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南北杂货 >

第206章

南北杂货-第206章

小说: 南北杂货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一样的阶层不一样的思路,罗用的这些弟子们只是从自身角度出发,却往往会忘记了别人并不一定也是这么想,一两贯钱,对于那些生活在长安城的有钱人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被罗用这么一说,他们又觉得师父的话很有道理。

    他们师父的话总是很有道理的。

    于是这批自动伞就这么上架销售了,挂的挂,摆的摆,打开的打开,合上的合上,每一把看起来都是那样的精致又大气。

    毕竟是成本都要两三百文的物什,很多人半年才能挣到这么多钱,扣除了吃用花销,一年也攒不了这么多,至于那一二贯钱的零售价,更是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仿佛连多看几眼的勇气都没有了。

    负责二楼生活用品区的那些小孩,更是把这些自动伞盯得死紧。

    这些伞也许是他们毕生也买不起的物什,但它们关系着南北杂货的盈利,南北杂货又关系着他们这些人的生计。

    近来铺子里的生意越来越好,人手便显得有几分紧张,罗用的那些弟子都说,过些时日可能还要再添一些人手。

    在归义坊那边,许多小孩都眼巴巴盼着呢,就指着南北杂货还能再要人,自己能被头儿选中,到那边去干活。

    在他们那铺子里干活,伙食好不说,还有四季衣裳,吃得好了,穿得好了,人也洁净了,整个人瞅着就不一样了。

    留守的那些孩子们整日听那几个大孩子说铺子里如何如何,又常常能吃到他们用自己挣来的工钱买回来的蛋糕面包。

    那些糕点那样香甜,并不像是他们灰扑扑的人生里该有的东西,却又总是实实在在地被他们捧在手心里。

第245章 朝上赠辣椒() 
“今日的课程便到这里,诸位回去以后多做一些练习题; 加深一下理解。”

    “诶……”

    这一日下午; 罗用给太学丙班的学生上完一个下午的数学课以后; 又给他们每人分发了一套练习题; 让他们各自拿回家做去。

    这个年代的教学课程; 时间分配不如后世那般精细; 一堂课通常就是半日工夫,数学课是五天一次,十天一考,借着考试的机会; 罗用会把前面的知识点不断提出来给他们复习,以达到加深印象的效果。

    在这里求学的学子,毕业以后并不是像后世的学生那般; 步入社会参加工作; 他们都是以出仕为目的; 从这学校出去的学生,很大一部分都会成为一方百姓的父母官。

    也正是因为如此; 罗用在教学一事上从来不会儿戏,即便数学这一门课程对这些学生来说也许并没有那么重要。

    “唰!”

    “唰!唰唰!”

    “唰唰唰唰唰!”

    每天下午的下课时间都比较早,学生们放学的时候,外边太阳还是很大,于是罗用最近每天都能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排排的学生站在廊下,在此起彼伏的唰唰声响之种; 一把又一把的自动伞被弹开了伞面。

    这些自动伞大多都是从南北杂货卖出来的,也有一些人从他们铺子里买了自动伞回去之后,让家人重新换过一个伞面,那样的伞自然是独一无二。

    “唰!”

    “唰唰!”

    在这一阵阵的唰唰声响之中,罗用的心情格外愉悦,每一声唰唰作响,对他来说都代表着一大笔收入。

    “走了。”乔俊林这时候赶着驴车过来。

    “哦。”罗用捧着一摞从学生那里收上来的作业上车。

    长安城的夏日异常闷热,单从气温来说,可能并没有比后世高出许多,但湿度绝对高得多,再加上这个年代既没有空调也没有电扇,夏季着实难熬。

    罗用和乔俊林回到家里,也都是一声热汗。

    赵夫子只上半天课,这时候早已回家去了,四娘七娘两个已经在家里闲散了小半日,五郎六郎也从学堂里回来了,几个小孩围坐在廊下剥着毛豆,精神头瞅着都不大好。

    “今晚吃毛豆?”罗用随手将那摞卷子放到一旁,人也坐到了廊下。

    “阿枝说要用毛豆和咸肉一起煮个汤。”六郎那小子见自家阿兄回来,便往他身边偎过来。只是那面色瞧着却不是很好,嘴唇也有些发白。

    “可是中暑了?”罗用伸手擦了擦他额头上的薄汗。

    “不知……”六郎没精打采的靠在罗用膝头,小猫儿一样。

    “今日先生叫他背书,他又不会背。”五郎在一旁说道。

    五郎与六郎并不在一个班,五郎从前就上过学,有些底子,虽在口音上、以及先生的教学习惯上都有差异,但是只要适应了,基本还是可以跟上班级进度。

    六郎虽也跟着家里的阿兄阿姊学了些,但学得并不系统,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这时候在蒙学读书,一时适应不了倒也不奇怪。

