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太霄玲珑 >

第167章

太霄玲珑-第167章

小说: 太霄玲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最后一句话冰冷刺骨。说罢转头就走。

    当夜,英国公府书房,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埜、大学士曹鼑、户部尚书王佐皆面呈愤愤之色。

    (本章完)

第319章 各奔东西(本卷终章)() 
当夜,英国公府书房,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埜、大学士曹鼑、户部尚书王佐皆面呈愤愤之色。

    “王振这老狗洗的倒是干净,这么一个把柄被他轻易脱身,真是不甘心!”邝埜神色愤然。

    张辅叹了口气:“如今京师遍地都是他的眼线,这一点却是咱们忽略了,没想到他能行此断腕之举。”

    大学士曹鼑苦笑道:“近日朝堂之外,你看文武百官避我等如同瘟神,这偌大的朝野,除了咱们几个,怕是尽皆对阉狗奴颜婢膝了。”

    王佐叹道:“世风日下,孔圣人的门徒也不思圣人教诲,多有趋炎附势之辈,可叹啊!”

    邝埜一拍桌子道:“老国公,京师的官员几乎被他收为党羽,我等虽不想做党争之事,但总不能眼见着朝堂上再上演一出指鹿为马的笑话。”

    张辅闻言沉声道:“邝大人慎言!”

    邝埜也知此话说的有些过,有些悻悻然。

    张辅喝了口茶:“不过邝大人说的也没有错,我等须寻觅一些志同道合之辈,为这江山社稷奋力一搏,各位大人都是朝中重臣,隶属属僚多做留意,但有几分才气和风骨,抓紧提拔任用。”

    邝埜这时忽然想起一人,喜道:“老国公说起此事,下官倒是想起了一人。”

    张辅闻道:“何人?”

    邝埜笑道:“便是兵部右侍郎于谦啊!”

    众人恍然,王佐赞道:“益廷公刚正不阿,又素有谋略,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此人倒是吾辈中人!”

    张辅点头道:“于侍郎如今在哪里?”

    邝埜笑道:“正在山西河南一带巡抚,如今该是在山西了。老国公,我等得想办法奏明皇上,将益廷调回京师!”

    张辅点点头道:“此事须好好商议一番。益廷其人不用怀疑,我等可修书一封,将朝中如今危机和调他回京的打算告知于他。”

    众人皆以为是。

    张辅想了想:“这送信之人必是要可靠。几位大人来府时该是看到寒舍左右已经多了不少眼线,哼,王振这厮欺我老迈呢。”

    曹鼎这时说道:“老国公,日前下官等到府上时,遇见的那几位少年侠士可还在府中,若是让他们将信送出,想来要可靠的多。一则几位侠士皆是知根知底之人,二来他们身具功夫,便是遇到危难,也容易脱身!”

    张辅点点头:“曹大人说的有道理。这样吧,我今晚修书一封,明日便请求几位少侠走上一遭。这几位年轻人虽不在朝堂,却是忠正贤良之辈,老夫是信得过的。”

    翌日,张辅差人到于谦府上将陈一凡兄弟三人叫来。

    张辅见到三人,便将此事说了一遍,陈一凡沉吟片刻说道:“老国公,正巧晚辈准备去一趟塞外,这事便由晚辈去办吧。”

    朱耀斌忙道:“大哥,如此小事,你交给兄弟吧!”

    陈一凡摇头道:“我听兰妹之言,便是这一两日,永宁公主便要随着她去泰山了,此事你还须再跟着走上一遭。送信这事便由我跟三弟去吧。哦,三弟,你可有别的事情?”

    佟鲲蔚摇摇头:“若说有,也是跟踪瓦剌使团,看看阿马桑赤这鞑子能不能老老实实出关!如此便与大哥一路走一遭。”

    朱耀斌悻悻地道:“如此兄弟我与大哥、三弟又要暂别了。”

    陈一凡笑道:“二弟你都说了,暂别而已!”

    张辅闻言点头道:“三位贤侄手足情深,倒是让老夫想起了年轻时的一些往事啊。白云苍狗,物是人非。哎,年轻真好啊!”

    似觉得自己有些失态,张辅笑了笑说道“三位贤侄办完事后,不如还约在京师会面,届时便留在老夫的府上便是。这些日子,老夫整日处理朝政,少与几位贤侄相叙,如今倒是有些不舍了。”

    佟鲲蔚点头道:“老国公的提议不错,大哥、二哥,咱们便还在京师相聚吧。这眼瞅着年关可就近了,今年便在京师过个新年,听说京师的年节时的花灯可是好看的紧!”

