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世界是部金融史 >

第19章

世界是部金融史-第19章

小说: 世界是部金融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英格兰银行宣称,自己已经为南海公司债券支付了400万英镑。

1720年9月,南海泡沫的高潮中剑刃银行倒闭。事后,英格兰银行收购南海公司,夺回了国债承销权,确立了伦敦银行业的霸主地位。

刚才,说的是英格兰银行是伦敦银行业霸主地位,不是英国银行业。

英格兰银行的银行券只能在伦敦市区流通,在广袤的乡村,大家还不太清楚英格兰银行是什么。乡村有自己的草根金融体系,现在史籍称呼这些机构为“乡村银行”。

“乡村银行”由金银匠转换而来,很多人找金银匠手做首饰,从他们手中拿到取货单;后来,人们就把金银存放在金银匠那里,金银匠开出存款证明,金银匠铺变为乡村银行,主要业务是为本地人汇款、替本地人向伦敦缴税。

无疑,他们需要签发汇票,虽然数额不大。

英格兰银行的目的很明确,希望自己在全国拓展营业网络,乡村银行进城提供了一个良机。

1725年,英格兰银行垄断了乡村银行票据清算。此时,全国乡村银行经营已经完全受制于英格兰银行,而后,乡村银行储备也被明令储存于英格兰银行。

18世纪下半叶,英国金融史上有很多坏事发生,比如与北美殖民地PK,比如70年代的乡村银行破产……。

在一系列政治经济事件中,英格兰银行始终起着稳定金融市场的作用,虽然这些工作让它着实赔了很多钱。倒不是英格兰银行有大无畏的精神,主要是每次王室都要求它出面,并许以丰厚的报酬。

此时,有人把英格兰银行誉为“王室手中的最后一张王牌”。

第6章 金融败家术(英法争霸)

引言

宗教改革给法国带来了强势王权,然而,强势王权却扶持了一个金融怪才——约翰·劳,一位毁誉参半的伟人,一位真正的当代经济学大厦奠基人。在约翰·劳这位赌王、杀人犯、越狱犯和诈骗犯的悉心指导下,法国金融乃至经济体系终于崩溃,于是,法国迎来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

贫穷法国革命党没有任何收入来源,是穷困毁掉了法国大革命吗?

工业革命之后,西欧列强基本长成,可惜不是我堂堂中华?

法国是怎么当上西欧主角的

路易十四的失败之处,并不在于搂了多少钱,甚至不在于发动了多少战争。路易十四最失败的地方,恰恰是他自认为最成功的地方:王室成为国内一枝独秀的政治势力。

有时候,同一个历史事件会给两个国家带来截然相反的后果。宗教改革给英国带来了君主立宪,却给法国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法国宗教改革演化为一场内乱——“胡格诺宗教战争”,当时,法国路德宗、加尔文宗、胡格诺派、天主教都不具备压倒性优势,各派之间红妆变武装、文斗变武斗,社会已秩序荡然无存。

鉴于臣民经常闹事,也因为臣民经常闹事,法国王室建立了欧洲大陆独一无二的专制体系。

这句话,肯定有人觉得重复,“鉴于”和“因为”有区别吗?

答:有。

臣民经常闹事,国王很烦,要建立专制政权,所以,叫做“鉴于”;臣民经常闹事,无人不希望结束混乱,也就必然呼唤强权,所以,叫做“因为”。这个专制体系是欧洲独一无二的官僚体系——王室在全国范围派驻监察官,统管各省司法和财政大权。

1642年,王位传到了路易十四手中的时候,法国已经形成了绝对君权,路易十四即赫赫有名的“太阳王”。

这位“太阳王”在王位上呆了52年,至今欧洲各国王室无人能打破此记录。前期“太阳王”兴办工商,后期穷兵黩武,是一位毁誉参半的帝王。

前期,之所以能励精图治,是因为绝对专制的“太阳王”不能为所欲为。地缘竞争实在是太强了,荷兰、西班牙,就连后起之秀英国也俨然站在这个欧洲民族国家始祖的头上。太阳王要想让照耀下去,必须比这些国家更有钱。

