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亿万身家:农家小商女 >

第35章

亿万身家:农家小商女-第35章

小说: 亿万身家:农家小商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这个胖老头叫邓老三,可以算得上是县城里地头蛇一般的人物。

    他有钱,手里除了一个杂货铺外还有个布庄,府城有宅子,乡下也有好几百亩地;他的朋友多,三道九流,官面儿黑面儿,都有他过命交情的兄弟。

    知道这一点后,胡莱更加确信了自己内心的那个想法。

    上次他那么高兴地想尽办法都要花大代价留下那几只鸭子,她就猜到肯定是有别的用处,不可能是自家吃,太浪费了。做生意的人,怎么会做亏本生意呢?大概是送去了哪个达官贵人家吧。

    邓老三喝了差不多三壶酒,看出胡莱的确是个了不得的人物。

    他费尽心思套她的话,她也是有问必答,让他一点儿都挑不出错,礼数也在,可就是没问出一点儿有用的东西。

    邓老三放下了酒杯,彻底服了。

    “好吧,小友,真有你的!”邓老三哈哈一笑:“我也不问啦,这是你吃饭的本事,自家守好就行,别让人偷了去!”

    胡莱笑笑,没说什么。

    “明人不说暗话,丫头你这么聪明,肯定看出来上次那鸭子我是用来送人的。”邓老三低声说:“你这些东西是真好!那贵人家的太太和小姐们赞不绝口,说鸭子又肥又美,一点儿膻味都没有。以后你有什么就都送到我这来,银钱上不会亏你,以后遇到了什么事儿我也保你,把你当自家亲热的后辈看!”

第48章 廉价水粉() 
邓老三说银钱的时候,胡莱并没有多大感觉;可当他提到以后会在人情方面照顾之时,胡莱不由得心里一动。

    胡莱曾经向郭地主打听过分家的事情,郭地主告诉她这种事还是要关系亲切的人去跑办较好,如果有朋友和管户簿的官员有些来往顶方便不过。沈天霸是大乡绅,他说的话县里会给面子,然而从根本上来说,他们是井水和河水两条道上的人。

    综合种种考量,胡莱觉得这个邓老三还是可以结交的。虽然在他这边得到的银钱不如沈家堡那边多,可将来需要麻烦他的地方不少,多一个熟人多一条路。

    想到这个,胡莱便点了点头:“我这些地里东西也就这两年能卖上价钱,能够结识三爷这样一个人物,就是白送也心甘情愿的。”

    邓老三大喜,同时也深觉胡莱很会说话,对她的欢喜顿时更多几分。

    解决了最关键的事情后,两个人喝起酒来也更加痛快欢畅了,言谈起来也真诚实在得多。得知胡莱父母双亡独自拉扯大两个弟妹后,邓老三对她十分怜悯:“是个苦命孩子啊!听你三叔一句话,趁这几年攒点钱,以后在婆家尽你横着走!我小女儿家的婆婆年轻的时候可厉害着呢,看了我们家的陪送后,到现在屁都不敢放一个。你想想,她全家吃我小女儿的,用我小女儿的,女婿在外头出了什么事还得靠着我摆平,她还敢对我小女儿摆脸色吗?三四年了没个孩子也不敢有什么眉高眼低,想纳妾?我小女儿一口啐在他们脸上!改天你拜我一杯茶,我拿你当个干女儿看,手里有钱,上头有人,还怕什么呢?”

    胡莱沉默了一下,苦笑道:“多谢三爷好意,只是我暂时没想着成亲嫁人的事情。娘临死前丢给我两个小冤家,不看着他们好好成家立业,我放不下心撒手不管。”

    邓老三有些诧异:“难道你爷爷奶奶他们不管?”

    “还不如不管。”

    胡莱大概的把家里的情况说了一下,邓老三是个见多人情冷暖的人,瞬间就明白了三个孩子处于一个怎样的境地,不由得替他们为难起来。

    “这倒是有点难办!爹娘死了就是爷奶最大,偏偏你爹娘死前又没分家,只要他们占着个长辈的名分,你们就算是做牛做马也是应当的,最后闹起来也是你们吃亏。”邓老三说了实话。

    “所以我打算等这几年熬过去了,就分家。”胡莱诚恳地说:“三爷你是交情场上的人,见多识广手眼通天,可否给指一条明路?不瞒您说,这半年靠倒卖鲜货手里也攒下了一点银子,几百两还是拿得出来的。”

