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情缘再续将军府 >

第94章

情缘再续将军府-第94章

小说: 情缘再续将军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爷。”苏晴端着一个铜盆从房中正出来,看到闯入冷宫的皇长子慌张地行着礼。

    瑾珣望着盆里浸满血的脸巾,和染红的水,说道,“黎贵妃怎么样了?”

    苏晴虽没有正面和皇长子照过面,但从皇上的口中知道一些皇长子的事迹和秉性,他虽也不是令皇上满意的皇子,但本性却也善良。

    苏晴眼泪汪汪摇摇头朝房内看了一眼。

    瑾珣快步进了房门,看到黎贵妃面无血色地躺在榻上,宫女蔷薇正为黎贵妃擦拭着手边的血迹,看到突然闯进来的皇长子慌张地跪在地上哭泣。

    “你们身为奴婢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主子死?”瑾珣话中带着斥责。

    林曼听到了瑾珣的声音,用尽全身力气睁开眼睛,隐隐约约地望着榻前少年模样的脸,笑了笑闭上了眼。

    “你快睁开眼睛,醒醒,醒醒”瑾珣见她闭上了眼睛,大喊着。

    蔷薇跪着凑过去用手指轻轻放在了黎贵妃的颈上,已经没有了脉搏的跳动。

    “娘娘”

    房中充斥着蔷薇的哭声。

    瑾珣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后退了两步,看着害死自己母后的女人就这样安然地死去了。

    瑾珣从房内跑出来,冲出了冷宫,阿玉不知道皇长子怎么了,紧紧地跟在他身后也跑了出去。

第一百三十四章 阴阳两隔() 
长安殿中,钟太医将四十余枚针扎入皇上身体的各个穴位上,用食指和拇指逐一捻了数十下。

    “师父,血已备好。”楚秋儿看师父前期工作已经准备妥当。

    钟太医回过头看着脸色沉重的楚秋儿问道,“秋儿,换血疗法虽早就被记载在医书中,但成功者却寥寥无几,为师从医四十余载,也不曾使用过此疗法。首次使用竟用在当今圣上的龙体上”

    楚秋儿看出了师父的担忧和不安,万一失手,不但自己的性命难保,还会连累家人亲眷,还有黎贵妃

    “秋儿相信师父,医书所载,换血疗法最重要的为采穴位,而师父的采穴位之准整个太医院无人能比,更何况,皇上所中之毒和病症,还有要给皇上服下的血,都足以支撑师父换血一定能成功。”楚秋儿说着,转身从身旁的案上端来一碗血,递到了钟太医的手上。

    钟太医看着对自己笃信不移的徒弟点了点头

    一碗又一碗的暗红色的血水一口一口地被皇上饮下了

    两个时辰过去了,看着皇上将血水都服下,期间并没有出现突然呕血的现象,师徒二人的心都放了下来,知道皇上就算得救了。

    楚秋儿看了一眼案上的六只白玉碗空空如也,知道此刻,黎贵妃已经魂归故里,不由得暗自神伤起来。

    钟太医额上的汗珠掉落到袖口,他回头看了一眼正在出神的徒弟,“秋儿。”

    楚秋儿回过神来,赶忙拿帕子帮师父拭去额上的汗水。

    钟太医小心地捻着皇上身上的镵针,每捻完一根,就猛地将它拔下来。还剩下一根扎在鼻子下方人中穴的镵针没有拔下来了。

    换血疗法最重要的是采准穴位,确保从口中服下的血能够经由穴位的引导进入体内虚寒之处,进而激发整个身体的运化功能。而最关键的便是拔出最后一根扎入人中穴的镵针,拔出后,非醒即亡。

    钟太医和徒弟楚秋儿对视着,二人都知道此刻意味着什么。

    钟太医的手颤颤巍巍地朝皇上的鼻前伸去

    整个寝殿里的空气似乎都凝住了。

    “嗖!”

    随着镵针被猛得拔出来,皇上的嘴巴和眼睛霎那间睁开,嘴巴长出了一口气,眼睛转动着,直到将目光停在了钟太医脸上。

    “皇上”

    钟太医跪下来,老泪纵横,喜极而泣。

    小安子和小桂子都在殿外候着,听到殿内的喊声都匆匆地赶进来。

    看到皇上醒了过来,欣喜若狂,跪倒在地,高喊着,“皇上,皇上,您可算醒过来了。”

    “皇上,奴才这就去告诉太后娘娘和各宫的娘娘去”小安子一边抹着脸上的泪一边爬起来连站都没顾得上,直接猫着腰就朝殿门跑去。

    皇上如同深深地睡了一觉初醒,浑身松快,并没有大病初愈的乏力感,他伸了伸手,小桂子连忙过去,扶着皇上慢慢地坐起来。

    “朕睡了多久了?钟太医,你们在这里做什么?”

