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权谋:帝姑婉柔传 >

第233章

权谋:帝姑婉柔传-第233章

小说: 权谋:帝姑婉柔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婉柔和阮璃立刻赶到永宁宫,郭太后见到婉柔,奇怪说道,“太长太主方才离去,怎么又回来了?”

    婉柔叹气说道,“本想让陛下来探望太后,谁知”

    婉柔表情纠结,嗫嚅不言,郭太后有些焦急,说道,“你怎也会这样姿态?”

    阮璃立刻接话道,“太长太主是担心太后气坏了身子才犹豫不言,婢女方才和太长太主同去太极殿,陛下在殿中听琴玩乐,太长太主劝陛下探望太后,陛下不愿,还埋怨太后当初将禺贵嫔等人关入宁清宫,说太后之母位不过县君,根本不需在意,如今这样玩乐就是陛下所想,谁都不能如何。”

    郭太后暴怒而起,“当初皇帝还是小儿,如果不是予忍辱保着皇帝在聚芳殿抚养,皇帝如何能活到今日?早被明悼皇后害死,如今成了帝位,就不把予放在眼里?”

    阮璃义愤填膺得说道,“太后所言极是,陛下如今宠爱妃嫱过甚,已任由她们放肆,禺贵嫔等人当初辱骂太后愚昧,陛下不罚,反而让太长太主将禺贵嫔等人放出牢房,太长太主至今心中幽恨不停。”

    郭太后大惊说道,“有这事?”婉柔于是把邢贵人的话都告诉了郭太后,郭太后怒不可遏,下令前去北宫。

    玉荷殿,禺贵嫔和张美人听到太后和太长太主到来,立刻跪地迎接,“妾等拜见太后。”

    郭太后没让两人起身,立刻大吼道,“你们这些贱嫔,做的事情不过是谄媚皇帝,安敢如此忤逆!”

    两人不明就里,刚要询问,郭太后早已下令将两人挟持按倒在地上,一顿杖刑,两人被打的血肉模糊,哭喊不停,一直向郭太后求饶,郭太后毫不理会,下令加重,两人就这样活活被打死,尸体被扔到暴室。

    消息传到魏帝那里,魏帝大惊不信,立刻和王贵人到了暴室,只见禺贵人和王美人死在地上惨不忍睹,周围宫人都在旁边哭泣。

    曹芳又哀又慌,看到两人的惨象都不敢去触碰,慌忙问道,“怎么会这样?”

    一位侍女哭着说道,“太后忽然过来玉荷殿,大骂禺贵嫔和王美人然后下令杖责,禺贵嫔和王美人就被杖毙,婢女等都不知缘由,只能跟随尸首到这里。”

    曹芳大哭道,“太后横杀朕所爱,此再无复母子之恩!”

    下令偷偷给两人出殡发丧,不允许让郭太后知道。

    暴室令为禺贵嫔张美人主持发丧,担心惹祸上身,于是派人密报郭太后。

    郭太后大怒,亲自到了九龙殿,见到魏帝便说道,“王贵人何在?贵人重罪在身,为什么不送去暴室或者永宁宫?”

    曹芳说道,“朕身边妃子寥寥,已被太后杀绝,如今只剩王贵人,太后为什么还不放过?”

    郭太后说道,“还有皇后,还有邢贵人,无罪的人予绝不滥杀,然而王贵人却不能免死。”

    曹芳立刻拿起佩剑横在胸前,怒目说道,“太后如果杀王贵人,朕当自戕!”

    郭太后瞪着曹芳良久,恨了一声,转身离去。

    曹芳让王贵人住在九龙殿,自己日夜相陪,郭太后无法下手。

    过了几日,郭太后召见婉柔和司马师,二人见到太后怒气冲冲,都询问缘由。

    郭太后说道,“予要废皇帝,如何?”

    两人大惊,婉柔说道,“太后不可因一时之怒而铸成大错。”

    司马师也说道,“如今陛下无心理会朝政,微臣和太后才得以总揽军政,如果立他人为君,则太后与微臣的权力恐将难保。”郭太后听了,表情稍稍缓和,于是作罢。

    婉柔和司马师出了永宁宫,婉柔说道,“王贵人猪狗之辈,是生是死并无区别,太后却因此要废陛下,子元可知其中深意?”

    司马师说道,“莫非杀王贵人是给陛下看,生气陛下不敬?”

    婉柔摇头,“这也是表面,予觉得太后是不满陛下忤逆,担心陛下以后会纠结势力与太后为敌。”

    司马师敬拜说道,“太长太主思虑深远,然而陛下贪恋女色而已,微臣可趁陛下昏暗而巩固地位。”

    婉柔说道,“子元地位稳固又要如何?”