    “可要阿兄教你?”适应新环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这个年代也没有祖国的花朵那一说,先生们大多都是比较严厉的。

    “五郎已经教我了。”六郎说。

    “叫阿兄。”五郎这时候正垂头剥着一个毛豆,听到这个话,头也不抬回了一句。

    “我们先生说你背得不对,好多地方都不对。”

    “我们先生倒是没说我背得不对。”

    “你们先生教得不好。”

    “你们先生事真多。”兄弟二人嘀嘀咕咕拌起嘴来。

    “阿兄你说。”六郎说不过,便来找罗用。

    “你们先生教得认真。”罗用能公然教坏小孩么?

    其实罗用也觉得七郎他们先生事情有点多,小孩子么,只要能背个大差不差,夸两句又不要他花钱,整天批评来批评去的,本来就不多的学习积极性都被他给批评没了。

    “先生说你哪里背得不对,拿来我看看?”乔俊林这时候也停好了驴车,又喂过了五对,到井边去洗了手脸,甩着水珠子到了廊下。

    “对,你问问他。”罗用拍了拍六郎的后背,鼓励道。

    乔俊林当初也是从小地方来到长安城,小时候的基础打得也不够扎实,后来他就曾在这方面下过苦功。

    六郎从屋里捧了书本出来,乔俊林坐在廊下,一点一点给他讲书上的内容,哪个字要发什么音,断句要怎么断,这一段内容是什么意思,都给他讲得仔仔细细的,其他几个小孩一边剥毛豆一边听着。

    待这些毛豆剥完了,罗用拿到厨下,见阿枝正在烧火做饭,灶台的砧板上有一些切好的咸肉。

    毛豆咸肉汤,这也是他们这几日经常吃的菜式,这大热的天,早晨买回来的肉,当天中午若是没有吃,放到晚上指定就臭了,于是就要及时用盐巴腌上,他们家现在吃咸肉比吃鲜肉还要多。

    阿枝见罗用进来,便从旁边木架上取了一个竹篮下来,言是城外种辣椒的农户送来。

    他们今年这一批辣椒种得不算早,所以成熟得也就比较晚,一直等到六月中旬,第一批辣椒才开始成熟了。

    “这么多的辣椒,一时却也吃不完,三郎你看是要晒干还是制酱?”阿枝问罗用。

    “也没多少,自家留一些,其他的拿给邻里分了便是,这大热天的,发发汗对身体有好处。”罗用说道。

    “给赵夫子也留一些?”阿枝问道。

    “对,给赵夫子也留一些。”毕竟是家里请来的先生,什么事都不能忘了他。

    罗用又在厨房里看了看,今天晚上就四个菜,一个黄豆咸肉汤,一个蒸茄子,一个炒丝瓜,一个炒鸡蛋,材料都准备好了,就差下锅。

    他们家基本上也就是这样的伙食水准,偶尔再买点鸡啊鹅啊的回来改善一下伙食,猪肉羊肉也没怎么断过。

    这两日天气热,罗用看这几个菜里边没有一个能开胃的,便自己上手,切了几个辣椒,跟咸肉毛豆一起炒了个辣菜。

    这大热的天,厨房里又烧着一个大灶台,别提多热了,罗用也就炒了这么一个菜的工夫,整个人又热出一身汗,阿枝每日为他们张罗饭食,着实也是辛苦。

    “你到外面透透气,剩下这些还是我来吧。”阿枝连忙说道。

    “无碍,横竖都是出了一身汗的。”罗用觉得不应该每日都让阿枝一个人做家务,他们这些人至少偶尔也应该帮帮忙,四娘她们几个这几日有点蔫了,大概是不想动弹。

    “衡致还未回来?”罗用一边干活,一边与阿枝说话。

    “一早就让人带话过来,言是今晚要住在归义坊。”阿枝说着,又往灶膛里添了一根柴禾:“听闻是寻着一个手艺了得的铁匠,甚都能给他打出来,他花钱把人请到归义坊,就在邢二他们那个院子的空地上搭了个棚子,整日叮叮当当地打铁。”

