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害羞心理学 >

第30章

害羞心理学-第30章

小说: 害羞心理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以前我们不敢承认罢了。我们自己、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同伴以及我们的朋友,值得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去深刻了解他们!就从此时此地开始吧,让我们自己成为克服害羞的领头人!

译者后记

我几乎是带着一份惊喜、悸动,一次又一次面对人性中令人着迷的一面——害羞。怀着拔丝抽茧般的心境,我和研究生共同完成了《害羞心理学》一书的翻译。

本书的结构简洁得浏览一眼就可以记住:“害羞是什么”和“如何克服害羞”两大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访谈细述害羞是什么,分析害羞的产生原因,揭示害羞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以及害羞者的内心世界。

第二部分旨在帮助害羞者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害羞,并指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技能。

津巴多认为,我们必须用心进入害羞者的个人世界,才能真正了解害羞、理解害羞。作者的调查表明,80%的人曾经害羞或正在经历着害羞,因此害羞是一种普遍的心理体验。公众害羞者不能自然地与他人交流内心想法,而是将自己锁在自我的集装箱里,失去得到帮助、建议、赏识以及爱的机会。而私下害羞者在生活中可能是成功的人,但他们却为其成功付出了巨大代价,一方面要克服内心的羞涩面对他人,另一方面也要求获得他人的认可,在心里提心吊胆但很肯定地说:关注我,接受我!

津巴多以其深厚的心理学功底,详细介绍了人格心理学派、行为学派、精神分析学派、社会心理学家的观点,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害羞更多来源于社会因素,如社会迁移与流动、第一综合征、归因与标签等。

作者还认为,害羞是现存文化观念的一种外在表现,克服害羞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我们共同期待,能够营造一种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既可以保持个性又能接纳多样性,使人们能够充分享受个性和人生,充分感受当下的美好。

这本书带给我的心灵地震是前所未有的,一本严谨的学术专著,其语言如同小说般优美,让我透过他的笔,看到一位卓越心理学家的社会责任感,对人性的解读、理解、思考与宽容。

当这本书送到我手中时,我迫不及待地读着读着,心里被一种轻柔而细致的东西轻轻地触碰着,虽然悄无声息,却有一种轻而尖的疼感,安然漫上心头的是那种难以释怀的感觉。透过作者细腻的文字与翔实的研究,我看到了那些害羞的人,如同我的亲人、朋友、学生、邻居般,一直默默在生活在害羞的世界中,我也看到他们的窘迫、困境及强烈改变害羞的愿望及所做的努力。

本书的全文校译是在美国杨百翰大学完成的。她虽位于犹他州的普沃小市,却是全美最大的教会大学。坐在这异国情调的办公室窗下,看着似乎近在眼前却有些遥远的雪山,在透过浅色百叶窗的景色映照中,我开始了自己的校译工作。轻柔的时日飘过,我看着落雪缀在树杈上,看着小树渐渐抽芽泛黄再变绿,看着不知名的树开出一团团粉嫩的花,看着年轻的学子在校园穿梭……校译《害羞心理学》的过程也是我在异国他乡适应学习生活的过程。我不时地问自己:“你是一个害羞的人吗?”初来乍到的日子,因为听不懂老师上课,常常在课堂上沉默着,沉默可能是最好的自我防御。当老师用眼睛扫过我时,我的内心也像撞进一只小鹿般“怦怦”跳,心中默默祈祷:千万不要叫我,不要让我出洋相;当听课时,整个脑袋都是高度紧张而焦虑的。这样的经验也让我从感性上对害羞有了直接的感受,因为缺乏英文的技能,我变得害羞了,但度过最难熬的语言适应期时,我也不再害羞了,又回到原来那种自信与自然的感觉。也正是《害羞心理学》这本书,伴随我走过那段沉默而害羞的日子,因此对本书更有了一份特殊的感情与牵挂。

特别感谢合作翻译此书的所有老师和学生,她们是刘元元、林妍、曹薇、周文清、孙少威和王静。这其中,林妍、曹薇、周文清老师都是英语专业毕业,又受到良好的心理学训练,读者可以从阅读本书中发现译者的专业素养与功底;刘元元、孙少威、曹薇和王静都已经参加《阿内特青少年心理学》一书的翻译,她们对翻译倾注的才情与精力、执着与专业令我感动!

感谢张新立教授的点拨,我们不止一次坐在徐州某家咖啡馆临窗的位置上对难以把握的字句进行探讨,而张博士对语言的敏锐总能给我拨云见日的点化。如第11章作者选了纪伯伦《先知》里“婚姻”一章的诗歌,张教授用心找到冰心1931年的译稿,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有些字句在30年代是能让当时的人理解,而现在有了歧义”,并附上了他的翻译:

一起欢乐地唱歌跳舞,但要让彼此有单独的时空,

琴上的那些弦子也是单独的,虽然它们以相同的音调颤动。

奉献出你们的心,但彼此不要占有对方的心,

因为只有生命之手,才能把持你们的心。

要站在一起,但不要靠得太紧,

因为那神殿的廊柱,也是彼此分立的,

还有那橡树和松树,也不在彼此的树荫中生长。

虽然译著中依然引用了冰心的原译,我想在此将张新立教授的译文与读者分享,因为翻译的魅力正在如此!

特别感谢我的导师、著名心理学家陈会昌教授为此书作推荐序!

感谢人大出版社张娴和陈漪编辑,正是你们的付出与努力,使这本书顺利出版!

感谢津巴多教授提供如此精美的学术著作,读者的喜欢和肯定是对译者最大的奖赏!

感谢陈漪编辑的邀请,我们将有幸继续津巴多教授《时间的悖论》一书的翻译,让我们共同期待津巴多新作在中国上市!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