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道证诸天超脱之路 >

第151章

道证诸天超脱之路-第151章

小说: 道证诸天超脱之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心中冷笑“佛门高层都是智慧通达之辈,怎么着下面这些执行的人却是一个个蠢笨如斯,丝毫不知变通”只是这个问题,注定是没有答案的知非道人也没有探究答案的心思。

    “阿弥陀佛,道长取笑了。”唐僧念了声佛号“佛祖保佑,那咱们快些过去吧。”

    知非道人自是答应不提,却说那暗中被猛虎引诱过来,要张弓搭箭射杀猛虎,顺便解救一群僧道儒一起的一行人,谁料就在要射出手中箭只的时候,猛虎却是一下子在眼前消失了。好在他也是个爽朗汉子,见状只道这一行人都有非凡本领,暗中赶走了恶虎。

    前文说了,这镇山太保大约是转世而来,对于西行取经之类的事情并无了解。心中坦然,便直接站了出来。

    除了唐僧,大伙儿并不以为意。这个发现,却是让镇山太保更为确定了他的猜想。见唐僧一脸害怕,其余几人却是好整以暇,便道“见过几位道长、先生、禅师”毕竟这几个人职业有点多,镇山太保的招呼也就有点儿别扭了。抱了一拳,又道“长老休怕。我不是歹人,我是这山中的猎户,姓刘名伯钦,绰号镇山太保。我才自来,要寻两只山虫食用,不期遇著几位,多有冲撞”

    知非道人等人一一还礼,各自介绍,俱说自己乃是奉大唐皇帝陛下之命,西行传道云云。唯那唐僧却道“贫僧是大唐驾下钦差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和尚。适间与几位先生道长来到此处,遇著些狼虎蛇虫,四边围绕。此时却是天色将暮,眼见着还不知何处落脚。太保要是方便,可否收容贫僧几人一宿,施些粥饭,小僧不胜感激之至。

    知非道人也道“既是如此,不知太保处是否方便”

    那刘伯钦道“好叫几位钦差得知,我在这里住人,专倚打些狼虎为生,捉些蛇虫过活,故此众兽怕我走了。钦差既是唐朝来的,与我都是乡里。此间还是大唐的地界,我也是唐朝的百姓,咱们同食皇王的水土,诚然是一国之人。那有什么不方便的道理且随我来,到我舍下歇马,歇息一宿再说。”说着,便要头前带路,引几人向着他的居所而去。

    不同于原著,此时的镇山太保刘伯钦家中却是独他一人,并不似原著中的那般上有高堂、下有妻儿,更有几个童仆为伴。不过这样却是更显真实了点儿。自然地,也没了唐僧诵经替刘伯钦父亲超度一事这让原本打定主意用道家经文抢唐僧业务的知非道人颇觉遗憾。

    不过,关于前路,刘伯钦倒仍是与几人介绍了一番,譬如两界山关于猴子的逸闻、还有前方乃是鞑靼的地界等等。几人谢过,知非道人灵机一动,却是屈指一弹,将一点青光点入刘伯钦眉心“福生无量天尊,多谢刘太保此番美意,贫道两袖清风,无他物可赠太保致谢,唯神通一卷,或能略助太保一二”说着,便以力相助刘伯钦炼化神通,随后才在刘伯钦的感恩中从容离去。

    知非道人随性而为,不过种下一粒种子罢了。只是那神通却是非道门法力无法催动,更与佛门根基水火难容乃是知非道人在遮天世界心有灵犀所创。此时用在这极可能是佛门某位罗汉转世但如今却并没有修行佛门n的刘伯钦身上,正是好用。知非道人心中暗想这算是挖墙脚了吧嘿嘿,虽然不一定有什么用,但也足以恶心佛门了。

    《道证诸天超脱之路》来源:

第十一章、小辩佛道() 
别过了镇山太保刘伯钦,一行人取道向西行不多时,便见着了刘伯钦曾说过的两界山。到了此处,知非道人心念一动,却是信口吟道

    妖猴大胆反天宫,却被如来伏手降。渴饮溶铜捱岁月,饥餐铁弹度时光。

    天灾苦困遭磨折,人事凄凉喜命长。若得英雄重展挣,他年奉佛上西方。

    又诗曰

    伏逞豪强大事兴,降龙伏虎弄乖能。偷桃偷酒游天府,受录承恩在玉京。

    恶贯满盈身受困,善根不绝气还升。果然脱得如来手,且待唐朝出圣僧。

    这两首诗不是别人所作,却正是那西天如来囚禁猴子之后信口所占,知非道人此时吟过一遍,却对唐僧言道“和尚,瞧见了吧,人家给你安排好的大弟子就在前面了。怎么样,现在可还觉着贫道居心不良,蓄意挑拨”干请知非道人并非无的放矢,却是还没有放弃离间的心思。

