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权谋:帝姑婉柔传 >

第236章

权谋:帝姑婉柔传-第236章

小说: 权谋:帝姑婉柔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芝说道,“有什么可见,只有取出玉玺绶带而已,如果不从,郭氏一家岂能保全?”

    郭太后无奈,只能让人把玉玺取出,但却没有交给郭芝,说道,“你去告知大将军,予同意废皇帝。”令人写下废掉魏帝的诏书。

    郭芝出了太极殿告知司马师,司马师大喜,于是宣布皇帝曹芳已被废,把齐王的印绶带给曹芳。

    婉柔得知消息,匆匆赶到太极殿,齐王曹芳和郭太后垂泪告别,曹芳见到婉柔,也哭泣说道,“寡人无能,乃至于此。”

    婉柔也垂泪说道,“是予等邪魔入心才有今天,并不是齐王过错,齐王在封地应当低调度日,以免遭祸。”

    曹芳点头,于是坐着马车从太极殿向南出了宫城,群臣数十人在门口送别,司马孚悲痛欲绝失声大哭,其他人也多有流泪,齐王也是垂泪相对而别。

    婉柔和郭太后回到太极殿,婉柔说道,“大将军要篡位?”

    郭太后摇头说道,“并非,他要立彭城王曹据。”

    婉柔说道,“彭城王是忠厚的人,恐怕更加难以反抗大将军。”

    郭太后点头,“予认为大将军要立他就是希望皇帝更加容易控制,予刚才仔细考虑,还是太长太主说的高贵乡公曹髦合适,予几次见过高贵乡公,此人虽然年少,但绝非平庸之辈。”

    婉柔点头,“如此最好,但如何能让大将军同意?”

    郭太后沉默良久,最后开口道,“予自有说法。”

    过了没多久,外面通报东中郎将司马亮求见,郭太后对婉柔说道,“肯定是要来索要玉玺,大长公主千万不要驳斥,反而让大将军觉得予二人另有图谋。”

    婉柔点头同意,于是让司马亮觐见,司马亮跪拜说道,“微臣司马亮拜见太后,拜见太长太主。”

    婉柔回答道,“起身言语吧,如今国家无主,拜予二人,当真难堪。”

    司马亮起身改容回答道,“微臣前来就是为这事,故镇南将军张鲁大人著书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大将军废除昏庸之帝,自然要立一位明君,彭城王品德才能兼有,如果为君王,则大魏兴盛不可言,如今请太后赐下玉玺,立彭城王为帝。”

    郭太后叹气说道,“大将军想法虽然很对,但彭城王是明皇帝的叔父,立他为天子,论辈分予如何能继续作为太后?况且明皇帝难道永绝后嗣了?还有高贵乡公曹髦,是故东海定王曹霖之子,算来是文皇帝长孙,明皇帝胞弟之子,按照礼仪,庶出小宗的后代可作为嫡出大宗的继承,你们应当详细再议,不可轻率。”

    司马亮不能应答,只能承诺告退,出来把郭太后的话告诉司马师,司马师犹豫不决。

    司马伦说道,“太后为保自身地位而已,不必多虑,高贵乡公不过是小儿,也无须惧怕。况且长兄废除皇帝,天下肯定有不满的人,如果再和太后作对,恐怕不利。”

    司马师觉得很对,于是再次召集群臣,告知郭太后的命令,众人见到司马师都妥协了,自然不敢反对,于是派太常王肃前去迎接曹髦,又和郭太后索要玉玺,郭太后担心有变,于是强调要亲自把玉玺交给曹髦,司马师也只好同意。

第479章 淮南起兵() 
冬十月,高贵乡公曹髦到达洛阳,曹髦虽然年幼但谦逊有礼,百官都喜欢曹髦。

    郭太后亲自把玉玺交给曹髦,于是曹髦即位皇帝,入九龙殿,改年号正元,在河内郡为齐王曹芳建造齐王宫。

    太极殿,魏帝召开朝会,婉柔和郭太后坐在两旁,大臣们三呼万岁跪拜。

    魏帝让众人起身,说道,“武文明三帝英明圣贤,而齐王不尊礼法以至于丢失了君王仁德,太后接受诸位大臣建议,将朕召来取代齐王。”

    “朕自知年幼还未成年就身居大位确实令人深感不安,加上朕刚即位,还不知如何处理朝政,也担心不能守护先帝遗留下来的江山,完成统一天下的重任。”

    “所以虽然文帝不允许太后一族干政,但朕仍旧需要太后协助听政,以免因朕无知而祸乱朝廷,然而今后军政之令应当由朕的圣旨为名施行,之前太后诏令废除!”

