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南北杂货 >

第279章

南北杂货-第279章

小说: 南北杂货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用叹了一口气,说道:“修这一条路,耗费虽多,却也是功在千秋,关系着你们伊吾之境的繁盛与衰微啊。”

    伊吾刺史也是叹气,他说:“不知三郎可否帮我伊吾与圣人言及此事,若是不能得到朝廷的帮助,我伊吾如此荒僻之地,以一己之力,着实难修此路啊。”

    原来这些伊吾人打的是这个主意,他们听说罗用这个人颇得皇帝青眼,虽是普通农家出身,却早早就当了官,在长安城中颇为风光,就连那恭王都因他被流放。

    所以他们这就是想让罗用帮忙在皇帝面前说说话,让中原王朝出钱出力把这条路修起来,朝廷不是一直都想加强对伊州的控制和管理吗,别的事情他们是有抵触,但是修路这个事吧,考虑到这条路将会给伊吾带来的便利以及经济利益,他们还是可以接受的。

    “……”罗用笑看了这伊吾刺史一眼,心道这小老儿想什么好事呢。

    就他们伊州这个地方,一年到头的也没交几个税,现在好了,一到修路的时候,想让朝廷帮忙了,朝廷的钱粮是从哪里来的,还不是其他地方的百姓上缴的税收啊。

    他们打的这个算盘,说白了就是想占其他地方的老百姓的便宜啊,丫太不厚道了!

    罗用笑了笑,对这伊州刺史说道:“听闻早前圣人要在陇西修路,朝堂之上便已颇多争议,今年听闻薛延陀那边又有一些不安生了,说不定又要打仗,眼下这种情况,想让朝廷帮忙修路,怕是很难。”

    “……”伊州刺史不说话了。

    薛延陀那边的消息,他早前也听闻了,此去路途颇远,消息传递并不及时,不知道现如今那边情况怎么样了,究竟打起来了没有,就像罗用所言,眼下这种情况还指望朝廷帮他们修路,着实不太可能。

    “不知三郎此番前来,是为了……”过了一会儿,那伊州刺史又问罗用道。

    “公亦知晓,我常乐县水草不肥,土地贫瘠,栽种粮食往往收成不佳,种那白叠花倒是合适,只是如此一来,粮食便成问题,听闻伊州甚能产粮,此番便来一看究竟。”罗用对那伊州刺史拱了拱手,说道。

    那伊州刺史一听,罗用想从他们这里运粮,那看来这修路的事情还有戏啊,于是心中便又有几分高兴起来,口上也不似方才那般谦虚叫穷,也不说什么人少地薄了:

    “不瞒三郎说,我伊州也就能产些许粮食,只是地方不好,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有几个粮食,往往也卖不上什么好价钱。”

    “自然是要比常乐好上许多。”罗用亦是这般说。

    “不知这修路一事,三郎可是能解我伊州燃眉之急?”伊州刺史问道。

    听闻他们罗家人也是很有钱啊,尤其是那罗二娘,从前在凉州城就是出了名的富裕,现如今她手里还有一批宝珠,先前便有人假借买货之名,从罗二娘处与他弄来几个,着实是个稀罕物什,现如今那几个珠子就在他卧室的一个匣子里藏着呢,不时便要拿出来把玩一二。

    “要说钱粮,我倒也帮不上什么忙。”罗用笑道:

    “只我手底下有个名叫衡致的弟子,前些时候鼓捣出一样稀罕物什,我看过之后,便觉此物若是交给你们伊吾,兴许能有几分用处。”

    那伊州刺史抬了抬眉毛,问道:“甚物什?”

    罗用转头看了乔俊林一眼,然后乔俊林便把自己背上那个包袱解了下来,从包袱中取出一个扁平木匣,将那匣子放在桌面上,顺手将其打开:“公请过目。”

    伊州刺史稍稍往前探了探脖子,略略垂眼一扫,然后就再也移不开视线了,不禁凑近了仔细观察。

    只见那木匣里面用细细的两根木条铺了两条轨道,轨道上还放了一辆马车,马车的两个轮子便架在那轨道之上,伸手轻轻一推,那车子竟然就在轨道上面滑了出去,十分地平稳轻巧!

