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南北杂货 >

第104章

南北杂货-第104章

小说: 南北杂货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来咱们家的衣服,倒是也可以拿来这里洗,比在水井边方便多了。”二娘伸手捞了捞沟里的清水,一脸高兴地说道。

    “那是自然。”井水毕竟还得费力气从井里提上来,哪像这条水沟,清水都是哗哗的自己流过来。

    “从这一段,一直到村口往东,你爱在哪里洗就在哪里洗。”大娘和林五郎这时候也出来看热闹。

    要说还是这水泥便利,从前他们若想挖条水沟,哪里有这么容易,瞧瞧这沟里头干净的,一点泥沙都没有,清亮亮的溪水轻盈盈地流淌着,看着别提多喜人了。

    当初许二郎他们想得也是周到,就在水沟对面的空地上,还修了一条窄道出来,那窄道也是用水泥抹过的,与水沟的一面沟壁连在一起,形成一个略缓的斜坡,在那上面洗衣服再好不过,蹲在水沟对面洗,就算这边大路上人来人往,也没有什么妨碍。

    许家几个媳妇这时候也从店中拿了不少菜蔬出来清洗,村中妇人们闻讯,也纷纷都挎着篮子到这边来洗衣服。

    洗菜的在上游,洗衣服的在下游,一个一个地在沟边蹲了一排,这沟里的溪水流得急,飞快就能把污浊带走,冲得远远的,就算在别人下游洗衣服,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干净的。

    在村口往东,水泥作坊再过去一些的一片平地上,分布着一条条长条形的水槽,水槽与水槽之间,大约有三尺见宽的水泥路面供人行走。

    这些水槽就是淘洗杜仲胶的场所,罗用这一天就与他的那些弟子一起,从旁边的发酵池中挖了一批最早填进去的杜仲叶出来,放在其中一个水槽里,考虑到这些树叶的腐烂程度还不是太高,便用脚踩和木棒捶打的方式,彻底将它们弄碎,然后就开沟放清水下去。

    这些水槽一个连着一个,高度也略有落差,这些杜仲胶在上面的水槽经过第一遍淘选之后,还要进入第二个水槽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淘选,去除杂质的同时,也在努力减少胶质的流失,争取用有限的杜仲树叶淘选出尽可能多的杜仲胶。

    对于杜仲胶的淘选技术,他们将来还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摸索,相信效率总会越来越高。

    罗用伸手在水槽里细细摸索着,确实也感觉到在这一水槽腐叶与清水的混合物中,存在着一些滑腻的胶质。

    只要将这些胶质洗出来,先通过沉淀的方法去除一部分清水,然后就可以把它们放在锅里煮了,最后应该会得到一锅浓稠适宜的杜仲胶,只要把它们浇到磨具之中,冷却后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形状,罗用目前最想做的,自然还是鞋底。

    冬天已经来了,胶底皮靴也是时候该要问世了。

    *  手打更新更w快*

第123章 马九归来() 
,更新快,,免费读!

    九月下旬; 离石县就开始下起霜来; 这一日清晨; 罗用端着陶碗拿着牙刷到院子外面去刷牙的时候,就看到路边的枯草上铺着一层厚厚的白霜。

    不一会儿,就听到四娘在后院那边喊:“阿兄,酱缸结冰啦。”

    “结冰啦?厚不厚?”罗用草草刷完牙,跑到后院去看究竟。

    “不太厚; 就薄薄的一层。”五郎手里提着一根木棍; 踩在一个木凳子上面,站在一口酱缸旁边; 回头对罗用说道。

    “行了,我来吧,你先去吃饭。”罗用伸手接过五郎手里的棍子,打发他赶紧去吃饭,吃完了还得去上学。

    前院那边; 二娘她们已经做起了早饭; 那味儿闻着像是芦菔煮馎饦,天气冷了以后; 家里最常见的蔬菜,也就剩下芦菔菘菜这些了。

    他们离石县这一代倒有不少人在火炕上种青菜; 所以当地人大冬天也能吃上些许鲜嫩的蔬菜,但到底不比夏秋那时候,各种蔬菜可劲儿吃,毕竟多吃些青菜; 就能多省些粮食。

    等罗用和四娘一起把这些酱缸都搅过一遍,五郎已经骑上燕儿飞,与林荣王绍三人一起奔学堂去了。

    这天气越来越冷,对于五郎上学的问题,罗用也开始有些忧心起来,眼下没下雪还好,等过些时候下雪了,几个小孩子自己骑车上学下学他就很不放心,可这上学的事,也不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罗用想来想去,觉得他们西坡村要是也能有个学堂就好了,杜构要是能一直留在这里不走就好了……

