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思考,快与慢 >

第8章

思考,快与慢-第8章

小说: 思考,快与慢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升了这些孩子的执行控制能力,而且他们在智力测验中的笔试成绩也提高了,并且这种提升的状态可以维持几个月不变。同一个小组所作的其他研究确认了参与了注意力控制的具体基因,表明家长的教育方法也会影响这种能力,研究还证明了,儿童控制其注意力的能力和控制其情感的能力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肖恩·弗雷德里克组织了一个认知反应测试,其中包括球拍和球的问题以及其他两个问题,之所以选这些问题是因为它们可以引发一个吸引人但却错误的直觉性答案(我们将在第5章中讨论这些问题)。他还对这项测试中得分很低的那些学生的特点进行了跟踪研究,发现他们更倾向于用脑海中最先出现的想法来回答问题,而不愿意费事去验证自己的直觉。这些人身上的系统2的监测功能往往较弱。那些遇到各种难题都跟着直觉走的人也易于接受系统1的其他暗示,特别是在冲动、不耐烦以及急功近利的时候,这些人就更易接受系统1的各种暗示了。例如,63%的直觉型受试者说他们宁愿这个月拿到3400美元也不愿等到下个月拿3800美元。而那些正确答出3道难题的人中只有37%持这样目光短浅的看法,希望能马上得到一笔钱,哪怕少些也可以。当被问到要想次日就收到自己订购的书愿意付多少钱时,在认知反应测试中得分低的人比得分高的人愿意多付一倍的价钱。弗雷德里克的发现表明,我们这场心理剧中的两个角色有着不同的“人格”。系统1是冲动、凭直觉的;而系统2则具备推理能力,它很谨慎,但对一些人而言,这个系统也是懒惰的。我们从不同人的不同特点中发现了相关性:有些人倾向于系统2,而有些人则更接近于系统1。这个简单的测试可以较好地反映出惰性思考的特点。

基思·斯坦诺维奇与其长期合作者理查德·韦斯特首先提出了系统1和系统2这两个术语(他们现在更喜欢将其称为第1类型过程和第2类型过程)。斯坦诺维奇和他的同事们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来研究不同个体面对各种问题时的不同反应,这也是本书所关注的问题。他们用多种不同的方式问受试者同一个基本问题:为什么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判断成见的影响?斯坦诺维奇在《理性和反思性思维》(Rationality and Reflective Mind)一书中阐明了他的观点,对书中相关章节的主题进行了大胆而独到的论述。他对系统2的两个部分作了明确区分,这一区分十分明显,斯坦诺维奇称其为泾渭分明的两种“思维”。其中一种思维(他称其为算法)负责的是慢思考和要求很高的计算活动。有些人在这些脑力活动中比他人做得更好,他们在智力测试中超越他人,并且从一项任务转换到另一个任务上时,他们往往更快、更高效。不过,斯坦诺维奇认为,高智商并不能消除成见。要想消除成见,还需具备另一种能力,他称其为理性。斯坦诺维奇对理性之人的定义和我之前说到的“勤快人”有相似之处。他的核心观点是我们应当将理性和智力区分开来。在他看来,肤浅的或者惰性思考是一个反思缺陷,是一个理性错误。这是个引人注目且发人深省的想法。为了论证自己的想法,斯坦诺维奇和他的同事们发现,在某种情况下,球拍和球的问题以及此类问题比传统的智力测验(比如智商测试)更能反映出我们对认知错误的敏感度。关于智力和理性之间的区别是否会引出更多的新发现,时间最终会告知我们答案。

示例:自我控制

“连续工作几小时,她也不会感到吃力,她处于一种‘心流’中。”

“在长达一天的会议之后,他的自我意识出现一定程度的损耗。因此他决定采用标准的操作规程,不再去想这个问题了。”

“他从来不去想自己的话是否有道理。他是特别习惯用懒惰的系统2呢,还是总是非常累?”

