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最好的短篇小说大全集 >

第38章

最好的短篇小说大全集-第38章

小说: 最好的短篇小说大全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谢你,不必送了,雨已经停了。

    她在我耳朵边这样地嘤响。

    我蓦然惊觉,收拢了手中的伞。一缕街灯的光射上了她的脸,显着橙子的颜色。她快要到了吗?可是她不愿意我伴她到目的地,所以趁此雨已停住的时候要辞别我吗?我能不能设法看一看她究竟到什么地方去呢

    ——不要紧,假使没有妨碍,让我送到了罢。

    ——不敢当呀,我一个人可以走了,不必送罢。时光已是很晚了,真对不起得很呢。

    看来是不愿我送的了。但假如还是下着大雨便怎么了呢我怨怼着不情的天气,何以不再继续下半小时雨呢,是的,只要再半小时就够了。一瞬间,我从她的对于我的凝视——那是为了要等候我的答话——中看出一种特殊的端庄,我觉得凛然,像雨中的风吹上我的肩膀。我想回答,但她已不再等候我。

    ——谢谢你,请回转罢,再会

    她微微地侧面向我说着,跨前一步走了,没有再回转头来。我站在中路,看她的后形,旋即消失在黄昏里。我呆立着,直到一个人力车夫来向我兜揽生意。

    在车上的我,好像飞行在一个醒觉之后就要忘记了的梦里。我似乎有一桩事情没有做完成,我心里有着一种牵挂。但这并不曾很清晰地意识着。我几次想把手中的伞张起来,可是随即会自己失笑这是无意识的。并没有雨降下来,完全地晴了,而天空中也稀疏地有了几颗星。

    下了车,我叩门。

    ——谁?

    这是我在伞底下伴送着走的少女的声音!奇怪,她何以又会在我家里门开了。堂中灯火通明,背着灯光立在开着一半的大门边的,倒并不是那个少女。朦胧里,我认出她是那个倚在柜台上用嫉妒的眼光看着我和那个同行的少女的女子。我惝恍地走进门。在灯下,我很奇怪,为什么从我妻的脸色上再也找不出那个女子的幻影来。

    妻问我何故归家这样的迟,我说遇到了朋友,在沙利文吃了些小点,因为等雨停止,所以坐得久了。为了要证实我这谎话,夜饭吃得很少。

第十七章 张天翼() 
作品简析

    梅雨之夕早先收录于上元灯这部短篇集中,是施蛰存登上文坛的奠基之作。这个集子甫一出现,便以其清新的少年情怀、略带感伤的怀旧情绪,在当时文坛博得一片喝彩。本文也是新感觉派中具有代表性和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其背景不再是作者常写的乡村,而是描绘了一个都市职员从公司下班,在梅雨天气中徒步回家,邂逅一位未带伞的少女,从而引起一个美丽却注定失落的白日梦的过程。作者采取由主人公内心独白的方式,细致而老练地描写着人物的心理变化,营造出亦真亦幻,似梦非梦的效果,传达了都市薄暮中那种蠢蠢欲动而又带有强烈的自我抑制性的幻美。也将中国传统的审美和意境在现代文学中发挥到极致。

    张天翼(1906—1985),原名张元定,笔名张表净、铁池翰。祖籍湖南湘乡,生于南京,长在杭州。中国现代着名作家,儿童文学家。着有短篇集从空虚到充实、小彼得、蜜蜂、反攻、速写三篇等十二种,长篇鬼土日记,儿童文学作品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罗文应的故事、宝葫芦的秘密等。另有十卷本张天翼文集印行。

    华威先生

    转弯抹角算起来——他算是我的一个亲戚。我叫他“华威先生”。他觉得这种称呼不大好。

    “嗳,你真是!”他说。“为什么一定要个‘先生’呢。你应当叫我‘威弟’。再不然叫‘阿威’。”

    把这件事交涉过了之后,他立即戴上了帽子:

    “我们改日再谈好不好?我总想畅畅快快跟你谈一次——唉,可总是没有时间。今天刘主任起草了一个县长公余工作方案,硬叫我参加意见,叫我替他修改。三点钟又还有一个集会。”

    这里他摇摇头,没奈何地苦笑了一下。他声明他并不怕吃苦:在抗战时期大家都应当苦一点。不过——时间总要够支配呀。

    “王委员又打了三个电报来,硬要请我到汉口去一趟。这里全省文化界抗敌总会又成立了,一切抗战工作都要领导起来才行。我怎么跑得开呢,我的天!”

