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南北杂货 >

第367章

南北杂货-第367章

小说: 南北杂货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少钱他都不愿。

    “过年可就三十二了; 也没个着落。”五郎又念。

    “兴许是姻缘未到吧。”大娘倒是反而不如五郎那般着急。

    虽说她与林五郎也是在父母的安排下; 早早便成了婚; 婚后亦是过得不错,她二人感情一直都很好。

    但这些年经营阿姊食铺以来,大娘实在也见过了太多不幸的婚姻,如今阿姊食铺那边不少管事; 成婚了便与没成婚一般; 夫妻都是分房睡的; 家人之间亦不亲近。

    这也就是她们自己有能力,能挣钱以后的事情了; 很多人从前都是过得十分苦。

    但即便如此; 选择和离的人依旧不多; 即便是像现在这般; 夫妻二人各自过活,家人之间亦不亲近,但好歹也算有家的人,儿女总归是自己的儿女,将来年岁大了,也是要靠儿女赡养,老去之后,也需有块埋尸之地。娘家那边,大抵都是没指望的。

    相对来说,二娘就要幸运许多,不管她什么时候嫁人,亦或是终身不嫁,她们罗家始终有她的位置,罗用便是这般说的。

    倘若这天底下的人家都与她们罗家一般,那么许多女子怕就都不愿嫁人了。

    早前她们村里有个叫田香儿的女娃,乃是田崇虎亲妹。

    前几年田崇虎原本在管凉州城那家阿姊食铺,后来那家铺子被长安城这边的阿姊食铺接手了,田崇虎随罗用回长安,后来又与许二郎等人去洛阳经营南北杂货分店,听闻也是个得力的。

    待他在洛阳那边稳定下来,便把田香儿也接了去。

    这田香儿的年岁便与五郎相当,从前在西坡村那时候,也是长得又瘦又小,头发枯黄又稀疏,还常与人说,自己要多吃胖一些,将来才好嫁人。

    如今她虚岁也有二十一了,倒是确实比从前胖了些,出落得也算不错,只是再不提嫁人之事了。

    田崇虎与她在南北杂货谋了一份工,专门就是做饼干,无需操心什么,每日里上工下工的,勉强认得几个字,常去书铺租些画本看,因她兄长有能耐,自己便也无甚压力,挣那几个工钱全零花了,买衣裳买吃食租画本,日子过得十分滋润。

    听闻今年秋里有媒婆与她搭话,想帮她说个人家,田香儿当即便回了她,道自己不愿嫁。

    那媒婆听她竟说不愿意嫁,就觉得这女子太不像话,当即便出言教训,道是身为女子,应当如何如何。

    田香儿当街与她回嘴:“我如今这日子过得好好的,因何要嫁了人去受苦,又要伺候夫君又要伺候翁婆,你莫不是当我傻的?”

    给那媒婆气得够呛,不仅当街与田香儿叫骂,过后又去寻田崇虎告状,让他好生管教家妹。

    田崇虎明知她与香儿在街上对吵,这时候又怎么可能会站在媒婆那一边,于是便对她说道:“嫁人之后若是不如原先过得好,那便不嫁了吧,谁愿嫁谁嫁。”

    之后数月,那媒婆便满洛阳城去说田氏兄妹坏话,有些人愿听,有些人也是不愿听。

    总归他兄妹二人这回是出了名了,尤其是那田香儿,二十出头的未婚小娘子,敢与媒婆在街上对骂,也是少见,被坊间传为笑谈。

    这段时间二娘她们也常提到田崇虎,因为罗二娘要与大娘四娘一同组织一个队伍去往岭南,想着要寻几个得力的。

    早些年二娘刚去凉州城的时候,原本是打算在那边经营一家阿姊食铺,当田崇虎彭二当时便与她打小手,如今说起来,二娘也道田崇虎是个得力的,行事灵活亦有决断,是个去岭南的好人选。

