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美学 >

第4章

美学-第4章

小说: 美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8 1
全 书 序 论

最高形式,只有科学 ① 才真正能证实它。
   此外,艺术也不因为它具有无规律的任意性,就不能作 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因为象上文已经说过的,艺术的真正职 责就在于帮助人认识到心灵的最高旨趣。从此可知,就内容 方面说,美的艺术不能在想象的无拘无碍境界飘摇不定,因 为这些心灵的旨趣决定了艺术内容的基础,尽管形式和形状 可以千变万化。形式本身也是如此,它们也并非完全听命于 偶然现象。不是每一个艺术形状都可以表现和体现这些旨趣, 都可以把这些旨趣先吸收进来而后再现出去;一定的内容就 决定它的适合的形式。
根据上述理由,我们在好象多至不可驾御的艺术作品和 形式中,仍然可以按照思考的需要而找到正确的方向。
   我们这样就已说明我们所要专门讨论的这门科学的内容 了,同时也就说明了美的艺术并非不配作哲学研究的对象,而 且这种哲学研究也并非不能认识到美的艺术的本质。

二 美和艺术的科学研究方式

谈到
      ·科·学·研·究·的·方·式,我们就遇到两个相反的方式,每 一个方式好象都要排除另一个方式,都不能让我们得到·圆·满 ·的·结·果。
一方面,我们看到艺术的科学只围绕着实际艺术作品的 外表进行活动,把它们造成目录,摆在艺术史里,或是对现

① 黑格尔所谓 “科学”就是 “哲学”。

……………………………………………………………………………………………………………………………
二 美和艺术的科学研究方式
9 1
存作品提出一些见解或理论,为艺术批评和艺术创作提供一 些普泛的观点。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艺术的科学单就美进行思考,只谈 些一般原则而不涉及艺术作品的特质,这样就产生出一种抽 象的美的哲学。
1.经验作为研究的出发点

   前一种研究方式是把经验作为出发点。每个人要想成为 艺术学者,都必须走这条路。现在每个人尽管不是专门学物 理学,却仍然想要获得一些物理科学的基本知识,一个有文 化教养的人也是如此,他多少需要有一些艺术的知识,想有 资格做一个艺术爱好者和鉴赏家的要求是相当普遍的。
   a)如果这种知识真正足够使一个人配称为学者,它就必 须是方面很多,范围很广的。首先的要求就是对范围无限的 古今艺术作品有足够的认识,这些作品有些实际上已经丧亡 了,有些是属于外国或地球上辽远角落的,因而是我们无法 亲眼看到的。还不仅此,每种艺术作品都属于它的·时·代和它 的·民·族,各有特殊环境,依存于特殊的历史的和其它的观念 和目的,因此,艺术方面的博学所需要的不仅是渊博的·历·史 知识,而且是很·专·门的知识,因为艺术作品的个性是与特殊 情境联系着的,要有专门知识才能了解它,阐明它。最后,艺 术方面的博学不仅需要有很好的记忆力,象其它每门学问一 样,而且还需要有锐敏的想象力,才能紧紧掌握住艺术形象 的一切特色,尤其重要的是:才能拿它和其它艺术作品比较。

……………………………………………………………………………………………………………………………
0 2
全 书 序 论

   b)在这种主要是历史的研究里,会出现不同的观点,在 研究艺术作品时,为着要根据它们来下判断,就不能忽视这 些观点。象在其它从经验出发的科学里一样,这些观点经过 挑选和汇集之后,就形成一些一般性的标准和法则,经过进 一步的更侧重形式的概括化,就形成·各·门·艺·术·的·理·论。这种 文献无须在这里详述,只消极概括地提到一些著作。例如亚 理士多德的《诗学》,其中关于悲剧的理论在现在还是可以引 起兴趣的,在古人之中,贺拉斯的 《诗学》 和朗吉努斯的 《论崇高》更可以概括地说明这种理论工作是如何进行的。这 些著作中所作出的一些一般性的公式是作为门径和规则,来 指导艺术创作的,特别是在诗和艺术到了衰颓的时代,它们 就被人们奉为准绳。但是这些艺术医生的处方对于艺术所收 的治疗功效还不如一般医生所开的。
   关于这些理论,我只消这样说:在细节方面它们虽然含 有许多有教益的东西,但是它们的根据却是一个很狭小范围 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尽管是最好的,在艺术领域中却只是 一小部分。此外,这些公式之中有一部分只是很琐屑的感想, 由于一般化,不能解决个别具体问题,而解决具体问题却是 真正要做的事。例如上文所已提到的贺拉斯的书简 ① 就充满 着这样的公式,因此,它成为人人必读的书,但是也正因此 而包含许多不重要的东西,例如:
  得到普遍赞赏的是融会实益和乐趣的人,
他叫读者同时得到快感和教训。