    于是匆匆忙忙跟我握了握手,跨上他的包车。

    他永远挟着他的公文皮包。并且永远带着他那根老粗老粗的黑油油的手杖。左手无名指上带着他的结婚戒指。拿着雪茄的时候就叫这根无名指微微地弯着,而小指翘得高高的,构成一朵兰花的图样。

    这个城市里的黄包车谁都不作兴跑,一脚一脚挺踏实地踱着,好像饭后千步似的。可是包车例外:叮当,叮当,叮当,——一下子就抢到了前面。黄包车立即就得往左边躲开,小推车马上打斜。担子很快地就让到路边。行人赶紧就避到两旁的店铺里去。

    包车踏铃不断地响着。钢丝在闪着亮。还来不及看清楚——它就跑得老远老远的了,像闪电一样快。

    而——据这里有几位抗战工作者的上层分子的统计——跑得顶快的是那位华威先生的包车。

    他的时间很要紧。他说过——

    “我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的制度。我还希望一天不止二十四小时。抗战工作实在太多了。”

    接着掏出表来看一看,他那一脸丰满的肌肉立刻紧张了起来。眉毛皱着,嘴唇使劲撮着,好像他在把全身的精力都要收敛到脸上似的。他立即就走:他要到难民救济会去开会。

    照例——会场里的人全到齐了坐在那里等着他。他在门口下车的时候总得顺便把踏铃踏它一下:叮!

    同志们彼此看着:唔,华威先生到会了。有几位透了一口气。有几位可就拉长了脸瞧着会场门口。有一位甚至于要准备决斗似的——抓着拳头瞪着眼。

    华威先生的态度很*,用种从容的步子走进去,他先前那副忙劲儿好像被他自己的*态度消解掉了。他在门口稍为停了一会儿,让大家好把他看个清楚,仿佛要唤起同志们的一种信任心,仿佛要给同志们一种担保——什么困难的大事也都可以放下心来。他并且还点点头。他眼睛并不对着谁,只看着天花板。他是在对整个集体打招呼。

    会场里很静。会议就要开始。有谁在那里翻着什么纸张,窸窸窣窣的。

    华威先生很客气地坐到一个冷角落里,离主席位子顶远的一角。他不大肯当主席。

    “我不能当主席,”他拿着一支雪茄烟打手势。“工人抗战工作协会的指导部今天开常会。通俗文艺研究会的会议也是今天。伤兵工作团也要去的,等一下。你们知道我的时间不够支配:只容许我在这里讨论十分钟。我不能当主席。我想推举刘同志当主席。”

    说了就在嘴角上闪起一丝微笑,轻轻地拍几下手板。

    主席报告的时候,华威先生不断地在那里括洋火点他的烟。把表放在面前,时不时像计算什么似地看着它。

    “我提议!”他大声说。“我们的时间是很宝贵的:我希望主席尽可能报告得简单一点。我希望主席能够在两分钟之内报告完。”

    他括了两分钟洋火之后,猛地站了起来。对那正在哇啦哇啦的主席摆摆手:

    “好了,好了。虽然主席没有报告完,我已经明白了。我现在还要赴别的会,让我先发表一点想见。”

    停了一停。抽两口雪茄,扫了大家一眼。

    “我的意见很简单,只有两点,”他舔舔嘴唇。“第一点,就是——每个工作人员不能够怠工。而是相反,要加紧工作。这一点不必多说,你们都是很努力的青年,你们都能热心工作。我很感谢你们。但是还有一点——你们时时刻刻不能忘记,那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

    他又抽了两口烟,嘴里吐出来的可只有热气。这就又括了一根洋火。

    “这第二点呢就是:青年工作人员要认定一个领导中心。你们只有在这一个领导中心的领导之下,抗战工作才能够展开。青年是努力的,是热心的,但是因为理解不够,工作经验不够,常常容易犯错误。要是上面没有一个领导中心,往往要弄得不可收拾。”

    瞧瞧所有的脸色,他脸上的肌肉耸动了一下——表示一种微笑。他往下说:

    “你们都是青年同志,所以我说得很坦白,很不客气。大家都要做抗战工作,没有什么客气可讲。我想你们诸位青年同志一定会接受我的意见。我很感激你们。好了,抱歉得很,我要先走一步。”

    把帽子一戴,把皮包一挟,瞧着天花板点点头,挺着肚子走了出去。

    到门口可又想起了一件什么事。他把当主席的同志拽开,小声儿谈了几句。

    “你们工作——有什么困难没有?”他问。

    “我刚才的报告提到了这一点,我们”

    华威先生伸出个食指顶着主席的胸脯:

    “唔,唔,唔。我知道我知道。我没有多余的时间来谈这件事。以后——你们凡是想到的工作计划,你们可以到我家里去找我商量。”

    坐在主席旁边那个长头发青年注意地看着他们,现在可忍不住插嘴了:

    “星期三我们到华先生家里去过三次,华先生不在家”

    那位华先生冷冷地瞅他一眼,带着鼻音哼了一句——“唔,我有别的事,”又对主席低声说下去:

    “要是我不在家,你们跟密司黄接头也可以。密司黄知道我的意见,她可以告诉你们。”

    密司黄就是他的太太。他对第三者说起她来,总是这么称呼她的。

    他交代过了这才真的走开。这就到了通俗文艺研究会的会场。他发现别人已经在那里开会,正有一个人在那里发表意见。他坐了下来,点着了雪茄,不高兴地拍了三下手板。

    “主席!”他叫。“我因为今天另外还有一个集会,我不能等到终席。我现在有点意见,想要先提出来。”

    于是他发表了两点意见:第一,他告诉大家——在座的人都是当地的文化人,文化人的工作是很重要的,应当加紧地做去。第二,文化人应当认清一个领导中心,文化人在文抗会的领导中心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统一起来。

    五点三刻他到了文化界抗敌总会的会议室。

    这回他脸上堆上了笑容,并且对每一个人点头。

    “对不住得很,对不住得很:迟到了三刻钟。”

    主席对他微笑一下,他还笑着伸了伸舌头,好像闯了祸怕挨骂似的。他四面瞧瞧形势,就拣在一个小胡子的旁边坐下来。

    他带着很机密很严重的脸色——小声儿问那个小胡子:

    “昨晚你喝醉了没有?”

    “还好,不过头有点子晕。你呢?”

    “我啊——我不该喝了那三杯猛酒,”他严肃地说。“尤其是汾酒,我不能猛喝。刘主任硬要我干掉——嗨,一回家就睡倒了。密司黄说要跟刘主任去算账呢:要质问他为什么要把我灌醉。你看!”

    一谈了这些,他赶紧打开皮包,拿出一张纸条——写几个字递给了主席。

    “请你稍为等一等,”主席打断了一个正在发言的人的话。“华威先生还有别的事情要走。现在他有点意见:要求先让他发表。”

    华威先生点点头站了起来。

    “主席!”腰板微微地一弯。“各位先生!”腰板微微地一弯。“兄弟首先要请求各位原谅:我到会迟了点,而又要提前退席”

    随后他说出了他的意见。他声明——这文化界抗敌总会的常务理事会,是一切救亡工作的领导机关,应该时时刻刻起领导中心作用。

    “群众是复杂的。工作又很多。我们要是不能起领导作用,那就很危险,很危险。事实上,此地各方面的工作也非有个领导中心不可。我们的担子真是太重了,但是我们不怕怎样的艰苦,也要把这担子担起来。”

    他反复地说明了领导中心作用的重要,这就戴起帽子去赴一个宴会。他每天都这么忙着。要到刘主任那里去联络。要到各学校去演讲。要到各团体去开会。而且每天——不是别人请他吃饭,就是他请人吃饭。

    华威太太每次遇到我,总是代替华威先生诉苦。

    “唉,他真苦死了!工作这么多,连吃饭的工夫都没有。”

    “他不可以少管一点,专门去做某一种工作么?”我问。

    “怎么行呢?许多工作都要他去领导呀。”

    可是有一次,华威先生简直吃了一大惊。妇女界有些人组织了一个战时保婴会,竟没有去找他!

    他开始打听,调查。他设法把一个负责人找来。

    “我知道你们委员会已经选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