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世界是部金融史 >

第28章

世界是部金融史-第28章

小说: 世界是部金融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皮尔旁特的第一个动作:忽悠。

当日纽约所有报纸的头条都是“摩根准备出手援助美洲金融机构”,皮尔旁特以为自己连国库都能挽救,这样战无不胜的声誉足以稳定市场局势。

皮尔旁特失算了,公众没有买账。全美洲都这德行了,您也别忽悠了。

当日,纽约国民商业银行被迫停业;美洲信托公司、威斯汀豪斯公司、林肯信托公司挤兑者纷至沓来,匹斯堡证券交易所已经停止营业;银行短期拆借利率竟然已经高达60%……

国家信用体系已经岌岌可危。

当晚,皮尔旁特拿出了真金白银,筹资约2000万美元应对明天的危机(其中1000万美元由洛克菲勒集团提供)。事后证明,正是这2000万美元为纽约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1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告急,交易所主席托马斯向摩根财团求援:股票抵押贷款短期拆借利率已经上涨至90%,这简直是天方夜谭,经纪人已经没有任何子弹。托马斯提到,若没有2500万美元救市,当日至少会有50家经纪商会破产,纽约证券交易也得提前关门上板。

下午2点,摩根又从纽约各商业银行筹集到500万美元,将共计2500万美元交给了纽交所。

托马斯立刻在交易所宣布这个消息,兴奋的交易员撕破了自己的红马甲,“摩根万岁”响彻了整个交易大厅。市场当天借给经纪人1800万美元,纽约交易所躲过了一劫。

情势并未好转。

10月25日晨,短期拆借利率飙升至150%,尽管摩根又筹集了1000万美元,但根本解决不了整个纽约货币市场紧张。

此后,一周之内有8家银行倒闭。

再这样下去,摩根财团不但回天无力,自己怕是也会被拖垮。

皮尔旁特想到的法子是:耍无赖。

当日中午,摩根财团、第一国民银行、国民城市银行决定联合发行1亿元债券,财政部特准这1亿元债券可以当做现金。也就是说,摩根财团此时已回天无力,自己弄了一堆纸张,然后告诉大家:这就是钱,您用吧。

如果市场不承认债券,摩根财团怕是立刻就得破产。

刚才我们提到,如果市场认为一张破纸是钱,那么,破纸就是钱。皮尔旁特相信,市场一定会接受债券,如果不接受,那就集体死光光。

为了保证自己兑付,当然,也实在是没有现金了,各银行果然表示同意接受摩根的债券,银行间清算市场也声明支持债券作为支付手段。

当然,皮尔旁特也玩了点阴的,他先骗不肯接受债券的信托公司老总来谈判,然后将其锁进空房间,等待外界普遍接受债券才将其放出。据说,这几家信托公司的老总在纽约公立图书馆呆了整整一夜,到了凌晨4点才被放出来。

之后,皮尔旁特推出了组合拳。

——几乎所有纽约媒体都反复报道摩根筹集了约2000万美金黄金运往美洲(假的);

——成立宗教委员会,由牧师出面抚慰公众情绪,让大家从银行门口回到教堂(精神安慰);

——成立公共关系委员会,专门封杀不利于市场的消息传播(涉嫌封杀新闻自由);。

——对官方储备水平过低的质疑,摩根的回答是咆哮:“资金储备要是没低于法定水平以下才羞耻,你的储备金现在不用还等到什么时候呢!”(违法,且理直气壮)

……

此后,美国钢铁集团入市,收购经纪商手中股票,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

健在的信托公司表示将自行筹款维持市场稳定;

罗斯福总统表示,为避免市场灾难,此时的市场收购不适用《反托拉斯法》;

……

11月6日,伦敦向纽约发出明确信号,支持纽约700万美元黄金;

11月15日,道琼斯指数开盘飘红,危机阴影逐渐淡去。

尽管美国经济很快恢复了元气,但当年道琼斯指数仍旧下跌38%,最红火的铁路板块也下跌30%,大批企业倒闭,无数人失业。《美国商业金融大事记》将之称为“工业瘫痪和萧条的时期”。

到了这个时候,问题的原因已经很清楚,银行体系在繁荣时会过度扩张,在萧条时期会过分收缩,呼吸之间撼动金融市场和整个国民经济。1907年危机只持续了不到一年,却造成300多家银行破产。

这一次,摩根·皮尔旁特能力挽狂澜。下一次呢?难道国家非要借助私人信誉才能避免萧条?

