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罗辑思维 >

第9章

罗辑思维-第9章

小说: 罗辑思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对抢劫犯来说,最容易下手的可不就是她们吗?第一,是因为她们是女孩子,反抗力量比较弱;第二,更容易下手。可以借谈生意的名义说:“我们找个地方去成交吧!”然后,把她们带到没有人的地方下手。此类案件的犯罪高发时间是每天凌晨两三点,这些站街女此时正好做完第一单生意,兜里有点钱。而且,因为她们的生意本身就不合法,所以天生没有求助于警察的观念。再加上她们的文化素质普遍比较低,一旦被抢了钱,第一个念头不是保命而是保钱,所以会大声地喊叫。那些犯罪分子都是穷凶极恶、没有人性的,自然会把她们弄死,所以她们就成了一个杀害案件高发的人群。

    本来这条法律是想保护妇女的,但是却把这群人彻底踢出了法律的保护伞,这难道是设置禁令的初衷吗?

    再比如说,2016年4月,北京有家和颐酒店发生了一件事,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一名男子突然对一个住店的女生实施拖拽并殴打,打得很惨。大家就觉得很奇怪,觉得这个社会戾气真重。后来才发现,这名男子其实是一个“鸡头”。什么叫“鸡头”组织?就是黑社会自发组织起来保护妓女,然后对妓女的收入进行抽成,也就是收保护费的一个组织。他们当然各有其势力范围,不是我这片儿的,就不能跑到我这里做生意。这名男子怀疑这个女孩是来抢生意的,所以打了她。

    可见,在正常的社会秩序之外,有的禁令就会逼出这种角落里非常肮脏的协作系统。这绝对不是禁令发布者的初衷,但是它就是作为一个复杂的协作网络存在着,所以立法者能不小心吗?

    人心的复杂度

    第三个层面,就是人心的复杂度。很多人都说经济学就是讲钱的,其实不是。人哪是用钱能够定义得了的?

    举个例子,美国有一家幼儿园一直为一件事特别头疼,就是家长接孩子的时候经常迟到。家长们应该每天下午四点就把孩子接走,可是有的家长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耽误了。怎么办?幼儿园总不能把孩子扔到大街上吧,所以不得不雇一些老师留守值班,这给幼儿园造成了财政上的负担。

第9章 从经济学开始升级认知(3)()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显然不太可能,有人就给幼儿园园长出主意说:“罚款吧,用经济杠杆来促使他们早一点把孩子接走。”幼儿园园长说:“行,用经济杠杆来撬动一下,但也不能收费太高。这样吧,迟到一次罚3美元,好不好?”结果呢?迟到现象更严重了,本来一周只有零零星星的三四起,现在翻了好几倍,变成了二十起。

    幼儿园园长觉得非常奇怪。其实我们仔细一想,一点儿也不奇怪。比如说,您是一个家长,本来接孩子迟到了,给幼儿园的老师添了麻烦,害人家增加了财政支出,您会非常不好意思、会愧疚、会紧赶慢赶地去接孩子。可是,现在明文规定要罚款,那我交钱就是了,迟到一次交3美元,我愿意接受这个惩罚。这时,家长心中的愧疚感反而没有了,就会放心大胆地迟到了。

    后来,幼儿园取消了罚款的规定,可是迟到现象并没有好转。为什么?因为你罚过款,已经把大家的观念给扭转了,大家开始觉得,这件事本身是个买卖,至于是收钱还是免费,那是你们幼儿园自己的选择,我们管不着,总而言之迟到没事。

    这家幼儿园真是被伪经济学、假经济学给害惨了。经济学讲的是:要总体地体察人对收益和成本的比较,就是什么收益都是收益,包括心理上的收益。我自己是个好人,我不麻烦他人,这也是收益,收益不仅仅指钱。

    总而言之,无论是社会结构、社会协作,还是我们的人心,都是复杂的。我们根据几百万年进化而来的直觉系统,对这么复杂的现代社会去做判断的时候,当然就是笨人。所谓的聪明人,无非是运用了一些经济学家搞出来的方法,对这种复杂度能够多看两层。

    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你搞混了吗?