① 贺拉斯 (Horace)的 《诗学》原名 《给庇梭斯的书简》。

……………………………………………………………………………………………………………………………
二 美和艺术的科学研究方式
1 2
   这就象“安居乐业,老实过活”之类格言,看作一般化 的话,倒是很正确的,可是没有指出具体的办法,而具体的 办法才是行动的根据。另一种艺术论著用意并不在帮助产生 真正的艺术作品,而在用这些理论来培养对艺术作品的判断 力,特别是培养鉴赏力,例如荷姆的《批评要素》,巴托的论 著以及冉姆勒的《美的艺术引论》 ① ,在当时都因为这个缘故 而为许多人所传诵。这里,所谓“鉴赏力”要注意的事就是 安排、处理、分寸、润色之类有关艺术作品外表的东西。在 鉴赏力原则之外,又加上一些当时流行的心理学的观点,即 关于心灵的功能和活动,各种情绪及其可能的强度,承续次 第等等的经验性的观察。但是一般情形总是这样:每个人都 按照他的见解和胸襟的深度与宽度,去了解人物、行动和事 件,上述鉴赏力的培养既然只关艺术的外表和不重要的方面, 而且所定的规则又只根据狭小范围的作品和狭隘的思想和情 感的教养,它的影响范围也就很小,不能深入了解艺术的内 在的与真实的方面,不能使了解这些方面的眼光更加锐敏。
   象一切其它非哲学性的科学一样,上述理论都是按照普 泛方式来建立的。它们所研究的内容是从现成的流行观念吸 收来的。于是进一步就要追问这些观念的性质,就有必要把 它们弄得更加明确,替它们下一些定义。但是要这样做,我

① 荷 姆 (Henry Home,1696—1782),苏格兰心理学家,他的 《批评要
素》在1762年出版。巴托 (Charles Batteaux,1713—1780),法国批 评 家,著有 《文学原理》。冉姆勒 (Karl Wilhelm Ramler,1725— 1798),德国诗人。

……………………………………………………………………………………………………………………………
2 2
全 书 序 论

们就处在一种不稳实的争辩多端的境地。乍看起来,美好象 是一个很简单的观念。但是不久我们就会发见:美可以有许 多方面,这个人抓住的是这一方面,那个人抓住的是那一方 面;纵然都是从一个观点去看,究竟哪一方面是本质的,也 还是一个引起争论的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有人认为要把各种关于美的定义都加 以介绍和批评,才算达到科学的完备。我们在这里既不想追 求历史的·完·备,把许多微妙的定义都加以研究,也不想去满 足·历·史·的兴趣,只想就最近的一些较有意义的看法之中略举 数例,这些看法对于美的理念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是 较近于真理的。抱着这样的目的,我们首先应提到歌德的美 的定义。迈约 ① 在他的《希腊造形艺术史》里曾采用了这个 定义,同时也介绍了希尔特 ② 的看法,不过没有提到希尔特 的名字。
   希尔特是现代一位最大的艺术鉴赏家,他在 《论艺术 美》一文 (见“Horen”杂志 ③ ,1797年第七期)里,在讨论 了各种艺术的美之后,作总结说,正确地评判艺术美和培养 艺术鉴赏力的基础就在于·特·性的概念
④。他替美下的定义是:
“美就是‘完善’,可以作为,或是实在作为眼、耳或想象力 的一个对象。” 再进一步他又替 “完善” 下了这样的定义:

迈约 (Hans Heinrich Meyer,1760—1832),瑞士艺术家,歌德的朋 友,他的 《希腊造形艺术史》于1824年出版。 希尔特 (Hirt,1759—1839),德国文人,古代艺术研究者。 “Horen”,《时神》,是诗人席勒主编的月刊。


② ③ ④ Charakteristische,或译 “特征”,近于 “典型的”。

……………………………………………………………………………………………………………………………
二 美和艺术的科学研究方式
3 2
“完善就是符合目的,符合自然或艺术在按照一个事物的种类 去造成那个事物时所悬的目的。”因此,要下美的判断,我们 必须把一切注意力都投到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志上去。因 为正是这些标志组成那个别事物的特性。所以他把作为艺术 原则的特性了解为“形式,运动,姿势,仪容,表现,地方 色彩,光和影,浓淡对照,以及体态所由分辨的那种确定的 个性,这种分辨当然要按照所选事物的具体条件。”比起其它 定义,这个定义是比较切实的。如果我们追问这种特性究竟 是什么,我们就会看到它首先包含一种·内·容,例如某种情感, 境界,事件,行动,个别人物;其次它包含表现内容的那种 方式。“特性”这个艺术原则所涉及的正是这种表现的方式, 因为它要求表现方式中一切个别因素都要有助于明确地显出 内容,成为这表现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希尔特对于特性 所下的抽象的定义所指的就是:艺术形象中个别细节把所要 表现的内容突出地表现出来的那种妥贴性。如果把这个意思 加以通俗的说明,我们可以把它所包含的界定说成这样:姑 举戏剧为例,组成内容的是动作(或情节),戏剧要表出这种 动作是如何发生的。人们有各色各样的举动,交谈,吃饭,睡 觉,穿衣,说这话,说那话,诸如此类等等。但是在这些举 动之中,凡是和作为剧本真正内容的那个动作没有直接关系 的,就应该一律抛开不要,这样才能使剧中一切对于那个动 作都有意义。就连某一顷刻的场面也可以包括外在世界的错 综复杂中的许多环境,人物,情境和事件。但是它们在这一 顷刻中与剧中动作毫无关系,就不能有助于显示这动作的特

……………………………………………………………………………………………………………………………
4 2
全 书 序 论

性。根据上文特性的定义,只有适合于照实表现恰恰某一确 定内容的东西才应该纳入艺术作品,不应该有什么显得是无 用的或是多余的。
   这个定义是很重要的,而且从某一个观点看,它是有道 理的。迈约在上述著作中却以为希尔特的这种看法已完全消 逝了,并且以为它的消逝对艺术只有好处,因为这种看法很 可能导致漫画作风。迈约的这种批评包括一种谬见,仿佛以 为替美下这样的定义就可以“导致”什么。其实艺术哲学没 有任务要替艺术家开方剂,而是要阐明美一般说来究竟是什 么,它如何体现在实际艺术作品里,却没有意思要定出方剂 式的规则。关于这种批评,不错,希尔特的定义确实包括漫 画作风在内,因为漫画作风也可以是具有特性的;但是另一 方面我们必须这样反驳这种批评:在漫画里所写的特性是被 夸张了的,简直可以说是特性的泛溢。但是这种泛溢却不是 为着表现特性所正当要求的,它成了一种累赘的重复,使特 性本身受到歪曲。还有一层,漫画作风所表现的是丑的特性, 丑总是一种歪曲。就它本身来说,丑更与内容有关,所以我 们可以说,特性原则也要包括丑和丑的表现作为它的基本属 性的一部分。关于在艺术作品中什么才应该受到特性化,什 么不应该,这就是说,关于美的内容,希尔特的定义却没有 明确地解释,他在这方面只提出一种形式的定义,里面也有 些真理,不过是用抽象的方式表达出来的。
还有一个问题:迈约既然反对希尔特的艺术原则,他自 己拿什么来代替它呢?他所谈的首先只是古代艺术的原则,这

……………………………………………………………………………………………………………………………
二 美和艺术的科学研究方式
5 2
里面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