    “朕读熟读尚书,知晓君王对庶民施以恩德,庶民就会深深感念难以忘怀。所以朕即位,先应当施恩惠于庶民,传朕圣旨,减免赋税大赦天下!”

    婉柔和郭太后以及所有大臣都惊讶无比,司马师一个字都说不上来,只是跪拜说道,“臣等遵旨!”众人立刻随着司马师行礼,三呼万岁。

    朝会结束,众人都退去,魏帝也随着郭太后和婉柔大长公主离开,司马师注视良久,对钟会说道,“士季之观陛下何如?”

    钟会说道,“才同陈思武类太祖。”

    司马师叹气说道,“如果和你说的一样,社稷有福。”

    钟会冷笑道,“虽然可造福社稷,却会危害于大将军。”

    司马师说道,“本将军知你的意思,然而本将军并无篡位之心,士季不必多虑。”

    钟会敬拜说道,“那就是属下失礼,然而大将军不管做什么事,都不可急躁。”

    司马师叹气道,“武皇帝就是受祖父提拔而为官才有魏国,我司马家就如同魏室皇家,世家大族谁人不敬?”

    “只是当初大族支持先父不过是因为曹爽行为不正又胡乱改制而触犯大族利益,如今一切照旧,大族并不真心希望改朝,毫无利益又动荡不安,边陲将领又缺少笼络更不稳定,欲行大事不急也罢。”

    九龙殿,魏帝回到内殿,对郭太后和婉柔深深鞠躬敬拜,婉柔赶紧阻拦,说道,“皇帝是君,不必如此。”

    魏帝曹髦说道,“朕年幼,不知朝中之事,只知如今社稷被司马家族把持,既然为君,当正朝廷。”

    婉柔叹气说道,“想来自从故大司马曹真死后,宗室就衰败了,如今开国功臣都已死亡殆尽,众人之子都是受恩于大将军,不如当初父辈靠文帝建国受益。”

    “皇帝身边几乎无忠心的人扶持,予和太后只是为自身利益,随其流而扬其波,到如今才想要挽回。甚矣,难也。”

    郭太后说道,“皇帝应当要隐忍,不宜妄动,也要学会福泽众人获得支持。”

    曹髦说道,“朕刚刚即位,应当有所作为,岂能碌碌平庸?”

    婉柔摇头道,“新人的毛病,就是立功心切,初到一个地方执掌,就想有所作为而胜过之前,往往故意寻事端来使自己能亲自改变,最后事不如愿却让众人疲惫愤怒,孰不知萧规曹随无为而治才是难得。”

    曹髦虚心受教,于是作罢。

    魏帝授司马师都督中外军事权力,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又升官嘉奖参与废立的大臣,军政全部交给司马师和郭太后,对待司马师言听计从,司马师于是对曹髦的戒心稍稍缓和,见到曹髦都恭敬有礼。

    镇东将军毌丘俭驻守淮南抵御吴国,毌丘俭和夏侯玄李丰交善,虽然当初司马师赦免众人,但毌丘俭总是惴惴不安。

    得知曹芳被废,毌丘俭也非常愤怒,时常咒骂司马师,毌丘俭的儿子毌丘甸对毌丘俭说道,“父亲镇守魏吴边陲,肩负一方重则,这是国家信任父亲,如今社稷将遭逆贼颠覆,如果国家覆灭而父亲却毫无动作仍旧自守一方,将来必然被天下责备。”

    毌丘俭觉得很对,说道,“我们一家三代从文帝建国起就受朝廷大恩,如今朝廷有难,如何能坐视不管?我儿此言得之。”

    毌丘甸又说道,“应当找刺史大人相商。”

    毌丘俭找到文钦,将事情和文钦诉说,文钦先前受曹爽倚重,如今也是心怀不安,又常受到司马师制约,早已经对司马师恨之入骨。

    听了毌丘俭的话,文钦更加义愤填膺,正色说道,“我们应当讨伐司马师解救陛下,可以用太后的名义发布诏令到豫州兖州请求呼应。”毌丘俭十分赞同。

    正月,毌丘俭和文钦伪造郭太后诏书讨伐司马师,从寿春起兵,又派使者邀请豫州刺史诸葛诞兖州刺史邓艾一同举兵,诸葛诞和邓艾都斩杀使者拒绝。

    毌丘俭和文钦于是带领五六万军队度过淮河向西进发,毌丘俭坚守城池,文钦带兵出击。

    毌丘俭表章到了朝廷,魏帝曹髦让王肃宣读。

    王肃读道,“微臣镇东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跪拜叩首:大将军司马师,无伊霍的大德,擅自行废立,又胁迫太后加罪给齐王,这是篡逆之举。”

