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思考,快与慢 >

第18章

思考,快与慢-第18章

小说: 思考,快与慢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男女出生次序明显是随机的。每个婴儿的出生是各自独立的。在前几个小时内出生的男婴女婴数量并不会影响到下一个出生婴儿的性别。现在,请考虑一下可能的序列:

男男男女女女

男男男男男男

男女男男女男

出现这些序列的可能性是一样的吗?人们的第一反应都是“肯定不一样啊”。但是,这样的反应是错误的。因为每个婴儿的出生都是独立的事,并且生男生女的概率也几乎相等,6个婴儿任何一种可能的性别顺序都与别的顺序概率相等。即使是现在,你仍然认为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但它实际上是反直觉的,因为只有第三种顺序是随机的。如我们所料,“男女男男女男”比其他两种顺序更有可能发生。我们追求模式,相信所处的是一个各方面都相互联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规律(例如6个女婴的顺序)并不只是偶然发生的,它还是机械的因果联系或是人的意志的结果。我们并不期待在一个随机的过程中找到规律。但当探寻到一个可能的规则时,我们就会抛开这个过程是真正随机的想法。随机过程会产生许多序列,以使人们相信这个过程完全是不随机的。如此你就可以看出来为什么假设的因果关系有进步发展的优势。它是我们从先辈那里继承的一般警觉性的一部分。我们会习惯性地搜寻环境变化的可能性。狮子可能随时都会出现在平原上,但注意到狮子出现频率的明显增长并采取行动则会安全许多,即使这种增长只是由于随机过程的波动而发生的。

对于随机性的广泛误解有时会带来重大影响。在我和阿莫斯合作的一篇代表性文章中,我们引用了统计学家威廉·费勒(William Feller)的阐述,他说,人们很容易在根本没有模式的情况下创建模式。“二战”期间,火箭弹在伦敦密集地轰炸。人们普遍相信爆炸不可能是随机的,因为地图显示,爆炸点在各地的分布有明显区别。一些人猜测没有被炸的地点住有德国的间谍。一份严谨的统计分析显示,爆炸点的分布是随机程序的一个典型代表,同样也是令人产生它并不是随机的这一强烈印象的典型代表。费勒评论道:“在没受过专业训练的人看来,这一连串轰炸行动就好像具有某种规律或趋势了。”

“很快,我得到一次机会可以把我从费勒那儿学到的知识派上用场。1973年爆发的赎罪日战争中,我作出的唯一一项重大贡献就是建议以色列空军的高级官员停止一项调查。一开始,由于埃及地对空导弹表现出色,空战对于以色列来说很不利。以色列方面人员伤亡惨重,其人员分布也不均衡。有人告诉我说,有两支来自同一基地的空军中队,其中一支被击落了两架飞机,而另一支一架也没有被击落。为了弄明白那支不幸的空军中队到底做错了什么,相关人员对此展开了调查。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其中一支空军中队比另一支更有效率,也并未发现他们在操作上有何不同。当然,飞行员的生活在很多方面会有所不同,据我回忆,其差异包括他们在任务之间回家的次数以及报告任务的执行情况等。我当时给出的建议是,司令部应该明白之所以出现不同结果仅仅只是因为他们运气不同而已,应该停止对飞行员的调查。我推断这次事件很可能是由于运气不佳,对不明显的原因进行随机调查必定是劳而无功的。与此同时,空军中队不断有人员损失,没有必要再给他们增加额外的负担,让他们觉得那些去世的伙伴做错了什么。”

几年以后,阿莫斯和他的同学汤姆·季洛维奇(Tom Gilovich)、罗伯特·瓦隆(Robert Vallone)对篮球随机性的错误直觉所作的研究引起了轰动。运动员有时投篮顺手的“事实”普遍被运动员、教练和球迷们所接受。这样的推断是顺理成章的:如果一个运动员连续进了三四个球,你就会不由自主作出判断:这个运动员正处于“投篮顺手”的状态,得分率暂时增加。两队队员都持这种判断,队员也更爱将球传给打得顺手的人,对方球队则会用两位防守球员防卫这位进攻球员。然而,对上千个投篮动作的分析结果却十分令人失望:在职业篮球比赛中,无论球是从球场上投出还是从罚球线投出的,根本没有“投篮顺手”这回事。当然,一些球员会比其他球员投篮更准,但进球与投篮未中都只是随机的。“投篮顺手”完全只是旁人所见,而且他们太快作出评判了,以至于感知不到随机事件中的顺序和因果关系。“投篮顺手”是一个影响深远的认知错觉。

