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我的人学 >

第53章

我的人学-第53章

小说: 我的人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使得组织能够成立的,又是什么呢?

创价学会的第一代会长牧口常三郎说过:〃信是组织的核心力量,诚是组织的推动力量。〃话虽简短,却是意味深长的。

这就是说,对组织说来,形成其核心要素的是〃信〃,也就是广义的信任。而推进组织的力量则是〃诚〃,是真诚的心。

它绝不计较利害得失、名声和毁誉褒贬。为社会,为人,真心实意地服务。——这对组织说来,是至为紧要的。

而且他还说:〃小船装载大石则必沉。因此,那种肤浅的、低水平的、缺少领导者的宗教,不能使苦恼的人获得幸福。〃

就宗教来说,教义的高低深浅固然是它的根本,但同时也说明领导者的为人如何,同样也是十分重要的。

这当然不只限于宗教。即使是一般的领导者,如果他是个私心颇重、一味考虑自己的飞黄腾达,缺乏坚强的信念、为人浅薄可鄙的话,那么也不会使人们信服。这里当然不会产生〃信〃与〃诚〃。

那么,究竟是什么才能够作为〃信〃与〃诚〃的媒介呢?

最主要的是心心相通的对话。

现在,对一个组织说来,也强烈地要求在组织之中能做到一定的自我实现。据说,如今是在社会最尖端的企业中也会进行这样要求的时代。一切团体或组织,都努力使自己的组织能充满活力,能不断跃进。为此,尊重每个成员的个性,鼓励每个成员发挥出他的主体的能力。

从而,组织的方向也在发生变化。在梅泽正先生的著作《从组织文化的视角来看》一书中指出当前的许多变化:例如,将统制从〃依靠指示、命令〃朝向〃依靠传播媒介〃的方面变化。而且将权限从〃根据上级的赋予〃朝向〃根据受集团的支持〃方面变化。领导方式也从〃根据权限〃朝向〃根据情报〃方面变化。同时将意向的决定,也从〃集权化的个人决定〃朝向〃根据总的意见定下来的、符合情况的决定〃方面变化。

领导者是否弄清这种时代潮流,恐怕是最重要的。同时,正确地掌握情报,倾听一切人的意见,也就更加成为重要的了。

我由于所处的地位,经常接到各方面的来信,通过这些来信,我把每一位来信人的想法和意见铭记在心,认真地思考各位会员〃希望什么〃〃我怎样做才好〃,每天都在分析,摸索。而且我对〃对话〃也倾注全力。

牧口先生曾经说过:〃关于人生的问题,如果不进行对话,那么不可能说服对方。如果只是讲演,听的人只能感觉与己无关。就以日莲大圣人的《立正安国论》来说,不也是使用问答的形式吗?〃

我想,这的确是说穿了人性本质的名言。日莲大圣人除了《立正安国论》之外,还以问答形式写许多《御抄》。说明他充分了解唯独对话才是深深进入对方生命的最好途径。

杰出的哲学家、教育家都深明此理并付诸实践。

对此,现代的学者、名人,如果每当讲演,自己竟讲些难懂的内容,以为这样就能事毕矣,那只能证明知识分子的自以为是,缺乏对民众的诚意。这种人不能不说是已经落后于〃民众的时代〃。因为只有在民众之中才能感觉出时代的脉搏。

最懂得〃对话〃〃问答〃的作用的人,大概要数古代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了。活跃于公元前五世纪的他,据说到了晚年,他把关心集中于人的问题,反复进行了探索。

他每天从清晨就到雅典街头、市场或体育馆等处可以会见许多人的地方去,和人们不知疲倦地进行问答。苏格拉底人格高洁、善于使用温和的幽默和敏锐的说理。他是个充满魅力的对话的名手。据说有许多青年人都是受他的开导的。

对于苏格拉底来说,〃对话〃是〃把灵魂向对方敞开,使之在裸露之下加以凝视〃的行为(《变得年轻美好的苏格拉底》,竹林二著,田畑书店版)。总之,对于发问,把自己所想老老实实地说出来,就是〃灵魂裸露〃的意义,这里边似乎还蕴藏着一种愿望:通过这种坦率的对话,来验证人的最宝贵的真实。苏格拉底采用的方法——这种重视相互〃灵魂的对话〃,实在是意味深长的,有着与现代相通的重要意义。

