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农女有福 >

第87章

农女有福-第87章

小说: 农女有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德也能理解,反正大家都要各自去量自家的田埂土边究竟能栽种多少桑树,也不会马上定下来,所以决定明日再来。

    到时候只需要登记一下就可以了,也不会耽误他们去别的村子收税和宣传栽桑之事。而且,他们能拿到顾家村人订桑苗的证据,也更容易说服其他村子的人。

    想着,刘德干脆站到高处,大声喊:“大家静一静,都静一静。”

    等村民们都安静下来之后,刘德又大声说道:“感谢大家如此踊跃的拥护我们青天大老爷的政令,诸位不用担心,你们今日之内算好桑苗的数量就可以了。我们明日一早,会先到顾家村给大家登记,届时听到锣声,仍旧来村口就是。”

    其实他们下来收税,并不是每日都要回去的,要不在路上花费的时间过多,太耽误正事了。所以,通常都是就近找里长、村长或者村民家中食宿,按人数支付给村民钱粮,由衙门里统一贴补。

    但是今天,他们却是一定要回去的。

    这么重要的事情,他们不回去给大老爷禀报,若是让旁的组争了先,那不是亏大了么?

    邀功这种事,当然是越早越好。

    毕竟谁也不知道,别的组会不会也恰好遇到一个像有福那样的小姑娘,灵光一闪,就找到一个大家都认可的、两全其美的法子。

    所以他们才会说明日一早再来,要不然直接在这里等着大家回家弄好了来登记就好了。

    村民们都点头称好,纷纷回家拿豆子记数去了。

    这些村民大多不识字,也不懂什么算术,需要计数的时候,大多是用的笨办法,比如以细竹片或者小石头来计数。而这会儿大家心中急切,所以都选择回家拿豆子,反正只是用来计数而已,用了也不会有损失。

    一棵桑树一棵豆,算完了之后把豆子倒出来数就是了,数好了记下来,又把豆子放回去就是。如果担心自己记不住,那也没关系,反正豆子在竹筒里装着,只要封好了,不让豆子掉出来就行。

    到时候当着衙门里的人现数都可以。

    又简单,又方便。

    顾长庚倒是不用这么麻烦,不过还是回家去说了一声,又拿了一根有有福有墨双手张开那么长的竹竿,然后才带着几个孩子上坡去。

    到了自家地里,顾长庚将竹竿放在地上,一节一节的往前数,有福有墨和徐闲数另一边,几个孩子嘻嘻哈哈的,一个接一个,用自己的手臂来计算。

    就是三个孩子将手臂张开,然后一个接一个的排开,然后换位置,换了两个人就是一棵桑树的距离。

    反正大家的手臂都是差不多长的。

    一开始,他们都嘻嘻哈哈的,玩得很开心,结果玩着玩着,就玩不动了,主要是手臂一直张开实在是太累,顾长庚乐得哈哈大笑。

    不过,大笑之余,他还是去找了一根长树枝,比着自己手上的竹竿折了,交给孩子们用来丈量。

    因为都是两边一起丈量,他们的动作很快,不到一个时辰,就把所有的土边和田埂需要的桑苗给量出来了。沙土不用量,算了亩分然后按照行间距来算就行了,这个有墨就可以独立完成。

    到了晚上,(收税的胥吏是下午才来顾家村的,他们是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收的)等一家子都到齐了,顾长庚就把下午去交税的时候发生的事情给大家说了,只是隐瞒了有福说的那句,她会养蚕。只说是有福觉得,养蚕会赚到钱。

    经过这么一两个月时间,大家对有福的直觉和运气,都还是很认可的,所以谁都没有反对,都纷纷觉得可行。

    最终,定了除了土边桑和田边桑之外,再将家中的沙地拿出两亩半来栽桑,至于剩下半亩,当然是要留着来种花生的。

    “三哥哥我们一起算要多少桑苗吧。”家里头的人一商量完了,有福就迫不及待的拉了有墨说道。

    “好、”有墨笑眯眯的看着有福,摸了摸她的脑袋,回屋去拿了算筹。

    等拿了算筹回来,有墨一边拨弄算筹,一边问有福:“妹妹,栽土里的桑苗还是我们之前那个距离吗?或者是密一些?”