    司马师微笑答道,“将来事,未可知,然而微臣知道太长太主与太后定然会支持微臣的。”

    说完又敬拜告退,婉柔注视司马师的背影,一直到看不见。

第473章 密谋夺权() 
魏帝在宫中整天和王贵人借酒消愁,外面通报中书令李丰求见,曹芳让人请入。

    李丰对曹芳说道,“陛下,将要去祭祀武皇帝。”

    曹芳说道,“按照礼法只能皇后陪朕前去,但是朕如果离去,太后恐怕会处死王贵人。”

    李丰说道,“陛下,太后也同去祭祀。”

    曹芳说道,“太后虽然不在,但她手下人众多,也能行事,中书令可有办法救朕爱妃?”

    李丰思考良久,说道,“不如陛下将王贵人扮成侍女,说她有顽疾送去暴室,等陛下归来时再接王贵人回这里,王贵人虽然一时受苦,却能保全性命。”

    曹芳大喜,连连道谢,李丰也是叹息回礼。

    魏帝随同郭太后婉柔等人前去祭祀魏武帝曹操,回到宫中立刻去暴室,见到王贵人毫发无损,魏帝大喜,立刻把王贵人接回九龙殿。

    立刻传见李丰,魏帝说道,“刚才听到殿中仆从说果然有太后的人前来查看,多亏中书令妙计,王贵人得以保全性命。”

    李丰拜服回应道,“臣子为陛下解忧,乃是自然之理。”

    曹芳叹气让李丰起身,说道,“如果都像中书令这样的想法,朕还有什么忧虑。”

    李丰敬拜说道,“陛下所忧虑的,难道就是太后?”

    曹芳说道,“绝没有这事,中书令不可随意猜测!”

    李丰立刻跪拜谢罪,曹芳让李丰退下。

    过了两日,魏帝召见李丰,李丰来到魏帝寝殿,跪拜行礼。

    曹芳赐座给李丰,说道,“前几日与中书令相谈,朕担心周围有太后耳目,所以虚言相对,如今招中书令来这里,就是诚心询问。”

    李丰说道,“原来如此,陛下心中忧虑的人果然还是”

    曹芳立刻接话道,“朕被太后压制许久,心中不满,朕的爱妃被太后所杀,朕却无能为也,怎么能不忧虑?”

    李丰说道,“陛下,太后毕竟只是一妇人,如果不是大将军一族握有兵权,陛下怎么会惧怕太后。”

    曹芳连声赞同,又说道,“中书令可有良策让朕掌权?”

    李丰说道,“当初故相国靠兵变得权,如今陛下也可用兵变夺回权力,微臣的兄弟李翼是兖州刺史,手中握有兵权,不如微臣请他借故率兵前来,共同举事以讨司马师。”

    曹芳大喜,立刻让李丰去办。

    李丰回到家中,立刻写信给李翼,没过一会李丰的女儿李婉到,李丰见到李婉,连声说道,“女儿到这里,有人跟随否?”

    李婉摇头说道,“未曾发现,父亲这样紧张,是否发生了大事?”

    李丰把书信交给李婉,说道,“这并不是你女子能问的事,你只需要将这信送出城,让信使送往你兖州叔父那即可,为父恐怕受人监视,你是女子应当是无人理会,所以托你前去操办。”

    李婉不明就里,但还是遵命。

    路上,李婉一直心神不宁,回想起刚才李丰的模样,心中不禁担心起来,于是打开了信件浏览,读完之后大惊失色,立刻让从人赶紧回府。

    回到家中,李婉立刻到了贾充身边,大声说道,“夫君,出了大事。”

    贾充莫名其妙,询问缘由,李婉把书信给贾充看,又说道,“这是父亲让妾暗地送往兖州叔父那里,妾心中惊恐,不敢照做。”

    贾充看完也是十分吃惊,“应当立刻告知大将军,以免祸及自身!”于是拿着书信立刻前去大将军府。

    永宁宫,婉柔赶到的时候,司马师和太后已经等候在这里,见到婉柔,立刻请婉柔坐。

    婉柔问道,“二位这样,莫非又出了大事?”