    知非道人的心思,自然骗不过智慧通达的董允祯田谷子等人,虽不知道知非道人信口拈来的诸般隐秘究竟怎么回事,但他的用心却是一览无余,各自坐在自己的坐骑之上,颇有几分瞧乐子的味道在里面。

    只是这回唐僧却是没有被知非道人拐弯糊弄,而是难得的聪明了一把。他转身对着知非道人正色道“阿弥陀佛,贫僧谢过道长一路扶持,只是这般挑拨之言,还是不要再说了。出家人,须得小心口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石青璇噗嗤一笑,也乐得帮知非道人戏弄唐僧毕竟近墨者黑,与知非道人相处久了,难免也有些子恶趣味。只见石青璇说道“福生无量天尊,法师出身佛门,自然讲究因果业力,然我道门修行,只在天道承负,何来口业这一说你说我师兄挑拨,却不知禅师哪来的结论我师兄哪一句有不当之处,还请指出,要不然,一切心证,禅师自己才是造了口业吧”

    那唐僧怔了一怔,诚然,他是知道知非道人的确有挑拨之意,只是话里的确没有挑拨离间的言辞,便道“知非道长话里话外,俱是暗指贫僧前路都是佛祖安排好了的,难道不是在影射贫僧父母所遭之罪愆,也是佛门安排要知道,道门也有紫微斗数推算过去未来,我佛门佛祖神通广大,过去未来了然于心,能知和尚境遇又算得了什么道长却是每每以此见责,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么如此行径,贫僧如何指责不得。更何况,道长言语之间,对佛祖菩萨殊无敬意,便是谤佛大罪”

    “哈哈,说来说去,还是和尚你心证,这可就是你的不是了。”知非道人哈哈大笑,却道“至于说佛祖,贫道为何要敬”接着,知非道人又道“佛者,从“弗”从“人”,盖弗人也,以其弃国无君,辞亲无父,不娶无子,洁其身而乱大伦。非人之道如何当贫道之敬”

    知非道人这番话,某种意义上算得上是胡搅蛮缠了,显然不能说服在佛法上造诣极深的唐僧。果然,唐僧深吸一口气,道“道长谬怡矣”唐僧侃侃而谈“弗人”则诚“弗人”,而所以“弗”者,非子之云也断人所不能断之惑,证人所不能证之智,行人所不能行之行。是故尧舜周孔者,人之圣佛也者,圣之圣也,“圣”且不足以名之,况可谓之“人”乎日月四王乃至无色者,对人而称“天”佛也者,对天而称天者也,“天”且不足以名之,况可谓之“人”乎佛为弗人,其义如是。尝统论三教,儒从“需”从“人”,不躁妄之谓“需”,儒盖从容乎礼法人也仙从“山”从“人”,离市井之谓山,仙盖逍遥物外人也不可之谓“弗”,二教虽高,犹可名“人”,佛者出四生,超三界,不可以“人”名也。”

    这一地图炮,却是将一旁瞧热闹的董允祯几人给激怒了,几人几曾听过这般狂妄之言知非道人道性通达,自是不在意这些,毕竟,大道之争,不在口舌,但要欺负这么个柔弱和尚,他也做不出来,一笑置之,只是心中却是打定了主意,前路漫漫,他是不会再对这和尚出手相助了,说不定还要落井下石,总不能让他好过了。

    不过董允祯几人却并不是这么好打发,尤其是儒家,最重纲常伦理,岂容和尚非议自家祖师眼见得一场纷争便要开始,知非道人拉着石青璇就要就着灵果瞧热闹,顺便呐喊助威一两声,算是小小报复一番。只是可能知非道人最近没有拜祖师,所以心想事成什么的与他无缘。

    只听得两界山前面一点儿,五座山峰并列如人五指的地方,一个叫声如雷响起“我师父来也我师父来也”

    董允祯几人本来打算要收拾一番唐僧,毕竟这一路上咱们对你的照顾并不曾少,你倒好,反过头来就踩咱们祖师一把,顺便还将人族五帝三皇也踩了一脚,实在不为人子只是到底唐僧不过一介凡人之躯,几人终究还是懒得与他计较,只是还会不会这般照顾于他,那却不问可知了。

