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思考,快与慢 >

第41章

思考,快与慢-第41章

小说: 思考,快与慢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间恰当地反映了财务总监的知识(更确切地说是他们的无知)比他们实际阐述的区间的4倍还要多。

此处涉及社会心理学范畴,因为一个诚实的财务总监提供的答案明显是荒谬的。

如果一个财务总监告诉他的同事“明年标准普尔回报率很可能在,10%和30%之间”,整个办公室的人很可能都会嘲笑他。设置这么大的置信区间无异于承认了自己的无知,社会不会认同一位靠提供资金相关知识拿工资的人的这种做法。虽然这些主管知道自己所知甚少,但承认这一点将会受到处罚。杜鲁门总统就曾发表过著名的言论,说他想找一个立场明确的“独臂经济学家”(one,armed economist),他对那些总是说“另一只手……”的经济学家烦透了。

有些机构相信了过度自信的专家的言论,就要承受代价高昂的后果。关于财务总监的调查说明,对标准普尔指数最为自信和乐观的人也会对他们自己公司的前景过度自信和乐观,也就愿意比别人承担更大的风险。(。电子书)纳西姆。塔勒布说过,对环境的不确定性了解不足必然会导致经济行为人承担本可以避免的风险。然而,无论在社会生活中还是在股票市场中,乐观主义极其重要。个人及企业会奖励那些提供了冒险且有误导性信息的人,而不是说真话的人。我们从造成大萧条的金融危机中学到的是:总有一段时间,专家间和企业间的竞争会造成大家对风险和不确定性视而不见。

青睐过度自信的专家的领域并不仅限于金融预测。其他专业人士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一位实至名归的专家需要表现出很高的自信程度。菲利普。泰特罗克的观察表明,最为过度自信的专家更有可能代表全体员工出现在新闻节目中。过度自信也会像医学上的传染病那样具有传染性。有项研究,是将在重症加护病房死亡的人的验尸报告和医生在死者生前提供的诊断进行对比。医生也表现了他们的自信,结果是:对病人临死前的诊断“完全确定”的临床医生中有40%的诊断是错误的。同样,过度自信的专家也间接受到了病人的影响:“通常,临床医生显现出的不确定是一种懦弱的表现。自信的人比对事情持不确定态度的人更受人推崇。医生将自己的不确定透露给病人会遭到大家的指责。”完全认识到自己无知的专家可能会被更自信、更能获得病人信任的竞争者取代。对不确定性的无偏见评价是理性的基石,但这并不是个人或机构想要的。在危机中,极度的不确定会造成严重后果,而且在风险高的时候承认自己只是在猜测的做法特别不易被接受。所以,假装知道通常是首选的解决方式。

当支持夸张的乐观主义情感因素、认知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共同作用时,有时就会导致人们承担一些风险,且这些风险在他们知道胜算的情况下是可以避免的。没有证据表明经济领域的风险承担者对于孤注一掷的赌博有特别大的兴趣,只是他们不像胆小的人那样有风险意识罢了。我和丹。洛瓦洛杜撰了“无谓的预测和胆小的决策”这个短语来描述风险承担的背景。

对决策高度乐观带来的影响是好坏参半的,但乐观对顺利进行的影响肯定是积极的。乐观的主要益处是使人有了从受挫中复原的能力。正像积极心理学创始人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认为的那样,“乐观的解释风格”通过捍卫自我形象使人产生了复原力。从本质上来说,乐观风格包括对成功进行嘉奖和对失败少加责备。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这种风格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塞利格曼记录了多个高失败率行业的训练效果,例如上门推销保险(网络时代以前的普遍做法)。当某个人被一个愤怒的主妇当面摔门拒之门外时,这个人肯定会想“她是个糟糕的女人”,而不是“我是个笨拙的销售员”。我一直认为,在科学研究这一领域,乐观对成功而言同样不可或缺:我遇到的成功的科学家都会夸大他或她正在进行的研究的重要性。我还相信,不爱夸大自己重要性的人在反复面对挫折和失败时会一蹶不振,这种情况也是大多数研究人员的结局。

