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最好的短篇小说大全集 >

第46章

最好的短篇小说大全集-第46章

小说: 最好的短篇小说大全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它采用第一人称的流动视角,从路上到新郎家,到新娘房,到婚礼堂屋,展示着浓郁的风俗味。作家将山村简朴、隆重的婚礼,写得可谓细腻入微、原汁原味。而“我”的那种淡雅、幽默、优美的叙述风格,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苗栗县头份镇。生于日本大阪。当代着名作家。父母曾在日本经商,出生后不久回到台湾,台湾被日本侵占后,又举家迁往北平居住,后与笔名何凡的作家夏承楹结婚。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1960年发表了成名作城南旧事。其他作品还有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合集冬青树,短篇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驴打滚儿——城南旧事系列之一换绿盆儿的,用他的蓝布掸子的把儿,使劲敲着那个两面釉的大绿盆说:

    听听!你听听!什么声儿!哪找这绿盆儿去,赛江西瓷!您再添吧!妈妈用一堆报纸、三双旧皮鞋、两个破铁锅要换他的四只小板凳、一块洗衣服板;宋妈还要饶一个小小绿盆儿,留着拌黄瓜用。

    我呢,抱着一个小板凳不放手。换绿盆儿的嚷着要妈妈再添东西。一件旧棉袄、两叠破书都加进去了,他还说:

    “添吧,您。”

    妈说:“不换了!”叫宋妈把东西搬进去,我着急买卖不能成交,凳子要交还他,谁知换绿盆儿的大声一喊:

    “拿去吧!换啦!”他挥着手垂头丧气地说:“唉!谁让今儿个没开张哪!”

    四个小板凳就摆在对门的大树阴底下,宋妈带着我们四个人——我、珠珠、弟弟、燕燕——坐在新板凳上讲故事。燕燕小,挤在宋妈的身边,半坐半靠着,吃她的手指头玩。

    “你家小栓子多大了?”我问。

    “跟你一般儿大,九岁喽!”

    小栓子是宋妈的儿子。她这两天正给我们讲她老家的故事:地里的麦穗长啦,山坡的青草高啦,小栓子摘了狗尾巴花扎在牛犄角上啦。她手里还拿着一只厚厚的鞋底,用粗麻绳纳得密密的,是给小栓子做的。

    “那么他也上三年级啦?”我问。

    “乡下人有你这好命儿?他成年价给人看牛哪!”她说着停了手里的活儿,举起锥子在头发里划几下,自言自语地说:“今年个,可得回家看看了,心里老不顺序。”她说完愣愣的,不知在想什么。

    “那么你家丫头子呢?”

    其实丫头子的故事我早已经知道了,宋妈讲过好几遍。宋妈的丫头子和弟弟一样,今年也四岁了。她生了丫头子,才到城里来当奶妈,一下就到我们家,做了弟弟的奶妈。她的奶水好,弟弟吃得又白又胖。她的丫头子呢,就在她来我家试妥了工以后,让她的丈夫抱回乡下去给人家奶去了。我问一次,她讲一次,我也听不腻就是了。

    “丫头子呀,她花钱给人家奶去啦!”宋妈说。

    “将来还归不归你?”

    “我的姑娘不归我?你归不归你妈?”她反问我。

    “那你为什么不自己给奶?为什么到我家当奶妈?为什么你赚的钱又给了人家去?”

    “为什么?为的是——说了你也不懂,俺们乡下人命苦呀!小栓子他爸爸没出息,动不动就打我,我一狠心就出来当奶奶自己赚钱!”

    我还记得她刚来的那一天,是个冬天,她穿着大红棉袄,里子是白布的,油亮亮的很脏了。她把奶头塞到弟弟的嘴里,弟弟就咕嘟咕嘟地吸呀吸呀,吃了一大顿奶,立刻睡着了,过了很久才醒来,也不哭了。就这样留下她当奶妈的。

    过了三天,她的丈夫来了,拉着一匹驴,拴在门前的树干上。他有一张大长脸,黄板儿牙,怎么这么难看!妈妈下工钱了,折子上写着:一个月四块钱,两副银首饰,四季衣裳,一床新铺盖,过一年零四个月才许回家去。

    穿着红棉袄的宋妈,把她的小孩子包裹在一条旧花棉被里,交给她的丈夫。她送她的丈夫和孩子出来时,哭了,背转身去掀起衣襟在擦眼泪,半天抬不起头来。媒人店的老张劝宋妈说:

    “别哭了,小心把奶憋回去。”

