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太霄玲珑 >

第376章

太霄玲珑-第376章

小说: 太霄玲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耀斌闻言道:“道书语言晦涩深奥,小子才疏学浅,至今为止也只读过道德经、黄庭经、大洞玉经……”,朱耀斌一口气说了十几部经书,老道士默默的听着,直到朱耀斌不再言语,老道士方点点头道:“恩,小小年纪,却也看了不少经书。想来你也发现了,不管是哪本道经,其主旨便是要修持之人冲破作为普通人年龄的桎梏,得以延年益寿,长生永固。”

    朱耀斌闻言点点头。

    老道士不知想起了什么,叹了口气道:“但想要冲破这一层桎梏又是谈何容易呢。道书多引仙圣之语,每每字句玄之又玄,令初学者云山雾罩,真到了明白其所以然的时候,已经是青春流逝,老朽老朽了,如此虽然明了了延年益寿的法门,身体却已是生流失,行将就木,哎!”

    朱耀斌闻言点头道:“道长说的有理,小子不明白为何偏偏要将道经弄的如此生奥难懂。。”

    老道士呵呵笑道:“你不懂,老道也是不明啊。恐怕也只有那些成仙成圣之人才明白吧。呵呵,不说这些了,如今你我谈道经,其实还是在说一个关于生命的学问。”朱耀斌闻言若有所思。

    老道士道:“小子,以你看来,人这一辈子应有多大的寿数?”

    朱耀斌闻言,道:“人有多大寿数我倒是不知,不过眼下这年月,人寿超过十的便算是高寿了。”说道这里,忽然就想起了自己的师傅,“算算老人家也是六十多岁,将近十的人了。虽然身体硬朗,但是总是年事渐高,孤身一人前往蓬莱,路途上多少风霜……”想着想着不禁有些神伤。

    老道士似看出了朱耀斌的心思:“可是忽然想到了自己的至亲之人了?”

    朱耀斌点头道:“道长见谅,不觉便想起了恩师,他老人家年近旬,如今一人在外,小子多少有些担心。”

    老道士点点头,捋须髯道:“恩,难得你一片孝心。以你师傅的年龄,也算是高寿了,不过对于一个武学大师来说,这个年龄也还不算太老,你也不必过于担心。”

    朱耀斌点头称是。老道士见他神色渐渐平静,才缓缓地道:“你问何为先天,这个问题很是玄妙,言语很难形容。老道问你人寿几何,你当可知,这红尘俗世,有那终生为生计奔波,才过而立便鬓生白发者,也有那商贾精于算计,那小人常常滥用阴谋而耗费心血者;也有那沉醉于男欢女爱,肉林**之不能自拔者而损精亏耗者,凡此种种,可有长寿之人?”

    朱耀斌略思索片刻,摇头道:“这些人整日耗神费力,想来不会有太长的寿命吧。”

    老道点头道:“不错,你再想想,那些武林的成名高,打磨筋骨,修炼经脉;还有那远离红尘的修佛修道之人,那饱读圣贤书册,持修养性大儒,那些摆脱利欲,怡情山水的隐士,可有长寿之人?”

    朱耀斌想都没想就点头道:“这自然是有的。”

    老道道:“恩,可这却是为何,你可知道?”

    朱耀斌想了想道:“耗费心神、劳心劳力自然折寿,而打磨自身,抛却杂念,其实就是在养神,养身,自然就长寿了。”

    老道闻言笑道:“你理解的不算错,可我问你,即便长寿之人,寿元过百,可有逃过魂归幽冥之人啊?”

    朱耀斌闻言笑道:“道长说笑了,逃过幽冥,那岂不是成了长生久视的神仙了。”说完后,忽然一顿,仿佛略有所思。

    老道呵呵笑道:“看来你是想到了什么,说到先天,老道却是还要跟你说说顺逆之道。”

    “顺逆之道?”朱耀斌不解。

    “不错!”老道士道:“老聃有言: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这道之一说,乃是万物之始,也即是本源。道生一,而成先天真一之气……”

    “先天真一之气?”朱耀斌闻言眼睛一亮。

    老道微微一下,继续说道:“先天真一之气演化阴阳二气,二气调和***乃有万物,当然人也如此。”

    朱耀斌若有所思,老道继续道:“婴孩于胎母之,秉阴阳二气而成,集父精母血而化生精气神,始而成人。降生后,渐染红尘,生因种种因果流逝,最终寿数尽而化尘土。是也不是这个道理?”

