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8部股票分析宝典打包下载 >

第6章

8部股票分析宝典打包下载-第6章

小说: 8部股票分析宝典打包下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析”。对此,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提出悖论来加以论证。 

  7、先混个脸熟再说。 

  8、以自己买卖与否作为买卖策略建议的基础。一方面,自己买了就唱多,自己卖了就唱空,自己不买不卖,就不唱多也不唱空,经常成为证券分析家的一种诟病。另一方面,对于证券分析家而言,也有一种“两难推理”:如果分析家买了,投资者就会说分析家让投资者抬轿子;如果分析家不买,投资者就会说连分析家自己都不敢买;但是,分析家其实只有两种选择:或者买,或者不买。简单地说,之所以认为证券分析家“以自己买卖与否作为买卖策略建议的基础”属于一种弊病,撇开其它因素不说,也是因为它和充足理由律之间没有内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9、牛头不对马嘴。中国证券分析家的一种弊病,在于经常只是根据西方的分析理论,就武断地说中国的证券市场趋势应该如何如何如何。其实,有理由相信,在经济资源的稀缺性、经营管理的实证目标、由于体制性因素所导致的中国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层换届可能是决定其财务状况的最重要因素、一级市场的证券发行上市的实证标准及速度、资产重组、经济政策一系列方面,中国特色异于西方,因此,按图索骥可能一无所获,可能牛头不对马嘴,除非歪打正着。中国的技术分析家是否已经忘记,按照技术分析理论进行工作的最终结果,“只是一种关于在一种充满竞争的自由拍卖中所进行的一切事情的一种深层理解,关于这种自由拍卖的机理及其所有的意义”,而这套技术分析哲学显而易见根植于异国它乡。 

  10、作弊。知道了基本因素之后再去从事证券分析,就像知道了答案之后再去参加考试一样,纯粹的技术分析家对此可能愤愤不平。不过,这显而易见属于一种近乎迂腐的书生清谈。中国证监会原副主席李剑阁1998年在《经济学家的作用、责任和命运》中指出:经济学界甚至有些人一边以经济学家的身份发表股市分析,一边暗中与机构联手炒股票,赚取不义之财。这里,李剑阁所批判的中国经济学界令人担忧的倾向同时属于证券分析中的“作弊”现象。此外,针对证券分析家的作弊现象,可以提出一个“庄家难题”:假设所有的投资者都去跟庄,那么庄家怎么办?当然,对于一般的市场参与者乃至证券分析家而言,“作弊”或许也是全世界证券市场上一种可以理解的罪恶行径。在内幕交易泛滥的证券市场上,证券分析家的作弊现象就是孳生作弊独特不道德现象的温床。 

  整体而言,既然被信仰者迷信为神圣、完美、理想的证券分析王国已经百孔千疮,与其讳疾忌医,还不如索性来一个“休克疗法”。另一方面,对于百病缠身的传统证券分析家,我也建议暂时推广弗洛伊德的“自由联想法”:启发病人抛开任何隐秘、羞耻感和批判意识,爱说什么就说什么,由此摸清病人的病历、病因和病理。〔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页下一页


金融炼金术:证券分析的逻辑(九) 

  (二)金融炼金术 

  1、假说方法在证券分析中的应用 

  在证券市场上,之所以能够产生假说,是因为参与者在证券分析及其实践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用传统的证券分析所不能予以合理解释、清楚说明、有效分析的趋势、现象和事实,于是,便有可能设想出一些新的理论、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来试图对这些证券分析及其实践过程中的未知的新课题加以假定性解释和推测性的说明。所谓证券分析假说,就是以已知的证券市场事实材料和证券分析理论常识为依据,对未知的证券市场趋势、事物、现象及其规律所做出的假定性的解释与推测性的说明。至于证券分析假说的内容应该经常表现为一个复杂的证券分析体系:既包括一系列确实可靠的证券市场趋势和证券分析理论作为证券分析假说的前提和出发点,又包括推测性的纲领性基本观念作为证券分析假说的核心,还包括运用证券分析假说的基本观念对于一系列证券市场趋势的解释作为保护带。在具体的证券分析假说中,相信推测性的纲领性基本观念最重要。 

