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 >

第44章

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第44章

小说: 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蒂迈欧”篇有联系,“蒂迈欧”篇研究人和自然的思辨的起源,而“克里底亚”篇则阐述人类文化的历史(有哲学意味的历史)作为雅典人的远古的历史,像埃及人所保存下来的那样。

    ①

    我们还可以简短地考察一下柏拉图哲学中一个著名的方面:即美学,关于什么是美的知识。关于这点,柏拉图也同样抓住了唯一的真的思想,认为美的本质是理智的、是理性的理念。当他谈到精神的美时,我们应该这样去理解他,即:美之为美即是感性的美,并不是在人所不知的无何有之乡;不过在感性上是美的东西,也正是精神性的。美的理念一般也

    ①“蒂迈欧”篇,第二○页以下(柏克尔本第一○页以下)

    :“克里底亚”篇,第一○八页以下(第一四九页以下)。

…… 300

    三 柏拉图精神哲学792

    是这样的情形。正如现象界的事物的本质和真理是理念,同样现象界的美的事物的真理也是这个理念。

    ①对于肉体的关系,就其为各种欲望间的关系,或者舒适的事物或有用的事物间的关系而言,并不是美的关系;这仅只是感性的关系,或个别与个别之间的关系。

    ②而美的本质只是在感性形态下作为一个事物而出现的简单的理性的理念,这个美的事物除了理念外没有别的内容。

    ③美的事物本质上是精神性的。

    (一)

    它不仅仅是感性的东西,而是从属于共相、真理的形式的现实性。不过(二)这共相也没有保持普遍性的形式,而共相乃是内容,其形式乃是感性的形态,——一种美的特性。在科学里面共相又复有普遍性或概念的形式。但是美表现为一个现实的事物,或者在语言里表现为表象,在这种表象的形态下,那现实的事物便存在于心灵中。美的本性、本质等等以及美的内容只有通过理性才可以被认识,——美的内容与哲学的内容是同一的;美,就其本质来说,只有理性才可以下判断。因为理性在美里面是以物质的形态表现出来的,所以美便是一种知识;正因为如此柏拉图才把美的真正表现认作是精神性的(在这种美的表现里理性是在精神的形态中)

    ,认作是在知识里。

    这就是柏拉图哲学的主要内容。他的观点是:(甲)偶然的形式,——谈话的形式,有高尚精神的人们、自由的人们

    ①“大希比亚”篇,第二九二页(柏克尔本第四三三页)。

    ②同上书,第二九五页以下(柏克尔本第四三九页以下)。

    ③同上书,第三○二页(柏克尔本第四五五——四五六页)。

…… 301

    892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

    的谈话,这些人除了理论和精神生活外没有别的兴趣;(乙)

    人们来到这里,被内容所吸引,进入最深刻的概念,——美丽的段落,深刻的思想,正像碰着宝石一样,不是在沙漠里,当然是在干燥的途径、在长满了花的原野里,但是须通过辛苦的道路(宝石、花以及明朗的自然)

    ;(丙)没有系统的联系,但有着一个一贯的意义;(丁)一般讲来缺乏概念的主观性,但是(戊)有着实体性的理念。

    柏拉图的哲学有着两个阶段,循着这两个阶段它必然会发挥和发展到较高的原则。第一,那在理性中的共相必须二元化成坚强的无限的对立,在孤立自为的个人意识的独立性里。于是在新学园派那里,自我意识回复到自身,而成为一种怀疑论;——一种一般地反对一切共相的消极的理性,不懂得去发现自我意识和共相的统一,因此老停留在自我意识里。第二,新柏拉图学派却完成了这种回复,这种自我意识和绝对本质的统一。

    对于他们,神是直接呈现在理性中,——理性的认识本身就是神性的心灵,而理性认识的内容就是神的本质。往后我们将要考察这两派。

    乙、亚里士多德

    关于柏拉图,我们就谈到此为止;我们很舍不得离开他。

    当我们进而叙述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时候,恐怕我们还得更加详细些;因为亚里士多德乃是从来最多才最渊博(最深刻)

