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权谋:帝姑婉柔传 >

第140章

权谋:帝姑婉柔传-第140章

小说: 权谋:帝姑婉柔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子豪小心翼翼,“那???殿下对微臣感觉如何?是否有爱慕喜悦之情?”

    婉柔一愣,但马上又苦笑,“吾与宿卫相处,宿卫多有谋略相助,又数次救吾性命,也能用明言开导,吾心中十分感激敬佩,然而如果说有没有爱慕之情,宿卫又何必了解?吾为皇后,尚有皇女在许都,你不过王宫中守备之人,与吾身份悬若霄壤,有无男女之情又有何区别?”

    张子豪也面露尴尬,“微臣受魏王与郭夫人赏赐颇多,可为一生所用,殿下如果碍于身份,不如与微臣离开宫殿,寻一处青山绿水相伴余生如何?”

    婉柔冷冷笑了一声,“如此,那之前那些谋略究竟又为了什么?吾倒还要感谢宿卫今夜能与吾共谈,又让吾明白些许道理,今后吾自当多为自己而谋,身处宫中又有此地位,做事已没有对错可言。吾当稳固地位权势,去除障碍,那才为正确,才为应当之举。”

    张子豪目不转睛得盯着婉柔,婉柔也冷静地看着张子豪,良久,张子豪抱拳敬拜,“如此,刚才那是微臣僭越了,殿下以后凡事当慎重,微臣会陪伴在殿下身边为殿下分忧出谋,只愿殿下不可忘记心中对臣所有感情。”

    说完,敬拜过后就告辞,婉柔不知道和张子豪说什么,但却还是要喊住他,不过张子豪并没有停下脚步,慢慢远离最后消失。

    翌日,曹丕整顿车马,多位大臣相随,带着少量精锐部队连日向南进发,虎牢关向西,途径洛阳,曹丕大加赞赏洛阳一片欣欣向荣,恢复如初,于是众人又继续向南,前去许都面见汉帝。

    到了许昌,车马朝着皇宫前进,曹丕看到许都街市,忽然开口,“这里虽然是首都,却并不如洛阳。”

    婉柔与曹丕与张子豪坐在一辆车中,不禁发问,“魏王莫非想迁都?”

    曹丕摇摇头,“并非,许昌为朝廷都城时日已久根基牢固,如果是再迁都,恐怕天下震动,只是有感而发而已。”而曹丕身边的张子豪听了两人的话,低头暗暗冷笑。

    大殿之上,曹丕站在最前,其它魏国官员跪拜在地,汉帝连忙让众人平身。

    曹丕说道,“陛下,臣继位许久,不曾朝见陛下,还望陛下恕罪。”

    汉帝回答道,“魏王政务繁忙,朕心中只觉得欣慰,自然不会怪罪。”

    曹丕微笑敬拜,“如此看来,陛下龙座倒是十分安稳。”

    婉柔大惊,转头看着曹丕,见他一脸镇静,没有表情的姿态让人想不到他心中所想,而汉帝早已经惊慌失措,“多???多亏有魏王,才能使朕如此安心。”

    曹丕说道,“陛下,当初陛下继位,天下无一民一土归属朝廷,陛下也遭反贼追杀,几近丧命而国灭。”

    “先王为陛下打下江山安定庶民,虽说凡事不由陛下做主,但也能保陛下安逸,天下名义上为大汉领土,先王也靠着陛下的威望能够使得庶民归心百官归附。”

    汉帝握紧双拳,“能为安定天下出力,朕也略觉欣慰,只是不知魏王说这些究竟何意?”

    曹丕叹息一声,“本以为有先王遗德与陛下威严,臣能安心坐上魏王之位,继续为陛下剿灭吴蜀贼寇孙权刘备,谁知四处有叛,庶民遭难,虽然靠着众将士一一平息,但根源难治。如今仍旧四处有叛逆之声,让人不安。”

第280章 根源() 
汉帝一口气提到嗓门,颤巍巍问道,“魏王所谓根源是什么?”

    曹丕又敬拜,“臣无德无能,靠为长子而得魏王之位,天下久服先王的人如今复而又叛,根源恐怕还是因为臣还不能服众,而臣的地位已到极致,于是想还政给陛下,让陛下安抚天下。奈何众将士跟随先王已久,不忍舍弃魏廷,臣一时间并无办法。”

    汉魏大臣都知道曹丕是要提醒汉帝该让位了,而婉柔心情复杂却又无法开口说什么,汉帝沉默良久,慢慢又开口,“魏王所难,朕当设法帮助解决,如若无有他事朕要去歇息了。”说完,起身拂袖进了内殿。

    婉柔忍不住了,在殿上就问起曹丕,不过声音放得很低,“魏王,为什么对陛下这样说?”