美联储的秘密

某种意义上,美联储确实有私有股份,但又非通常意义的股份制,私有股权并无任何话语权,这一点颇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农村信用社,县级联社入股省级联社,省级联社管理县级联社。

提到世界著名白色建筑,人们自然就会想到白宫。美国还有一个著名的白色建筑,那就是美联储。美联储,即“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美利坚合众国中央银行。这是一个美国政府体系内的独立王国,通过制定货币政策支持美国经济,主要职责是“争取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监督金融机构、确保国家金融体系安全”。

如果有机会到华盛顿的话,您可以像游览白宫、国会山一样在那里流连(“忘返”是不可能的)。在免费讲解中您也许能体会到,这座古建筑曾经代表着一场美元生死之战。

曾经有本非常流行的畅销书告诉我们,美联储是一个私有机构,甚至第一次世界大战都是美联储搞出来的。某种意义上,美联储确实有私有股份,但又非通常意义的股份制,私有股权并无任何话语权,这一点颇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农村信用社,县级联社入股省级联社,省级联社管理县级联社。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那段历史。

经历了1907年危机,美国公众终于意识到,中央银行虽有集权嫌疑,危急时刻却是救命稻草。

它可以存在吗?可以吗?不可以吗?

1908年,国会通过《奥德利奇—瑞兰法案》(Aldrich Vrecland Act),就两条:第一,授权财政部在流动性不足的紧急时刻提供货币;第二,成立美国货币委员会,委员会由9名参众两院议员组成,专职讨论金融体制改革问题。

委员会主席是来自罗德兰州的参议员纳尔逊·W·奥德瑞兹,一个参议院重磅人物,也代表东部银行势力。

奥德瑞兹是保守势力最坚定的代表。

随后三年,奥德瑞兹和国家货币委员会对美国金融现状和需求进行了广泛的调研,也走访了很多国外机构。1911年1月,委员会向华盛顿递交了一份国家银行和金融机构改革报告,既“奥德瑞兹计划”:成立中央机构发行通货,并在各州设分支机构执行商业银行再贴现(您也可以理解为向银行贷款),中央机构的控制权属于董事会,而董事则来自于各个大银行。

“奥德瑞兹计划”一经公布立刻引起轩然大波,西部农场主本来就对集中货币发行权耿耿于怀,奥德瑞兹计划居然将控制权交给了银行家。

提案几乎没有获得什么支持,除了银行界所有人都需要将银行至于公法机构和公众视野之内,而不是一个银行家俱乐部。

议会只经过些许辩论就否决了这个历时三年的提案。

1912年,民主党人武鲁德·威尔逊当选为美国总统。

威尔逊的竞选班底领导者之一是白银战士布莱恩,竞选时布莱恩就不停鼓噪“国内最大的垄断就是货币垄断,国家不能接受任何使银行手中集中更大控制权的计划”。

由此看来,建立一个权威中央银行在美国已经几无可能了。

其实,政客的立场,很多时候都是表象,表象之下是利益。布莱恩是一个宦海沉浮的政客,不是愤青,不可能以热情替代行动。他知道什么可行,什么实用。

货币总要运行,联邦也可能遇到新的危机,按照布莱恩的方法莫非要等死?而且,威尔逊是16年来第一位民主党总统,白银战士布莱恩作为最重要的民主党元老,当然不希望总统折戟沉沙。

为了党的声誉和执政计划,布莱恩选择了实用。

布莱恩放弃了自己的货币理想,转而为总统摇旗呐喊。1913年6月23日,威尔逊总统出席参众两院联席会,呼吁各方放弃成见为合众国缔造一个良好的货币环境。威尔逊要求建立一个既能提供弹性货币,又要置于联邦管辖的银行系统;银行只是一种工具,决不能成为商业、个人乃至联邦的主人。