    朱耀斌已深深被老道士的话吸引,想也没想的就点点头。老道士见状呵呵笑道:“拿人而言,人这一生,由出生到死亡,便是由先天入后天之序了。”

    “先天入后天?”朱耀斌闻言一惊。

    “不错!这即是所谓的顺行则死的道理啊。”老道呵呵笑道。

    “顺行则死?道长,老聃不是说要顺应自然,道法自然吗,怎得顺行却死了呢。”

    老道笑道:“那是你错解了老道的话,亦或者是你错解了先圣老聃的妙语了。”“顺行则死与道法自然却是说得同一个道理。老聃让我们顺应于天道,这天道可不就是宇宙洪荒之本源。那顺应本源,可不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重归本源。”

    老道此言一出,朱耀斌顿觉心头如被拨开一层云雾一般。“重归本源,重归本源,顺应自然……”他喃喃自语,老道见此,微微一笑,不再言语,只是拿眼不住地看着朱耀斌。

    庙外风雨交加,夜色如墨。庙内篝火摇曳,一老一小两人的盘坐的身影在火光微微晃动。

    约莫盏茶功夫,朱耀斌长舒口气,道:“老道长,如您这般说法,这常人之一生岂不是逆道而行了。”

    老道微微一笑道:“是否逆道而行,老道我也不敢妄下这个结论。毕竟人道悠久,其玄奥妙,可不是我一个老道能够说的通的。不过,若想探究自然,那就要返归本源,你问先天为何,不也是想由后天而入先天吗?”

    朱耀斌闻言又是一怔。

    老道却是没有给他思考的会,“小子,本来这先天之事,不应这般早就说与你,你如今有所思,本是好事,但切不可盲从,老道观你红尘因果缠身,想要彻底摆脱人道顺行,那还是早了点。最后有一段话,你且记住,若是能够有所参悟,也算圆了你我的一场缘分了。”

    “道之委也,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生而万物所以塞也。道之用也,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明而万物所以通也。穷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虚实相通,是谓大同。”

    “道之委,道之用。”朱耀斌此时眼神迷茫,心头如被电击一般。“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生而万物所以塞也。这必是道长所说的顺生了,所以塞乃是因为最后都尘归尘,土归土了。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明而万物所以通也。这是说要返本归元,精不外漏,神不外驰。最后化万物归于道。”朱耀斌心神飞快运转,忽然想起师父说的话“元妙道真诀修炼到第九重后,我忽然产生了一种明悟,这部功法来历根据传说乃本门祖师年轻之时于一古洞所得,祖师曾言此功乃大道之经,奈何残篇,以往习练,多认为祖师也如道家之惯用之玄语,旨在说明此功之重要,没想到如今练至第九重后,我此时亦有一种感觉,功法未完,有待可补”。“功法未完,有待可补,这可补之处莫非就是先天之学不成!”

    一时间,朱耀斌只觉得满脑子都是先天、后天之言论,仿佛已经即将明悟,却又每每于关键之处断绝前路,甚是苦恼。

    方想将心所想告知老道士“道长……”,却是话刚出口,整个人就愣在当地,篝火已成颓势,但依然将庙内照个通明,却哪里还有老道士的身影。也不知老道士何时离开的,朱耀斌仿佛心有所失一般,四下看了半天,终不见老道士身影,知道老道士趁着自己胡思乱想之际,已然离开。当下对空深施一礼,“多谢前辈指点之恩,小子铭记五内,没齿不忘。”却只听得秋雨萧瑟,打落残叶之声,哪里还有人回应。

    正所谓:

    大道渊源,高真隐秘,风流岂可知闻。先天一气,清浊自然分。不识坎离颠倒,谁能辨、金木浮沉?幽微处,无产有,涧畔虎龙吟。

    壶,真造化,天精地髓,阴魄阳魂。运周天水火,燮理寒温。十月脱胎丹就,除此外、皆是傍门。君知否,尘寰走遍,端的少知音。

    (第二卷终)

第四十九章 双小探山 上() 
?    鹤山,位于鳌山卫的西南,东临黄海,南接崂峰。因其东峰有巨石形似鹤山而得名。山上奇石林立,崖松古朴,更有南宋嘉定元年所建遇真宫等多处观庵庙宇,远远望去,林木错落之,奇石险峰之间隐现飞檐翘角,松涛云浪里可闻晨钟暮鼓,每日里多有当地百姓伛偻提携,到得这山庙宇进香求佛问道。