“事前验尸”:部分克服乐观偏见的方法

可以通过训练克服过度自信的乐观偏见吗?对此,我并不乐观。训练人们设定置信区间的多次尝试表明了他们的判断并不精确,只有几个人是相对成功的。利用许多已经知道结果的以往案例进行训练以后,荷兰皇家壳牌公司的地质学家在估测可能的钻井场时,就变得不那么自信了。人们经常会引用这个例子。在其他情况下,在人们判断时鼓励他们考虑相互竞争的假设可降低(但不会消除)他们过度自信的程度。然而,过度自信是系统1特性的直接结果,可被驯服但不能被彻底改变。问题的主要障碍在于,主观自信是由人们构建的连贯的故事决定的,而不是由支持它的信息的质量和数量决定的。

各个组织也许比个人更能抑制乐观主义情绪,而抑制这一情绪的最佳方法是由加里。克莱恩提出的。加里是我的“对抗性合作者”,他推崇直觉型决策,反对偏见的说法,对运算法的反对态度也很明确。他将自己的提议称为“事前验尸”。流程十分简单:当一个机构即将做出一个重要决策但还没有正式下达决议时,克莱恩提议召集对这个决策有所了解的人开一次简短的会议。在会议之前有一个简短的演说:“设想我们在一年后的今天已经实施了现有计划,但结果惨败。请用5~10分钟简短写下这次惨败的缘由。”

加里·克莱恩关于事前验尸的观点立刻引起了巨大反响。当我在某场达沃斯会议上偶然谈到这个观点时,一个坐在我身后的人低语道:“就为这一点,来参加这次达沃斯论坛值了!”(后来,我注意到这个说话的人是一家大型跨国公司的执行总裁。)事前验尸观点有两个主要优点:决策快要制定好时,许多团队成员会受到集体思考的影响,而事前验尸则扼制住了这种影响。另外,它还激发了那些见多识广的个人的想象力,并将他们的想法引导到最需要它们的方向。

当一个团队将注意力集中在决策上,特别是当领导宣布他的意图时,人们对计划好的步骤的可行性的疑虑就会渐渐减弱,到最后,这样的怀疑还会被认为是对团队和领导的不忠诚。如果某个团队中只有支持决策的人才有发言权,那么对怀疑的抑制就会造成这个团队的过度自信。事前验尸的主要优点是它引发了怀疑。另外,它还助长了支持决策的人去探寻他们先前没有考虑到但却可能存在的威胁。事前验尸并不是灵丹妙药,也不能提供完整措施使我们避免恼人的意外,但这一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计划的损失。而这些损失一般都是因眼见即为事实的偏差以及盲目的乐观主义导致的。

示例:乐观偏见与过度自信

“他们有控制错觉,他们严重低估了障碍。”

“他们好像因为竞争忽略而遭了殃。”

“这是一个过度自信的例子,他们似乎认为自己知道的比实际的多。”

“我们应该开一个事前验尸会议,有人也许能想到一个被我们忽略了的威胁。”

第四部分 选择与风险

第25章 事关风险与财富的抉择

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某一天,阿莫斯给了我一篇打印好的文章,其作者是瑞士的经济学家布鲁诺·弗雷(Bruno Frey),文章讨论的内容是经济理论的心理学假设。

我对这篇文章的深红色封面仍然记忆犹新。尽管布鲁诺·弗雷本人几乎已经忘了写过这篇文章,但我仍能记起文章的第一句话:“经济理论的传播者(即经济学家)是理性且自私的,其倾向性没有发生变化。”我对这种说法感到很吃惊。在我隔壁那栋房子里工作的一些同事就是经济学家,但我却未曾发现我们在理智方面存在什么本质差异。对于心理学家来说,人不会是完全理性或完全自私的,而且其品位也不可能一成不变,这一点不言自明。我们两个学科似乎在研究不同物种,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后来将这两个物种称为经济人和人类。

