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世界是部金融史 >

第13章

世界是部金融史-第13章

小说: 世界是部金融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何时代的通货膨胀都是一场财富再分配的游戏,一般情况下是贫者愈贫、富者愈富;不过,当时西欧的情况是“贫者愈贫,富者未必愈富”。

第一批因为价格革命遭殃的,也是最倒霉的人,是封建领主。

拜千年一系的物价所赐,封建领主跟农奴的契约经常一订就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通常情况下,物价上涨最遭殃的是固定收入群体。

现在,最稳定的收入来源是地租;通货膨胀,当然,遭殃的就会是封建领主。

封建领主想违约也不是不可以,通常情况下要付出一些代价,领主也付得起这些代价。可恨的是,每一年物价上升只有百分之几,比违约金已经多很多。通常情况下领主不会付出这笔钱,而是维持原有租约,随着时间延长,违约成本会越来越高。

每年都如此,封建领主的钱包瘪下去的速度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批因为价格革命遭殃的,是工场手艺人。

工场手艺人最多,状况也最惨。当时西欧手艺人可没有劳动合同,却比合同更缺德——学徒制:学徒可以离开师傅,却很难找到工作。一干就是十几年,工资也不怎么涨。由此,生活水准直线下降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受益于价格革命的,莫过于新兴商人阶层。

新大陆金银使得西班牙购买力直线上升,商人们获得了巨大的利润。这种情况从1510年一直持续到世纪末。城镇兴起时,诱使骑士下嫁女儿的农奴,不过是2000英镑财产。此时,批发商、贸易商、金融商可谓真正的富裕阶层,2000英镑就是个起步价。

无论金银如何增加,总归要有渠道消化这些货币。

当时的世界,这个渠道就是贸易。无论西方还是东方,都没怎么见过海外商品,不用创新,能贸易来就是最大的创新!在经济起飞阶段,也只有贸易足够发达才可能刺激出更精细、有效的专业分工,经济也才能持续增长。

如同国内19世纪的汽车、20世纪的IT、2003年后的国内房地产,任何一个产业如果很赚钱,人们都会趋之若鹜。只有在缺乏产业创新的时代,泡沫才会成为货币的流向。

综上所述,价格革命最终结果是:价格上涨刺激了人们交易需求,贸易也变成了最赚钱的行业,劳动者流向贸易成为风潮。

西班牙之殇

如果常年把目标定于出门抢劫,那是肯定不行的。毕竟,这个世界不可能靠抢劫存在。在国内,地租和工资减少使得西班牙人更热衷于海外探险,这部分人又是西班牙最有进取心的一部分人,也是支撑经济的中坚,他们都到海外当了强盗,本土经济彻底衰落。

抢劫成了为人作嫁,这才是真正的衰落种子。

价格革命、贸易兴盛,并不必然导致国富民强。否则,最有钱的西班牙也不会迅速被最穷的荷兰取代。

贸易发达只是国富民强的必要条件,充分条件是:必须有人能保护你的财富,这个人是国家。否则,无论赚多少钱都被人打了秋风,无论是谁,赚钱的劲头都会打上几个折扣。

然而,西班牙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价格革命过程中,西班牙商人介入政治的程度更在世界历史上罕见,西班牙王室哈布斯堡王朝背后,始终有一个难以摆脱的影子——富格尔家族。

正是有了这个家族,西班牙从王室垄断走向了商人垄断,财富集中于极少数人手中。也正是为此,西班牙才在后来的大国争霸中败北。

富格尔家族最初经营麻纱、铜矿,在西班牙对外征服过程中开始对王室借贷。国王胜利了要继续胜利,失败了也要翻本,总之,富格尔对王室的贷款成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款当然不能白贷。

作为对价,富格尔家族获得了哈布斯王朝所有的矿山、农业地产和庄园,在很大程度上究竟是富格尔家族控制哈布斯王朝,还是哈布斯王朝控制富格尔家族已经很难说清楚了。

王权信贷索求过多挤占了本应属于民间信贷资金,之后,王室又不负责任的六次宣布破产,最终使得富可敌国的富格尔家族衰败。一旦本应属于民间资本的资金被王室挤占,金融制度就可能成为权力掠夺财富的利器,当人们认为自己储蓄未来的时候,财富早就被强势权力挥霍一空。

货币增加、王室信用增强、国内商人富可敌全欧……,这是好事。

正确的问法应该是:这是好事吗?