    “臣等手握兵权,受先帝大恩,应当锄奸以正国家。然而故相国司马懿,忠心正直,有大功于社稷,应当宽恕他后世子孙,所以臣等请求废除司马师的大将军职务,封侯归家。”

    “让其弟安东将军司马昭代替,太尉司马孚、护军司马望忠于朝廷,应当得到朝廷信任而授予要职,如此则天下安宁社稷永存。”

    司马师此时眼部肿瘤恶化,刚刚割除还未恢复,时常疼痛难忍流血不止。

    婉柔说道,“大将军眼部伤口未愈,应当好生休养,出征在外难以治疗,如果出现意外,军心定然大乱。”

    魏帝曹髦问道,“那应当谁领军迎战?”

    郭太后说道,“太尉司马孚可也。”

    太常王肃说道,“这件事非常重大,大将军应当亲自前去。”

    钟会也说道,“东南之地连接东吴,如果让东吴得利,为祸极大,大将军不可轻忽。”

第480章 同为一党() 
婉柔说道,“大将军带病出征,必然影响军心。当初关羽强势,武帝派出于禁徐晃却没有亲自迎战,就是让众人以为武帝还有余力,最后终于抵御关羽。”

    “如今大将军伤势严重,如果还亲自领军,众军见到必然以为事情严重,朝廷已经是最后一搏,心中会有所惧怕,如何能胜?”

    司马师仍旧犹豫不决,尚书傅嘏说道,“淮南与楚地士兵向来强力,而且毌丘俭等人以报效社稷为名远征,锋锐之势不能抵挡,如果诸将战斗不利,必然势倾如山倒,这战是内乱,并不是当初御外敌,岂可同日而言之?”

    司马师听了,捂着眼睛说道,“尚书说的很对,本将军立刻登车驾东行。”

    婉柔说道,“既然如此,卫将军的军队还在洛阳,原本是要前去击退蜀贼,如今蜀贼已败,陈泰也稳定西边,就不必前去了,可以随大将军一同前去征讨。”

    司马昭看了一眼司马师,马上说道,“微臣认为,叛乱如此之大,全国震动,如果有人趁机在洛都周围造乱,会不可收拾,微臣所领大军必须保卫首都,反而太长太主应当前去,金尊所在,必然叛贼胆寒而朝廷之军战无不胜。况且微臣留有军力在这里,也正能消除太长太主刚才疑虑的事。”

    婉柔郭太后都无话可说,只好同意。

    洛阳城外,司马师对司马昭说道,“子上在城中务必小心,当初反对为兄废立的人恐怕会趁机生事。”

    司马昭说道,“那么太后和太长太主应当如何对待?”

    司马师说道,“子上什么想法?”

    司马昭说道,“一直认为她二人都是帮助我们,但子翼总说她们有二心,所以方才临时起意将太长太主与太后陛下分开。”

    司马师说道,“如果不是太长太主,李丰的事恐怕要成大祸,而你连命都不保,为兄觉得应当不会如子翼说法,然而你在洛都凡事小心必然没错,你现在就担任中领军,务必镇守洛阳不得离开。”司马昭领命。

    司马师带着军队十余万浩浩荡荡朝着寿春进发,到了许昌,司马师命令部队暂时休息,发布诏书让诸葛诞和邓艾统领所属的豫州与兖州军队到许昌陈留回合,又让许昌太守王基汇集许昌军队,担任监军,假节。

    王基迎接了司马师和婉柔,王基一眼看到司马师眼睛裹着白布,惊讶问道,“大将军已受伤?”

    司马师说道,“目有疾病,疼痛难忍。”

    婉柔在旁假装焦急,说道,“大将军路上病痛过重,予认为毌丘俭军队不过乌合之众,不需要大将军亲征,不如就在许昌休息,既然王基已假节,就让予同王基前去。”

    司马师摇头道,“如果半路而止,更是会让军心大失,还不如当初留在洛都。”

    王基敬拜说道,“大将军说的有理,但太长太主说法也是不错,大将军当现在大军汇合机会好生休养几日。”

    司马师说道,“伯舆之观叛军何如也?”

    王基回答道,“淮南军士叛乱,不过是受毌丘俭的胁迫,害怕不从就会被杀而已。与朝廷大军交战,必然土崩瓦解。”

    司马师说道,“所言极是,然而不可轻敌,朝廷已下诏,等大军汇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