同时,德国的哲学家、教育学者O.F.卜尔诺强调〃对话〃对人的形成的重要性时,说过这样的话:

〃对话给生活带来新鲜的活力。因为它把人从白昼的痛苦和夜间的孤独拯救出来,不断引向新的生命,引向慰藉的源泉。由对话中产生的真理,不是残忍的、可怕的、强制的真理,而是可以给人以慰藉、支持人的生活的真理(《语言的力量》,李奎浩著,丹羽笃人译,成甲书房版)。

时代明确地取向于〃人的组织〃。组织从个人出发,又归结于个人。始终保护个人是它的原点,〃人的组织〃必须彻底尊重每一个人。那种满足于由上边强加组织权威的做法,早已行不通。即使是小规模的集会,恐怕也必须是能使对方满意的对话。不应该是使人感觉有某种威压或强制味道的命令式的东西,而是必须以对话为基调,这种对话能给对方以心理上的安心与勇气,认同基于生活的真理。总之,如果领导者决定一切,那么由于领导者的优劣,许多后辈既可以振奋也可能垂头丧气;既可能幸福,相反也可能不幸。同时,既可能走向胜利,也可能向失败的方向后退。牧口第一代会长的名言,是以佛法为基本的组织论。我想,一个领导者的态度、做法是极其重要的,这是适用于一切的真理。

引发一个人无穷力量的组织

——微粒子的世界

〃生命遇上生命就会发出光耀,带上磁,而一旦孤立,磁就消失。生命越是和自身不同的生命交杂在一起,就越增加与他者存在的联系,增添力量、幸福和丰饶,变得活生生的。〃

法国的历史学家密修莱,在其所著《民众》(大野道译,篠竹书房版)中做了如上的论述。他在这里清晰地说明了人与人彼此集合起来的意义。

有人反对说,有了组织,就要受组织的束缚,失掉自由。

但是,这只是片面地理解组织。

就以人的身体来说,它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组织体。目、耳、鼻这些器官,手、足以及心脏、肝脏、胃等等内脏,一方面相互辅佐、相互补充,一方面各自发挥最大的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如果丧失了各部分的组织的联系,那就不可能完成作为生命体的整个机能。

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尤其现代是个组织的时代,如果没有国家、企业以及各种团体这些组织的存在,那么任何前进与发展都是不可想象的。就从宗教界而论,姑且不论它是否起着有效的作用,几乎所有的宗教也都具有组织形态。最近,似乎在科技领域被称为超微粉的超微细的粒子引起人们的注意。将金属粉碎,使之成为直径百万分之一厘米的超微细的粒子。这样一来,据说构成粒子的元素,原来的块状并无变化,但性质却大不相同。

根据专家的研究,超微粒子的性质变化,其一被称为〃大小〃效应,与粒子本身的〃大小〃(size)关系非常之小。

同时还可以举出它与块相比,表面积相对增大——也就是说,出现在表面上的原子,其粒径越小也就越随之变大,由于表面的原子的性质,产生种种具有特性的变化。

具体的例子,据说每一个小粒子的表面张力(缩小表面积的力)很强,内部产生数十万气压的高压。

而且,在低温域,比原是块时比热变小,化学性质的〃活性〃很强,作为催化也很有前途。

正如应用在音响装置、录像机的磁带上那样,铁系合金的超微粉末,由于它的〃大小〃,比起块来,表现出很强的磁性,等等。

以上说的是物理性质的领域,如果将组织与构成其组织的每一个人的关系加以对照的话,那就会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发。

也就是说,只有把每个人都照亮,才会让我们知道每一个人都具有前所不晓的非凡的力量。组织绝不单只是具有〃个〃的总合的力量。细致去观察〃一个人〃〃一个人〃,激励他们,培养他们,同时使每个人潜伏着的、无法估量的力量,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乃是关于组织的发展极其重要的关键所在。

如果只是用〃大家纠合在一起〃的观点来谈论或发指示的作法,那么每个人所具有的真正力量是不会发挥出来的。

这也可以用人的生命和细胞与分子加以比拟。在主体的生命本身所具有的发动力或发现力的触发下,构成生命体的细胞与分子,作为调和的统一体,生气勃勃地将生命的活动持续下去——这种伟大的生命活跃本身可以说是活动着的组织的象征。整体各自为政,当然不会发挥出组织体的力量,并且也发挥不出个人的真正力量。可以说时代越来越要求人的组织。每一个人每一个人的〃个〃与作为组织的〃全体〃调和起来,使两方面的长处都很好地发挥出来,这是组织应该努力追求的最理想的目标。

