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道证诸天超脱之路 >

第30章

道证诸天超脱之路-第30章

小说: 道证诸天超脱之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玄寂气急攻心,居然也晕了过去。群雄瞧的也是心中害怕,生怕这武功神鬼莫测的道人给自己也来这么一下。像是知道群雄的心思,知非道人又道:“我中土武学,不论道家也好,儒家也罢,或者其他诸子百家的传承,只要修习者不数典忘祖,那便算不得什么。”

    群雄心中腹诽:“合着你就是故意找少林寺的晦气的是吧。”心里却也安定了许多。忽然有人喊道:“走,去瞧瞧里面现在怎么样了。”却是包不同等人都想上山相助主人,方才出口。众人听了,见拦路的和尚都已被知非道人放倒,何况经知非道人这么一闹,少林威望大跌,群雄已不再敬畏,便都纷纷向寺内涌去。

    有些三三两两的僧人还待上前拦下,却哪里拦得住?知非道人也牵着徐潼臻,随着群雄闯进山门。

    少林寺占地甚广,前殿后舍,也不知有几千百间,但见一众僧侣与原群豪在各处殿堂转来转去,吆喝呐喊,找寻萧远山父子和慕容博父子的所在。更有许多人跃上屋顶,登高四望,四下里扰攘纷纭,乱成一团。少林寺庄严古刹,霎时间变作了乱墟闹市一般。

    知非道人认准了藏经阁的方向,拉着徐潼臻大步走去。快到藏经阁的时候,突然又有两名中年僧人闪将出来,齐声咳嗽,说道:“几位施主到这里有何贵干?”

    知非道人懒得多费唇舌,屈指遥点,便点了这两僧穴道,大摇大摆的往藏经阁走去。走了数十步,便又有数名僧人执禅仗,拦在门口,说道:“施主请留步,本寺藏经重地,外人请勿擅入。”

    知非道人笑道:“和尚不知贫道是来砸场子的吗?”如法炮制,再度封了几人穴道。

    到了藏经阁,却没有见到那位传说中的扫地僧,知非道人也不失望。事实上,他已经察觉到有人在暗中关注着他,只是凭着他的灵觉,却是找不出这人在何处,料想便是那扫地僧了。

    到了藏经阁门口,恰好听见慕容博的声音说道:“萧兄,倘若宋辽间战争复起,那时我大燕便能乘时而动,吐蕃西夏定然也会趁机而动,举兵伐宋。当年东晋有八王之乱,司马氏自相残杀,我五胡方能割据原之地。今日之势,亦复如此。”

    鸠摩智点着头道:“不错!倘若宋朝既有外患,又生内乱,不但慕容先生复国有望,我吐国蕃国也能分一杯羹了。”

    知非道人推门而入,接口道:“慕容老先生想的固然没错,只可惜未免异想天开了些。做梦这种事,还是晚上休息的时候比较合适,老先生以为然否?”

    众人闻声看了过来,只见得一青衣道士牵着位十三四岁的小童,施施然走了进来,正是知非道人和徐潼臻。萧峰喊了声:“兄弟。”知非道人微笑着一一打了招呼。

    慕容复凑到慕容博身边耳语几句,慕容博道:“这位道长冷嘲热讽,可是有什么高见?”

    知非道人道:“高见谈不上。在慕容老先生的盘算中,怕是想要我大哥挥军南下,尽占大宋黄河以北土地,建立赫赫功业,则进而自立为王,退亦长保富贵;你慕容氏乘机建一支义旗,兵发山东,为我大哥呼应;与此同时,吐蕃、西夏、大理三国一起伐宋,最终五分中原,我说的可对?”

    慕容博道:“不错,正是如此。”他忽然右手一翻,掌中已多了一柄晶光灿然的匕首,插在一张桌子上,转身对萧远山说道:“萧兄只须依得在下的建议,便请立即取了在下性命,为尊夫人报仇,在下也决不抗拒。”

第58章 驳斥慕容,分析旧事() 
慕容博这几句话着实出乎萧氏父子意料,萧远山一时拿不定主意,便问萧峰道:“峰儿,你瞧如何?是否答应?”

    萧峰凛然说道:“不行!杀母大仇,岂可当作买卖交易?此仇能报便报,如不能报,我父子死在这里便了。这等肮脏之事,岂是我萧氏父子所为?”