    这一日卯时左右,鹤山上各庙观僧道早课之音方过,山上的一条崎岖小路上就现出一白一黄两个跳脱的身影。那道黄色身影略显娇小,走在前面,白色身影紧紧跟随。

    “萌儿、萌儿,慢点慢点。”那白衣身影却是一个年仅弱冠的俊美少年,他虎目有一丝忧虑的望着前面的黄衣女子,脚尖轻轻一点地面,人如飞鸟一般轻轻落在黄衣女子的身边。

    那黄衣女子看年龄应该比白衣少年小上一些,刚过及笄,才入碧华之龄。她梳着双螺髻,玉耳银坠,背后背着一把青玉琵琶,正瞪着一双大眼睛,鼓着小嘴看着白衣少年。

    这一对小儿女却正是凌少锋和黄梓萌。

    黄梓萌见凌少锋跟了上来,咯咯笑道:“锋哥真是,咱们好不容易背着师傅师伯溜出来,你却又要这般啰嗦,早知如此,我就不该叫上你,自己一个人跑出来岂不是快活。”

    凌少锋闻言面露苦涩,道:“萌儿啊,若是平时,甭说陪你畅游这鹤山,便是陪你走遍乾坤大好山河,那也是师兄的福气,又哪里会这般推阻四。”

    黄梓萌闻听此言,轻轻浅笑。凌少锋见此也笑道:“如今情势不同,师傅和师叔再叮嘱咱们小心为上,别到处乱跑,坏了长乐山庄众位英雄的大事,师兄哪里敢大意啊。”

    黄梓萌闻言点点头道:“师兄说的也是。”她抬起头,看向东方,叹了口气道:“只是说好了要看日出的,怎得这太阳跳出的这般快。”

    二人此时正在半山腰处的一块凸起的大石上,举目远眺,天高海阔,一层烟云起于海面尽头,上面一轮红日,仿佛刚刚跳脱出来,还不显得多么耀眼刺目,红彤彤的,洒下一片柔和红芒。时下正值深秋,天高云淡,海面波光粼粼,碎金闪耀。鹤山上山石清洁,秋风习习,泉涧叮咚,丛丛秀菊,阵阵松涛,鲜花清露,争奇斗艳,幽香随风而来,香溢四方。

    黄梓萌被眼前的景色吸引,美眸闪亮。晨风轻抚,她的黄裙飘摆,青丝晃动,娇嫩的面庞被晨曦浸染,直如玄女临凡,不觉看得凌少锋痴痴起来。

    黄梓萌并未注意凌少锋的模样,两人这般在大石上站了茶盏功夫,红日渐升,红色褪去,渐渐明黄刺目起来。黄梓萌叹了口气,有些颇为惋惜。

    凌少锋见状笑道:“萌儿若是喜欢,等此间事了,我陪你再来一次,这次没有看到日出,那时,便一起看一次如何”

    黄梓萌闻言笑道:“锋哥可不许赖皮。”

    凌少锋点头道:“那是自然。”

    此时忽然一声钟响,黄梓萌回头向山上望去,但见离他们不远处,错落松林掩映之,有一座道观,红墙青瓦,颇显庄严。

    凌少锋道:“那便应该是遇真宫了。听师傅说,这遇真宫是南宋嘉定元年敕建,全真教派的长春真人也曾在这里修持过呢,只是不知如今是哪个道长在此修行。”

    黄梓萌问道:“师伯说升仙台就在遇真宫的后面?。”

    凌少锋点头道:“恩,师傅确实这般说的,想来长乐山庄的各位英雄明天一早就要与幽冥宫众邪一决雌雄了。”

    黄梓萌闻言略有所思,片刻后,大眼睛一转,道:“锋哥,这升仙台既然就在遇真宫的后面,你我二人不如去一探虚实,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真要是幽冥宫众贼人有什么了不得的阴谋,告知长乐山庄的众位英雄,他们定会对咱们感激不尽的,怎样?”

    凌少锋闻言连忙摇头道:“萌儿,万万不可。师傅师叔特意叮嘱,我等身为龙虎山正一派传人,份属道家,不宜太过沾染这江湖绿林的事情,这次师父师叔也仅仅是将消息转达给长乐山庄的各位好汉。你我一旦动,势必会与幽冥宫等掺杂不清……”

    黄梓萌没等凌少锋说完就打断道:“哎呀,锋哥又开始啰嗦了。什么道家、什么沾染的。亏你平时自负聪明呢,师傅师伯在江湖上都已经名声在外了,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