    “邢二他们那院子倒是够大。”

    “也就那里能让他摆弄摆弄那些家伙什,听闻这两日又买了些木材,也不知那邢二乐意不乐意。”

    “他若是不乐意,自然会说。”

    “那倒也是。”

    他们两个人都是手脚快的,一人烧火一人做菜,几下子就做好了几个菜端上饭桌。

    一个辣椒炒毛豆,一个丝瓜汤,再加上蒸茄子和炒鸡蛋,总共还是四个菜,饭是杂粮饭。

    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的时候,那几个小孩就被罗用炒的那一盘毛豆辣得哈呲哈呲的,一边哈呲一边筷子还直往那个盘子里伸。

    待吃过了晚饭,在廊下乘了一会儿凉,再去洗一个热水澡,整个人就舒爽了,罗用见那几个小的也不跟下午那般蔫头耷脑的,心里也就放心多了。

    养小孩这件事,别的都不说,健康肯定是第一位。

    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夏季是万物繁盛的季节,人们也应该顺应这个季节,使腠理宣通、卫气疏泄,心情舒畅向外。

    简言之,夏天的时候,人就不能闷着。

    长安城夏季闷热,偶尔吃一点辣椒还是很有好处的。

    六月十九这一日大朝,罗用挑着一担辣椒去上朝,引得许多官员纷纷侧目,待进了宫门,一个负责引路的寺人笑着便把罗用的担子接了过去,帮他把这一担辣椒挑到了殿外。

    皇宫里的寺人们对这块传说中的棺材板儿印象大抵都还不错,都知道那徐内侍便与他学的手艺,虽然并不是人人都能有这样的机会,但大伙儿觉得,这块棺材板儿对于他们这些寺人,应该是没有什么偏见的。

    这一日早朝之上,待众人说完了国家大事,罗用便启奏说自己有一担辣椒要分赠予圣人与诸位大臣。

    说完这个话,他就颠颠跑到殿外,挑起扁担,将自己那一担辣椒给担了进来,那一担辣椒红红火火,看得文武百官恍恍惚惚……

    很多人心里都想着,这么接地气的赠礼方式,圣人与诸位大臣约莫是不想收的。

    结果却并不是那样,圣人很给面子,张口就让宫人搬走了半担,剩下那半担,上面那几位品级高的大臣分一分,也就没什么多余的了,下面品级低的官员,根本连个辣椒蒂都分不着。

    下面这些小官也许并不清楚,其实早在辣椒这个东西面世的时候,宫里便有几位御医亲自品尝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大抵都说辣椒这个东西能够除风发汗,辟邪恶。

    所以才会有今日罗棺材板儿朝上赠辣椒,圣人与诸位大臣抢着要的这一出。

第246章 炒田螺() 
就在罗用在朝堂之上分完辣椒的第二天,南北杂货便推出一款秘制炒田螺。

    这田螺炒得又香又辣; 汤汁浓郁; 螺肉肥嫩; 一份只要三文钱; 用他们铺子里专门定制的陶罐装着。

    那陶罐约莫巴掌大小; 肚儿微圆; 开口微敞,一个罐子能装好些田螺,再在罐口盖上油纸,用细绳系好; 一罐一罐整整齐齐摆放在货架上。

    早晨的时候还是满满的一货架,很少有人买。

    因为先前没人吃过,不知道它的滋味; 再加上田螺在这个年代着实也不算什么好物; 精打细算过日子的人家; 轻易便不舍得花钱买这个,觉得是浪费; 生活富足的,大多又看不上田螺这个东西。

    待到时间过了午后,有些人知晓了其中滋味,再跑到铺子里去买,却是一罐也没有了。

    铺子里的人言是今日备下的田螺都已经炒完了,这时候再想去炒也没有原料,让他们明日再来。

    第二天有些人一早便来了; 果然顺利买到,有些人来得稍晚些,便依旧没买到。

    “怎的昨日过来没有,今日过来又没有?”一些运气不好,两回都没赶上的,这时候难免就要生出一些不满。

    “小店能力有限,每日八百份,已是极限,还请这位郎君明日赶早。”应对这种情况,罗用的弟子也都颇为谨慎,生怕一个不小心又给他们师父惹出什么事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