    当然那是不可能的,杜构过几天就要出发回莱州去了,罗用已经让人照着他的脚型做好了模具,就等着过两天杜仲胶做出来以后浇模做鞋底。

    离石县中就有能做皮靴的匠人,到时候罗用只要把鞋底拿过去,花钱买对方加工好的皮子,让他加工一双皮靴出来,并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

    杜构这段时间在西坡村学了不少东西,又是牡丹坐垫又是油纸伞的,连制草纸和制麻纸的手艺他也都学会了。

    这年代交通不便,莱州当地也不像长安城是一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想来这些技艺现在也还没怎么传到那边,杜构这时候回去,倒是可以将这些技艺传授给当地百姓。

    其实按罗用的想法来说,像那样的沿海地带,要是能发展一下海带种植之类的产业那就最好。

    只可惜海带这东西也不是说种就能种,野生海带品种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十分苛刻,水温太高的地方它们根本活不成,水温合适了缺少氮肥依旧不行。

    这并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解决的问题,罗用估摸着,至少也得等到有人把生物实验室鼓捣出来以后,新的海带品种才有面世的机会。

    吃过早饭,四娘依旧带着六郎七娘那两个在杂货铺里待着,二娘喂过鸡以后就把它们都给撒了出去,等过些时候下起了大雪,这些鸡就只能在鸡圈里待着了,外头冷不说,也怕遇着野兽。

    一说到野兽,罗用又有些担心起来,也不知道五郎他们几个到学校了没有,这年头也不像后世,家长要是有什么不放心的,一个电话就打到班主任那里了。

    大概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说法,实在是担心啊,年轻人只要一出门,很长时间都是杳无音讯,生死不知,家里头有个什么事情,待在外面的人同样也很难得知。

    罗用心里想着事,缩着脖子袖着手,一路下了自家院前那个小土坡。

    郑氏母女正在煮猪食,那郑氏这时候见罗用过来,就指着墙边两桶酱汁对罗用说道:“这是许家阿翁刚刚担过来的,说是腌胡瓜剩下的酱汁,拿来煮猪食挺好,我瞅着也挺好,就是听说胡瓜寒性,怕这些猪吃坏了。”

    “无碍。”罗用对她说道:“你去院中取些生姜一起煮便是,刚好天气也冷了,让它们吃些生姜还能防病。”

    “哎,我这就去拿。”郑氏在围裙上抹了抹手,交代她闺女看着火,自己提上篮子就往坡上那院子里去了。

    四娘这时候正对着一块木板皱眉头,阿兄说等过些时候,要给家里的兄弟姊妹一人做一双胶底皮靴,虽然不知道胶底是什么底,但是家里这些小孩儿都挺高兴的。

    阿兄还说四娘最近很懂事,给家里帮了不少忙,这回这个鞋子头一个就给她先做,让她给自己的鞋底雕个模具,最好是带花纹的。四娘高兴坏了,这会儿她就在琢磨这个花纹的事情呢。

    “四娘啊,生姜在哪里,你阿兄让煮猪食的时候放一些。”郑氏这时候进了院子。

    “就在这屋里头。”四娘放下手里的木板,麻利下了炕,走到杂货铺最里边的一个角落里,掀开一个约莫三尺高的宽口陶瓮,伸手从里头扒拉了几个生姜出来。

    生姜不算什么好物,这年头家家户户都要种一些,冬日里天气冷,放外头怕给冻坏了,屋里靠近火炕的地方又怕捂坏了,于是就这么用陶瓮装起来,放在角落里,在填上细沙,撒些清水,放一整个冬天都不会坏。

    郑氏这时候已经把篮子拿过来了,四娘将那几个生姜放到篮子里,想了想,又从瓮中扒拉了两块出来添进去,问道:“这些可够了?”