你可能还记得,我们说过,一国货币暴增未必是好事。现在,西班牙成为验证上述理论的第二个牺牲品。

富格尔家族势力实在是太强了,强到可以左右王室更迭。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四个选择中最差的结果:抢劫带来的金银集中于王室和大商人。真正为抢劫流汗出血的士兵,最终并没有抢到多少财富。

经济学其实很简单,无论如何以模型描述货币流通,钱的去处只有两个:第一,花掉;第二,投资。

抢来的钱也是钱,出路也一样。

西班牙人确实把钱花掉了,不过,由于财富过于集中,商品需求集中于奢侈品,财富并未被本国工农商业所吸收。

也就是说,这种抢劫来的财富,未能普惠于国民。

西班牙人投资的方式是借款给别人——通过富格尔家族,十六世纪开始,富格尔家族热衷于借款给其他王室和教廷。尽管富格尔家族成为整个欧洲的债主,也在全欧获得了显赫的声誉,但是,西班牙人辛辛苦苦抢来的银子都被弄到国外去了。

最后,无数西班牙人用鲜血换来的财富辗转流入英法等国,为别人的资本积累提供了丰足货币。在对外投资中,西班牙作为一个整体也未获得收益。

这也就罢了。

更可怕的是,世界历史上,大概只有西班牙曾经把抢劫作为国家唯一主导产业,而且是全民皆强盗。

对一个称霸世界的国家来说,这是致命的伤痕。既然抢劫能带来巨额财富,何必劳心费神去创造?

发现新大陆、沟通东西半球贸易、开辟新航线,这些都是好的。在原始资本积累时期,偶尔抢几把,虽然不对,别人也不能把你怎么样。

如果常年把目标定于出门抢劫,那是肯定不行的。毕竟,这个世界不可能靠抢劫存在。在国内,地租和工资减少使得西班牙人更热衷于海外探险,这部分人又是西班牙最有进取心的一部分人,也是支撑经济的中坚,他们都到海外当了强盗,本土经济彻底衰落。

抢劫成了为人作嫁,这才是真正的衰落种子。

由此,最后一个价格革命的受害者,也是最大的受害者,是西班牙。

在大国争霸的初级阶段,国家实力很快会体现到战争上。貌似强大的帝国,一旦从体制内腐朽,原本强大的战争机器会在一系列偶然事件中败北,从而失去逐鹿中原的资格。

使巨人倒下,只需要最后一根稻草。何况,西班牙遇到的不是稻草,而是大力金刚。

十六世纪中期,海上已经不太平了,当时的英国女皇伊丽莎白号称“海盗女王”,英国皇家海军即职业海盗,西班牙海上商船经常血本无归,1580年直接抢劫西班牙王室“金母鹿号”,抢走了80磅黄金,26吨白银。

更可恨的是,英国在全欧编造谣言,胡说西班牙王室手头拮据。要想出来混,一个好名声是很重要的,名头坏了,谁还敢借给你钱?意大利城市银行业停止对西班牙王室信贷,搞的富格尔家族几乎破产。

对西班牙来说,这些事情是无需忍让的。在西班牙海军“无敌舰队”看来,英国战船是不用打的,撞也可以。1588年,西班牙出动“无敌舰队”,准备好好教训一下伊丽莎白。

英国虽然也是海盗,但跟大哥比也太寒酸了。因为经常打不赢,所以船很小,这样逃跑的时候比较方便。

所以,伊丽莎白女王压根就没想跟你打。

备战期间,伊丽莎白的反应不是集结海军,而是要求英国商人把西班牙王室的汇票收集起来,然后再同一时间兑付。这么干是有道理的,因为英国海军实在无需集结,总共只有34艘战舰,集结起来只能给“无敌舰队”当靶子。

不过,汇票的威力却丝毫不逊于军舰,西班牙王室立刻银根紧缩,能够出战的战舰数量下降到三分之一。

三分之一,也足以让英国海军吃不消,而且,哈布斯王朝为了表达自己的愤怒,为每艘战舰配备了重50磅的加农炮,虽然事后看这绝对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当时的文献这样记载:“无敌舰队进行得非常缓慢,虽然所有的船都张满了帆,但风好象吹得很疲倦了,海洋却在难以忍受的负荷下呻吟着”。

