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太霄玲珑 >

第34章

太霄玲珑-第34章

小说: 太霄玲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道呵呵笑道:“看来你是想到了什么,说到先天,老道却是还要跟你说说顺逆之道。”

    “顺逆之道?”朱耀斌不解。

    “不错!”老道士道:“老聃有言: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这道之一说,乃是万物之始,也即是本源。道生一,而成先天真一之气……”

    “先天真一之气?”朱耀斌闻言眼睛一亮。

    老道微微一下,继续说道:“先天真一之气演化阴阳二气,二气调和***乃有万物,当然人也如此。”

    朱耀斌若有所思,老道继续道:“婴孩于胎母之中,秉阴阳二气而成,集父精母血而化生精气神,始而成人。降生后,渐染红尘,生机因种种因果流逝,最终寿数尽而化尘土。是也不是这个道理?”

    朱耀斌已深深被老道士的话吸引,想也没想的就点点头。老道士见状呵呵笑道:“拿人而言,人这一生,由出生到死亡,便是由先天入后天之序了。”

    “先天入后天?”朱耀斌闻言一惊。

    “不错!这即是所谓的顺行则死的道理啊。”老道呵呵笑道。

    “顺行则死?道长,老聃不是说要顺应自然,道法自然吗,怎得顺行却死了呢。”

    老道笑道:“那是你错解了老道的话,亦或者是你错解了先圣老聃的妙语了。”“顺行则死与道法自然却是说得同一个道理。老聃让我们顺应于天道,这天道可不就是宇宙洪荒之本源。那顺应本源,可不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重归本源。”

    老道此言一出,朱耀斌顿觉心头如被拨开一层云雾一般。“重归本源,重归本源,顺应自然……”他喃喃自语,老道见此,微微一笑,不再言语,只是拿眼不住地看着朱耀斌。

    庙外风雨交加,夜色如墨。庙内篝火摇曳,一老一小两人的盘坐的身影在火光中微微晃动。

    约莫盏茶功夫,朱耀斌长舒口气,道:“老道长,如您这般说法,这常人之一生岂不是逆道而行了。”

    老道微微一笑道:“是否逆道而行,老道我也不敢妄下这个结论。毕竟人道悠久,其中玄机奥妙,可不是我一个老道能够说的通的。不过,若想探究自然,那就要返归本源,你问先天为何,不也是想由后天而入先天吗?”

    朱耀斌闻言又是一怔。

    老道却是没有给他思考的机会,“小子,本来这先天之事,不应这般早就说与你,你如今有所思,本是好事,但切不可盲从,老道观你红尘因果缠身,想要彻底摆脱人道顺行,那还是早了点。最后有一段话,你且记住,若是能够有所参悟,也算圆了你我的一场缘分了。”

    “道之委也,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生而万物所以塞也。道之用也,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明而万物所以通也。穷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虚实相通,是谓大同。”

    “道之委,道之用。”朱耀斌此时眼神迷茫,心头如被电击一般。“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生而万物所以塞也。这必是道长所说的顺生了,所以塞乃是因为最后都尘归尘,土归土了。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明而万物所以通也。这是说要返本归元,精不外漏,神不外驰。最后化万物归于道。”朱耀斌心神飞快运转,忽然想起师父说的话“元妙道真诀修炼到第九重后,我忽然产生了一种明悟,这部功法来历根据传说乃本门祖师年轻之时于一古洞所得,祖师曾言此功乃大道之经,奈何残篇,以往习练,多认为祖师也如道家之惯用之玄语,旨在说明此功之重要,没想到如今练至第九重后,我此时亦有一种感觉,功法未完,有待可补”。“功法未完,有待可补,这可补之处莫非就是先天之学不成!”

    一时间,朱耀斌只觉得满脑子都是先天、后天之言论,仿佛已经即将明悟,却又每每于关键之处断绝前路,甚是苦恼。

    方想将心中所想告知老道士“道长……”,却是话刚出口,整个人就愣在当地,篝火已成颓势,但依然将庙内照个通明,却哪里还有老道士的身影。也不知老道士何时离开的,朱耀斌仿佛心有所失一般,四下看了半天,终不见老道士身影,知道老道士趁着自己胡思乱想之际,已然离开。当下对空深施一礼,“多谢前辈指点之恩,小子铭记五内,没齿不忘。”却只听得秋雨萧瑟,打落残叶之声,哪里还有人回应。

    正所谓:

    大道渊源,高真隐秘,风流岂可知闻。先天一气,清浊自然分。不识坎离颠倒,谁能辨、金木浮沉?幽微处,无中产有,涧畔虎龙吟。

    壶中,真造化,天精地髓,阴魄阳魂。运周天水火,燮理寒温。十月脱胎丹就,除此外、皆是傍门。君知否,尘寰走遍,端的少知音。

    (第二卷终)

    (本章完)

第52章 双小探山(上)() 
鹤山,位于鳌山卫的西南,东临黄海,南接崂峰。因其东峰有巨石形似鹤山而得名。山上奇石林立,崖松古朴,更有南宋嘉定元年所建遇真宫等多处观庵庙宇,远远望去,林木错落之中,奇石险峰之间隐现飞檐翘角,松涛云浪里可闻晨钟暮鼓,每日里多有当地百姓伛偻提携,到得这山中庙宇进香求佛问道。

    这一日卯时左右,鹤山上各庙观僧道早课之音方过,山上的一条崎岖小路上就现出一白一黄两个跳脱的身影。那道黄色身影略显娇小,走在前面,白色身影紧紧跟随。

    “萌儿、萌儿,慢点慢点。”那白衣身影却是一个年仅弱冠的俊美少年,他虎目有一丝忧虑的望着前面的黄衣女子,脚尖轻轻一点地面,人如飞鸟一般轻轻落在黄衣女子的身边。

    那黄衣女子看年龄应该比白衣少年小上一些,刚过及笄,才入碧华之龄。她梳着双螺髻,玉耳银坠,背后背着一把青玉琵琶,正瞪着一双大眼睛,鼓着小嘴看着白衣少年。

    这一对小儿女却正是凌少锋和黄梓萌。

    黄梓萌见凌少锋跟了上来,咯咯笑道:“锋哥真是,咱们好不容易背着师傅师伯溜出来,你却又要这般啰嗦,早知如此,我就不该叫上你,自己一个人跑出来岂不是快活。”

    凌少锋闻言面露苦涩,道:“萌儿啊,若是平时,甭说陪你畅游这鹤山,便是陪你走遍乾坤大好山河,那也是师兄的福气,又哪里会这般推三阻四。”

    黄梓萌闻听此言,轻轻浅笑。凌少锋见此也笑道:“如今情势不同,师傅和师叔再三叮嘱咱们小心为上,别到处乱跑,坏了长乐山庄众位英雄的大事,师兄哪里敢大意啊。”

    黄梓萌闻言点点头道:“师兄说的也是。”她抬起头,看向东方,叹了口气道:“只是说好了要看日出的,怎得这太阳跳出的这般快。”

    二人此时正在半山腰处的一块凸起的大石上,举目远眺,天高海阔,一层烟云起于海面尽头,上面一轮红日,仿佛刚刚跳脱出来,还不显得多么耀眼刺目,红彤彤的,洒下一片柔和红芒。时下正值深秋,天高云淡,海面波光粼粼,碎金闪耀。鹤山上山石清洁,秋风习习,泉涧叮咚,丛丛秀菊,阵阵松涛,鲜花清露,争奇斗艳,幽香随风而来,香溢四方。

    黄梓萌被眼前的景色吸引,美眸闪亮。晨风轻抚,她的黄裙飘摆,青丝晃动,娇嫩的面庞被晨曦浸染,直如玄女临凡,不觉看得凌少锋痴痴起来。

    黄梓萌并未注意凌少锋的模样,两人这般在大石上站了茶盏功夫,红日渐升,红色褪去,渐渐明黄刺目起来。黄梓萌叹了口气,有些颇为惋惜。

    凌少锋见状笑道:“萌儿若是喜欢,等此间事了,我陪你再来一次,这次没有看到日出,那时,便一起看一次如何?”

    黄梓萌闻言笑道:“锋哥可不许赖皮。”

    凌少锋点头道:“那是自然。”

    此时忽然一声钟响,黄梓萌回头向山上望去,但见离他们不远处,错落松林掩映之中,有一座道观,红墙青瓦,颇显庄严。

    凌少锋道:“那便应该是遇真宫了。听师傅说,这遇真宫是南宋嘉定元年敕建,全真教派的长春真人也曾在这里修持过呢,只是不知如今是哪个道长在此修行。”

    黄梓萌问道:“师伯说升仙台就在遇真宫的后面?。”

    凌少锋点头道:“恩,师傅确实这般说的,想来长乐山庄的各位英雄明天一早就要与幽冥宫众邪一决雌雄了。”

    黄梓萌闻言略有所思,片刻后,大眼睛一转,道:“锋哥,这升仙台既然就在遇真宫的后面,你我二人不如去一探虚实,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真要是幽冥宫众贼人有什么了不得的阴谋,告知长乐山庄的众位英雄,他们定会对咱们感激不尽的,怎样?”

