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道证诸天超脱之路 >

第170章

道证诸天超脱之路-第170章

小说: 道证诸天超脱之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非道人朗声一笑“怎么着,老秃子,入了佛门,连一身鸟毛都没了,还装什么呢。”说话之时,手上却也不敢放松。掌中剑一划一带,勾勒出一条浩荡银河,却是帮石青璇接下了乌巢禅师法相金身打出的一道流光。

    “可不是么”石青璇接口道“人家如今又不复金乌太子,勘破了皮毛骨肉,四大皆空嘛。”

    说话间,乌巢禅师攻击不断,浩荡的佛陀法力倾泻,整个浮屠山似乎都成了佛力的海洋。无数佛门神通术法流转不息,但知非道人与石青璇剑气绵绵,勾勒长空银河,维持着周身百丈,不被佛力侵染。

    久战不下,又被知非道人与石青璇这两个道门后辈反复讥嘲,讽刺不断,纵然已经处于上风,但乌巢禅师如何还能按耐得住长啸一声,一道掌中便多了一个葫芦。

    这葫芦不是别的。须知道,这位乌巢禅师于妖族东皇十太子中,最为玲珑。后羿射杀妖族金乌太子,陆压借九天烈日隐替身形,躲过射日箭,逃脱一劫后,陆压道人于昆仑山一峰下仙藤上采得红葫芦,杀后羿,将其精气封入红葫芦,再毁射日神弓、射日箭,以离火煅炼,采日月精华,夺天地秀气,颠倒五行,至工夫图满,结成飞刀,如黄芽白雪,似一线毫光,隐于葫芦之中,由大巫精气育养。那飞刀高叁丈有余,上边现出一物,长有七寸,有眉有目,眼中两道白光,能钉人仙妖魅泥丸宫中元神,纵有变化,不能逃走那白光顶上,如风轮转一般,只一二转,其头自然落地。

    知非道人与石青璇几乎在乌巢禅师葫芦乍现的当儿,元神便是一阵疯狂示警。果然,那乌巢禅师对那葫芦一拜,口中念道“请宝贝转”

第四十七章、生死一线,老君救命() 
《道证诸天超脱之路》来源:

    像是过了千年万年,虽是弹指一瞬,但生死一线,致命危机,却是不用质疑。,

    就在那乌巢禅师最后一个“身”字刚刚出口的当儿,一缕毫光乍现,定住了知非道人元神。那一瞬间,似乎除了思维,什么也动不了。

    见得知非道人陷入生死危机,石青璇情切之下,身剑合一,化作流光一束,穿过佛光浪潮,往那乌巢禅师撞去。只是,石青璇到底慢了一步,那葫芦里一道白光闪过,快得无以复加,石青璇虽是拼却浑身力量,到底围魏救赵之事难以重演。那乌巢禅师面色肃然,竖起手掌,佛光氤氲中,结成一道金刚护壁,欲要以此当下石青璇身剑合一的一招。只是到底有些子仓促,那金刚护壁瞬息而破,竟是拦不住石青璇所化剑光分毫

    “身剑合一”往往是剑道修行人最为凌厉狠辣的手段了。只是这一招往往也需要置生死与度外,易发难收,但其杀伐之力,却也无与伦匹,往往能越阶杀敌。以石青璇大罗金仙的修为施展这一招,已经足以威胁到乌巢禅师生命了。

    场面就是这样知非道人被乌巢禅师斩仙飞刀定住,生死悬于一线乌巢禅师被石青璇的身剑合一盯上,虽不至于殒身当场,但无疑的,一个重伤怕是跑不了。一时间似乎陷入了两败俱伤,都讨不了好的局面。

    只是所谓的“人不该死,五行有救”却在这时,天边一道金光降下,一个散发着无尽祥光的物什降下,正好磕在了斩仙飞刀的那一道白光中。“叮”的一声脆响,白光散去,化作一枚小巧飞刀,跌落在一旁。随后,石青璇的剑光穿过乌巢禅师,带出一蓬灿灿血珠。乌巢禅师一声闷哼,骂了声“好不要脸”随即苍白着脸,化作一道飞虹,倏忽不见。

    知非道人死里余生,自是冷汗涔涔。那石青璇一招得手,自身却也付出了不少代价。就在这时,那掩映在无量光辉之中的物什光华敛尽,显出一个钢圈模样的法宝不是太上老君那锟钢抟炼、还丹点成,养就一身灵气,善能变化,水火不侵的金刚琢,还能是什么

    那金刚琢光华敛尽,接着便是一道灵光,显化出一个手执拂尘,白须白发的老道人。一身气息涵连虚空,似有似无,却又包容万物,无所不备。知非道人与石青璇慌忙上前见礼道“弟子知非知音,拜见祖师。”