    众人闻言都是一笑,倒也冲散了些许离愁。

    张辅笑道:“那便如此吧。老夫在这里多谢几位贤侄了。”

    三人连道不敢!

    果不然,当日下午永宁公主便来到英国公府,找到了翟锦兰,定于第二日便出发前往泰山。

    三兄弟当晚受张辅邀请,在府中饮宴,畅快淋漓的喝了一通,约定了相见之期。第二日,朱耀斌陪着翟锦兰去了泰山。

    临行之时,翟锦兰眼圈红肿,张辅只道她不舍离开,好言安慰。只有陈一凡知道她心中尚有一份惦念。

    朱耀斌一走,陈一凡、佟鲲蔚顿时觉得少了些什么,也有些伤感。两人商议一番,决定第二日便离开京师,去山西寻找于谦。

    当晚兄弟二人在于府与于夫人、于冕吃了一顿团圆饭,于夫人有些不舍,直掉眼泪。陈一凡好生安慰一番,将于夫人送到后堂休息。兄弟三人又喝到午夜才不舍分开。

    第二日一早,陈一凡二人收拾停当,于夫人出来相送,将一个布包和一封书信塞在陈一凡的手中:“凡儿,替舅娘将信送给你舅舅。这个包裹里有几件衣服,我是这几日为他缝制的,他孤身在外,有不懂的照顾自己,原还想着年节时分,你舅舅回来时再给他。这下倒也好办。”

    说着说着,便是眼中含泪。

    陈一凡劝慰了一番,也将一个包裹递给于冕,那是他与佟鲲蔚为于夫人准备的一些银两。两人转身上马,一路出了京师,向着山西布政司而去。

    晨阳微凉,秋风萧索,京师外的官道上行人稀少,一老一少两位卖唱之人满脸倦色,望着京师大门,脸上露出欣喜的神色,见到骑着高头大马的陈一凡和佟鲲蔚,心想必是哪家的公子少爷,便是点头哈腰一番,小心谨慎的离开。

    陈一凡二人相对苦笑,望着二人的背影,望着远处如蛰伏巨兽的京师,一时间思绪翻涌,暗叹一声,一抖缰绳,与佟鲲蔚快马加鞭,绝尘而去……

    身后传来胡琴咿呀的声音,一个女子柔声唱道: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往来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本卷终)

    (本章完)

第320章 雄关雁门(上)二更() 
卷首词——《摊破浣溪沙》

    秋瑟西风叶草残,胡歌铁马度青山。可叹田粟成草谷,苦难言。

    茅舍瓮清无粒米,朱门莺舞趁丝弦。多少怅惆何限恨,剑光寒。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

    雁门关,位于山西承宣布政司代州西北四十余里。雄关依山傍险,巍然高踞雁门山。雁门山又称勾注山,山势巍峨险峻,山脊长城,状若长龙蜿蜒。

    盖因永乐皇帝登基后定都顺天府,毗邻边塞鞑靼胡虏,遂建立边关卫所四十余个,雁门关处设有雁门所,与宁武关、偏头关合称外三关。

    它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关有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门额分别雕嵌“天险”、“地利”二匾。东西二门上有城楼,巍然凌空,内塑杨家将群像,并在东城门外,为李牧建祠立碑。

    雁门关乃军事要冲之地,战时“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平时又是“商埠经济多门路,财源如水流代州。”是以,明廷再此设立了千卫所,扼守要隘。

    这一日天色阴沉,乌云如墨,压得极低,关上的城楼楼顶似乎直欲戳破天幕,空中弥漫着沉闷的热浪,这是难得一遇的秋老虎,看这架势,便有一场好雨要淋漓而下。

    城关外,骡马挑夫,贩夫走卒排的长长的队伍准备入关。不少人汗流浃背,富商巨贾手摇折扇,自有家仆递上水酒一解清凉,挑担的小贩大骂道:“贼老天,这是弄啥咧,便是个三伏天也没有这般热的发慌。”他从挑子里拿出一块粗布,擦了擦脸上的汗渍,顿时便是灰一道花一道,原来这一张脸上早已被一路的沙尘覆盖。

    便是这时,身后一个清朗地声音笑着说道:“这位大哥,看你热得发慌,若是不嫌弃,在下这水袋里还有些清水,便与你解解渴!”

