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 >

第39章

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第39章

小说: 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①“蒂迈欧”篇,第三五——三六页(柏克尔本第三二——三四页)。

…… 265

    262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

    这就是那被建立在世界中并主宰着世界的灵魂的一般规定。就作为物质的实质看起来和灵魂相似而言,则灵魂便肯定了它自身的同一性。

    灵魂与看得见的宇宙是同一的本质。

    构成灵魂的实在性的就是这些环节。

    (那作为绝对实体的神除了它自身外是不看见任何其他事物的。)

    于是柏拉图便这样描述灵魂与客观存在的关系道:“如果灵魂接触到客观存在的任何一个环节,无论这环节是可分的或不可分的实体,它就会借此自己反思着自己,说出什么东西和它相同或不相同这两方面的差异,以及个别事物如何、在何地、在何时彼此间的关系和对于共相的关系。

    当感性事物的圆周运动循正轨运行,并把自己显示给整个灵魂去认识时,就产生了真的意见和正确的信念“

    (这时世界行程的“不同的”轨道就表明和精神的内在本质相谐和)。

    “但当灵魂转向理性的对象时,则这自身同一者的周行运动就被认识到,于是思想便愈趋完善而达到科学知识。”

    ①

    这就是世界的理念、本质,亦即本身幸福的神的理念、本质。在这里,遵循着这个理念,世界才第一次出现,在这里,全体的理念才第一次得到完成。前此所讨论的只是感性事物的本质,还没有讨论到作为可感觉的世界。他在前面诚然谈到火、水等等,他说的只是本质。在这里柏拉图好像又从以前已经讨论过的开始,但他前面曾经讨论过的只是本质;像火、水等等名词他最好是略去不用。

    现在柏拉图更继续讨论下去。他又把这神性的世界叫做

    ①‘蒂迈欧’篇,第三七页(柏克尔本第三五页)。

…… 266

    二 柏拉图自然哲学362

    “那单是在思想中并永远自身同一的模范。”他又提出一个与这个全体相对立的“第二个世界,这是那原始模范的摹本,这是一个有生灭并看得见的世界。”

    ①后者是天体运动的系统,前者是“永恒的生命。那有生成变化的世界是不可能模仿得和它完全相似的”

    (和那最初的理念、永恒的生命相似)。

    “但是它是被造成为保持在统一中的永恒之运动着的图像;这个按照数的关系而运动着的永恒图像,就是我们所谓时间。”

    关于时间,柏拉图说:“我们习惯于把过去和将来叫做时间的一部分,并且把区别那在时间中运动着的变化的段落转变为绝对的存在。但真正的时间是永恒的,或者说,它是现在。因为本体既不会年老些,也不会年青些;这作为永恒之直接图像的时间同样也不是以将来和过去作为它的部分”。

    ②时间是理想性的,正如空间一样,两者皆是精神的客观形式;时间、空间没有什么感性的成分,它们是精神表现为客观存在的直接形式,是感性的非感性的形式。

    时间——绝对存在在时间性事物内运动的原则——的真实环节乃是变化出现在其中的东西:“太阳、月亮和别的五个星球;它们之被上帝创造,为的是用来规定和保持时间的数的关系”

    ③——在这些星球里面时间的数量便实现了。因此天体的运动(真正的时间)才是保持在统一中的永恒者的图像,或者在天体的运动中永恒者保持其自身同一的特性。因

    ①‘蒂迈欧“篇,第四八页(柏克尔本第五七页)。

    ②同上书,第三七——三八页(第三六——三七页)。

    ③同上书,第三八页(柏克尔本第三七页)。

…… 267

    462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

    为一切事物都在时间中,亦即在一种否定性的统一中,这种统一不容许任何事物随便在自己里面生根,因而不使任何事物按照偶然性而运动或被推动。

    但是这种永恒者又是在别的实在的特性里,在自身变化和自身迷误的原则(这个原则的普遍概念为物质)