    “回皇上,您已沉睡十日有余,微臣在这里为您诊治。”钟太医答道。

    皇上听了,皱紧了眉头,眼神中充满了疑惑和愤怒,“朕因何病而沉睡如此之久?”

    看跪在地上的钟太医战战兢兢,欲言又止,皇上脸色有些难看,“钟本和!”

    钟太医从来没有听过皇上直呼他的名字,皇上还幼年时,他便在太医院里当值,皇上对老臣都礼遇有加,而对钟太医更是倍加体恤。今日,是皇上第一次对他发怒。

    钟太医看了看左右,皇上知道了他的顾忌,便命小桂子退下。

    董太后,温皇后和各宫的嫔妃们赶到长安殿时,正遇上钟太医和楚秋儿从殿里出来。

    “钟太医,虽哀家进来。”

    董太后来到皇上的寝殿时,看到皇上正要从榻上下来,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刚才小安子去长乐宫禀报皇上已经醒来时,董太后本想着皇上虽已醒来,定需好好调理才能下榻,没想到竟能自己起身下榻了。

    董太后一把抱住皇上哭起来,皇上丝毫没有被母亲的怀抱而感怀,而是挣脱出来,用手扶在董太后的双肩上轻轻地拍了两下,说,“母后,儿臣身体已无大碍,让母后担忧了。”

    皇上一眼朝众位嫔妃们扫去,有的喜极而泣,有的笑脸盈盈,有的乖巧地喊着皇上最后皇上把目光落在了温皇后的身上。

    如果不仔细看,皇上根本不会看出温皇后的泪中带悲和笑里藏刀。

    “来人,”皇上轻喊了一声,“彻查朕久睡不醒的原因,查封芙”

    这时,小安子从殿外失了魂一般,跌跌撞撞地跑进来,趴倒在地,“皇皇上黎贵妃薨了”

    皇上一把抓住趴在地上的小安子的脖领,青筋爆出,失声地问道,“你说什么?黎贵妃怎么了?”

    “薨薨了”小安子被勒得头脸涨红,“冷宫的侍卫蒙北传来的消息,说是黎贵妃薨了。”说着小安子痛哭起来。

    皇上冲着殿门跑去,黄色的睡袍被奔跑而带起的风吹得凌乱。

    “皇帝!”董太后大喊一声,皇上并没有停下来。

    身后的嫔妃们各个都想拉住皇上,可都被皇上激动地推开了。

    小安子和小桂子紧跟着皇上跑了出去。

    “母后,皇上大病初愈,听说一个冷宫的贵妃娘娘薨了便这般不顾及自己的龙体。”

    “是啊,只怕会伤及皇上的龙体啊。”

    “皇上为了一个冷宫的女人竟这样不疼惜自己的龙体。”

    “”

    虽然在场的嫔妃们都是第一时间才听说了黎贵妃的薨逝,但都没有感到惊奇,一个冷宫的女人最终能有什么好下场呢?非死即疯。

    “你们都给哀家闭口!夏嬷嬷,快去传步辇去追皇上。”董太后眼里含着泪花。

    夏嬷嬷应了一声,便出去了。

    “哀家年事已高,本已无心再过问后宫之事。但如今是多事之秋,哀家先把话放在这里,后宫之人,无论皇后还是妃嫔,若敢在宫中做出不轨之事,哀家即便豁出性命也要将她揪出来,令她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一股寒气从董太后的身上散发出来,让殿内七嘴八舌的妃嫔们立刻安静了下来。

    “彭千,黎贵妃已薨,她虽被打入冷宫,但她生前皇上并没有降了她的位份,她的葬礼依旧按照贵妃的仪制办。”董太后吩咐着站在一旁的宫中老太监彭千。

    “是,太后娘娘。”彭千应着。

    “都退下,回自己的宫里吧。”董太后说道。

    众位妃嫔们除了温皇后都行礼,退了出去。

    “母后,臣妾送您回长乐宫吧。”温皇后一副温婉贤淑的样子,说着用手轻轻地搀扶上了董太后的胳膊。

    董太后不屑地看了她一眼,道,“哀家刚才的训话,皇后是没有听见吗?”