    宋妈这才止住哭,她把钱算给老张,剩下的全给了她丈夫。她嘱咐她丈夫许多话,她的丈夫说:

    “您放心吧。”

    他就抱着孩子牵着驴,走远了。

    到了一年四个月,黄板儿牙又来了,他要接宋妈回去,但是宋奶舍不得弟弟,妈妈又要生小孩,就把她留下了。宋妈的大洋钱,数了一大垛交给她丈夫,他把钱放进蓝布褡裢里,叮叮当当的,牵着驴又走了。

    以后他就每年来两回,小叫驴拴在院子里墙犄角,弄得满地的驴粪球,好在就一天,他准走。随着驴背滚下来的是一个*袋,里面不是大花生,就是大醉枣,是他送给老爷和太太——我爸爸和妈妈。乡下有的是。

    我简直想不出宋妈要是真的回她老家去,我们家会成什么样儿?谁给我老早起来梳辫子上学去?谁喂燕燕吃饭?弟弟挨爸爸打的时候谁来护着?珠珠拉了屎谁来给擦?我们都离不开她呀!

    可是她常常要提回家去的话,她近来就问了我们好几次:“我回俺们老家去好不好?”

    “不许啦!”除了不会说话的燕燕以外,我们齐声反对。

    春天弟弟出麻疹闹得很凶,他紧闭着嘴不肯喝那芦根汤,我们围着鼻子眼睛起满了红疹的弟弟。妈说:

    “好,不吃药,就叫你奶妈回去!回去吧!宋妈!把衣服、玩意儿,都送给你们小栓子、小丫头子去!”

    宋妈假装一边往外走一边说:

    “走喽!回家喽!回家找俺们小栓子、小丫头子去哟!”

    “我喝!我喝!不要走!”弟弟可怜巴巴地张开手,要过妈妈手里的那碗芦根汤,一口气喝下了大半碗。宋妈心疼得什么似的,立刻搂抱起弟弟,把头靠着弟弟滚烫的烂花脸儿说:

    “不走!我不会走!我还是要俺们弟弟,不要小栓子,不要小丫头子!”跟着,她的眼圈可红了,弟弟在她的拍哄中渐渐睡着了。

    前几天,一个管宋妈叫大婶儿的小伙子来了,他来住两天,想找活儿做。他会用铁丝给大门的电灯编灯罩儿,免得灯泡儿被贼偷走。宋妈问他说:

    “你上京来的时候,看见我们小栓子好吧?”

    “嗯?”他好像吃了一惊,瞪着眼珠,“我倒没看见,我是打刘村我舅舅那儿来的!”

    “噢,”宋妈怀着心思地呆了一下,又问,“你打你舅舅那儿来的,那,俺们丫头子给刘村的金子他妈奶着,你可听说孩子结实吗?”

    “哦?”他又是一惊,“没——没听说。准没错儿,放心吧!”

    停一下他可又说:

    “大婶儿,您要能回趟家看看也好,三四年没回去啦!”

    等到这个小伙子走了,宋奶跟妈妈说,她听了她侄子的话,吞吞吐吐的,很不放心。

    妈妈安慰她说:

    “我看你这侄儿不正经,你听,他一会儿打你们家来,一会儿打他舅舅家来。他自己的话都对不上,怎么能知道你家孩子的事呢!”

    宋妈还是不放心,她说:

    “打今年个一开年,我心里就老不顺序,做了好几回梦啦!”

    她叫了算命的给解梦。礼拜那天又叫我替她写信。她老家的地名我已经背下了:顺义县牛栏山冯村妥交冯大明吾夫平安家信。

    “念书多好,看你九岁就会写信,出门丢不了啦!”

    “信上说什么?”我拿着笔,铺一张信纸,逞起能来。

    “你就写呀,家里大小可平安?小栓子到野地里放牛要小心,别尽顾得下水里玩,我给做好了两双鞋一套裤褂。丫头子那儿别忘了到时候送钱去!给人家多道道乏。拿回去的钱前后快二百块了,后坡的二分地该赎就赎回来,省得老种人家的地。还有,我这儿倒是平安,就是惦记着孩子,赶下个月要来的时候,把栓子带来我瞅瞅也安心。还有”

    “这封信太长了!”我拦住她没完没了的话,“还是让爸爸写吧!”

    爸爸给她写的信寄出去,宋妈这几天很高兴。现在,她问弟弟说:

    “要是小栓子来,你的新板凳给不给他坐?”