路易十四的思路是,只要金银多,国家就会富强,只要有钱,就什么都有。路易十四赚钱的方法有三个:先说第一个,闭关锁国。

这个方法毫无新意,从古至今,闭关锁国不过就那么几条:提高关税、设置贸易壁垒。我们的清政府就执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且被骂了一百多年。

其实,闭关锁国并非一无是处,究竟对错,要看谁来说、怎么说。

经济学,确切的说是西方经济学告诉我们,国际贸易中各国要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只有这样,全世界人民的福利才能提高。比如,当时法国应该进口纺织品,现在我们应该进口计算机芯片。

所以,不能闭关锁国。

成本比你高,是因为起步比你晚,只有不断尝试,落后国家才可能产生质变。按照现有国际贸易逻辑,你是主角,我是配角,落后国家将永远在高端产业没有比较优势。

那我就永远是配角了。

我没当过主角,你怎么知道我当不了主角?

还有一句也很适用:废话,谁不想当主角啊。

要想成为主角,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国外商品拒之门外,发展自己的生产体系。所以,闭关锁国,很多情况下并没有错,关键是闭关锁国之后的事情。如果,闭关锁国之后,没有“一心一意谋发展”,而是大家就关起门来过好日子,尤其是一小部分先富起来的人过好日子,那是绝对不行的。

第二个方法:模仿其他国家工业体系。

1662…1633年期间,路易十四建立大批“王家工场”,仿制威尼斯镜子、英国纺织品、荷兰呢绒甚至神圣罗马帝国的铜器。为降低“王家工场”成本,路易十四又取消了国内关卡,兴修运河。

这个活儿,幸好只在巴黎附近干,否则,依照法国王室的效率,保证可以出产一批让人哭笑不得的东西,比如,含三聚氰胺的奶粉。

当时的法国,南部城镇刚刚并入版图,地方经济甚至贵族受王权影响也很小,而且,这里本来就是传统的欧洲大陆商路。非但如此,他们还挖走了国王熟练的工人,忽悠国王提供财政支持:十几年,王室共补助花边生产550万里弗尔,尼织200万里弗尔……

结果:1633年王室赤字高达3500万里弗尔,不得不靠发行国债度日。

第三个方法:抢夺殖民地。

英国、荷兰甚至西班牙殖民者都是个体户,最多打着国王名义招募个把人。法国一出手就是正规军,17世纪中叶以后,法军先后占领了西印度群岛和加拿大的大片土地,之后又相继侵占阿尔及利亚、突尼斯。

遗憾的是,法国海外殖民地地盘虽大,却只重贸易,不重生产。也就是说,法国对殖民地完全是一种掠夺式开发,尤其是非洲殖民地基本没有建立完整的生产体系,由此,给本土带来的利益或多或少低于其他国家。

如此三个方法,也给了法国城市一个较好的发展空间:国内商路关卡减少、引进新技术、获得财政在支持、殖民地带来了大量金银和奴隶……。这些,无一不昭示着法国可能沿着一条与英国截然不同的路径走向强国。

历史虽然是无数偶然事件的堆积,每一个偶然事件又绝非偶然,或早、或迟,该发生的,一定会发生。

恶花,是绝对不可能结出善果的。专制王权,就是如此。

一旦国家实力增强,地缘竞争就会减弱,王权限制也就松动。况且专制政体下,王权强弱并不完全决定于国家经济实力,因为,专制王权可以集中国内一切力量。

路易十四向所有地方都派驻了督办官专职收税,什么“富人税”、“入市税”、“核准金”,等等。

总之,就一条,要钱;想征多少,就征多少。

不给,就抢。

法国议会不能制约王权吗?英国议会不是很有权力吗?

英国议会之所以有权力,是因为议会必须有权力;法国议会之所以无权,是因为它必须无权。

在英国,有议会,国王处处掣肘;没议会,国王连一天都混不下去。英国没有官僚体系,国王要想统治全国,必须依靠议会的贵族和富人召集乡众、征集税收、贯彻政令……

路易十四不同。法国有当时欧洲最为庞大的官僚体系:若干委员会、若干地方总督、若干包税人……,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权力源自王权。

权力只对来源负责。

这是一个与英国截然不同的统治体系,所以,路易十四可以在欧洲很自豪,只有法国国王有权直接向全国征税。

路易十四之前,各城镇都有城市宪章,城市独立享有财政收入,监督权在市议会手中。为抵抗王权侵蚀,各市一般都使用雇佣兵或者民兵对抗暴力,一旦国王对城市税收要求过高,就会激起市民反叛。