  假说在证券分析中的具体应用方法:(1)确立证券分析的初始假定,主要运用归纳推理、类比推理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提出一个初步的证券分析假定;(2)完成证券分析假说,证券分析家以所确立的初始假定为前提,运用演绎推理,一方面对已知的证券市场趋势作出推延解释,被解释的证券市场趋势越多,则支持初始假定的证据就越多。另一方面,对未来的证券市场趋势作出预测,并观察其证实性或者证伪性;(3)验证证券分析假说,第一步,从证券分析假说的基本观念出发,运用逻辑推理,引申出关于证券市场趋势的结论来,也就是以待检验的证券分析假说为前件P,引申出其蕴涵的证券市场趋势Q,并以此为后件,构成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P,那么Q;第二步,运用证券市场趋势验证,通过证券分析及其实践,来检验从证券分析假说基本观念为前提推演出来的关于证券市场趋势的后件结论,是否真实可靠。 

  为此,建议证券分析家运用假说方法,来分析一下中国股市中国企大盘次新板块的市场趋势,估计可能会有意外的收获。这里,可能存在一种关于国企大盘次新板块的“两难推理”:因为对于证券市场指数的重大影响,只要国企大盘次新板块稍微一涨中国证券市场就会涨翻天,从而更会导致更多的同类发行、上市、重组而加盟证券市场,最终的结局也就只有它们作为一个整体不会涨到那里去。此外,在应用假说的方法从事证券分析中,也可以同时提出两个截然相反的证券分析假说,然后走着瞧,相信它会是一种有益无害的证券分析游戏。 

  需要指出,在运用假说的方法进行证券分析中,对于“验证”证券分析假说而言,重要的不是引申出来关于过去的证券市场趋势的结论,而是引申出来关于未来的证券市场趋势的结论。其次,证券分析假说的完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最后,对于证券分析假说的“检验”也就具有相对性。换言之,运用假说方法从事证券分析的最大难点在于:在证券分析中,一次性的证伪并不被看作决定性的判决,并不一定能说明证券分析假说的错误;况且,众所周知,证券分析家都是厚脸皮,绝对不会甘心一驳就倒。为此,证券分析家必须善于区分证券市场上的本质和现象、必然性和偶然性、内容和形式、现实性和可能性、质变和量变。简单地说,证券分析家应用假说方法从事证券分析工作,就是提出证券分析假说,不断地测试合理的分析假说,并且不断地提出新的分析假说。这样,对于运用假说方法的证券分析家而言,错误反而成为证券分析家进步的阶梯。和投资家一样,证券分析家也终于公平地成为证券市场上大胆的冒险家。估计诸如此类的分析,也和“证券分析的不可能理论”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证券分析领域,我对正统证券分析家最重要、最正式、最强烈的哲学忠告就是证券分析对象的质变:必须由分析证券市场趋势的量变质变为分析证券市场趋势的质变。 

  2、试错法在证券分析中的应用 

  应用假说方法从事证券分析,“证实”已经成为证券分析家的一种重要工具。不过,考察证券分析史可以发现,在寻求证实而不能达到目的的情况下,证券分析家就经常提出一系列辅助性的假设或者改变应用理论的初始条件,以便为预先设定的证券分析理论辩护。于是,“证实”就经常堕落成为本本主义辩护的工具。幸而,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的逻辑表明,证伪主义在证券分析上则可以避免经验主义、本本主义、辩护主义的重要危险。对此,波普尔一针见血地指出,一切科学理论都只是猜想和假说,它们不会被最终地证实,但却会随时被证伪。其中,证伪主义所使用的方法就是“试错法”。在证券市场上,也根本不存在一劳永逸地被揭示了的永恒的绝对规律。 

  根据波普尔的自传,解决休谟的“归纳问题”引起了一种新的科学方法理论,引起了对理性批判方法,引起了对试错法的一种分析。1932年,波普尔在《研究的逻辑》中表示,如果科学的标准在于“证伪”,那么,科学的方法就应当是一种以批判为目标的演绎推理。对此,可以称为“试错法”。 