    知非道人此时也冷笑道:“慕容先生可真会白日做梦!且不说我大哥愿不愿意与你同流合污,云南大理向来是大宋属国,素来仰慕大宋天朝。况且其国内皇室偏弱,高家掌了大半朝政。你问问他们有这个胆子叛宋吗?至于西夏,哼哼,如今国势日衰,怕是没多少能力在发动战争吧,这一点吐蕃国师当心中有数才是。至于吐蕃,若非位于高原,呵呵,怕是早成我汉家一隅之地了。大宋的确算不得强国,但这也是跟汉唐相比。至少如今,尔等列国环伺之下,大宋依然稳如泰山。你又是哪来的自信,幻想重演五胡乱华之故事?”

    顿了一下,知非道人又道:“最重要的是,前前后后你慕容家出了什么力气,却要别国辛辛苦苦,打一个血流成河,尸骨如山。且不说最后讨不讨得了便宜,单说火中取粟的是他们,最后却让你慕容氏来乘机复燕国,对这些国家又有什么好处,真当列国都是傻子了?”

    鸠摩智闻言道:“道长所言未免夸大其词,不值一哂。”

    知非道人冷笑道:“至少这中原锦绣之地的主人是大宋。倘若结盟灭宋可为,尔等怎的会等到现在也不曾结盟?千万别说就差慕容氏这一家的力量了。”转过头,知非道人又对慕容博道:“慕容老先生,慕容家一心复国,便连在下都早有耳闻,真以为大宋官家都是瞎子,会一直不曾发现?哼哼,不过是瞧你们不成气候,没必要对付你们罢了。”

    慕容博冷哼一声,却是和慕容复自我怀疑起来:“难道我们真的早就暴露了?真的是大宋没有将我们放在眼里?”通常来说,只要知道谁有叛乱的苗头,朝廷都会第一时间镇压。除非定性为不成气候的流寇土匪之流,才会听之任之,只要没过分举动便置之不理。

    知非道人却又转头对萧远山道:“你便是萧远山萧老先生吧,按说你是我结义大哥的父亲,我本应称你一声伯父才是。只是你千万不该滥杀无辜”

    萧峰道:“兄弟,我父亲他”

    萧远山手一挥,冷声道:“你要是为智光和尚他们鸣不平的话,只管放马过来,我萧远山一人接下便是。”

    知非道人摇摇头:“为亲报仇,并不为过。我说的,是你不该杀了乔氏夫妇,还有单家那些没有学武的普通人、老弱妇孺,何必杀害?罢了,这些等会儿再说。萧伯父,你真当只凭这慕容博一人便可以策划出当年雁门关一事?”

    萧远山色变:“你什么意思?”

    知非道人语气平淡,道:“试想,慕容博当年虽是姑苏慕容世家家主,但说开了也不过是江湖一草莽。那时萧伯父乃是辽国珊军总教头,是可以劝说辽主不兴兵伐宋的存在,可谓是位高权重,慕容博如何得知你的行程?这是其一。再者,萧伯父位高权重,你的举动都是牵扯着一国军国大事,辽主如何肯放你回大宋省亲?不怕你一去不回,投了大宋吗?”

    萧远山道:“我对大辽忠心耿耿,又有什么不放心的?”

    知非道人道:“萧伯父屡次劝阻辽主,辽主可能将你视为心腹?便算辽主信你,肯放你回去,为何你家在雁门关惨遭不幸之后,辽国不见有丝毫反应?要知道,寻常无事的时候辽国也要挑起事端,在宋国身上沾些便宜,这回一国重臣在宋境遭了不测,居然恍若无事。嘿嘿,萧伯父也是个聪明人,还用在下多说?”

    萧远山茫然无措,又是愤慨,又是惶然。忽的将心一横,想道:“不管那些阴谋算计,先杀了这慕容氏父子,在做计较。”主意已定,他便对知非道人说道:“小道士,我父子二人要先杀了这慕容氏父子,你可有意见?”

    知非道人知道萧远山这是在问自己的立场。便说道:“慕容氏父子意图颠覆大宋,贫道也是汉人,自是要尽一份力的。只是萧伯父,事后我还是要为几位无辜者向你讨个公道。”

    萧远山大笑:“好说好说。”萧峰却道:“兄弟,我父亲的恶业,我愿一力承担”与此同时,慕容博也是一阵大笑,对鸠摩智说道:“这里萧氏父子并这道士欲杀我而甘心,大师以为如何?”