    不等有福开口,顾李氏就在一边说道:“可以密一些吧?既然只在土里栽桑树,不用担心庄稼被抢遮了阳,或者抢了肥,密一些好点,能多栽一些。”

    有福连连点头,说道:“嗯嗯,三婶说得对,密一些好。”

    “密一些是多密啊?三尺?四尺?”有墨皱了眉头问。

    “嗯……咱们家的沙地都是向阳而且不背风的。”有福说着想了想,有些迟疑的伸手比划了一下,嘴里说:“这么宽吧?大概两尺多,不到三尺?”

    有墨说道:“那就先按两尺半来算。”说着,顿了顿,又道:“反正算错了也没关系,衙门里头的人应该会公布每亩地种多少桑苗比较好的。”

    有墨还真没说错。实际上,他们不仅会公布,还会帮着算。

    所以,当顾长庚他们把自家算好的桑苗报给刘德的时候,刘德都惊呆了。

    因为,顾长庚家可是除了田边和土边之外,另外还要种两亩半的桑苗。田边土边就不说了,那两亩半沙土所需的桑苗数,和他算出来的几乎是八九不离十。

    顾长庚搓了搓手,做出一副不好意思的样子来,说道:“家里头的孩子刚学了用算筹计数,一丝心痒,就自个儿胡乱算了,怎么?有什么不对吗?”

    怎么会不对,就是因为太对了,他才吃惊的好吗?

    他可不相信,这是瞎蒙的。

    一个孩子,会用算筹计数还好说。可是这会用算筹计数,还能知道桑苗栽在坡上向阳的沙土里,每一棵之间的大致距离,这就太不正常了啊。

    “家里的孩子有看过农书?”

    刘德只想到这一种可能。

第168章 不如想办法‘说破’() 
听到刘德的问话,顾长庚略微沉思了片刻。

    无论他怎么遮掩,有福的异样早晚都会被人发现的,毕竟有福还小,并不能时时刻刻都记着遮掩。就算她能记得遮掩,可大家都不是瞎子……

    既然如此,还不如想办法说破?

    当然,此说破非彼说破。

    主意拿定之后,顾长庚就道:“其实,不是我那小孙子看过农书,而是我那小孙女自个儿觉着,那桑苗之间的距离就应该是两尺多三尺宽,两个孩子就商量着取了两尺半这个中间数。”

    刘德越发吃惊:“你那小孙女?她怎么会知道?”

    这读过书的男娃子也就罢了,她一个黄毛丫头也能懂这些?不可能吧……

    难道说,是这顾老爷子故意的要给他那孙女造个善种地的名声出来?

    不能吧?不过一个小丫头片子,早晚是别人家的人,用得着这么小就造名声吗?

    而且,就算是庄户人家的孩子,对于一个女娃子来说,这善种地,也不算是什么特别好的名声吧?还不如说她女红好,从小就勤俭持家呢。

    这样一想,刘德看向顾长庚的眼中,就有些迟疑不定了。

    顾长庚装着没看出刘德的质疑一般,苦笑一声,说道:“我也觉得不可能,不过事实就是如此,千真万确。”

    “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啊。最后还是我那老婆子提醒了我一件事,我才有些醒悟过来。”

    “什么事?”刘德心里头也好奇得很,顾长庚的话音一落,就急急问道。

    顾长庚微微闭了眼,做出一副回忆往事的样子:“事情要追溯到太祖年间了,记得那时候太祖皇帝刚刚把北漠人赶走,登上皇位也没几年。噢,对,是兴武三年!”

    “兴武三年的某一天,我们村子里来了一个独身的妇人,她只说自己姓孟,也不知道是夫家的姓还是娘家的姓。”

    “这位孟娘子到了咱们村子之后,就在村里头买了一块地,请人起了房子,就此居住下来。”

    “说起来,我们村子也有好几家外姓人,可像孟娘子那么奇怪的,却很是少见。”

    “可以肯定,她不是本地人,甚至还可以确定,她不是我们蜀地中人,因为她说话的口音听着非常奇怪,说话基本上是没人能听懂。”

    “这孟娘子吧,为人极其孤僻。到咱们村之后,也没有人找过她,连封信好像都没收到过。也没见她给谁寄信。她也不和旁人打交道。可以说除了必须要和村民接触的时候之外,她从来不会和旁人说半个字。成日里就关着她那小院的门,也不知道是在做什么。”