    这位道人正是三清之首的太上老子的化身太上老君,他抚须一笑,道“好孩子,经此一事,总该知道能够闯出一番名头的大能都不容小觑。那金乌太子在洪荒时代便有赫赫名声,封神之战更是仗着一口斩仙飞刀纵横来去。偏你们两个不知利害,遇上了他不想着脱身,反倒是凑上前去”说着,老君便是常常叹息一声,意味莫名。

    知非道人与石青璇微囧,诚如老君所说,在每一次与佛门交手都占了上风,难免会对佛门存有一种潜意识的轻视,自以为佛门不过尔尔。然若是佛门真的这般不堪造就,又岂会数次力压道门原本的西游剧情中,佛门可没有如今表现出来的不堪。

    这会子经太上老君一言提点,“响鼓不用重锤”,知非道人与石青璇心中凛然不提,却是知道了自己等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将这些名传诸天万界,自上古时期变纵横一方的大能们想的太简单了。

    “接下来,就莫要莽撞了,跟着取经人见机行事吧,毕竟,老道也不能每次都来救火,不是”

    知非道人再拜,却道“祖师容秉,弟子听闻那昔日的卷帘大将如今在流沙河堕落为魔,每过些时日便以人族为血食,弟子有心,欲要先诛杀此魔。不知师祖可有教弟子”

    老君寿眉一挑,却道“不消去,不消去。这段儿时日他做不了恶,过些时日,那取经人过时,你再对付他,佛门也无话可说。现在去,那却不行,劫数重重,去不得,去不得。”

    知非道人与石青璇相视一眼,各自心中了然。看来佛门在前路布置了不少算计针对自己二人,多半是能置自己二人万劫不复的杀招,否则,也不至于祖师亲自传讯。当下躬身再拜致谢,却听老君笑道“都是好孩子,老道去了,记住了。谨小慎微之心,勇猛精进之事”

    话音悠悠,太上老君已经仙踪杳杳,重返九天之上。知非道人与石青璇相视一笑,却是改了主意,听从老君的建议,暂不去寻那流沙河堕落成魔的卷帘大将的晦气。不过,既然那乌巢禅师被老君惊走,加之又被重伤,一时半会儿定然不会再回这浮屠山。那知非道人与石青璇可就不会客气了,当下破开浮屠山道场禁制,将什么灵根宝物一扫而空。

    就在浮屠山道场被知非道人与石青璇“洗劫”的时候,不知遁走了多少万里的乌巢禅师心有所感,禁不住又喷了口心血,大骂道“竖子,竖子混账,混账”

    当然了,这些事情,对于这一对儿快乐的劫匪道侣来说,自然是不曾知晓的,把那道场拆的拆,毁的毁,却又重新盖起了三间小茅屋,鸠占鹊巢,自己当起了主人。

    这当然是知非道人与石青璇的恶趣味使然了。自打证道大罗,两人的心灵反倒是渐渐变得活泼,甚至有了那么几分“孩子气”,做这样的事情,总有点儿“乐此不疲”的倾向。

    当然了,他们可没有在这里占山为王的意思,这浮屠山是一块儿不可多得的洞天福地,那乌巢禅师定然不会放弃。待他养好了伤,定然会再来夺回。平知非道人与石青璇可守不住,跟何况他们本就不能在这里久驻不过,现在知非道人鸠占鹊巢,能给乌巢禅师添点儿堵,那也是极好的嘛。

    于是乎,知非道人与石青璇还有便宜弟子敖烈就在这浮屠山暂时落脚,一边儿参悟大道,敖烈,一边儿静候那取经人唐僧一行人的到来。

第四十八章、取经人来() 
知非道人几人在那浮屠山的作为暂且不提。且将目光回转到取经人唐僧的身上。

    却说在猴子的保护下,唐僧有惊无险的度过了观音禅院的火灾劫难,到了高老庄,老猪也没有上演出“猪戒背媳妇儿”的闹剧,很是顺利的便加入了唐僧取经的队伍中来。

    却说这一日,唐僧带着猴子与老猪一路跋涉,餐风宿露,枕月眠星,倒是不曾遇见什么妖魔作怪,只苦的是脚下的坐骑,毕竟凡马,速度上确实怎么也快不起来,日程倒是耽误了不少。直到夏至时节,师徒三个才算是到了知非道人暂时落脚的浮屠山下。