    四娘道田崇虎如今归许二郎管,不知近日能不能走得开,需得看洛阳分店那边的情况。

    二娘于是便写了信件去洛阳,不日,许二郎的回信便到了,说是田崇虎可以去岭南,具体情况让二娘该去到洛阳再当面细说,对于组织队伍去岭南这件事,许二郎那边也是十分上心。

    这一年的十二月初,二娘再次出发去往江南。

    这一次她把七娘也一起带上了。

    六郎七娘这两个,从小可以说是由二娘一手带大,他二人出生不多久,大娘便出嫁了,又来耶娘又没了,家里事情便一直都是二娘在操持。

    日子最苦的时候,时常要饿肚子,六郎七娘两个牙都没长齐便要开始啃粗饼子,给什么吃什么,半点都不挑食,一天到晚阿姊阿姊地叫唤,也是十分窝心。

    这些年经济条件好了,大娘二娘她们给下面这几个小的零花钱,也是十分大方,不愿他们再吃苦,也生怕他们在长安城生活,若是手头拮据,会被人瞧轻了去。

    如此过了几年,也是有些把他们给惯坏了,尤其是七娘,瞧着是有几分聪明伶俐的模样,说起话来头头是道,一到叫她干活的时候,她就有些拈轻怕重。

    七娘这人表面看起来和和气气的,颇会逗趣,朋友不少,这应该也算是一件好事,然而按照四娘所言,这人其实就是胆小,生怕跟人吵架,所以时常讨好退让。

    虽说在这长安城中生活,无需处处与人争强,但二娘她们就怕她将来哪一日到了紧要关头,也会显露出胆怯无力的一面。

    大娘与二娘两个人商量商量,便决定不叫她在这长安城中继续呆着了,让她去江南。

    当然这其中也没少了四娘在一旁推波助澜。

    二娘与七娘去往江南,六郎在河南道修桥还未归来,这一年过年的时候,罗家院子便只余下罗用与四娘五郎。

    大娘近日亦十分忙碌,原本年节期间她那阿姊食铺生意就很火爆,加上早前她又抽调了几名管事随二娘去往江南,打算跟随运货的队伍去往岭南,若是那边的条件适合开店,她们就留在岭南,在那边经营一家新店。

    在如此忙碌的情况下,又有几名得力的管事被调走,罗大娘自己难免就要盯紧着些。

    林五郎和飞儿倒是常往这边来,大娘忙起来的时候,根本没工夫搭理他们,于是这父女二人便只好自己出来闲逛。

    罗用的那些弟子有时候也过来,还有罗五郎的那些友人,更是成群结队地往这边跑,这些人来来往往的,倒也显得罗家院子颇热闹。

    年初的时候,罗用收到阿普寄来的信件,他说自己的族人在常乐县已经安顿下来,如今他们已是大唐的编户,不再需要他这个首领,所以他打算来长安,和其他师兄弟一起,帮罗用经营产业。

    罗用同意了,写信回去说,二娘在江南那边的作坊缺管事和熟手,这些时候正打算从河西那边往江南调人,让阿普与她们同行,一切待他来到长安以后再做安排。

    阿普收到罗用的回信,已是农历二月底的事情了,这还是陇右道已经通了木轨道的情况下,若在从前,这信件往来所花费的时间怕是还要更长。

    羊绒作坊与毛巾作坊那边,因为二娘的信去的更早,当时她们都已经确定好了人选,做好了一切出发前的准备,马上就要启程了。

    阿普他们连忙收拾好行礼,临时雇了一辆木轨马车,与她们同行。

    这一次跟他们这些人一起走的,还有常乐书院的几名学生。

    江南那边多番客,岭南那边更加,二娘要与这些外商做买卖,自然也需要一些翻译人员。

    这几名要去江南的学生,多是汉人出身。

    河西当地的汉人,大抵都是当年汉时从中原来到边关屯田,他们当中大部分人都是军户,祖籍哪里的都有,有关内的有关中的,有河东的有山东的,亦有那江南人。

    生活在陇西的少年人们,时常会听自家长辈提起他们祖上乃是哪里哪里的人,故乡又是个什么模样。

    就在几年以前,这些少年人绝对想象不到,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去往中原,去看一看家中老人念念不忘的故土。