    的理念中。

    属于时间的世界是永恒的世界摹本;但是与这时间的世界相对立,另外有一个世界,变化本质上内在于此世界。自身同一者和它的对方是我们前面所有的抽象对立。那永恒的世界表现在时间里,于是就有了两个形式,自身同一的形式和自身异化、自身迷误的形式。

    ①表现在最后这一原则(领域)的三个环节为:(甲)那单纯的被创造的存在,“产生的东西”

    (确定的物质)

    ;(乙)

    “这种存在被产生的”地方;(丙)

    “被创造的东西的原始模型”。

    ②柏拉图又加以这样的列举:“本质、地方和产生,”——就中本质是产生的养料、实质。

    ③我们便有了这样一个推论:(甲)本质、共相,(乙)地方(空间)

    ,中项,(丙)个体,个别的产生。假如我们试把这个原则和具有否定性的时间相对立,则本质这一单纯的环节——亦即作为一个普遍原则的异化原则——乃是“一个容纳的”

    媒介,“像一个‘乳母’似的”

    ,保持一切,使一切独立自存,让一切为所欲为。这一原则是没有形式的,但又能接受任何形式,是一切有差异的现象的普遍本质〔按即材料〕。这就是坏

    ①“蒂迈欧”篇,第四八——四九页(柏克尔本第五六——五七页)。

    ②同上书,第五○页(第六○——六一页)。

    ③同上书,第五二页(第六三——六五页)。

…… 268

    二 柏拉图自然哲学562

    的被动的物质,当我们说到物质时,我们所了解的物质就是这样。

    物质在这里是相对地有实体性的东西、是一般的自存、是外部的定在,——是抽象的孤立的存在。

    在我们的反思里,我们是把形式和这种物质区别开的。据柏拉图看来,惟有首先通过“乳母”形式才取得自存。我们所谓现象都是基于这一原则;因为物质正是这种个别产生的支持者,在这个别产生的过程中二元化便建立起来了。不过这里所谓现象不可以被当作个别的地上的存在,必须认作本身有其特殊性的普遍性的东西。

    作为有普遍性的物质既是一切个别事物的本质,于是柏拉图首先要我们记着,我们不可以把物质说成火、水、土、空气等(这里他又提到火等等)感性的东西;因为这样一来就会把物质说成一个固定的特定的东西了,但是这些特定的东西却有其保持不变的特性,这种特性也只是它们的共性,或者只有火性、土性等等才是共相。

    ①

    现在柏拉图②进一步阐述事物的确定的本质或事物的简单的特性。在这个变化的世界里,形式是空间的图形。正如在那个作为永恒性的直接摹本的世界中,时间是绝对的原则,所以在这里那绝对的观念性的原则或纯物质本身是空间的存在。

    (甲)物质,(乙)空间,(丙)产生:空间是这个现象世界的观念性的本质,是联合肯定性与否定性的中项;而空间的特性就是图形。诚如在空间的各度里,必须把平面认作真的本质,因为平面是空间里线和点的中项,并且在它的最初

    ①“蒂迈欧”篇,第四九——五○页(柏克尔本第五八——六○页)。

    ②同上书,第五三页(第六六页)以下。

…… 269

    62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

    真实的限度里它是三;所以三角形也是空间各种图形中之第一个图形,而图形本身却是没有限度的。于是柏拉图于发挥其图形学说时,便以三角形为基本原则。因此感性事物的本质就是三角形。他以毕泰戈拉派的方式这样说:这些三角形按照原始的数的关系之聚集或联合便构成感性的成分。这些三角形的联合就是它们的理念(属于中项)。