“不幸的是,她总是喜欢凭直觉随口就说,也许连表达感谢都词不达意吧,弱弱的系统2啊。”

第4章 联想的神奇力量

系统1的运行机制出人意料,在对其进行研究前,请先看以下两个词:

香蕉;呕吐

在刚才的一两秒钟里,你一定想到了很多,脑海中浮现出一些不愉快的图像和记忆,你的脸有些扭曲,露出厌恶的表情,而且你还可能不自觉地把这本书推得更远些。你的心率加快,手臂上的汗毛微微立起,而且你的汗腺开始分泌汗液。总之,你对那个令人反感的词的反应与对真实情况的反应相差无几。这些反应全是自发的,超出了你的控制范围。

你的大脑会不由自主地将香蕉和呕吐这两个词联系起来,暂时在两者间建立了因果联系,认为是香蕉引起了不适。这就是大脑的自然反应。结果,短期内你会对香蕉失去兴趣(不过别担心,这种感觉总会消失的)。你的记忆状态在其他方面也有所改变:你现在很容易就能识别出与“呕吐”相关的物品和概念,对它们的反应也很敏感,比如不舒服、臭味或者恶心等;看到和“香蕉”有关的词,比如黄色、水果,甚至连苹果和浆果都包括在内,也会有不良反应。

呕吐一般只在特定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比如宿醉过后和消化不良时。你肯定还能找出导致呕吐的其他相关词汇。而且,你的系统1注意到将这两个词相提并论并不常见,以前从没遇到过这种情况。你自己也有些惊讶。

这些复杂的反应快速地呈现在你的脑海中,而且都是自主发生的,无须费力。你左右不了它,也不能让它停下来。这是系统1的一个运行过程。你看到这些词后出现的一切反应都是循着一个名为“联想激活”的过程发生的:事物在你的大脑中唤起的想法激发出许多其他的想法,而且这些联想的行为在你的大脑中迅速扩展开来。连贯性是这种复杂的思维活动的重要特点,其中每个环节都是紧密相连、相互支持的。能引发记忆的词也会引发情感,还能引发面部表情变化和其他反应,比如常出现的紧张和回避倾向。面部表情和退缩行为强化了引起这两种反应的情感,这些情感反过来还会强化相应的概念。所有这些都是瞬间发生的,形成一种认知、情感和生理反应的自我强化模式,这种模式变化多样又能形成一个整体,被称为联想的连贯性。

在一秒钟左右的时间里,你就能自主且无意识地完成一件了不起的事。一旦发生了完全出乎意料的事,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简单的词语被放在一起,你的系统1就将这两个词随意联系起来,试图弄清具体情况;还预估了可能会出现(从轻度到中等程度)的危险状况,帮你作好准备去面对这些极有可能会出现的事件,以便为你将来的应对创造条件。同时,系统1还会对过去情形的骇人程度进行评估,为当前的事件发展创造条件。这样你就可以透彻了解过去,从容面对未来了。

在所发生的事情中有一点很奇怪,那就是你的系统1把两个词的简单联系看做真实的情况。你的身体对这一假想情形的反应要稍逊于对真实情况的反应,情感上的反应和生理上的反感表现可以从某个方面解释这个现象。正如近几年来许多认知科学家强调的那样,认知可以体现出来,你不只是用大脑思考,还用身体思考。

很久以来,人们一直都知道引起这些思维活动的机制是什么,这个机制就是联想。我们都能从自己的经历中了解到,有意识的思维活动中所有的观点都是井然有序的。17世纪和18世纪的英国哲学家曾经努力探求能解释这些续发事件的规律。在1748年出版的《人类理解研究》(An Enquir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一书中,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将联想的原则缩减为三个:相似性、时空相接以及因果关系。自休谟时代以后,我们对联想的定义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他的三原则仍可作为定义所有联想的基础。