没有〃死角〃的组织

——五棱郭的筑城法

一九八七年八月,我访问函馆时,和青年们一起去参观了五棱郭,五棱郭是戊辰战争①最后激战之地。畑本武扬率领的旧幕府军据守在这里,向萨长的政府新军进行对抗。五棱郭又是以日本最初的西洋式城郭而著称。幕末的一八五七年(安政四年)开工,一八六四年(元治元年)竣工。它所以叫五棱郭,意谓它是一座〃从平面看,形成五角形的城塞〃,设计者是伊予大洲藩(爱媛县大洲市)出身的荷兰语学者武田斐三郎,他以法国筑城书译成荷兰语的文本为依据,担任了设计工作。

①戊辰战争——明治元年(1864)明治新政府的军队与旧幕府的军队进行一系列战争的总称。

这座五棱郭的筑城法,是伴随着大炮的发达,在法国等地经常使用的一种独特的方法。平地上挖掘五角星形的壕,用这些土筑起土垒,在每个向外突出的星角(棱堡)上设有炮座。然后围绕上外壕。日本十七世纪中叶在兵书上已记载了这种棱堡式的筑城。同是幕末筑造起来的长野县南佐久郡的龙冈城,据说也是属于同一类型的。

当时,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筑城法呢?这是因为从城内向外发炮〃没有死角〃的缘故。这种形状的城堡,对前来攻打的敌人,能够浴以二层、三层的炮火。

〃不留死角〃——这对于组织的构造上也是个非常重要的视角。

我的恩师户田先生,时常从各种角度,向我讲述怎样搞好组织。关于组织和〃死角〃的问题,他也是通过〃经营论〃等论述,向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导:

〃经营公司,要像银行那样,使职员都在一个大房间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搞一些小房间或用屏风围成办公的地点,就会促成出现暗处的结果。这点必须注意。重要的是,总经理必须一眼就能看到全体职员的工作情况。〃

任何组织,这一原理恐怕都是相同的。一旦产生不易看清的〃死角〃,从中心人物看来,出现难以弄清的部分,那么在那里肯定会发生问题。所以领导者必须使组织成为一个能展望全体的〃明快〃而〃清晰〃度很高的组织。为此,中心人物充分听取成员的意见,充分理解他们,就变成十分紧要的事了。

而且,造成〃死角〃的可怕后果,不只限于组织。对人也是如此。

一个人总有些不透明的部分,或者无法了解其内心的想法,领导者就应当充分加以注意。一个人背叛他人或者做坏事,那么他总要有某种不透明的部分。不进行汇报,很少碰头,交谈时缺少明快,总要留下一些不透明的部分,这时就应当看成是进入危险水域。

全体成员都在领导者的一望之下,齐心合力地前进——

这样充满活力的明快的组织,才可以说是向前迈进的组织。

同时,我还要提醒这一点:五棱郭是〃平地城〃。这当中也蕴含着组织的视角问题。组织也可以比喻为一座城。不管什么样的组织,都不应该是构筑好多层次的〃耸立〃着的那种〃城〃,组织也应该是站在同一层次上,人们共同积累经验,共同前进的〃公平〃而〃平等的〃〃平地城〃才行。如果组织变得像山地城那样高高耸立在山顶上,那么领导者就望不见下方,很容易出现〃死角〃。

〃不造成死角〃——这是如何处理好组织及人心的要害之点。我深深感到,五棱郭以它静静的风貌,告诉我们组织的要害和人的要害在哪里。

第三节 《三国志》(二)

〃仁德〃之人·刘备的轨迹(1)

——论领导者的条件

在《三国志》主人公刘备的足迹中,的确有许多故事,足以使人想见刘备其人的人性,给人以丰富的启发。和关、张的〃桃园结义〃,对孔明的〃三顾茅庐〃,晚年和东吴交战大败等等……所有这些,都是离开刘备的个性,不可能出现的。

通常,刘备被称为〃仁德〃之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