    这就是基本原则。

    至于他如何规定这些成分的图形和三角形的联合,我现在就省略柏拉图①从这里又进而讨论到物理学和生理学,这我们不想跟着他讲下去了。这只可以看作一个开端,一个在杂多里面去把握感性的现象的幼稚尝试,而且这种尝试也还是很肤浅和混乱的。——只是考察感性现象,例如身体的各部分和四肢等,并且在对这些现象的说明中混杂着接近于我们所谓形式解释的思想,而这些思想事实上是缺乏概念的。我们应当坚持理念的崇高性,这是优越的东西;至于说到理念的实现,柏拉图只是感觉到并表达出这种要求罢了。我们也常常在他那里看见思辨的思想,但他对这些思想的研究又大半是很表面的,例如目的性等等。他于处理物理学时,情况与我们不同,他在这一方面还缺乏经验知识。现代的物理学却与他相反,所缺乏的乃是理念。柏拉图虽说与忽视生命这一概念的近代物理学不相一致,虽说以幼稚的态度用外在的比喻来谈自然,但是如果按照生命的观念来考察自然有其一定的地位的话,那么柏拉图的自然哲学在个别地方还有很深刻的、令我们重视的识见。同样,他讨论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

    ①“蒂迈欧”篇,第五七页(柏克尔本第七四页)以下。

…… 270

    二 柏拉图自然哲学762

    的联系部分也值得我们重视。其中有些部分包含某些普遍性的成分,例如他关于颜色的说法;①由此出发,他又过渡到比较一般的考察。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他常常是重新从以前的地方开始;这并非由于“蒂迈欧”篇是一篇杂凑的东西,这是有着内在必然性的著作。我们必须从抽象的概念开始,借以达到真理、达到具体的东西,——后者较晚才出现;当人们得到具体的东西时,在外貌和形式上好像又有了一个开始,在柏拉图这种欠谨严的风格里,特别显得好像是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当柏拉图谈到颜色时,他说到区别和认识个别事物的困难,认为在观察自然时“应区别开两个原因:必然的原因和神圣的原因。在一切事物里我们必须寻求神圣的原因,以便达到我们本性所能容许的幸福的生活”

    (这种寻求本身就是目的,它里面就包含着幸福)

    ;“必然的原因只是为了神圣事物才去寻求的,因为没有必然的原因”

    (知识的条件)

    “我们就不能认识神圣的事物。”

    寻求必然的原因是指对于对象、对象的联系、关系等等的外部考察。

    “神圣事物的创造者就是神本身。”神圣事物属于那最初的神圣〔永恒〕世界,并不是远在彼岸,而是即在当前的东西。

    “对于有死的事物的创造和管理,神是交给它的助手来担任的。”这是由神圣事物过渡到有限的、地上的事物的一个简便容易的办法。

    “这些助手模仿那神圣的事物,因为它们自身秉受着灵魂的不死的原则:所以它们造成了一个有死的躯体,并且放进另一个有死的灵魂(这

    ①同上书,第六七——六八页(柏克尔本第九三——九五页)。

…… 271

    862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

    有死的灵魂是灵魂的理念的肖像)到这躯体里面。这个有死的灵魂包含着强烈的和必然的激情:快感、痛苦(忧愁)

    、勇气、恐惧、愤怒、希望等等。这些情绪全都属于有死的灵魂。

    为了不要无必要地玷污了神圣的事物,所以这些低级的神灵把有死的灵魂和那神圣事物的住所分离开,让它住在躯体的另一部位。所以就在头与胸之间设置了颈子作为地峡和界限。“情感、激情等在他看来是居住在胸内,在心内(而我们认为不死的东西在心内)

    ;而认为精神性的东西居住在头脑内。但是为了使得情感尽可能地完善,“这些助手们”譬如说“在为愤怒燃烧着的心的两边,又设置了两叶肺以作救济,而肺是柔和的、无血的,并且里面充满了像海棉似的孔穴,以便吸取空气和饮料,借以使得心脏凉爽、呼吸顺畅、热气减轻。”

    ①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柏拉图关于肝所说的话:“由于饮食的欲求是灵魂的无理性的部分,不听从理性,所以神创造了肝,以便由理性而来的思想力量下降于肝中,好像在一面镜子里一样,接受原始的形象,”对它们(无理性部分)

    “也反映鬼影和恐怖的形象,可以镇慑灵魂。因此,当灵魂的这一部分宁静时,在睡梦中时,它就可能想见着一些〔理性的〕形象。

    因为创造我们的那些神灵,谨记着天父要把人类造就得尽可能地好这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