    天色渐渐亮了,出行的马车一辆一辆从新城中驶出,沿着一段新修的铁轨,一路往东面飞驰而去。

    坐在马车里的人们,心中满怀着期待,又隐隐有些许的忐忑。

    车窗外,雪灵渠中清水缓缓流淌,那些来自大雪山的雪水清澈甘甜,在晨光之中闪着粼粼波光,分外美丽。

    这一条美丽的水渠出现在他们常乐县,也才短短几年的时间而已,然而它却总能轻易地,在即将远行的人们心中勾出许多不舍,也让那些在外行走的常乐人分外思念自己的故乡。

第451章 帝王() 
阿普他们一路乘坐木轨马车到了焉之山下; 这山上山下一些平缓的路段; 都是已铺上了木轨道; 只余下一些陡峭难行之处,需得下车步行。

    在焉支山以东,一直到凉州城; 也都是铺了木轨道了; 凉州城再往东,便无轨道了。

    这一路以来都有木轨道,焉支山东西两端运输十分便利,只唯独到了焉支山这里,需要大量的人工来运送货物,时日长了,渐渐便有许多挑夫来焉支山谋生。

    阿普他们上山的时候,同行便有许多行人商贾,还有上山下山往来不绝的脚夫; 他们大多挑着重担; 拄着木杖,若实在走得累了,便支起木杖顶住扁担; 担子两头的箩筐,一头搁在坡上,一头悬空而挂; 如此便能休憩片刻; 挑担爬坡; 大抵都是这般行事。

    这焉支山上来来往往的人多了,山上的野兽也就也来越少了,偶有听闻野兽出没,不多时便要被人打了去。

    所以这一路上也是比较安全,行到荒坡出,常常还能看到卖热水饭食的摊子,亦有人在山上修了草棚泥屋居住的。

    待下了焉支山,过了凉州城,在玩长安方向去,便只有水泥路了。

    早年修这条路路的时候,所用的水泥还也不是如今这些改良过的水泥品种,质地稍逊,这条路自修好一来,这么多年用下来,路面难免坑洼碎裂,有些路段着实不堪行,有些路段情况稍好些许。

    这个从常乐县过来的队伍,自上了这条水泥路以后,便觉行路十分艰难。

    长安城这边,近来也是一直都在商议修路之事。

    河南道那条铁轨眼看就要竣工,早在去年十一月,便有人提出要修岭南路,后来有人通过海运,从岭南道那边运了许多货物回来,之后又有许多商贾大家行船去往岭南,如此一来,陆路似乎就显得没有那般紧要了。

    也有人提出要修去往河西的这条路,主要便以长孙无忌为首。

    长孙无忌不仅是已逝的长孙皇后兄长,他还是关陇集团中的一个重人物,在这个集团里,他也有话语权,再加上这些年经营下来,在朝堂之中亦有势力。

    这也是新皇登基以后,他能成为一代权臣的原因所在,他所依靠的,并不仅仅只是皇帝亲舅舅的这一层身份。

    而在这朝堂之中,对长孙无忌这个人忌惮提防甚至把他当成祸害来防的,也是大有人在。

    这时候长孙无忌说要修河西路,当时便有人站出来反对,表示他们还是认为应该先修岭南路。

    长孙无忌与其相争,他们便说关陇集团欺负岭南人,又道岭南那边行路艰险,时常听闻有行人脚夫为野兽所害,所以还是先修岭南路要紧。

    长孙无忌气急,这叫什么欺负人,岭南路该修,河西路就不该修?

    陇右道这些年发展得这般快,从长安城到陇右道,竟是连一条好路也无,这事能说得过去?

    再者若说野兽,大唐上下何处没有野兽,长安城中还偶有听闻野兽出没呢!

    这一来一往的,两边的人渐渐也就争红了脸,就差指着对方的鼻子互骂。

    最后还是圣人出来解围,让众人莫再相争,这两边的路一起休吧。

    他这虽是做了和事佬,但不知为何,朝堂之上不少人都觉得,圣人这其实就是在回护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心里或许也是这般想的,毕竟这朝堂之上的斗争凶险异常,圣人的身体近来也是一年不如一年,将来新帝登基,若想坐得稳,还得指望他这个亲舅的支持。

    而皇帝心中究竟是如何想的,他自己不说,自然便无人知晓。

    罗用早前在翻阅资料的时候,有意见事情引起了他的注意,也让他忍不住多想了一想。

    按那书册所言,圣人在自己即将不久于人世的时候,曾与长孙无忌详谈,倒是改让吴王李恪当皇帝怎么样?

    吴王李恪乃是杨氏贵妃所处,这杨氏,便是隋炀帝杨广的亲生女儿,他既不是长孙皇后所出,自然也就不是长孙无忌的亲外甥了,再加上李恪这个人也比李治更有主见,明显就是个不好拿捏的,长孙无忌对于这件事自然十分反对,他既反对,李世民便也就作罢了。

    待李治登基,长孙无忌手握重权,后来便趁着朝中查处房遗爱谋反案的时候,诬陷李恪,将他处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