    鸠摩智道:“忝为知己,焉能袖手?”又对知非道人道:“道长带着这位小施主,怕是不太方便动手,道长便在一边稍事休息如何?”却是用徐潼臻威胁知非道人不要插手。

    知非道人淡淡一笑,说道:“我这弟子跟我学艺也快三年了,内功薄有根基,而且曾学得逍遥派的凌波微步,对敌自是不能,自保却是无渝的。”

    萧峰上前一步,降龙十八掌运起,便要拍出,却听得外面一个苍老的声音诵了声佛号:“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少林寺清净善地,几位施主还请不要随意动手,招惹业障。”

    几人都吃了一惊。须知在场众人几乎都自信自己在武林中都是数一数二的高手,如今却连窗外有人窥视都不曾发觉,不由大大地吃了一惊。知非道人倒是知道是扫地僧在外出言,只是听声辩位,才发现这老和尚的方位。心中忖道:“果然,自己的境界还是低了些吗?”

    众人向窗外看去,却见窗外长廊之上,一个枯瘦僧人拿着一把扫帚,正在弓身扫地。这人一身僧袍全是碎布拼凑起来的,穿在他身上,却并不寒碜,反倒是有几分返璞归真的味道。他年纪不少,稀稀疏疏的几根长须已然全白,行动迟缓,有气没力,不似身有武功的模样,倒像是操执杂役的服事僧。慕容复喝问道:“你躲在这里有多久了?”

    这扫地僧眼光似是茫然,全无精神。他缓缓道:“这位施主,可是问老僧吗?”

    慕容复杀机毕露,说道:“不错,我问你躲在这里,有多久了?”

    这老僧语气平淡,恍然未觉。提着扫帚缓步走入藏经阁,如原著那般说了一堆话唬住了萧远山慕容博,又对鸠摩智言道:“大轮明王,你错了,全然错了,次序颠倒,大难已在旦夕之间。”却是说到鸠摩智以道家小无相功运使少林七十二绝技,随后又修炼少林心法易筋经。走火入魔已然不远云云。

第59章 扫地僧人,三五闲言() 
鸠摩智自然不肯承认扫地僧说的话,这老和尚也不再理他,却又转过身来对知非道人说道:“阿弥陀佛,道友是道家高人,光临蔽寺,自当无限欢迎。只是道友何以在蔽寺山门前废去了众僧修为,叫他们半生修行都毁于一旦,道友未免太残酷了些。”

    知非道人稽首道:“福生无量天尊,此中缘由,贫道确有狠辣之处。却也说不上过分。话说回来,贵寺也算是咎由自取。贫道上门质问几句罢了,贵寺僧众先要布下罗汉阵对贫道出手。现在又怎么怪得到贫道头上来着?”

    扫地僧道:“阿弥陀佛,道友言语间对少林大是不敬,僧人为维护本寺尊严,含怒出手,那也是有的。说到头来,还是道友犯了口舌之戒,方有后面之事。”

    知非道人道:“本以为老僧一把年纪,应是个看透世事,明白事理的人。不想也是个老糊涂。少林寺武学博大精深不可否认,但是妄言天下武学出少林,却是将我道家置于何地?倘若少林寺武学都是天竺传来的体系,或者少林寺众高僧自开一脉,贫道心中纵然不忿,却也没有问罪少林的道理。老僧以为然否。”

    “阿弥陀佛。”这扫地僧又宣了声佛号:“少林寺立寺近千年,僧众几乎都是中土人士,慢慢的吸取中原文化精髓,融入少林武学之中。如今少林武学渐渐以中原武学为主,原也是正常。道友何必以此为借口,来寻蔽寺的烦恼?”

    知非道人道:“老僧未免避重就轻了。中原武学,内家修行法门可说都是源自道家炼气士的练气法门,贵寺据为己有,而后遍传天下,言道这些武学源出少林,莫非是佛祖教导有方?”

    这时,少林派几位玄字辈高僧与一众少林僧人也到了此处,见萧远山父子、慕容博父子、鸠摩智和知非道人都在阁内,静听一个面目陌生的老僧说话,均感诧异。这些僧人增是大有修为的高明之士,当下也不上前打扰,站在一旁,且听他说什么。

    扫地僧说道:“道友如此说来,蔽寺却有不当。只是道友此来,目的不在此事吧。否则,道门历代多高人,也不会今日才有道友上门。”

    知非道人道:“老僧倒是瞧的通透。所谓的武学源流之争只是顺带。虽然贫道不喜少林寺,却也不能否认少林寺是武林圣地。贫道最近修为进无可进,却能预感一旦突破,便可举霞飞升,一窥前路。只是前路难寻,想要找个对手,于生死之间求得了悟。果然,得遇老僧,已是不虚,观老僧举止,怕是也在这最后一步徘徊多年了吧?二来,贫道作为道门中人,自当为道门做些计较,少林号称佛门禅宗祖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