    “三郎的意思,莫不是要让我修一条这样的路?”伊州刺史抬头看向罗用问道。

    “正是。”罗用笑了笑,回答说:“修那水泥路着实有些兴师动众,钱粮耗费太多,若只是修一条这样的路,想来以伊吾的财力,应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其实伊吾这个地方颇富裕,又有大片的绿洲,又是处在商道之上,虽是作为大唐的一个州,但是因其在政治上的特殊性,一年到头没交过几个税,这十几年以来,也不曾听闻他们这里有过什么天灾**,这伊吾刺史的家族肯定富得流油了,怎么可能没钱。

    “这路若是修出来了,不知是否果真好用?”若像这般,只是架一个木轨,倒也不算十分耗费财力,他们伊州便有大片的树林,砍些树木去用便是。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公观这匣中之物,可有什么不妥?”罗用对他说道。

    “看着倒是着实不错。”伊州刺史这时候确实也很心动,这马车在木轨之上移动,竟是那般轻便,若是再套上一匹快马拉车,跑起来那速度得有多快啊,而且又十分地平稳。

    “若是能在木轨外面再包一层铁皮,效果还要更好一些。”罗用说。

    “铁皮?”那伊州刺史听闻了,很是吃惊:“如何能将那般贵重之物置于野外,被人取走了可如何是好?”

    罗用:“……”

    确实,眼下这时候铁的价格还是太贵了,想要在这时候修建铁轨是不现实的,所以他才想到了木轨这个东西,据说在十七世纪那时候,英国一些煤矿区就分布着像蜘蛛网一样密集的木轨道,直到后来采矿冶炼行业越来越发达之后,才渐渐由铁轨取代了木轨。

    在这一次谈话之后,伊州刺史和他的家人们十分热情地招待了罗用,以贵宾之礼相待,不仅给他们提供了豪华舒适的住所,甚至还安排了仆从奴婢服侍。

    罗用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在伊吾街头闲逛,常常与当地的店家商贾闲聊说话,一说就是大半天甚至是一整天。

    因他为人和善,见多识广,出手颇大方,又是常乐县令的身份,在那长安城中又有人脉营生,所以伊吾当地的商贾大多也都很愿意跟他往来,罗用向他们打听起消息来,往往也是事半功倍。

    @无限好文,尽在

    数日之后,罗用等人回往常乐县,然后很快的,伊州这边便派遣了一批官吏匠人,带着钱带着人到常乐县来学习木轨道的铺设和木轨车的打造了。

    至于怎么个学习法,那也很简单,就是先从常乐县城外面的一片空地开始铺设轨道,一路向着晋昌方向铺设去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无限好文,尽在

    在铺设木轨道的时候,也会有一些需要用到水泥的地方,加入水泥的使用,能够大大提高铺设速度。

    罗用这一次也很大方,直接就把自己手头上那个烧黄水泥的方子给了他们。

    这烧水泥与做豆腐差不多,挣的就是一个辛苦钱,待到他们常乐县的棉花种植业发展起来,到时候大概也就很少有人愿意到水泥作坊干活挣钱了。

    眼下还是铺路更要紧,这一条通往伊州的轨道运输若是通了,那么往后他们常乐县这个地方,不仅粮食问题将会得到大大的缓解,就连能源问题也跟着一起解决了。

    商贾往来的密集频繁,必然会带动经济的发展,到时候又何愁挣不到钱呢。

    :

第341章 慷慨解囊() 
作者有话要说:先更新,等一下捉虫。

    伊州刺史给长安城那边写了一个公文; 说了这个修路的事情。

    他先是大大地歌颂了一下陇西目前正在修建的那条水泥路,然后又说他们也打算往晋昌方向修一条路; 这两条大路汇集在一处; 不仅伊州与中原往来更加密切; 同时也方便了伊州官员进京诉职。

    正如伊州方面所想,中原王朝确实想要加强他们对伊州当地的统治和管理; 现在伊吾人自己提出来要修这条路,他们自己出钱出力; 那还有什么不同意的,皇帝陛下大笔一挥就准了; 并且还给他们写了一封通篇赞许的回信。

    次日; 皇帝又在早朝之中提及此事; 鼓励各地官员以及各大家族积极修路。

    然而下面那些士族出身的官员们却是左耳朵进右耳多出; 修路岂是易事; 他们的家族又不能从当地百姓那里拿到税收; 若是自己掏腰包修路,辛辛苦苦把道路修起来了; 自己的腰包也空了,家族也弱了; 最后这便宜就全让垄榻上面那位给占了,真当他们傻啊?