  具体在证券市场上,相信试错法在证券分析中的应用方法为: 

  (1)首先大胆地提出证券分析假说和猜想,然后在证券市场上努力寻找与其不相符合的市场趋势、实例和材料,并根据市场趋势对于证券分析假设进行修改,乃至完全淘汰。 

  (2)在第一次尝试失败之后,主动提出更好的证券分析假说新命题,运用同样步骤对其进行证伪。相对归纳法“实例──假说──实例”的形式而言,试错法在证券分析中的应用程序便是“证券分析假说──证券市场趋势──证券分析假说”。由此可见,试错法在本质上属于演绎推理的方法,为逻辑学中的“否定后件推理”,其逻辑形式为: 

  (P→Q)&~Q≡~P 

  例如,P:历史会重演。 

  Q:每一只股票价格趋势的历史都会重演。 

  观察的结果是~Q:有一只股票价格趋势的历史没有重演。 

  因此,结论是~P:“历史会重演”错误。 

  (3)当然,试错法对于证券分析的修改、完善或者否定永无休止。分析家应用试错法从事证券分析的目的,不是最终找到一个不再能被证伪、不再适用于试错法的命题。因此,试错法在证券分析中的应用没有终点。只能说,证券分析家应用试错法试出了一个更好的假说,但却不能说,证券分析家找到了最好的假说。不能被证伪的最好的证券分析命题不是科学的命题。因此,根据波普尔的逻辑,证券分析家的科学任务就是去驳倒自己的证券分析命题,而且驳倒得越多越快越好。由于必须对于已经提出的证券分析假说、理论和预测进行理性的批判,所以,分析家以试错法为工具所作出的证券分析,就会具有“批判理性主义”的色彩。 

  运用试错法从事证券分析,必须注意,科学的证券分析起源于大胆的假说和猜想,证券分析的科学价值在于证券分析家提出了惊人的、骇俗的、意料之外的分析、预测、建议。尽管证券分析的内容根据已经存在的证券分析理论判断显得不可信、不应该和不可能,但是不管它显得多么不可信、不应该和不可能,只要它能够成功地解决已经存在的证券分析理论无法回答的问题,并且居然能够在证券市场上为市场趋势所确认,它便可以“顺理成章”地成为具有科学价值的证券分析。有理由认为,“大恐慌”中的罗杰巴布森、包罗·M·沃倍格、伯纳德·巴鲁克和约瑟夫P·肯尼迪,以及在“大崩溃”中标新立异的约翰K·加尔布雷斯,都是20世纪美国证券分析史上最成功的证券分析家。其次,在应用试错法从事证券分析中,大胆的假说、出人意料、标新立异、惊世骇俗的猜测和冒险的分析,经常是具有科学创造精神证券分析家的直觉、自由想像的结果,并不完全合乎日常的科学逻辑常识。所以,证券分析家可以选择某些形式的非理性主义,甚至一些彻底的,或者全面的非理性主义。最后,和波普尔的逻辑相悖,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的逻辑认为“证券分析的瞬间理论”既不利于成熟分析理论的繁衍,也不利于新分析命题的成长。因为,在具体的证券分析中,一次性的证伪并不可以看作决定性的判决,并不一定能够说明证券分析理论的错误。何况,证券分析家都是“厚脸皮”,不会甘心一驳就倒。当然,应用理性批判主义“理性批判”理性批判主义,也完全符合波普尔的逻辑。〔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页


金融炼金术:证券分析的逻辑(十) 

  3、金融炼金术 

  “炼金术”本来又称点金术,它是企图把普通金属冶变成为真金实银的幻想、道术和方法,可谓古亦有之。一般认为,炼金术滥觞于古代印度、希腊和阿拉伯。“还丹一粒,点铁成金”,中国古代灵照禅师的炼丹术其实也是一种炼金术。但炼金事业发展到18世纪初期,近代的自然科学家特别化学家几乎将炼金术士所梦寐以求的神圣理想一举粉碎,尽管一部分炼金术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