    凌少锋闻言连忙摇头道:“萌儿,万万不可。师傅师叔特意叮嘱,我等身为龙虎山正一派传人,份属道家,不宜太过沾染这江湖绿林的事情,这次师父师叔也仅仅是将消息转达给长乐山庄的各位好汉。你我一旦动手,势必会与幽冥宫等掺杂不清……”

    黄梓萌没等凌少锋说完就打断道:“哎呀,锋哥又开始啰嗦了。什么道家、什么沾染的。亏你平时自负聪明呢,师傅师伯在江湖上都已经名声在外了,况且跟随着于谦大人整日劳顿,还怕什么沾染江湖呢,若小妹我猜的不错,明天的升仙擂师傅和师伯定是会赴会的。师伯是担心你我二人年轻气盛,涉世不深,遇到什么危险,才这般危言耸听的。你难道忘记了,二师伯就总是说师傅师伯太过宠着你我,就像两只被宠坏的小狗,应该放出去历练历练。哎呀,臭师伯,居然说我是小狗。”

    黄梓萌本来一本正经的小脸,这时却是气鼓鼓的。凌少锋也被她逗乐了。

    黄梓萌自己仿佛也感觉可乐,噗嗤一声笑了,道:“锋哥,你可是凌霄宫的少宫主啊,前几天勇闯即墨营,救得众多佳丽,如今正该趁热打铁,再做出一番英雄事来,也好为凌伯父涨一涨凌霄宫的士气。难道真如掌教师叔一样整天围着皇帝转来转去的,弄些个小道糊弄皇上便好吗。”

    凌少锋闻言赶紧道:“师妹,别乱说,怎么能这么编排掌教师叔。”

    黄梓萌不服气地道:“他不就是吗,这么小年龄,天天就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连师父都说……算了算了,不说他了。我说了这么多了,你到底去是不去啊?”

    凌少锋无奈的摇了摇头,一摊手道:“你都这般说了,师兄我还哪里敢说不去呢。”

    黄梓萌闻言一喜。却见凌少锋眉目一正道:“不过,咱们此行只为刺探些虚实,不到万不得已,不得与人动手。如今这升仙台群魔乱舞,高手众多,若是真的打起来了,你我二人生死事小,引起众邪警觉,坏了众位英雄的大事可就犯下大错了。这点你若是不依着师兄,拼着让萌儿忌恨我,师兄也得把你拉回去。”

    黄梓萌闻言小嘴一撅,显然不是很愿意。不过随后眼珠一转,脸露笑容道:“就依锋哥。”

    (本章完)

第53章 双小探山(下)() 
凌少锋觉察到黄梓萌表情的变化,急忙道:“师妹,此时非同小可,你可别当儿戏,我……”

    “哎呀,好啦,好啦。人家都答应你了,还这般啰嗦。锋哥真像个老头子,咯咯。”黄梓萌咯咯笑道,冲着凌少锋做了个鬼脸。

    “哎……”凌少锋心中叹息一声,隐隐总感觉有些不妥。不过也架不住黄梓萌的软磨硬泡,最终还是妥协了。两人展开身形,如两只飞燕一般,从大石上掠到山石小径上,穿过树林,眼前便映出了遇真宫的观门。

    门楼琉璃飞檐,两扇略显斑驳的暗红色大门分别画着两个阴阳鱼,门上门楣悬着一块匾额“遇真宫”。门两侧有一副楹联。上联:一心求道,道无穷,穷中有乐;下联:一切随缘,缘有份,份外无求。

    凌少锋读了一遍楹联,细细品味一番,颇觉有几分出尘仙家味道。黄梓萌却是咯咯笑道:“锋哥,这楹联与咱们天师府门前的楹联哪个更有意境啊。”

    凌少锋笑道:“那萌儿你怎么看呢?”

    黄梓萌摇头晃脑地吟道:“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嗯,要说嘛,还是咱们天师府的更具王霸之气!”

    凌少锋却是摇头道:“天师府虽然贵为道教一方祖庭,三十六福地之一,却是沾染了太多的红尘,走的是入世修行的道。而这遇真宫却是一方清静之地,虽然规模比不上天师府,却是背山面海,平白多了不少出尘气质,但看这楹联就清心寡欲,有些直通大道真理的意境。”

    黄梓萌闻言细细想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