    的科学天才之一,——他是一个在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人。

    而且由于我们拥有那么一大堆他的著作,所以关于他的材料

…… 302

    乙、亚里士多德992

    也就更丰富。但是亚里士多德所应该得到的详尽的叙述,可惜我却不能保证给予他。对于亚里士多德,我们将要限于对他的哲学作一般的陈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应当称为人类的导师,如果世界上有这种人的话)

    ;我们只将特别注意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哲学中,在理念的深度及广度这两方面,如何把柏拉图的原理所开始了的东西向前推进一步。亚里士多德深入到了现实宇宙的整个范围和各个方面,并把它们的森罗万象隶属于概念之下;大部分哲学科学的划分和产生,都应当归功于他。当他把科学这样地分成为一定概念的一系列理智范畴的时候,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同时也包含着最深刻的思辨的概念。

    没有人像他那样渊博而富于思辨。

    但总的看起来,他的哲学却不像是一个次序及联系皆属于概念的有系统的整体,而却是各个组成部分都从经验取来,被搁在一起;部分单独被认为一定的概念,但概念却不是起联系作用的运动。

    不过,虽然他的系统似乎没有在它的各部分中被发展出来,而各部分只是彼此并列着:但这些部分仍然是真正思辨的哲学的全部总和。

    其所以必须详细地讲亚里士多德,有一个理由就在于:虽然他许多世纪以来乃是一切哲学家的老师,但却从没有一个哲学家曾被完全没有思想的传统这样多地歪曲过,这些关于他的哲学的传统说法,过去一直被保持着,到今天情形还是如此。人们把与他的哲学完全相反的观点归之于他。柏拉图的著作被广泛地阅读;亚里士多德则直到最近几乎还未被认识,所流行的乃是关于他的一些最错误的偏见。

    他的思辨的、逻辑的著作差不多没有人认识;他的关于自然史的著作,最

…… 303

    03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

    近曾得到较多的公平待遇,但他的哲学的观点便不然了。有一个极普遍流行的(很习见的)意见,认为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哲学乃是正相对立的,后者是唯心论,前者是实在论,而且是最不足道的实在论。柏拉图以理念、理想为原理,使内在的理念从自己创造自己;而依照亚里士多德,则灵魂乃是一个白板,它的一切规定是完全被动地从外界接收过来的,他的哲学乃是经验论,而且是最坏的洛克式的经验论等等。

    但我们将要看见,事实丝毫不是这样。实际上,亚里士多德在思辨的深度上超过了柏拉图,因为亚里士多德是熟识最深刻的思辨、唯心论的,而他的思辨的唯心论又是建立在广博的经验的材料上的。就是在现在,在法国还存在着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完全错误的见解。传统如何盲目地重复一些关于他的说法,而不去在他的著作中观察是否如此,这一点可以举这一个例子来说明:——在旧的美学中,戏剧的三种统一——行为、时间和地点的统一——被当作亚里士多德的规则、健康的学说来赞扬。

    但亚里士多德却只谈到行为的统一,①并偶尔谈到时间的统一,②——而关于第三种统一,即地点的统一,他一点也没有提到。

    生平。亚里士多德生于斯塔吉拉,这是一座临斯特吕摩尼亚海湾的色雷斯城市,也是一个希腊殖民地;——所以他虽则出生于色雷斯,却是一个希腊人。这个希腊殖民地和色雷斯其他地方一样,落到马其顿王腓立的统治之下。亚里士

    ①亚里士多德:“诗学”

    ,第八章(柏克尔本)。

    ②同上书,第五章。

…… 304

    乙、亚里士多德103

    多德的生年是第九十九届奥林比亚赛会的第一年(公元前三八四年)。

    柏拉图生于第八十七届奥林比亚赛会的第三年(公元前四三○年)

    ;这样,亚里士多德比柏拉图年轻四十六岁,也就是生于苏格拉底死(第九十五届奥林比亚赛会的第一年,即公元前四○○年)后的第十六年。他的父亲尼各马可是一个医师,为腓立的父亲马其顿王阿明塔的御医。