    曹丕回答道,“殿下不必多问,但随臣上车,见过陛下也当继续巡视豫州其他地方。”

    曹丕说完就走,婉柔却呆呆看着曹丕的背影,又转身望着汉帝离去的内殿,想要过去但张子豪立刻挡在面前。“殿下,如今不是理会陛下的时候,应当随魏王前去,殿下也可把事情问清楚。”

    婉柔听罢,又看了一眼内殿入口,只好跟着曹丕与众魏官一同离开。

    车上,婉柔一直看着远方如同发呆,曹丕和张子豪并排坐在婉柔对面都带着笑容,曹丕忽然开口,“殿下何所思?”

    婉柔惊醒,转而把头转向曹丕,“方才在殿上逼问陛下,魏王什么意思?”

    曹丕反问道,“以殿下之聪慧,难道不能明白?”

    婉柔咬牙切齿说道,“你竟然胁迫陛下让位?先父魏王尚不敢如此!竟还以地位不足威慑叛军为借口,当真虚伪!”

    曹丕摇摇头,“有陛下让位之心不假,然而也并非完全都是胁迫,心中也有请愿之情,因为臣的资本想做到威慑叛军的确困难,天下毕竟是先王打下,臣只是因长子之礼而得这位置,并没散播恩威于天下,臣如果登上帝位成为天子,那天下之人就无借口再说臣胁迫皇帝,说臣不及先王地位。”

    婉柔听不进去,口说不可,张子豪开口,“殿下,皇帝是最高之位,无论在位之人是贤者或是庸人,天下都须服从,毫无道理可讲。如今魏王只是王爵,权虽在手位却不足,难免给人借口造反或者不服。”

    “之前魏王一改先王唯才是举,答应了陈群大人的九品官人法,也是为了拉拢士族支持。魏王有诸多难办之处,私心虽然不假,但凡事不能以一面而概之。”

    又把一枚白玉手镯递给了婉柔,“这是孙权刚进贡给陛下之物,微臣方才替皇后殿下挑选此物,孙权一直怀有不臣之心,如今臣服陛下难道不是魏王功劳?”

    婉柔摇头道,“宿卫不必多言,魏王父子功劳自是当然,所以魏王执政吾没意见,如果魏王还把吾放在眼中应当作罢此事,登位之事吾绝不答应,若魏王执意如此,吾当随陛下身边不复魏王左右!”

    曹丕没想到婉柔竟然不向着曹家,有点不高兴,但毕竟心里也没底,没有强硬,“如今臣的基础不牢,还需殿下相助,殿下不必如此,还容再议。”

    几日过后,曹丕来到家乡谯县,正逢曹丕生日,于是在城东开设宴席,豫州刺史贾逵带领本地官员同来赴宴,曹丕又招待当初家乡父老一同饮宴,婉柔虽然并未在谯县成长过,但对于父亲的同乡心中亦是倍觉亲切。

    贾逵举杯敬贺,“恭祝大王福寿永驻。”

    而曹丕大为高兴,“贾豫州,寡人把你调来当豫州刺史,如今刺史之位做的如何?”

    贾逵见到曹丕这样问,立刻神情变得严肃,“微臣来到这里,得知刺史不能管理各郡事务,只有上报朝廷的责任,不知为何大王要这般下令?”

    曹丕哈哈大笑,“莫非贾豫州没有权力,心中不满?当初汉室荣光扫地,各地拥兵自重,寡人就觉得正是因为州郡刺史权力太大才会导致如此,所以自然削减刺史权力,散发到各郡之中。”

    贾逵摇头,“州刺史,本是监察地方官吏而设,如今各地官吏不按法度办事,放纵坏人,不把刺史放在眼里,刺史因为无权所以也不多追究,如此下去国家怎能走上正道?”

    又列出一条清单,都是在豫州作威作福官员的名单。

    曹丕看了名单,沉默不语,这时百姓有人说道,“贾刺史为庶民开垦水田,疏通水道,处理民事从来都是正直慎重,还为国家囤备兵力粮草,草民等庶民无不称赞刺史大人。”众百姓听了,都连连开口同意。

    曹丕放下名单,“贾豫州,真刺史也。列举等人,寡人全都罢免。”又对着主簿说道,“传令发出文书,令各州学习贾豫州。”

    贾逵十分高兴,连连道谢。曹丕一声叹息,“贾豫州,论朝中大臣,没有比你更为忠心,寡人将来想封程昱为郡公,不如也封你为郡公。”

    贾逵大惊,立刻跪拜在地叩头不止,“微臣何德何能受此恩惠!所做一切但尽本职,大王不可随便授人殊荣,以免遭人非议,微臣当以死拒绝!”