    司马师把新给婉柔看,婉柔看完说道,“如果真是这样,应当立刻阻止。”

    郭太后说道,“予也是认为应当这样,然而大将军说不需动作,所以请太长太主前来。”

    司马师说道,“微臣认为李丰必有合谋的人,太后急于抓捕李丰,虽然能制止这一次,但是暗藏的人以后还会重新纠结势力,不如静观。”

    婉柔说道,“予觉得大将军想法更好,现在应当假装不知,让鼠辈出洞见光,这信依旧寄往兖州,然而刺史请求来都城时太后应当拒绝。”两人都同意。

    信送到兖州没过几天,兖州刺史李翼上表朝廷,兖州境内有人起兵造反,已被镇压,请求朝廷批准自己带着军队押送反叛军来朝廷受审。

    然而郭太后只是下诏嘉奖李翼,下令李翼就地诛杀首领,其余士兵都放归为民,李翼没有办法,只能遵命。

    九龙殿,李丰受到魏帝召见,于是匆忙赶到,见到张缉也在,李丰慌忙行礼。

    魏帝曹芳问道,“李兖州无法前来勤王,为之奈何?”

    李丰说道,“恐怕这是大将军担心兵变,于是和太后阻止。”

    曹芳惊恐说道,“大将军知晓这计划?”

    李丰回答道,“应当不知。”

    张缉说道,“宫中耳目众多,不应有这么大的举动。”

    曹芳没有回答,只是叹气,李丰说道,“国丈此言得之,或许谋划早已被发觉,事已至今,唯有奋力一搏。”

    曹芳赶紧询问如何,李丰说道,“再过几日陛下就要召见探望列位先帝遗留贵人,那时侍卫众多,陛下一声号令就可诛杀大将军。”

    曹芳大惊失色,张缉赶紧说道,“万万不可,大将军并不是这样轻易可杀的人,事不成反遭大祸。”

    曹芳犹豫不决,最后才慢慢说道,“朕担心事不成,反受大将军谋害。”

    李丰没有办法,只能敬拜说道,“如此,再作打算。”

    翌日,张缉的府上,李丰前来拜访,张缉设宴席招待,李丰说道,“国丈如今为光禄大夫,倒也落得清闲。”

    张缉闷闷不乐,敷衍微笑,李丰看到张缉表情,说道,“昔日国丈为郡守,如今只是虚职,虽是国丈,但令人唏嘘不已。”

    张缉说道,“哪有国丈还当郡守的,这不是我的本愿,不得已罢了。”

第474章 党派() 
李丰说道,“故凉州刺史张既大人当初随武皇帝征讨四方功勋卓著,而后治理雍、凉二州十余年,无论庶民或是官员皆敬重不已。又提拔杨阜、胡遵等贤明的人,文皇帝将他比作荀林父与冯异,称颂至今。”

    “国丈有令尊风范,明皇帝当初也是认为国丈有才能而让国丈为郡守。既然已是陛下至亲的人,应当更加发挥才智报效朝廷,而今却被大将军猜忌压制,以一虚职在身,年岁易逝,将来如何与令尊相比。”

    张缉大声叹气说道,“安国不要再说了,为郡守时本想如先父一样,后来成为国丈时也以为将权力加身更有作为,奈何如今。”

    李丰微微一笑,“在下冒昧认为,大将军不除,国丈将哀叹终身。”

    张缉大惊看着李丰,然后说道,“安国要做什么?”

    李丰站起说道,“陛下忧虑君权不复,社稷终将被太后与大将军颠覆,在下愿为陛下锄奸,所以来请国丈相助。”

    张缉冷冷说道,“太后与大将军勤政爱民,安国休要言诈。”

    李丰着急说道,“如今国丈怎还怀疑在下?先前让舍弟带兵前来便是在下计策,况且在下儿子李韬娶齐长公主为妻,在下怎会坐视陛下受辱?如果国丈依旧不信,那在下就告辞,国丈大可前去揭发在下。”说完敬拜就要告退。

    李丰走到门口,张缉立刻喊住,然后亲自把李丰迎回座位上,拱手说道,“安国的话,我已无一不信,方才说法还望见谅。”

    李丰连忙谦逊,张缉又说道,“不过大将军势大,又有太后与太长太主扶持,光凭你我,如何能除?”

    李丰说道,“国丈在宫中行走,自然熟识宫中内廷的人,如果能作为内应,几日之后就是大将军死期。”

    张缉说道,“先帝遗留贵人拜见陛下那日?”

    张缉又站起,慷慨激昂说道,“正是!到时殿中宫中各门都有侍卫,如果都是国丈安排,大将军必见杀!”

    张缉左右思考,于是答应。

    午后,九龙殿内,魏帝和张缉召见了黄门监苏铄、永宁署令乐敦、冗从仆射刘贤三人。

    张缉呵斥道,“你们可知罪?”

    三人莫名其妙,但是立刻跪拜说道,“微臣冤屈,并不知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