    那小贩回头看去,见身后站着两人,各自牵着马。年长一些的大约二十六七岁,穿着白色的道服,向他点头一笑。年轻一些的看年岁不到十八,穿着一身蓝色的丝绸直裰,手中拿着一个牛皮水袋,正递给他!

    那小贩一见两人穿着,便知不是寻常人家,连忙“哎呦”一声:“多谢两位公子美意,小人这泥腿子一个,便不糟蹋公子的清水了,多谢多谢!”说完连忙转身,不再言语。

    那年轻人颇为尴尬,看向白衣人苦笑道:“大哥,小弟有这么让人害怕吗?”

    那白衣人无声笑了笑:“好了,他不要,为兄倒是有些口渴,可否厚颜向贤弟讨一袋甘泉。”

    两人都是哈哈一笑。这二人不是别人,正是一路从顺天府赶过来陈一凡与佟鲲蔚。

    两人离京时,兵部尚书邝埜告知二人,如今兵部右侍郎兼河南、山西两省巡抚于谦如今便在山西承宣布政司府衙公办,是以两人从大同过怀仁,到山阴,直到今日下午才到了雁门关外。

    佟鲲蔚向前望去,见还有几十人等待入关,关上旌旗低垂,有全身武装的兵将严阵以待,不禁说道:“大哥,这雁门关外尚有不少卫所作为屏障,何以如此严阵以待!”

    陈一凡叹道:“这怕是前几日老国公与邝大人等拟定的治军方略,我倒是听老国公说了几句。”

    便在这时,突然一阵风无端吹来,热得发慌的众人顿时觉得一阵清凉透体而过,有那不自禁的竟是叫了出来。“扑啦啦”,城头上旌旗烈烈作响。

    佟鲲蔚赞道:“好一座雄关!”

    “是啊,这漫道险关如虎踞龙盘,古往今来,多少英雄人物站立城头,挥斥方遒,保我汉室黎民苍生。“陈一凡向远处望去,就见正有一只苍鹰盘旋在城头之上,似是在寻觅吃食。

    “椎牛飨壮士,拔距养奇材。虏帐方惊避,秦金已闇来。旌旗移幕府,荆棘蔓丛台。部曲依稀在,犹能话郭开!先贤英烈虽去,风骨却如这雄关,长留人间,勾人追思。”

    佟鲲蔚思索片刻:“大哥,我有些记不清了,这首词似乎是写赵国大将军李牧的,嗯,似乎是东坡先生所写!”

    陈一凡笑道:“难得三弟也有不知道的,这可不是东坡先生写的,是北宋龙图阁大学士涑水先生感怀李将军所写。为兄听师傅吟诵过几次,这才记得。”

    “关于这位李将军的故事,小弟倒是知道一些!”

    陈一凡笑着说道:“反正还要些功夫才能入关,三弟不妨说说!”

    他说完这话,忽见前面那小贩也伸直了耳朵,似是被二人的谈话吸引,不禁笑了笑。

    佟鲲蔚道:“赵孝成王时期,雁门关屡受塞外匈奴烧杀,当地百姓苦不堪言,小弟看来便如今天的鞑子,四处烧杀抢夺。听说他们管这叫什么打谷草!”

    陈一凡叹道:“此乃外蛮的兵家策略,他们的军队补给只能通过这般掠夺来获得。《孙子兵法》云: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忌杆一石,当吾二十石。只是,这般鱼肉无辜百姓,总是有干天和,不和人道!“

    佟鲲蔚点头道:“大哥,你这番说法倒是与师傅说的差不多。师傅当是给我讲此事时,也说这个这样的话。其时,塞外匈奴之人便如鞑子一般,茹毛饮血,生性凶残,好战好杀,赵国的兵将一时不能抵敌。赵孝成王便拜李牧将军为将,镇守雁门。“

    这时佟鲲蔚也注意到那小贩正侧着耳朵倾听,微微一笑,说道:“这李将军深谙兵略,上任后,每天宰杀几头牛犒赏士卒,加紧训练骑马射箭技术;同时派精兵严加守卫烽火台,以备随时报警;又派出大量士兵侦察敌情,以便有军情及时举报。全军将士得到李牧的厚遇,人人奋勇,个个争先,愿为国家出力效劳。“

    “这李将军可是个好官,哎,我娃也在当兵,听说能吃饱饭便是不错了!“那小贩终是没忍住说了句。

    (本章完)

第321章 雄关雁门(下)() 
陈一凡叹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军中也是如此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