革命军正规军、杂牌军、地方保安团在蒋介石的领导下防守武汉,而此次会战日军更是出动了空前的四十六万人,由华中方面军司令官畑俊六指挥。而此次会战的范围也有所扩大,这次会战不仅仅局限在武汉及其周边的一些县市,而是扩展到了河南、安徽、江西等省市,如果加上八路军在山西和河北地区以及内蒙古军区在塞北地区的战斗的话,这一次大会战可以说是一场遍及大半个中国的生死决战,在为期三个半月的时间里,日军一共出动了四十三万精锐陆军,两万精锐海军以及不到一万人的空军,出动了包括海军特别行动队,陆军特种部队在内的所有兵种,就连一向神秘的日本伞兵这一次也是大放异彩,在攻取武汉的时候立下了赫赫战功。

不过这一切在韩云华看来都是扯淡,通篇看完以后韩云华悲哀的现历史似乎又回到了原点,武汉终究还是陷落了。虽然由于他和他的部队的努力,武汉会战的次数与一次变成了两次,而武汉陷落的时间也整整推迟了近十个月,但是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武汉依然没有躲过被占领的厄运,中国国民政府的都在一次被迫搬迁到了重庆。也就是说从1937年他魂传到这个时代,整整两年多的生死考验,多少次看着自己带出来的子弟兵倒在自己的面前,多少次送着一批批威武的士兵上前线,但是换来的结果却是这样,韩云华想不通更不敢往下想。

历史终究没有改变,只不过是把原来的时间向后推移了一年左右罢了,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什么重大的变故的话,中国的抗日战争会比历史上延长一年左右,那这两年多的努力最终只是没有换来中国人民的幸福安康,反而却是更长的痛苦和灾难。他这样做到底是在改变中国人的命运还是在将中国推到不可预知的未来,韩云华自己不敢想。

不过韩云华自己不清楚的是,武汉会战由于他的出现整整使得武汉晚陷落了一年左右,但是由于第一次武汉会战时期内蒙古军区表现出的巨大凝聚力和强大的战斗力大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最为重要的是国民政府也看到了军队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更是从韩云华所部中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战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

在第二次武汉会战的时候,中国军队虽然依然被那些三流的将领和不入流的统帅指挥着,但是却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由于中国军队的坚强抗击,日本动用了当时能够集结的最大兵力,直接用于进攻的编制人员达到了46万人,会战期间曾补充人员十四次,会战结束的时候日军投入的总兵力当在70万人左右。同时日军还挥了陆、海、空装备上的绝对优势,苦战3个半月。

在这三个半月的战斗中,日军虽然勉强攻占了武汉,但是却没有歼灭中国军队的主力部队,像中国国防军最精锐的那批部队尽管损失惨重,但是元气却没有受到多么重大的创伤,这样一来非但没有使中国军队的抗战意志和战斗力有所减退,反而使日军的有生力量遭到了严重的打击,同时也大大激励了军中的有识之士,报仇雪恨的氛围在每一个中国士兵心中生根芽。

最为重要的是第二次武汉会战国民政府采取的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的战术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创伤。据日军表的统计资料,就这么短短三个半月的战斗中,日军华中方面军第1军伤亡18600人,连同海军及6海航空兵的伤亡人数,总计约7.85万人。当然这只是日军单方面公布的数字,并不能证明日军那一战损失的具体的实际人数。但是却可以侧面反映出来日军此次会战损失之大,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根据各部队战斗详报统计的日军伤亡人数为29.6万人,其中绝对损失(战死)为6。44万人。很显然,日本表的数字偏低,而军令部表的数字则偏高。

但是不管怎么说,一如历史上的武汉会战那样,中国广大官兵总体上是英勇顽强的,在自身损失惨重的同时也给大量杀伤日军,并给日军的士气以重大打击。但由于最高决策者及有些高级将领作战指导上欠妥,以致在消耗敌人的同时过多地消耗了自己。而战略战术布局的欠妥是第二次武汉会战的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在第一次武汉会战的时候,韩云华奇兵跌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将日军第十一军打得落花流水。第十一军的迅落败直接导致日军大本营准备的一些配套性计划失去了实施的意义,所以被暂时搁置了。

但是在第二次武汉会战期间却被顺利实施了,并且给国民党所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尤其是广州的陷落更是雪上加霜,青岛、上海等地陷落后,广州就成了中国最重要的港口了,但与它的重要性相比,防守却显得很松懈,粤军竟然被抽调半数去参加武汉会战,蒋介石认为日军已经倾尽全力在武汉会战上面了,不可能还能抽出兵力在其它的方向上面进攻,本来,日军由于兵力不足,还打算在武汉会战结束后再抽调兵力来进行进攻广州的作战的,谁知在武汉会战国军顽强抵抗,使得战局进展缓慢,日军大本营等不及了,迅抽调三个师组成2第5舰队司令长官盐泽幸一支援下,奇袭广州。广东这边到是听到一点风声,广东省长吴铁城还向重庆作了报告,可是蒋介石居然以为这是日本人故意制造出来的“假”情报,试图让国民党从武汉战场抽出兵力支援广东。不给增加兵力也就算了,随后,老蒋竟然还报让余汉谋再调一个师去武汉战场。