    伊州处在那边陲之地,他们中原地区的情况又怎么能与伊州相同?

    伊吾眼下虽已纳入大唐版图; 但那毕竟也只有短短十余年时间而已,在这个交通不便通信艰难的年代; 短短十余年时间其实改变不了多少事情。

    就像伊州百姓现如今依旧称呼自己为伊吾人,伊吾王室依旧是他们实际上的统治者,在唐王朝强盛的时候,他们就是唐王朝的一个州,唐王朝一旦衰落了,他们便又是伊吾国了。

    历史上,中原王朝也曾有过衰微的时期,那时候他们连河西走廊都保不住,更别提伊吾高昌等地。

    所以说那些伊吾人修路,他们显然是为自己修的,中原这边的情况怎么相同,这边的路肯定得朝廷掏钱,朝廷出面来修。

    李世民坐在垄榻之上,看着下面的老油条们一个一个皆是一脸的不为所动,忽然觉出陇西那块棺材板儿有几分可爱来了。

    【罗棺材板儿:冤大头一般都比较可爱。】

    常乐县这边,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实践,在罗用那些弟子以及一部分常乐百姓的帮助下,那些从伊吾过来的匠人民夫很很快就掌握了铺设木轨道的要领诀窍。

    但他们还是要依照罗用当初与伊吾刺史的约定,一路将这条轨道铺到了晋昌城。

    晋昌城距离常乐县并不很远,若是骑马,半日工夫便可抵达,所以这一段木轨道并不是很长,入冬那时候开始铺设,约莫年前便能铺好。

    往返共两条木轨道,就沿着从常乐县去往晋昌城的驿道旁边铺设,这条驿道现如今也有不少地方都已经铺上了水泥路,这也为木轨的铺设过程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不过这条水泥路的施工,听闻近来也是有些停滞了,据说是因为朝廷要往薛延陀发兵,对于陇西这边的修路事宜,便有一些疏忽。

    “还好当日听了三郎劝告,没等朝廷出面来修这一条路,否则真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去了。”

    这一日,伊州刺史前来常乐县观摩查验,听闻了近来陇西这条水泥路施工缓慢之事,于是便如此感慨道。

    “外敌当前,自然是要以战事为重。”罗用如此说道。

    行军打仗这种事,那是半点也疏忽不得的,后勤粮草亦是十分紧要。

    两人复又说了几句,又到县中最好的一间食铺去吃了一顿饭,然后罗用便说要安顿他们几人先休息,明日再与他们一起去看木轨道。

    然而那伊州刺史却甚是心急,言是从伊吾骑马到常乐县,这短短两三日路程,对他来说根本算不得什么,趁着这时候天色尚还亮着,这便过去看看吧。

    于是罗用便令一名差役赶着一辆特制的轨道马车,与伊州刺史等人,一同往那城外的木轨道去了。

    这种马车的车轮是特制的,既能在平地上行驶,亦能在轨道上行驶。

    待到了地方,差役便将那辆马车赶到轨道上,车子上下轨道的那一段,涉及得也十分巧妙,从宽到窄从低到高,呈漏斗状,车子上下轨道十分容易。

    “请刺史上车。”罗用笑眯眯站在车门边抬手示意道。

    “三郎也请。”伊州刺史也向罗用拱了拱手,然后便率先上了马车。

    上车的过程中他看了看,这马车与寻常马车也无甚区别,就是前面驾车的位置,斜斜立着一根杆子,不知作甚用途。@无限好文,尽在

    待一行人俱都上了马车,伊州刺史便问罗用,罗用便与他说,那是刹车。

    “刹车?”作为一名生在公元七世纪的土着,伊州刺史并不知晓刹车是甚物什。

    “这木轨马车速度太快,单靠勒马停不下来,于是便做了刹车这个物什。”罗用说着,示意前面的差役出发,然后又对车中众人说道:“诸位一观便知。”

    罗用这话音刚落,前面的马匹便哒哒跑了起来,车中之人直觉身子稍稍往后一仰,然后便再也没有什么感觉了。@无限好文,尽在

    罗用这时候顺手推开车窗,他们便见窗外的景物飞快略过,而他们坐在车中,竟是半分也感受不到颠簸。冬日里天气寒冷,然而这些人此刻却是半点都不嫌风大,车内车外看得很是新鲜。

    过了不多久,罗用便对他们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