什么是观点?我愿意接受开放性的看法。它可能是具体的,也可能是抽象的,能通过很多方式表达出来:它可以是动词、名词、形容词或者只是握紧的拳头。心理学家认为,观点是一张巨网上的节点,他们称其为联想记忆,这些节点和其他节点相联结。联结的类型多种多样:因果联系;事物及其特性的联系;事物及其种类的联系。有一方面我们超越了休谟,那就是我们不再将思维活动视为一连串顺序出现的有意识的观点。联想记忆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当前的研究中有这样一种见解:一瞬间会发生很多事。思维活动唤起一个看法不仅会引发另一个看法,它还会激发出很多其他看法,而这些看法还会让我们想到另外一些看法。此外,只有几个被激发出来的看法是有意识的思维活动;多数联想思维都是无声的,隐藏在有意识的自我之后的。如果说我们对大脑的运转认识有限,我们当然很难接受这种说法,因为这种说法和我们的体验背道而驰,但事实就是如此:你觉得自己很了解自己,但其实你错了。

启动效应:让人不知不觉微笑的铅笔

突破是科学研究的重点,而我们理解联想机制的第一个重大突破就是对测量方式的改进。几十年前,唯一研究联想的方法是向众人提问,比如“当你听到‘天’这个词时脑海中最先出现的词是什么”,研究者记录了不同回答出现的频率,比如“夜晚”、“晴天”,或者“日间长”等。在20世纪80年代,心理学家发现,看到一个词时,人的思维就会立刻产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可测量的,同时,很多相关词汇会被激发出来。如果你最近看到或者听到“喝”这个词,你可能会填上偏旁为“氵”的“汤”字而不会填成“场”。当然,如果你刚看到了“运动”这个词,你可能就会填上“场”字了。我们将此现象称为启动效应,也就是说“喝”这个概念在“汤”之前出现,“运动”先于“场”出现。

启动效应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果你的脑海中此时有“喝”这个概念(不论你是否注意到这一点),恰好此时有人低声跟你说了“汤”字或者在你前面远远的地方放上一碗汤,你肯定会比平时更快地意识到“汤”这个词。当然,你脑海中首先出现的不仅有汤这个概念,还有与食物相关的很多概念,包括猪肉、饿、脂肪、饮食和饼干等。如果最近用餐时几乎都是坐在摇晃的餐桌前吃饭,你的脑海中还会首先浮现摇晃这个概念。此外,启动联想的概念也能引起其他概念,尽管这种能力不算强。就像是池塘里的涟漪一样,概念的激活也是由联想概念这张大网上的一小部分向外逐渐扩展开来的。这个涟漪效应现在是心理学研究中最令人兴奋的探索之一。

关于记忆理解的另一项重大突破,是研究者发现启动效应不只限于概念和词汇。当然,单纯通过有意识的经验,你是无法了解到这一点的,但你一定要接受这个另类的想法,即你的行为和感情有时会受制于你自己甚至都没有意识到的事件。在一项实验中,心理学家约翰·巴奇(John Bargh)和他的同事们让纽约大学的数位学生从一个包含5个单词的词组中(例如“发现、他、它、黄色的、马上”)挑出4个单词来重组句子。其中一个小组的学生重组的句子中有一半都含有与老年人相关的词汇,例如佛罗里达州、健忘的、秃顶的、灰白的或者满脸皱纹的。当他们完成这项任务时,又被叫到大厅另一头的办公室里去参加另一个实验。从大厅的一头走到另一头是这次实验的关键所在。研究者悄悄地测量了他们所用的时间。正如巴奇预料的那样,那些以老年为主题造句子的年轻人比其他人走得要慢得多。这个实验后来成了经典案例。

这个“佛罗里达效应”包括信息启动的两个阶段。第一,尽管没有人提过“老年”这个词,但上述那组词令人想到了年迈;第二,这些想法催生了一种行为,即缓慢行走,这个行为与老年人相关。所有这一切的发生都是无意识的。这些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谁也没有提及自己注意到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而且他们都坚持认为自己在第一个实验中看到的那些词并未对实验后的行为产生什么影响。“老年”这个概念并非他们的自觉意识,但其行为却因此有了改变。这个由概念影响行为的启动效应被称为概念运动效应,值得我们关注。尽管你自己肯定没有意识到这个效应,但读了上述文字之后,“老年”这个概念肯定对你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假设需要站起来接杯水喝,你起身离开椅子的动作就会比平常稍稍慢上那么一点,除非你恰巧不喜欢“老年”这一概念。有研究案例表明,如果对这一概念反感,人的动作就会比平时稍稍快那么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