路易十四,终于把城市全打服了,就连贵族领导规模浩大的“投石党运动”也被镇压。城市领导权被代表王权的督办官篡夺,敢于抗税者将被处以流放、苦役、绞刑、斩首甚至是车裂……

集权给路易十四带来了大量财富,他迅速建立了一只可以抗衡欧洲强国的军队。有了钱,路易十四就不把自己当人,觉得自己是神了。

有钱后的路易十四成为一个战争狂人,搞得法国边境无一处不起战火。最终,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成为法国的敌人:英国、荷兰、西班牙、意大利国家、北欧国家甚至教皇……

当然,结果是军事不断败北,国内税收很快就不能支撑王室巨额开支。约1690年开始,法国王室财政几乎年年巨亏,路易十四必须另谋其他资金来源。

路易十四拿出来赚钱的绝招:卖官。

卖官这个事儿,不是路易十四发明的,无论中西大家都没少干,只是要干到路易十四这个地步,也确实古今少见。

路易十四当政后期,几乎无官不卖、无官不买,每年从卖官生意中搞到7000万里弗尔,约占王室收入的50%。自此,直到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卖官制在法国始终畅行不衰,成为欧洲乃至世界上的一大奇观。

路易十四的失败之处,并不在于搂了多少钱,甚至不在于发动了多少战争。路易十四最失败的地方,恰恰是他自认为最成功的地方:王室成为国内一枝独秀的政治势力。

这样的王室,等于始终宣扬这样一种逻辑:只有官员,在这个国家才是最神圣的,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人。官僚体制中,国王的喜怒哀乐可以决定大臣荣辱升迁,大臣又决定下级……,以此类推可以延伸到整个社会。

所以,只有也只要进入官僚体制就能获得资源,何必劳神创造新的财富?只有无权无势、无根无由的人才含辛茹苦,即使如此,也永远不可能融入所谓“主流”。除了国王之外的所有人,都只能以幻想超脱现实,最终人们变得懒散、空想、幻想一夜成名……(以上种种今天被称为“浪漫”)。

对一个成长期的大国,这是致命的伤痕,当所有人都把命运寄托在一个人身上,国民命运也就必然得失急骤、生死无常。

没有人喜欢风险,西方人,也一样。

此时的法国人,宁可投资于稳定的农业、政府债券甚至买官,也不愿在商海中沉浮。在国内,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总是在农村购买一片土地;小农破产后,不像英国人一样卖掉土地进城,而是以土地做抵押借高利贷维持农业经营。

以上种种,上升到一个国家,也就只能以借贷进行资本输出。

其实很令人费解,您能借钱给别人的原因,不是因为太富有,而是因为穷得只剩钱了。有钱人从来不觉的自己的钱多,所以拼命借;只有穷人才不断储蓄,到最后也就只能借钱给富人了。

路易十四后期,这种趋势已经无法遏止,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如火如荼的时候,法国却累计对外输出资本,刺激了欧洲其他国家工业发展,国内生产体系却几十年如一日。

1715年路易十四去世,战争停止,法国要赔偿其他国家25亿里佛尔巨债:这才是这位铁腕法王的真实面目。

王权如同几何学上的原点,永远不可分割,朕即国家。

——路易十四

约翰·劳的金融传奇1:赌王的裂变

很多人认为,约翰·劳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子。实际上,他也是一个骗子。只是,这个骗子有点特殊,欺骗了法国,贡献了人类。

1716年,法国王室年收入约是0。7亿里佛尔,支出是2。3亿里佛尔,大部分钱用来替“太阳王”擦屁股了。继承王位的路易十五年仅5岁,真正的统治者则是摄政王奥莱昂公爵。

摄政王酷爱经济学、数学和哲学,多才多艺、风流倜傥……;补充一点,此人在治国方面是纯粹的废物。他提出的方法无非是追查失职的财政官、废除一些行政职务——貌似激进,无非是一通看似暴风骤雨的王八拳。

不过,奥莱昂公爵对法国王室还是有贡献的,因为,他有一个赌友,叫做约翰·劳(1671~1729,John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