即使如此,无敌舰队也并非全无机会:第一次遇到英舰主力的时候,英军还在港口里晒太阳(当靶子)。不过,愚蠢的西班牙将领谨守国王的令谕“在与陆军取得联系之前,不得有任何战斗”,结果让英舰从眼皮底下一艘接一艘地跑掉了。

后来的战争,就更加奇异:西班牙VS英国=异国版“赤壁”。

双方对阵时,西班牙战舰为增加船只撞击能力,用铁锁把战舰连起来。这个时候《三国演义》大概还没有西班牙文版本,否则西班牙人一定不会那么蠢。英国海盗虽然没看过《三国演义》,不过英国海盗却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用诸葛亮的方法打了一场异国版的赤壁之战。

英国人没有战舰,却制造了一批小型独帆船——装了一船的引火材料。“无敌舰队”战舰庞大,加之吃水过深、行动迟缓,战争结果翻转。英国在一舰未损的情况下,居然把“无敌舰队”一把火烧掉了。

经此一役,海盗新贵英国控制了多弗尔海峡,对西班牙船只的抢劫更是肆无忌惮。西班牙王室就指望从新大陆运来金银过日子,偏偏经常被劫走。逐渐,富格尔家族开始无力兑付地中海城市本土银行汇票,本土在地中海的银行也开始大量破产。

富格尔家族衰落,标志着属于西班牙的时代已经结束。

16世纪末,新大陆白银逐渐枯竭,17世纪荷兰联省又分裂了西班牙本土,西班牙在世界级大国对决中败北。

第一代世界货币:荷兰的欠条

随着国际贸易发展,欠条在整个欧洲流通,终于发展成汇票。16世纪末期,联省城市集中了汇票交易,借贷双方信息能够很快集中,降低了信贷搜寻成本,地中海区域的银行很快就搬到了联省。

16世纪初期西班牙统治的时候,荷兰只是几个行省。这是一片资源匮乏、地域狭小的地区,曾经归属过很多国家,谁也没把它当回事。

然而,世界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恰恰是荷兰。

一个国家能否领导世界,不可能靠资源丰富。石油输出国组织资源丰富,从来没有人认为它们是世界强国;穷兵黩武也不能带来国富民强,一个国家即使全民皆兵,也未必能领导世界。

强国的秘密是什么呢?

地理大发现之后,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向了浩瀚的大西洋。西欧主要河流基本都在联省附近出海,那里是通向北海、波罗的海、地中海的必经要道。大发现后,荷兰城市尼德兰、安特卫普、根特、布鲁日成为无可替代的贸易中心。

独立前夕,联省已经控制了波罗的海75%的运输业,商业水手总和超过了西班牙(不含联省)、英国和法国的总和。

尽管北部联省是西班牙领土,这些成绩绝不值得哈布斯堡王朝骄傲。

在北部行省,统治者多次更迭,居民对王权从来都不屑一顾。而且,西班牙以天主教为国教,北部联省却信奉新教,庇护教皇的通缉犯。让北方这几个行省听从西班牙王室命令,那是相当不靠谱的。

荷兰没有法国城镇、西班牙航道之类的创新,贸易方式还是原来地中海那套把戏,不过,北部联省却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市场,几乎全欧的商船都要从此经过。

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在经济学术语上被称为节约“交易费用”。

打一个比喻简化这个问题。

如果您是一位年轻的未婚男性朋友,可能会选择某相亲节目,这样可以一次见到24位美丽的单身女性。她们的性格、容貌、品行都已经公诸于众,而且,开始就有明确的“心动女生”,省的参加23次相亲。

在某相亲节目里,你省掉的23次相亲时间、精力和金钱就是所谓的“交易成本”。(当然,如果女嘉宾不爱相亲爱出名,而且不择手段,那您付出的可就不仅仅是那23次相亲的成本了。

况且,在北部联省做生意,可以节约的不仅仅是金钱……

出于对王室的抗争,联省从来就不接受哈布斯堡王朝的命令。不服从哈布斯王朝统治,当然也就与富格尔家族的财富无缘,为了获得税收,联省必须培植小商人。

也就是说,在北部联省能有一种相对公平的行政体制,保障社会各阶层财富。

在这里,最兴旺的不是大家族或者行会,而是来自全欧的小商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