    邓老三沉吟了许久,掏心掏肺地分析给胡莱听:“几百两不算少,然而这事儿不难在银子,难的是情面!照咱们这边的规矩,想分家没那么简单,尤其是老的不愿意的话,那就越发难上加难。除非你的爷爷奶奶有什么大过错,你们闹到了族长里正那边去,顶好再有个乡绅出面替你们调和,实在调和不过了再写了状子呈到县里,最后还要画押按印,这中间的门道多着哩!哪一环出了事都行不通。不过嘛,你若是真铁了心想分出来,我这儿倒不是没有现成的主意。”

    胡莱先开始还有点失望,听到最后几句话,瞬时明白邓老三其实是有办法的,忙恭恭敬敬地给他倒了一杯酒:“还请三爷和我说说这个主意,不管成不成,先谢过了。”

    邓老三举起酒杯一饮而尽,眯起眼,舒舒服服地哈了一声。

    “解铃还须系铃人,想要分家分得迅速又妥当,关键还在老的身上。你们家的爷爷奶奶不肯放你们出去,为的是什么?当然就是因为你太能干,放了你是一笔大损失!只要你让他们觉得你们是个大麻烦,瞧着吧,不消你自己开口,他们就屁颠儿地跑到族长那边去要赶你们出门了!只要水到渠成,不过是几桌酒席的钱,破天了满使他一百多两银子,还有多的呢。你什么时候想动手,尽管来找我便是,我这里有的是现成兄弟。”

    胡莱宛如醍醐灌顶,在旁边竖着耳朵听的胡桃也恍然大悟。

    不愧是地头蛇,这对付人的主意一套一套的!

    解决了心里头的大事后,胡莱整个人的心情都畅快轻松了许多,很痛快地答应了和邓老三的合作,保证隔几天就送一批鲜货过来,并且在和他打招呼之前绝对不转卖给其他人。

    吃喝完后,邓老三叫胡莱去仓房随便挑东西,叫她多多地拿喜欢的。胡莱自然不会那么贪心,只拿了些清水绵和绒线,还有几样看起来价格最便宜的胭脂水粉,留着以后打发胡娇儿。

    邓老三的头摇得和拨浪鼓一样,嗓门大得对面街都能听到:“丫头,你这是瞧不起你三叔吗?再多拿些,这些都是我为你准备的!就算你要用胭脂水粉,干嘛拿那种货色?等过些时我淘腾来京里贵人们用的东西,你才知道那些京里娘们儿为什么那么好看呢!”

    胡莱笑道:“三爷,您是好心!只是这胭脂水粉也不是我自己用的,做个不情愿的人情罢了,犯不着拿好的便宜别人!等以后有要用的东西,我再来拿。”

    邓老三重重地拍了一下胡莱的肩膀:“成,那我也不和你说虚的了,走着,我亲自赶车送你回去!”

    把胡莱送到葫芦庄子口的时候,邓老三出其不意地把一大包东西扔在了胡莱的脚下,然后得意地驾车走了,跑得飞快。

    胡莱捡起来打开一看,只见是五大串铜钱和一大包碎银子,近百两的清水绵,还有厚厚的一扎子押票,那数目足够他们置办一个宅院几年内的起居用品。

    押票除了兑换商品,还能作为走亲访友红白喜事的上等礼品。毕竟直接送东西总有个一时用不着,押票多么方便,想拿什么拿什么,实用又体面!

    “小妹,收着!”胡莱想也没想就把这些都交给了胡桃,胡桃点点头,果然瞬间就给收没影儿了。

    胡莱姐妹俩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把那几样胭脂水粉交给了胡娇儿。

    邓老三的杂货铺实力雄厚,他仓房里最廉价的胭脂水粉都比胡娇儿在货郎那里见到过最好的还要强,喜得她一个劲地又蹦又跳,胡老太太更是乐得睁不开眼。

    “三丫头,这个玩意可值不少吧?”胡老太太看着胭脂盒,试探着猜了一下价格:“要是平常时候,得有个几两银子?”

    胡娇儿大声道:“娘,你真没眼光!这样的上等胭脂水粉,怎么说都得四五十两!说不定宫里的皇后娘娘她们用的也是这种呢。”

    胡莱没吭声。

    邓老三和她提到过,这几样东西拢一堆也不过五六十文。当然,放在葫芦庄的人家来说也算是奢侈品了,毕竟乡下女孩儿有几个能涂脂抹粉的。

    胡老太太听到胡娇儿的胡说八道后更是欢喜得不行,破天荒地从粮食柜里拿出一点白面,说:“三丫头,今晚你们就别自己开火了,奶奶给你们下手擀面吃!”