    唔,顺带说上那么一句,这“师徒三个”的说法只是习惯。事实上,与知非道人交谈过后,老猪的心思便有了些微的转变,至少,他是有意识地与佛门保持相当的距离他对唐僧的称呼,不是如原来佛门策划的那样。拜唐僧为师,定下师徒名分。仅仅是尊称一声“禅师”。要通过师徒名分来谋划老猪身上的气运,未免不怎么现实了。据不可靠的小道消息说,老猪不与唐僧定下师徒名分,可把南海紫竹林的那位还有灵山胜地的那一位给起了个够呛,指天发誓定要杀某一个牛鼻子当然了,都说了是小道消息,自然未必可信至少,佛门子弟是决计不会相信这等“无稽之谈”的。

    说的远了。却说这一日,唐僧忽的停下马蹄,说道“悟空,猪施主,前面山高,须索仔细,仔细。”

    老猪呵呵一笑,道“没事。没事。这山唤做浮屠山,山中有一个乌巢禅师,在此修行。老猪也曾会他。”

    唐僧略有好奇,发问道“他有些甚么勾当”

    老猪则道“他倒也有些道行。他曾劝我跟他修行,我不曾去罢了。”

    说话间,却是不觉中挪动步子,不多时,竟已经到了半山腰上。只见那好山好水山南有青松碧桧,山北有绿柳红桃。闹聒聒,山禽对语舞翩翩,仙鹤齐飞。香馥馥,诸花千样色青冉冉,杂草万般奇。涧下有滔滔绿水,崖前有朵朵祥云。真个是景致非常幽雅处,寂然不见往来人。

    那唐僧在马上遥观,见香桧树前,有三间茅屋,充蕴着一种莫可言说的韵味。茅屋左边有麋鹿衔花,右边有山猴献果。树梢头,有青鸾彩凤齐鸣,玄鹤锦鸡咸集。可不正是神仙福地,有道人家唐僧心中欢喜,正要上前,冷不防那老猪却是忽的面色大变,一把拉住唐僧鞍辔,慌道“禅师止步,禅师止步,这里去不得,去不得,速走,速走”

    猴子奇道“你不说这乌巢禅师是你故人么,怎的到了门口却又慌张退去”

    老猪一边儿拉着鞍辔,一边儿分说道“嘿,你这猴子却是不知。那乌巢禅师神通非凡,否则也不会说出让老猪随他修行的话来。但如今我观这浮屠山虽然灵秀依旧。但山脉地气却是变了流向。这还罢了,那乌巢禅师自号乌巢,便是因为他的道场本就是一只鸟巢,如今却换做了三间茅屋。显然此地是换了主人。不管怎样,安全起见,还是早早离开的好。”

    他这一番话,唐僧还没什么感觉,那猴子自打在知非道人与石青璇那里接连受挫之后,早不是那副坐进观天的姿态。修行界中的凶险莫测,他也是知道一点儿的。一座灵山福地,若是易主,那定然是一场生死拼杀。能叫老猪畏惧的,他也未必拿得下,何况还有唐僧这么一个拖油瓶也就不再坚持,扶着唐僧纵马就要往山脚下去。

    便就在这时候,那茅屋却是突然开了一间,一个清秀的少年背着一口神剑走出,招呼道“故人来此,怎不上来饮一碗茶水唐长老、猪师叔,还有这位猴兄,家师恭候久矣,可随小道入内一坐”

    唐僧心中犯疑,不知这清秀少年师长是谁,怎的会与自己有旧老猪倒是心中有了些数,稍稍安定。毕竟在高老庄,敖烈也曾在知非道人引荐下,拜见过他。此时只要心中略一思忖,便已经将其中经过猜了个不离十。明了此处,老猪心中却更是惊诧骇然,不曾想到这两个同门竟有如此道行至于猴子,却是猴脸一黑,神色莫名

    须知道,猴子他性子可素来都十分高傲,老猪在参与护送唐僧这一队伍之前,可是与猴子做过一场。因为知非道人的点醒,老猪并没有放水,是以彼此战了个旗鼓相当,但猴子心中对此可是十分不服气。毕竟,他总感觉自己只要稍稍强那么一点儿,就足以拿下老猪了此刻这少年唤老猪师兄,却将自己喊了声“猴兄”,岂不是间接地说自己比老猪矮了一辈儿

    心中不忿,猴子运起“火眼金睛”,往敖烈看去。接着猴子便是一声怒喝“原来是你,你这遭瘟的小白龙这么说来,这里是知非仙长与知音仙子了你这厮倒是好造化,竟能拜入他两位门下来来来,且让俺老孙看看你跟随两位仙长,可有什么长进”说着,猴子手一招,定海神针铁落在手中,跃跃欲试的模样,真像是要打上一场一般。

    那敖烈却是拱拱手,道“大圣见笑了。贫道这点儿微末道行,可不敢请大圣指点”

    “行了吧,猴子,欺负小辈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