公众对于这项研究的反应也是这项研究的一部分。这个发现令人惊讶,很快就受到了媒体关注,而大家普遍的反应都是不相信。当著名的波士顿凯尔特人队教练瑞德·奥尔巴赫(Red Auerbach)听说了季洛维奇及其发现(研究)时,他回应道:“这人是谁呀?他做了个实验是吧?不过我对他的观点不敢苟同。”在随机性中发现规律的想法往往不可逆转,肯定比某个人作了一项研究更有说服力。

对规律的错觉在方方面面影响着篮球赛场。你要用多少年的观察才能肯定一个投资顾问是有真才实学的?一个执行总裁实现多少次成功的兼并,董事会才能确定他对这项工作有着非凡的才能?简单说来,如果你听从自己的直觉,就常常会因为把随机事件看做是有规律的事件而犯错。我们都非常愿意相信生活中大多数事情并不是随机的。

在本章开头,我引用了一个美国癌症发病率的例子。这个例子本来是有意写给统计学老师看的,我是从前文中提到的两位统计学家霍华德。维纳和哈里斯。≮我们备用网址:≯泽维林所写的一篇有趣的文章中看到这个例子的。他们写这篇文章得到了盖茨基金会17亿美元的赞助,用以调查那些最成功的院校有哪些特点。许多研究人员在那些名声显赫的院校中作调查,希望发现这些学校的与众不同之处,从而寻求成功教学的秘密。这项研究的结论之一是,这些著名院校规模普遍较小。例如在宾夕法尼亚州对1662所院校的调查中,排名前50的院校里有6所规模都较小,是(普通院校)的3倍多。这个数据使得盖茨基金会积极投入大量资金建立小规模的院校,有时会采取将大的院校拆分成小的院校的方法。另外,其他著名的机构中至少有一半也采取了同样的做法,例如爱林伯格基金会和皮尤慈善机构也采取了同样的做法,美国教育部还启动了“小型学习社区计划”。

你可能会觉得上述做法很有道理。我们很容易从因果关系角度去解释小规模的院校为什么可以提供优质的教学。我们认为,比起大规模院校,小规模院校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及鼓励,因此能培养出成就卓越的学者。但不幸的是,这样的因果分析是无意义的,因为得到的结论都是错误的。如果那些向盖茨基金会提交报告的统计学家们调查过最差学校的特点,他们会发现那些较差的学校也比水平一般的学校的规模小一些。事实上,规模小的学校办学水平并一定更高,他们只不过更懂得变通而已。维纳和泽维林说,如果真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大规模院校可以提供多种多样的课程,所以容易收到好的效果,特别是学生能拿到高分。

多亏了几年来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我们现在才能清楚地知道阿莫斯和我所瞥见的不过是冰山一角:小数定律包含在大脑工作的两个重要部分中。夸大对小样本的信任只是众多错觉中的一种,比起信息的可靠度,我们会更加注重信息本身的内容,其结果就是我们会将周围的世界变得比数据所能证明的更加简单和统一。在想象的世界中过早下结论比在现实中更有把握。统计学家的很多观察研究都可归结到因果关系的解释上,但他们却不承认是这样的。许多事实其实只是巧合,包括事件的采样。对偶发事件作出因果关系的解释必然是错误的。

示例:小数定律

“没错,自从这个新执行总裁接手后,电影制片厂已经制作了3部优秀电影。不过,现在说他老练还为时过早。”

“统计学家能够估算出这个交易新手表现出来的强劲势头是否是偶然的,所以在咨询统计学家之前,我不会相信他就是个天才。”

“观察的样本太小,所以不能作出任何推断。我们不要遵从小数定律。”

“在我们有足够大的样本之前,我计划对实验结果暂时保密。否则,我们会有过早下结论的风险。”

第11章 锚定效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阿莫斯和我曾临时赶制过一个幸运轮盘,上面刻有零到100的标记,但我们对它进行了改装,使指针只能停在10或65的位置上。我们从俄勒冈大学招募了一些学生做这项实验。我们两人中有一个会站在一个小组前面,转动这个幸运轮盘,并让小组成员记下转盘停下时指向的数字,当然了,这些数字只可能是10或65之后,我们问了他们两个问题:

你刚才写下的关于非洲国家占联合国(所有成员国)的百分比的数字大还是小?