    “给呀!”弟弟说着立刻就站起来。

    “我也给。”珠珠说。

    “等小栓子来,跟我一块儿上附小念书好不好?”我说。

    “那敢情好,只要你妈答应让他在这儿住着。”

    “我去说!我妈妈很听我的话。”

    “小栓子来了,你们可别笑他呀,英子,你可是顶能笑话人!他是乡下人,可土着呢!”宋妈说的仿佛小栓子等会儿就到似的。她又看看我说:

    “英子,他准比你高,四年了,可得长多老高呀!”

    宋妈高兴得抱起燕燕,放在她的膝盖上。膝盖头颠呀颠的,她唱起她的歌:

    “鸡蛋鸡蛋壳——壳儿,里头坐个哥——哥儿,哥哥出来卖菜,里头坐个奶——奶,奶奶出来烧香,里头坐个姑——娘,姑娘出来点灯,烧了鼻子眼睛!”

    她唱着,用手扳住燕燕的小手指,指着鼻子和眼睛,燕燕笑得咯咯的。

    宋妈又唱那快板儿的:

    “槐树槐,槐树槐,槐树底下搭戏台,人家姑娘都来到,就差我的姑娘还没来;说着说着就来了,骑着驴,打着伞,光着屁股挽着髻”

    太阳斜过来了,金黄的光从树叶缝里透过来,正照着我的眼,我随着宋妈的歌声,斜头躲过晃眼的太阳,忽然看见远远的胡同口外,一团黑在动着。我举起手遮住阳光仔细看,真是一匹小驴,得、得、得地走过来了。赶驴的人,蓝布的半截褂子上,蒙了一层黄土。哟!那不是黄板儿牙吗?我喊宋妈:

    “你看,真有人骑驴来了!”

    宋妈停止了歌声,转过头去呆呆地看。

    黄板儿牙一声:“窝——哦!”小驴停在我们的面前。

    宋妈不说话,也不站起来,刚才的笑容没有了,绷着脸,眼直直瞅着她的丈夫,仿佛等什么。

    黄板儿牙也没说话,扑扑地掸他的衣服,黄土都飞起来了。我看不起他!拿手捂着鼻子。他又摘下了草帽扇着,不知道跟谁说:

    “好热呀!”

    宋妈这才好像忍不住了,问说:

    “孩子呢?”

    “上——上他大妈家去了。”他又抬起脚来掸鞋,没看宋妈。他的白布的袜子都变黄了,那也是宋妈给做的。他的袜子像鞋一样,底子好几层,细针密线儿纳出来的。

    我看着驴背上的*袋,不知道里面这回装的是什么。黄板儿牙把口袋拿下来解开了,从里面掏出一大捧烤得倍儿干的挂落枣给我,咬起来是脆的,味儿是辣的,香的。

    “英子,你带珠珠上小红她们家玩去,挂落枣儿多拿点儿去,分给人家吃。”宋妈说。

    我带着珠珠走了,回过头看,宋妈一手收拾起四个新板凳,一手抱燕燕,弟弟拉着她的衣角,他们正向家里走。黄板儿牙牵起小叫驴,走进我家门,他准又要住一夜。他的驴满地打滚儿,爸爸种的花草,又要被糟践了。

    等我们从小红家回来,天都快黑了,挂落枣没吃几个,小红用细绳穿好全给我挂在脖子上了。

    进门看见宋妈和她丈夫正在门道里。黄板儿牙坐在我们的新板凳上发呆,宋妈蒙着脸哭,不敢出声儿。

    屋里已经摆上饭菜了。妈妈在喂燕燕吃饭,皱着眉,抿着嘴,又摇头又叹气,神气挺不对。

    “妈,”我小声地叫,“宋妈哭呢!”

    妈妈向我轻轻地摆手,禁止我说话。什么事情这样地重要?

    “宋妈的小栓子已经死了,”妈妈沙着嗓子对我说,她又转向爸爸:“唉!已经死了一两年,到现在才说出来,怪不得宋妈这一阵子总是心不安,一定要叫她丈夫来问问。她侄子那次来,是话里有意思的。两件事一齐发作,叫人怎么受!”

    爸爸也摇头叹息着,没有话可说。

    我听了也很难过,不知道另外还有一件事是什么,又不敢问。

    妈妈叫我去喊宋妈来,我也感觉是件严重的事,到门道里,不敢像每次那样大声吆喝她,我轻轻地喊:

    “宋妈,妈叫你呢!”

    宋妈很不容易地止住抽噎的哭声,到屋里来。妈对她说:

    “你明天跟他回家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