    “你再多拿几个。”郑氏笑道:“那猪食得有好大一锅,一顿就煮好几锅,就这几个,那些猪怕还吃不出味儿。”

    “也是哈。”四娘也笑了起来,若按人的食量,这些生姜确实不少,但那些猪可不一样,一头猪一顿都能吃一大桶了。

    “这些应是够了。”郑氏看着篮子里的生姜差不多了,便道:“你阿兄说是要防病,我今日便多放一些,把味道煮得重些。”

    提着小半篮子生姜出了院子,郑氏心中也稍稍松了一口气,像他们这种给人干活的,要从主人家那里领点东西,总是没有那么容易,若是遇着刻薄小气的,少不得就要说上几句。

    好在罗家人并不那样,今日若是换了二娘在杂货铺这边,应该就会让郑氏自己去那陶瓮中挖生姜,二娘平日节俭归节俭,倒是能信人,无论是对于彭二还是新来的郑氏母女,都很和善,也能信任她们。

    四娘倒也不是不相信她们,大约就是性格使然吧,小小年纪已经很精明能干了,整日见她在杂货铺里卖东西,却从未听闻她出过什么岔子,经过她手底下的东西,她心里头向来都是有数的。

    说起来,郑氏这次带来的小女儿平日里也唤作四娘,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傻丫头,那罗家四娘也就比自家闺女大一岁而已,郑氏与她打交道的时候,却也要透着几分小心,好在罗四娘也是个讲道理的,一般就是多问一两句,并不会无故刻薄于她。

    这一边,郑氏继续煮猪食,另一边,罗用去那几个处理杜仲叶的水槽检查过一遍,又查看过水泥厂的情况之后,便去了许家客舍。

    近来秋收结束,来他们那个水泥厂干活的人又多了不少,整个水泥厂的规模扩大了将近一倍,新建了好几个土窑,石磙也添了一些,照这个速度生产下去,除了每日卖出去的那些水泥,应该还能有一些剩余的,修路的事情,也是时候要提上日程了。

    早前罗用就想过集资捐款,主要目标还是那些城里的商贾和大户,但是事到临头,却又不知该要如何开口了,总不能直接开口管他们要吧,这多不好意思啊。

    罗用这些日子正犯愁呢,然后马九就回来了,马飞阳这小子在外头浪荡了快有大半年了,这几日刚回离石县,在家里待了没几天,就跑西坡村来了,说是要来参观水泥路和罗家的水泥作坊,这会儿他就在许家客舍住着呢。

    罗用过去的时候,马飞阳也已经起来了,正在厅堂里吃早饭。

    大半年时间没见,这家伙倒是长高了不少,瞅着也比以前强壮一些,长得还是一副唇红齿白的模样,昨日罗用见他骑马过来那英姿勃发的气势,就觉得这小子必定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心里边还不知道装了多大一张地图呢。

    “三郎今日起得早啊。”马飞阳见罗用来了,便笑着与他打招呼,在他的印象中,罗用这小子的身子骨有些弱,从前常常都是要睡到日上三竿才起。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罗用笑眯眯走过去,脱了鞋子上了炕,麻溜儿坐他对面去了,这个集资捐款的事情,还得从马飞阳这里下手。

    “我瞅着你倒不像是想吃虫,约莫还得是想吃肉。”马飞阳咧嘴冲他笑道。

    “哪儿能啊,大早上的。”心思被人戳穿,罗三郎半点都没感到不好意思,继续跟他搭话道:“我们的水泥作坊你也参观了,怎么样,有什么建议没有,毕竟你也是出去看过世界的人了,见多识广。”

    “我能有什么建议。”马飞阳喝了一口粟米粥,含糊道:“昨日不都跟你说了,过了苏扬杭州,再往南去就穷了,江南地区好是好,不过跟长安城还是没得比,你不已经去过长安城了,那就是最好的了。”

    “倒是可惜了。”罗用玩笑道:“我还当你是个见识广的,打算与你结交一番。”

    “三郎何出此言,咱们的关系莫非还不够好?”马飞阳摸不准罗用到底想说啥,只好笑嘻嘻把话接下去。

    “好是好,就是没好到让我想送你一双胶底皮靴那份上,头一批杜仲胶做出来,大概也只够做十来双鞋底的,除了自家兄弟姊妹,就连我那些弟子一时也是没有的。”罗用叹了一口气,一脸惋惜地说道。

    “什么胶底皮靴?”马飞阳登时来了兴致,他知道罗用最近又在鼓捣什么新物什了,也很想抢个先机。

    “……”罗棺材板儿笑而不语,想要皮靴,那就得先看看你值不值那个价了,天底下哪里会有免费的午餐,不给他出点力就想要皮靴?

    “嗨,不就是想要一点建议嘛,我想想哈。”马飞阳登时改了口风,这丫从前虽然不学无术,但毕竟是商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