    大概是胡娇儿也被胡莱的礼物取悦到,罕见地只是轻轻地翻了个小白眼,从鼻子里哼了一声,并未阻拦。

    胡莱答应了。反正胡老太太也不可能在里面下毒,拒绝反而是给她没脸,不吃白不吃。

    转眼间就到了秋收的时候。这年一直都没怎么下过雨,灌溉全靠人力,收获的全是耐旱的作物,数目也不多,然而原上的人都很高兴。

    不管怎么说,有了这些粮食,明年一年就可以勉强将就着糊弄过去了,好歹饿不死人了!

    就算明年依旧不怎么落水,这不是还有沈天霸带着他们捣鼓的那些东西在吗?有经验的老农们早就看出来那些东西的好处,至少可以保证明年再多收获一些,明年不行等后年,他们就不信这老天一直不下雨。

    不知道是不是胡莱用了胡桃从游戏里拿出来的清水浇地的缘故,胡家的十几亩地里的高粱地瓜等物获得了丰收,不仅可以让一家人安安顿顿地吃饱,还能余下不少,惹得旁人都羡慕得红了眼。

    胡莱出马一个顶俩,胡老头和胡义胡礼都是干起农活不要命的老实人,他们家很快就全部收割起了粮食,一上秤差不多有四五千斤!

    平常庄户人家每人每天消耗的粮食大概在七八两左右,这还是成年人一天三顿吃饱的情况,胡老太太只管早饭,分配又那么苛刻,这些粮食足够胡家吃个两三年了。

    “都拿眼睛看什么?赶紧扎好袋子放地窖里去!”胡老太太没好气地训斥了死死盯着家中粮堆的人们一句,冷冷道。

    大家互相看了看,没人敢违抗她的命令,还是听了她的吩咐不情不愿地把粮食下了地窖。

    地窖门锁好后,胡老太太紧紧地把钥匙拴在腰间,回房脱鞋上炕,一边抽烟一边思索着这些粮食的使用分配

第49章 秋收() 
换做葫芦庄上任何其他家的老太太,知道自家收获了这么多粮食,第一想着的肯定是好好的做几顿干的犒劳全家,可胡老太太不是一般的老太太,她的脑袋里就只有两件事。

    头一个,大女儿家那袋子玉米面肯定吃得差不多了,杜家人好吃懒做没一个认真种地的,明年肯定又揭不开锅,得留一部分接济他们,顺便再多替大女儿争取些好处;

    再有,县里现在粮贵物贱,得趁着这个机会好好儿替小女儿攒些东西,将来出嫁也体面些。

    胡娇儿的嫁妆一直是胡老太太的心头大事,普通庄户人家嫁女儿也不过是几床被褥几件衣服了事,胡老太太才不肯只筹备这么点儿东西。在她的心里,胡娇儿是要嫁好人家的,嫁妆寒酸了怎么行?至少也得和县城里的闺女一样,几抬几抬的嫁妆,全套的桌椅家什活,大红缎子红绸子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令人尴尬的,无论胡老太太怎么样竭力省下钱来,都离她计划中的嫁妆差得太远。胡莱换胭脂水粉的事情给了她灵感,计划自己过几天独自去县里一趟,好好估价卖粮,务必要给胡娇儿攒下好东西来。

    然而胡老太太打错了如意算盘。

    几天后,她找了个由头偷偷溜去了县里,转悠了几乎一整天,腿也跑折了,嗓子也说哑了,还险些被人当疯子给戳到街上去,最后得到的结果却令她失望无比。

    这次小有收获的并不止胡家一家,靠近水源的地皮基本都收成不错,再加上沈天霸主持的一系列水利工事,旱灾的不利影响被降低了许多,粮食的价格回落好些,即便是普通人家也勉强能买得起一些糙粮掺着吃,不用一直吃三合面了。

    另外胡老太太还了解到,即便是粮食最珍贵的那段时期,也远远没到她心目中的期望价——胡老太太还指望用两斤地瓜换十匹尺头和一堆值钱玩意呢,被掌柜的和小伙计嘲笑得老脸通红滴血。

    胡老太太的野心彻底灰败,发展到这一步她都不肯承认胡莱的仁义大方,自己贴钱给她们买好的;反而感慨胡莱的运道好,碰上了时候,怎么她就没碰到呢!

    屋漏偏逢连夜雨,因为气温降低等因素,沈家的水利工地暂时停了下来,胡家的大人们只能回家吃午饭和晚饭,这对于胡老太太来说又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胡老太太的心情不快和满脸阴云并没有影响到胡家其他人,糊糊里面加入了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