    唐僧并非是榆木疙瘩不知变通,先时一时口快,却不料将几人尽数得罪了,心中也是有几分惶然不安。正要陪个不是,却听见了五指山下的猴子叫唤,几人注意力俱被猴子的叫唤吸引,赔不是的事情,就这么被按下了。

    热闹瞧不成了,乘着一行人往五指山脚下行去的时候,知非道人知道董允祯几人俱是后起之秀,对于猴子的戏码并不了解,便将猴子的相关故事简要说来,刚说完,几人便已来到了五行山脚。董允祯道了声“不当人子”便不说话,至于田谷子和苏秦,同样对猴子瞧之不起,只是城府在胸,却是并没有说出来。就连那唐僧,也不由先天上就对猴子有了几分恶感。知非道人看似漫无目的的随口解说,却也将种子埋了下去。唯有明眼人石青璇心中感叹“阿秋坑人的功夫总算有所长进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十二章、初见猴子() 
却说那五指山下,因着有那西天佛祖神通缘故,倒是真个金光万道,瑞气千条。须知那猴子当年也是大闹天宫的存在虽然只不过是被人引得团团转的小丑角色,所谓的大闹天宫,其实连凌霄宝殿压根儿就没进去得了,不过给自己脸上贴金罢了,但多少还是有些个本事。

    知非道人说话之时,也没施展什么屏蔽的法门,那猴子自然是听的个清清楚楚。只是猴子自出生以来,其实并未接受过道德伦理之类的教育那须菩提祖师也不过是算计于他,几曾有过好生培养的心思因此,倒是并不以为自己所作不当,反倒是以为知非道人在颂扬自己的英勇事迹,不由大是开怀,甚至将让唐僧速速放自己出去了的念头都暂且抛下了。

    “兀那打哪来的道士竟也知俺老孙的事迹,不差,不差”

    知非道人莫名的觉着有些怜悯,大约也只有跟随唐僧一路西行,降服了心猿意马,明了了是非善恶,方才能成正果吧这么说来,跟随唐僧,倒也算是这猴子的一番机缘。

    许是得了上面的吩咐,几人走来,山神土地以及监押的天将向着几人微施了一礼,便自退返九霄,回去复命了。知非道人心中暗道“这才是神明该有的样子,若像吴承恩先生所描述的那样,见个人物便自卑躬屈膝,低眉顺眼的讨好,也未免荒唐可笑了些。又不是那些什么魔门的弱肉强食,天庭神明,自有威严气度才是。”

    那猴子正是被压在五行山下的石匣之中,只有一个脑袋漏将出来,整个身子,却是被实价如来法力的五行山镇压着,口能言,身不能动。委实凄惨了些,便连些苍苔青藓都长满了头颅。

    知非道人略略环顾四周,那苏秦田谷子与那董允祯心中不屑于猴子曾经所做之事,不愿答话,唐僧却是被猴子此时形状吓了一跳,暂时还没回过神来。他与石青璇两个,在对外的时候,向来是他答话,于是便道“贫道自来东土,与几位道友奉旨西行传道,却是与这位西天取经的和尚恰好顺路。怎么,你就是当年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猴子落魄至此,倒也令人唏嘘。”

    那猴子猴精猴精的,顺杆子道“原来是东土过来的仙长,俺老孙见礼了。也好教仙长得知,托这位取经的师傅的福,俺老孙脱困之日便在今朝。再不复笼中之囚也”

    说着,猴子便侧过脑袋,对着唐僧叫道“师父,弟子见礼,还请师父辛苦一遭,救得徒弟出来,也好保你西天取经,一路上妖魔难犯,魑魅不侵”

    那唐僧早就在知非道人口中得知了不少关于猴子的讯息,虽很多时候知非道人语焉不详,但也教他知道了个大概,是以这惊吓只是本能反应,很快的便回过了神。只是想到知非道人前科,似乎对佛门殊无好感,他也不敢确定知非道人所言就真个是那么一回事儿,还是要再问问的好,于是便道“此间有何缘由,神猴还请一一说来,也教小僧不犯迷糊”

    猴子便道“师父何必假痴不癫这位道长已经说的分明了。”见唐僧还是犹疑,心知不说个分明,怕是这和尚不敢放自己出来,于是便又接着道“罢了,老孙便从头说起便是。”

    “我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只因犯了诳上之罪,被佛祖压于此处。前者有个观音菩萨,领佛旨意,上东土寻取经人。我教他救我一救,他劝我再莫行凶,归依佛法,尽殷勤保护取经人,往西方拜佛,功成后自有好处。故此昼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