1939年6月25日晚十点,日军7万多人,2。7万匹马在广州大亚湾登陆成功,一路势如破竹,连下淡水、惠州、博罗和增城,27日已经攻到广州近郊。余汉谋的12集团军仅仅10天就被日军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无奈之下,余汉谋下令广州守军撤退,广州于29日下午沦陷。广州一失,粤汉铁路被切断,武汉就更不值得用重兵防守了,面对这种情况,蒋介石又吸取去年南京保卫战的教训,不做孤城困守,决定迅放弃武汉。7月2日,日军占领汉口,次日占领武昌,3日占领汉阳,武汉保卫战至此结束。

韩云华此时是身在局中,尚没有看清他和整个内蒙古军区的作用,第二次武汉会战以后,本来就感兵力不足的日军,被中国军队杀伤了大批的有生力量之后,随着战线的延长,日军的兵力益感到不足,无力再组织像淞沪、徐州和武汉会战这样大规模的战略进攻,而被迫转为战略保守。这样一来尽管中国现在已经在战略上丢失了武汉这一中心城市,但是实际上中国却是等于给日军在原本就捉襟见肘的兵力防御体系上再增加一个重大的包袱。只要中国军队元气恢复了,想要收复武汉并没有历史上那样艰难。况且武汉外围现在还有数十万中国军队,这就给日军造成一种巨大的压力,大批的部队抽不出来,正面支援了全国各大战场的战斗使得抗日形势并没有韩云华想像的那样恶劣。

第333章:历史的原点(二)

武汉沦陷以及国民政府高层集体南迁重庆给了韩云华很大的打击,但是韩云华还是很快就恢复过来了,这倒不是说韩云华心理素质有多么多么好,而是由于韩云华想通了一个关键。他现在所要做的并不是关心自己这两年所做的一切是不是有意义,而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以及古老华夏文明的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固然,南昌依然如同历史上那样被日军占领了,而武汉也是一如既往的沦陷了,历史似乎是和他韩云华开了一个大玩笑,一切似乎都已经回到了历史的原点,但是韩云华却知道并非是这样的,表面上日本依然如同历史上那样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就算是在即将战败的1944年依然可以发动一场畅汗淋漓的豫湘桂战役,打得国民政府溃不成军。但是也很清楚日本国内的一些最基本的情况,日本是一个岛国,受到国内基本国情的限制,日本几乎所有的战略物资以及很大一部分的民用物资都是极其缺乏,尤其是像钢材、石油、橡胶等主要物资主要是依赖进口输入。

众所周知,进口时需要大量资金的,而刚刚从那场大萧条、大崩溃的经济危机中缓过气来的日本的经济实力并不很强,在往大了说,日本的经济表现是极其糟糕的。尽管由于日本政府实施了许多有效的方法来挽救经济危机,但是限制于经济本身的不发达性,导致日本最终选择了用对外扩张侵略中国来缓减其自身的损失。但是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日本虽然利用从中国掠夺来的原料以及中国东部广阔的市场暂时性遏制住了经济危机的蔓延,但是距离经济完全恢复还有一段时间。当然这一切都是有历史根据的,据日军战史记载,“七七”事变时日本“储备的黄金,包括发行纸币的准备金,全部只不过十三亿五千万日元”;“而对日来说,对战争规模起着制约作用的,实际上还是它的黄金储备量;它意味着日本的正币储备量从最初就限定了这场战争。

这场战争一开始就已经脱离了日本高层的为他设定的轨道,中国人民并不是日本人想像中的羔羊,哪一支支神秘而又神奇的中国抗日部队给予了日军巨大的杀伤。最终导致日本发动了战争,却又千方百计地“谋求早期解决”。众所周知,打仗不只是打的武器装备以及兵员素质,打仗打的是一场综合国力的较量。军事固然重要,但是经济却是最为重要的依托。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作为后盾的话,再强大的军队也都是一只纸老虎,当你的优秀的士兵拿着性能优良的步枪里没有一颗子弹的时候,你就会突然间发现经济其实才是战争的一个重要核心。

为了维持侵华战争,日本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进口了大量的战略物资,单单昭和十二年(1937年)从海外输入的军需物资总额达到九亿六千万日元。这些大多是从大洋西岸的美国进口的,无论是数量还是价格都是让日本大大出了一次血。到翌年的6月,为了进行武汉会战,日本国内更是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全安国上下捐款捐物支持政府打这场战争。但是当时的日本经济已经频临崩溃的边缘,为了组建更多的部队,日本国内连学校教练用的步枪都被收回,用于装备扩建的军队。

这只是日本经济衰退的一个表现,但是韩云华更清楚这只是表面上的东西,并不能实际向国民表现日本经济恶化的内在。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共和国的精英指挥官,韩云华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根据日本战史记载,由于战争的需要,日本从国内抽调了大批的青壮参军,兵员的不断增加,直接导致日本国内劳力、粮食、能源均感不足。截止武汉会战结束后的1939年,日本军费的支出已达6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