    “后来吧,大概是永安二年,我那小孙女有福一岁多,不到两岁的时候。有一回我抱着我那小孙女出去玩,迎面就碰着了那位孟娘子,她不知怎么的,好像就很喜欢我们有福,居然主动逗了我们有福好一会儿。”

    “后来,从来不和村里人打交道的她,居然开始主动的到我家来串门了,一来就抱着我们有福不肯放手。”

    “再后来,我们有福能走路了,就时常去她的小院,一呆就是半天,甚至大半天的,时常是午饭和晚饭,都在孟娘子家吃。”

    “然后我那小孙女有福,每次去了孟娘子家回来,都会自个儿嘀咕一些我们听不懂的话。当然,我们偶尔也能听懂她嘴里蹦出来的字,比如蚕啊,桑啊什么的。当然了,这种时候还是很少的。”

    “哦,对了,刘爷可能不知道,我家小孙女开窍很晚,在她六岁之前,脑子都有些……不太灵光。所以,我们也没把她的嘀咕当回事。”

    “现在想想,会不会就是孟娘子教了她一些蚕桑的知识?”

    “她那时候虽然不聪明,可若是孟娘子****在她耳边重复念叨,会不会就在她脑子里头,留下一些印记来?就算她自己忘记了,可一旦触及到了相关的东西,那些印记就会让她重新想起来。”

    说着,顾长庚又苦笑一声,说道:“当然了,这个也只是老头子我的胡乱猜测,因为除此之外,实在是没有别的可能了。”

    “哦对了,孟婆婆还在自己的院子里,种了一棵梓树,不过那棵梓树在她去世的头两年,就被她自己找人砍了,做成了她自己的寿棺。”

    “还有孟娘子的坟地选好、修好之后,她就在她自己的坟前种了一棵桑树。我就想着,会不会是她的家乡那边,有屋前种梓坟前栽桑的习惯。”

    ……

    ……

    ……

    “一个姓孟的妇人,兴武三年到的乐途县,说话口音很怪异,基本听不懂?”

    “在顾家村一住就是几十年,从来没人找过,也从来没往别处送过信?”

    “为人孤僻却偏偏喜欢一个痴傻的小姑娘?”

    “在自家院子里栽了一棵梓树,然后用这棵梓树做了自己的棺材,还在坟前种了一棵桑树?”

    乐途县新任的县太爷杨绍林坐在书房的案桌背后,一边用手指规律的敲着案桌的桌面,一边说道。

    听着像是在问话,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刘德跪在离案桌约莫五六尺的地方,以头触地,小心翼翼的回道:“回大人,那位顾家村的老人,就是这样说的。”

    杨绍林微微将眼睛闭上,手指依旧不紧不慢的敲击着案桌的桌面,好半响之后才淡淡开口:“起来吧。”

    “是,多谢大人。”刘德一边说,一边重重的一叩头,站起来之后依旧不敢直起身子,而是稍稍侧了侧身子,双手垂于身侧,身体微弓,头微微低着,眼睛看着自己的脚尖,一副恭谨卑谦的模样。

    又隔了一会儿,杨绍林说道:“刘德是吧?”

    刘德身子猛的绷紧,略带急切的应道:“是,正是小人。”

    几息之后,杨绍林仿佛是下了什么决心一般,吩咐道:“去准备一下,本官要微服往顾家村一趟。”

    听到杨绍林的话,刘德的身子顿时颤抖起来,整个人都激动得难以自已,大声应道:“是!小人马上就去!”

    说着,转身就跑了出去。因为实在是太激动,还在门槛上绊了一下,差点一个倒栽葱栽倒在地上。

    刘德出去之后,杨绍林忽的一下睁开眼睛,眼中也有难耐的激动。随后,他端起手边的茶杯,将杯中早就已经冰凉的茶水一饮而尽。

    顾家村,孟娘子。

    希望这一次,本官不会再失望。

第169章 不相信有福的最讨厌() 
“有福,你怎么会知道在土里栽桑树的距离是多少啊?我看有墨好像都不知道,我也是听都没听说过。”

    从昨天有福和有墨一起,算了每亩地能栽多少桑苗开始,徐闲就一直在找机会问这同样一句话。

    有福不耐烦极了。

    “哎呀,你都问了八百遍了,能不能消停一会儿啊?我不是都告诉过你了,我也不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