心理学家所了解的经济人与人类不同,他们认为人类拥有系统1。人类的世界观受制于眼见即为事实的原则,因此他们不能像经济人那样有一致性和逻辑性。他们有时很慷慨,经常愿意为自己所在的团队作出贡献,而且他们对于自己明年甚至明天会喜欢什么都没有什么想法。那时我们有机会进行一次跨学科的有趣交谈,没想到那次交谈会确定了我的职业生涯。

面对风险,我们不是理性的经济人

给我看过弗雷的文章后不久,阿莫斯就建议我们将下一个研究项目定为决策制定。对于这个课题,我几乎没有一点概念,但阿莫斯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和领军人物,他说他会教我。在他还在读研究生时,就曾和别人合著了一本《数学心理学》(Mathematical Psychology),他指定了几个章节让我看,说这些章节可以帮助我入门。

我很快就了解到,我们的主要课题是研究人们在作有风险的选择时的态度,而且我们要找到一个特定问题的答案,这个问题就是:在不同的简单风险之间和在有风险与确定的事情之间,究竟是什么规则操控了人们的选择。

简单的风险问题(比如“有40%的概率赢得300美元”)对于制定学习决策的学生而言,就像是果蝇之于遗传学家的意义一样。对简单风险进行的选择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模式,这个模式和研究者想要了解的更复杂的决策问题有着相同的重要特点。各种风险表明,这些选择的结果永远不会是确定的,即使表面看上去很确定的结果也是不确定的:在签订购房合同时,你不知道将来自己卖掉这所房子时价钱会是多少,也不知道邻居的儿子很快就会学吹大号。我们在生活中作出的每个重要选择都会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正因如此,学习决策制定的学生才希望在模拟情景中学到的课程中有一些知识可以在更加有趣的日常问题中得到应用。当然,某些决策理论家之所以研究简单的风险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其他的决策理论家就是这样做的。

这一领域过去有个理论,即期望效用理论(expected utility theory),这个理论正是理性代理模式的基础,时至今日依旧是社会科学中最重要的理论。期望效用理论并不是按照心理学模式设计的,它是基于理性的基本原则(原理)作出的逻辑选择。

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如果你对苹果的好感多于香蕉,那么,你也愿意以10%的概率赢得一个苹果,而不是以同样的概率赢得一根香蕉。

这里的苹果和香蕉代表任意选择对象(包括风险),10%的概率代表任何的可能性。20世纪最伟大的知识分子之一、数学家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和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顿(Oskar Morgenstern)从几个原理中推导出了风险的理性选择理论。经济学家赋予了期望效用理论双重角色:作为一种规定决策制定方式的逻辑,作为对经济人决策方式的描述。尽管同为心理学家,阿莫斯和我却是从那时才开始明白人类究竟是如何作出风险选择的,而且我们对人们的理性没有作任何假设。

我们保留着每天进行若干小时交流的习惯,有时在我们的办公室里,有时在餐厅,最常见的方式是步行走过耶路撒冷那些静谧的街道,边走边谈。就像在研究判断问题时所做的那样,我们仔细审视了自己的直觉性偏见。我们花时间设计出简单的决策问题,并自问要如何作出选择。例如:

你愿意选择哪一项?

A。抛硬币决定。如果是正面,你会得到100美元;如果是背面,你就什么都得不到。

B。肯定会得到46美元。

我们并没有试图找出最理性或获利最大的选择。我们想找到一个直觉性选择,一个一看就想选的选项。我们几乎总会选择同样的选项。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两个都会选B选项,而且很可能你也会这么选。当我们自信地达成一致时,我们都相信,结果证明我们这种想法几乎总是正确的,大多数人都会作出跟我们一样的选择,而且我们持有这种想法仿佛有可靠的证据一般。当然,我们知道此后还需要对自己的直觉加以证实才行,但通过扮演实验者和受试者的双重角色,我们就能顺利推进实验。

在风险研究进行了5年之后,我们终于完成了一篇文章,《前景理论:风险下的决策分析》。我们的理论仿照了期望效用理论,但两者还是存在着根本上的不同。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模式是纯描述性的,而且我们提出这个模式的目的是要用文件证明并解释对不同风险进行选择时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