    ①亚里士多德很早就失去双亲,在他们死后,他就由普罗克塞那(他的亲戚)所抚养,他对此人永远感激不尽,并终身以最大的敬意怀念着他,并且立像来纪念他。亚里士多德后来又将普罗克塞那的儿子尼加诺尔抚养,并收为己子,并且立他为自己的遗产继承人,以报答普罗克塞那对自己的抚养教育之恩。十七岁时亚里士多德来到了雅典,在该地停留了二十年,与柏拉图相处。

    ②他因此有机会完全确切地认识柏拉图的哲学;这样,如果有人说他不了解柏拉图的哲学,这种说法,单就显然的事实来说,就显出是任意的毫无根据的假定了。

    关于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关于柏拉图不选择亚里士多德而选择一个近亲斯彪西波为他的学园的继承人这件事,第欧根尼③曾给我们留下一大堆无稽的互相矛盾的传说。如果柏拉图的学派的继续,是企望能在其中把柏拉图自己所主张的哲学更确切地维持下去,那么,柏拉图

    ①“第欧根尼。拉尔修”

    ,第五卷,第一、九节;布勒:“亚里士多德传”

    (“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一册)第八一——八二页。

    ②安莫纽。萨加:“亚里士多德传”

    (布勒:“亚里士多德全集”

    ,第一册)第四三——四四页;“第欧根尼。拉尔修”

    ,第五卷,第九、一二、一五节。

    ③第五卷,第二节。

…… 305

    203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

    当然不能任命亚里士多德为其继承人,而斯彪西波才是最适宜的人选。但是,事实上柏拉图却是得到亚里士多德为他的继承者,因为亚里士多德是以柏拉图的意义理解哲学的,不过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是更深刻、更完善的,——因之也就是同时把它推进了一步。据说,由于不满这次继承问题上的被忽略,亚里士多德于柏拉图死后(第一○八届奥林比亚赛会第一年,即公元前三四八年)就离开雅典,而到米西亚的阿塔尔尼亚的统治者赫尔米亚那里住了几年。赫尔米亚曾在柏拉图那里和亚里士多德同学,并且当时与亚里士多德有很亲密的友谊。亚里士多德在他那里度过了三年。赫尔米亚,一个独立的君主,和小亚细亚其他的许多专制的希腊君主国和共和国一同被一个波斯的总督所征服了;赫尔米亚被擒解到波斯王阿塔泽尔士那里,阿塔泽尔士立刻命人将他钉上了十字架。为了避免遭到相同的命运,亚里士多德就和他的妻即赫尔米亚的女儿比提娅逃往米底勒尼,并在该地居住。他为赫尔米亚在德尔斐立了一个纪念像,并刻有铭文,此铭文至今尚存。从这铭文我们得知赫尔米亚是被奸计和叛逆所害才落于波斯人之手的。亚里士多德并在一首歌颂美德的美丽颂诗里面赞扬赫尔米亚的名字,此诗也传到今日。

    ①

    从米底勒尼,他(第一○九届奥林比亚赛会的第二年,即公元前三四三年)

    被马其顿王腓立召去当亚历山大的教师,当时亚历山大是十五岁。腓立有封著名的信邀请他去任教,这

    ①“第欧根尼。拉尔修”

    ,第五卷,第三——四、七——八节;布勒:“亚里士多德传”

    ,第九○——九二页。

…… 306

    乙、亚里士多德303

    封信至今还保存着。腓立写道:“我有一个儿子,但我感谢神灵赐我此子,还不若我感谢他们让他生于你的时代。我希望你的关怀和智慧将使他配得上我,并无负于他未来的王国。”

    ①在人类历史里,当一个亚历山大的教师,显然是一种光辉的命运;在这个宫廷里,亚里士多德充分享受了腓立及其后奥林比娅的恩宠和尊敬。亚里士多德的这个学生后来如何,已是众所熟知的事;至于他的教育的结果怎样,则亚历山大的精神和事业的伟大以及他对他的先生的持久的友谊,就是亚里士多德的最好的鉴定——如果亚里士多德需要这样的鉴定书的话;这些事实为他的教育的精神作了见证。亚里士多德在亚历山大身上,比柏拉图在狄奥尼修身上,找到了一个不同的、更有价值的学生。柏拉图所关心的是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