    温皇后本来挂着笑容的脸僵住了,有些尴尬地行了礼说,“臣妾告退。”

    董太后望着温皇后离开后背的眼睛似能射出利剑一般来,看她出了长安殿,才将目光收回,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钟太医和楚秋儿。

    皇上到了冷宫时,只听房中哭声阵阵。

    见到皇上前来,宫女蔷薇和苏晴苏朗稍稍欣慰地暂息了哭声。

    皇上看着一动不动的林曼,屏住呼吸,慢慢地走过去

    惨白的脸上挂着安详的笑容,如同一朵雪莲。

    手,虽是冰凉的,但没有一点儿僵硬,柔软得如同刚出生的婴儿。

    皇上坐在榻边,扶着林曼坐起来,靠在了自己的怀里,泪水像泉涌般肆意地流下来,无声的

    不知道过了多久,皇上回过头来,看到跪在地上哭泣的太监宫女们,丝毫没有了高高在上的君王的样子,低沉地说道,“蔷薇,是黎贵妃的贴身宫女,苏朗苏晴,是跟在朕身边的。朕信你们。告诉朕,到底发生了什么?”

    三个宫人痛哭了一会儿,抬起头来,把知道的一切都告诉了皇上。

    皇上紧紧地拥着林曼,“朕何德何能遇到了曼儿,和曼儿的性命相比,朕的又能算得了什么。”

    皇上坐在榻上抱着林曼,一直到了晚上。

    “皇上,黎贵妃的灵堂已经布置好了,接黎贵妃过去的宫人们已经在宫外候着了。”在房外踌躇了半天的小安子,还是硬着头皮进了房去向皇上禀告了。

    皇上低下头,用手轻轻梳理着林曼额前被自己的泪水浸湿的头发。

    “曼儿,朕抱你过去。”

    说着,皇上弯腰抱起了林曼,慢慢地走出房去。

    门外一个负责引领到灵堂的太监,见到皇上亲自抱着黎贵妃的遗体,赶忙跪了下来。

    “皇上,亲自抱逝者遗体恐不合礼仪,还是交由奴才们吧”

    “让开!”皇上厉言道。

    那个太监跪在地上赶忙往后挪动了身体,给皇上让出了一个通道。

    小安子了解皇上的心思,不敢给皇上任何提议,只由着皇上自己来。

    冷宫门候着接黎贵妃遗体的宫人们看到皇上自己抱着出来,又看到了皇上身后大气都不敢出的引领太监,都不敢妄动,只列着队,缓步跟在皇上身后。

第一百三十五章 无心朝政() 
林曼的丧礼遵照董太后的吩咐,按照贵妃的级别在皇宫中举办了七日。

    皇上不吃不喝浑浑噩噩地过了七日,朝政上依旧由太子德宣监国,翁相辅佐。

    身体极度虚弱的皇上三番五次地出现在林曼的灵堂上,都被众位子女和宫人们搀扶着送到长安殿。在韩代,不仅是妃嫔哪怕是皇后的灵堂上,皇上作为一国之君,都是不能出现的,因那是十分晦气的场所,会坏了皇上的命数。

    朝堂之上,年仅八岁的太子德宣,虽身材矮小,面容稚嫩,但坐在放置于七级台阶的高台的龙椅之上,大有高高在上之意。

    “众位爱卿,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声音大却幼嫩,德宣监国的这些日子,这句话成了每日早朝的唯一话语。

    刚开始殿里的大臣们,还很认真地陈述想要上奏的张本,但没过几日,大臣们便发现无论陈述得认真与否,是否言之有物,太子殿下都只会说一句:

    “本太子知道了。”

    之后,奏本交上去,等待翁相给出一些裁断允准。

    现在,众位大臣们每日早朝便是简单地将奏本陈述一下,为了是把奏本早早地交上去。

    今日,德宣依旧还是老样子,看着大臣们将奏折一一呈上来。

    “退朝。”

    德宣说了一声,刚要起身,便看到众位大臣跪在地上,喊的不是“恭送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请留步。”

    德宣太子看了一眼站在自己身边的太监小桂子,小桂子对这突如其来的众臣异口同声也不明白,便走到太子身边,扶太子又坐了下来。

    德宣向朝堂上望去,除了自己的二外公温柏新和舅舅温锦麟莫名所以地站立在原处,其他的大臣都俯首跪在地上。

    “众位爱卿,有什么事?”德宣问。

    “臣等听闻皇上龙体已无大碍,臣等恳求皇上临政。”大臣们众口一词。

    德宣太子一下有点儿慌了神,不知该说什么,扭头看了一眼小桂子,小桂子正眼看前方大殿的方向,根本没有看到德宣太子期盼的眼神。

    站在大殿上的温柏新和温锦麟刚刚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