威尔逊总统提出了“拱顶石计划”,意指中央银行是国家经济的拱顶。计划认为,必须建立中央银行应对毫无章法的货币运行,中央银行是公法机构,不受私人银行家控制;但是,可以建立私人控制的地区性储备银行,以减轻中央银行筹资压力。

艺术地说,这是一个调和性方案;刻薄地说,这是和稀泥。和稀泥的结果,就是农场主和银行家都不满意。

农场主要求地区储备银行必须同样在公法机构控制之下,银行家要求地区储备银行有对联邦储备机构控制权。双方都提出了自己的修正案,要求国会修正“拱顶石计划”。

拱顶石失败了,明天还得继续。

为获得农场主支持,布莱恩再次粉墨登场,向农场主承诺他将在反垄断法中解决银行通过互兼董事问题,以免银行势力过强。

布莱恩在乡村地区的声望特别高,8月末,民主党议员形成共识,将联合党内所有议员强制性通过总统提案。

9月18日,众议院以287票对85票的绝对优势通过《联邦储备法》提案。

事情还没结束,议会还有参议院。

大银行家是参议院中一股强大的势力,10月初,美国银行家年会公开宣称《联邦储备法》是“社会主义性、没收性、不公正的和卑鄙的”。

看起来,威尔逊总统起码要费一番手脚。

可是,参议院不是银行家的天下,银行家也不是铁板一块,比如小银行和超级银行都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银行:小银行怕竞争,超级银行则怕过强的势力会导致联邦势力反噬。

银行家年会提出反对意见的同时,纽约国家城市银行行长范德普利就跑到参议院陈词:合众国必须建立一个由公众、政府、国家三方共同控制的联邦储备银行,中央联邦储备必须控制在联邦手中,银行必须根据商业资产和黄金储备50%发行通货。

12月19日,参议院以54票对34票通过了议案。几个小时候,威尔逊总统签署《联邦储备法》,美国中央银行已经呼之欲出。

最后,也就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到底美联储是不是一个公法机构?联邦储备资金又从何而来?

按《联邦储备法》,联储机构股份来自于12个区域储备行,区域储备行股份来自地区内的国民银行和州立银行,也就是说,在根子上,美联储的股份来自私有银行。

不是每一个股东都能发挥作用,在市场经济最发达的美国也是如此,美联储就是典型代表。区域储备行的真正控制者是联邦储备委员会,所有董事都需要经联储核准。

也就是说,美国的商业银行用钱养大了一个孙子,可是,作为爷爷的商行必须得听孙子的。

至于美联储高管全部由行政任命,商业银行不能通过股份权力插手:财政部长和通货审计长是联邦储备委员会委员,另外5名则由总统任命并经参议院审批,任期10年,以保证中央银行独立性(1935年修改为每位委员均须经参议院审批,财政部长和审计长不再担任董事)。

从一开始,美联储就是一个从上到下进行管理的公法机构,政治势力完全控制了这家即将诞生的中央银行。美国政坛历来是各方势力的角斗场,所以,历届联储主席都是政党斗争的产物,至于私有股权只是看客。

1914年11月16日,美利坚合众国联邦储备银行正式开张。

摩根财团初长成

两个家族的经历,记录了美国那个一去不返的时代,诠释了150年美国历史,就是这个时代造就了今天美国的霸主地位。

当红色蔷薇含苞待放时,唯有剪去四周的枝叶,才能在日后一枝独秀,绽放成艳丽的花朵。

美国有本书叫做《托拉斯真相》,洛克菲勒家族和摩根财团都是其中的主角。

1855年,洛克菲勒还是一个标准的打工仔,那一年他15岁;

1863年洛克菲勒投资石油产业,那一年他25岁;

1870年,洛克菲勒成立标准石油公司,炼油能力占美国的95%,那一年,他32岁;

1882年,他开创了史无前例的事业——托拉斯(trust),标准石油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石油企业;

1911年5月15日,美国最高法院依据1890年《反托拉斯法》判决如下:美孚石油公司是一个垄断机构,洛克菲勒的石油帝国被拆分为37家地区性石油公司。

1937年洛克菲勒去世时,个人财富折合成现值至少有2000亿美金,是目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财富的4倍,按不精确的字面价值算,相当于中国2009年末外汇储备的10%,是当之无愧的富可敌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