你认为联合国中非洲国家所占的比例最有可能是多少?

幸运轮盘的转动根本不可能为任何事情提供有用信息,即使没有经过改装的轮盘也不可能,实验的受试者应该忽略它的影响,但他们没有做到这一点。那些看到10和65的人的平均估值分别为25%和45%。

我们研究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很普遍也很重要,因此你应该记住它的名字:锚定效应。人们在对某一未知量的特殊价值进行评估之前,总会事先对这个量进行一番考量,此时锚定效应就会发生。这一效应是实验心理学中最可靠也最稳健的结果,即估测结果和人们思考的结果很相近,就好比沉入海底的锚一样。如果有人问你甘地死时年龄是否大于114岁,你在估测他的死亡年龄时会比锚定问题是35岁(死亡)时更高。你在考量买房要花多少钱时,也会受到要价的影响。同样的房子,如果市场价格高,它就显得比市场价格低时更有价值,即使你决心抵制价格的影响也没有用。此类事例不一而足,锚定效应的事例不胜枚举。一旦你要考虑某个数字是否会成为一个估测问题的可能答案,这个数字就会产生锚定效应。

我们不是最先观测锚定效应的人,但我们的实验是第一个揭示其荒谬性的实证研究:人们的判断明显受到没有任何信息价值的数字的影响。若想解释轮盘的锚定效应是合理的,这似乎不太可能。阿莫斯和我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中提到了我们的实验,我们在这份杂志上发表的所有研究成果中,这是最著名的一个。

但唯一的问题是:阿莫斯和我对锚定效应体系中的心理学现象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他支持一种解释,我则偏向另外一种,而且我们从来没有找到解决这个分歧的方法。几十年后,无数研究者通过努力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问题明确了:阿莫斯和我都是正确的,是两个不同的机制共同作用产生了锚定效应,即一个系统对应一个机制。锚定有一种形式,即它是在进行刻意调整时发生的,这也是系统2的一种运行模式。还有一种是由启发效应产生的锚定,是系统1的一种自主显示模式。

对锚定值的调整常常是不足的

阿莫斯喜欢将调整,锚定的启发式想法作为估测不确定值的策略:从锚定的数字开始,然后估测它是过高还是过低,接着让大脑从锚定数值上“转移”并逐渐调整你的估值。调整通常会过早结束,因为当人们不再确定他们是否应该继续移动时就会停止移动。在我和阿莫斯意见出现分歧的几十年后,也就是阿莫斯去世的几年后,两位心理学家分别提出了有关这个(调整,锚定)过程令人信服的证据,这两位心理学家在其职业生涯早期曾和阿莫斯一起共事过,他们就是埃尔德·沙菲尔(Eldar Shafir)和汤姆。季洛维奇,参加研究的还包括他们的学生,阿莫斯的“徒孙”们!

为了验证这个想法,请拿出一张纸,从纸的底端由下而上画一条2。5英寸长的线,徒手画,不用尺子。现在请拿出另一张纸,从纸的顶端开始由上而下画一条线,在距顶端2。5英寸处停笔。比较这两条线。你很可能会估测第一条2。5英寸长的线比第二条短,因为你并不确切地知道这样的一条线究竟该是什么样的。这种估测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你若从纸的下端开始画起,就会停在下面的不确定区域;如果你从纸的上端开始画起,就会停在上面的不确定区域。罗宾·勒伯夫(Robyn LeBoeuf)和沙菲尔在日常经历中发现很多关于这种机制的例子。为什么你在开车下了高速公路驶入城市街道时还会开那么快,如果是边聊天边开车,速度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