    曹丕又叹一口气,“先王曾说,使天下两千石的官员都如贾逵,就无忧了,如今越发觉得的确如此。如此寡人就封你为关内侯,不得再推辞。”

    亲自下座扶起贾逵,“豫州年四十有余而得子,可谓大喜之事,如今令郎何在?”

    贾逵立刻让自己座位旁边的一小儿近前,“这是微臣之子贾充。”

    曹丕笑眯眯,“贾充,如今年方几岁?”

    贾充不答话,冷冷地看着曹丕,贾逵督促一遍,贾充这才答道,“回大王,草民年五岁。”

    婉柔看着贾充,觉得很不舒服,这孩子没有其他孩子的阳光活泼,反而很有阴沉的感觉,而张子豪盯着贾充,冷笑不止。

    坐在张子豪旁边的司马懿小声问道,“宿卫大人,为何发笑?”

第281章 以身挡刺客() 
张子豪没想到司马懿看到自己在笑,一想到他是司马懿,更加想笑了,对着司马懿说道,“司马长史,你觉得贾充如何?”

    司马懿有些奇怪,“不过五岁小儿,而且看似不擅言语,没觉得有什么奇特,莫非宿卫大人觉得贾充有过人之处?”

    张子豪叹气,“的确,自己把曹家祸害完毕,再生个女儿把你们司马一家坑死。”

    司马懿莫名其妙,“此儿年才五岁,宿卫如何得知他能生女儿?所谓坑死???莫非坑杀?”

    张子豪摆摆手,“杀倒不至于,只是叹息贾逵如此忠心,竟生出这么个东西。”

    见到司马懿已经莫名其妙的呆住了,张子豪赶忙笑道,“只是一时胡乱言语,长史大人不必放在心里,然而希望大人以后家族得势至极,还望多多照顾在下与皇后殿下。”

    司马懿虽然有些云里雾里,不过还是给人情一样得答应了,曹丕和贾逵各自回座,曹丕下令演奏歌舞。

    一曲完毕,众人兴致高昂,座间的左中郎将李伏给了对面的太史丞许芝一个眼色,许芝会意,两人一同站起走到正中,李伏敬拜,“大王,是时候登基为帝了。”

    话刚说完,许芝接上,“汉朝气数已尽,无论士族大家或是寒门庶民无不仰赖大王,魏的时代已然到来,各地出现祥瑞之兆,很多事例都已证明。”

    曹丕摇头,否决地干脆,许芝十分着急,对着周围的大臣说道,“众人以为如何?”

    大臣们立刻站起敬拜,“臣等都仰仗大王建立新时代,愿大王登基为帝。”

    婉柔觉得很孤独,第一次这样孤独,所有人都无视自己,不,或许没有无视自己,而是无视了自己的身份,在他们眼里自己只是魏王亲妹,而不是汉朝皇后,是他们自己人,理当支持魏王登基。

    婉柔想要站起呵斥,但是却又做不到,低着头失神一般,只是盯着自己桌前的食物发呆,张子豪知道婉柔在想什么,但与她的座位有些距离,只好仍旧饮酒吃菜。

    曹丕依旧不答应,挥手示意许芝与李伏回位,二人心有不甘,但也没有办法,只好回去,婉柔已经无视了周围的一切,心里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抬头看了看座间,觉得所有人熟悉又陌生,又扪心自问为什么这样沮丧,魏王登基,自己受魏王信赖,必然能得到很多,但另一面来说也会失去一些,失去什么呢,婉柔不愿承认,不愿失去。

    宴会一直持续到夕阳西下,众人酒足饭饱,十分满足,久久不肯散去,依旧各自聊天,这是曹丕过得最热闹的一个生日了,以前曹操在世,曹丕害怕惹怒曹操丢掉太子位,于是自行约束,如今能毫无拘束,心中十分享受。

    忽然通报当地百姓献礼为魏王祝寿,曹丕得知,觉得自己亦受百姓爱戴,更加高兴,立刻下令传入。

    “大王,草民等都是当地庶民,虽然离先王的家较远,但如今也能算是同乡,草民觉得至高荣耀,于是献出家中宝物为大王祝寿。”

    曹丕已经有点醉了,得意洋洋,“好,好!难得尔等有心,寡人当重赏。”

    一位百姓拿着托盘,上面放着玉器,用白布垫着,看似十分贵重,走到曹丕面前,跪下奉献。

    曹丕晃晃悠悠,站起身就要弯腰去拿,张子豪看着那百姓,正用阴冷地眼神瞄着曹丕,再看那白布下似乎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