    “魔鬼经济学”这套书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讲的都是我们普通人日常可见的场景和事例。但是,把经济学的思维运用进去之后,我们会发现:怎么和我们普通人用直觉得出来的结论不大一样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普通人没有经过经济学的思维训练,容易把两类判断搞混,一类叫事实判断,一类叫价值判断。

    什么叫事实判断?就是事实本身是怎样就怎样。比如,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一些皇帝、将军就不爱听事实,有探马来报说前线打输了,他就下令把探马给斩了。为什么?因为探马讲了一个他不爱听的事实。可是,事实这个东西就是钢铁般坚硬的存在,它会以你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吗?

    第二类判断叫价值判断。这就进入了人类的舒适区,因为我们都在做价值判断,就是它应该怎样,它的底层就是我的愿望。比如,我们觉得这个东西应该便宜一点,这个姑娘应该让我追一下等,这都是用愿望撑起来的一种判断。甭管是实现什么主义的理想,还是明天找到一个好工作,都叫愿望的价值判断。

    我们经常容易把这两类判断弄混。简单举个例子,前些年,中国有一个很重要的社会争议,就是一线城市的房价问题。我们听着好像有两派声音,一派就是那种讨人厌的如任志强这种人,天天说“房价一定会涨,你们赶紧买房,再不买房就来不及了”。可是谁会听他的?很多老百姓都恨上了他,因为他跟我们讲了个事实,而这个事实不符合我们的愿望。所以,任志强在演讲的时候会被扔鞋,而且位列“中国人最想干掉的前三名”之一。

    而另外一种人喜欢迎合我们的价值判断,比如有人说:“我代表穷人说话,我是有良心、有道德的经济学家。”这种人也好意思叫经济学家?什么叫学?学就是判断事实,但是他们天天去迎合大家的愿望。最后,信了这些话的人没有买房,白白受了损失,上哪儿去告他们,上哪儿去投诉他们?

    我们是不是经常把这两个判断搞混?是。我们普通人很容易把道德、愿望当作理解这个世界的终极工具,于是就失落了事实。那些聪明人为什么比我们聪明?就是因为他们关注事实,不关注愿望。

    从愿望到事实距离到底有多远?

    有一些环保主义者天天说一定要保护珍稀动物,要划定保护区,不准猎杀,谁杀了就判刑等。这些在道德上和愿望上当然成立,貌似也有结果,但是真的管用吗?

    有一次,美国人发现有种鸟类非常珍稀,于是就划定保护区要保护。结果呢?导致这种鸟类灭绝了。为什么?因为美国实行的是土地私有制,政府划定的鸟类栖息地周边的那些业主非常紧张,如果在他的私家领地上发现了这种鸟,一旦被那些环保主义者得知,这块土地就要被划分成鸟类栖息地,就要保护起来,那么这块土地就要贬值。所以,周边的人家只要在他的领地上看到这种鸟,“砰”的一下就给打死了。这种鸟本来就十分珍稀,它的栖息地又被严格限制在中央区,它的生态很容易就崩溃掉了,反而灭绝了。所以,一个愿望和一个事实之间差得有多远?

    还有一个例子,英国殖民者当年在印度搞殖民统治。他们发现这个地方的眼镜蛇太多,经常伤人,就花钱让人去捕蛇,然后收上来杀掉。多好的初衷啊,但是结果是什么?越收越多,永远也收不完。原来,印度的老百姓一算,出去逮眼镜蛇和在家养蛇,哪个成本低?他们没学过经济学,但是他们知道,养蛇卖给英国人可以挣钱。所以,一个好的愿望导致的结果是什么?

    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这在美国历史上可谓创巨痛深,因为这是美国唯一一个被撤销的宪法修正案——禁酒令。美国在开发西部的时候,很多牛仔都爱喝酒,导致世风日下。很多丈夫一喝酒就不是个人,回家打老婆,还不干活,所以20世纪初,女性拥有了投票权后,都把选票投给了那些支持禁酒的竞选人。

    20世纪20年代,美国政府正式颁布了禁酒令。根据这项法律规定,凡是制造、售卖乃至于运输酒精含量超过0。5%的饮料皆属违法。自己在家里喝酒不算犯法,但与朋友共饮或举行酒宴则属违法,最高可被罚款1000美元及监禁半年。21岁以上的人才能买到酒,并需要出示年龄证明,而且只能到限定的地方购买。

    禁酒令颁布前一天,全美国人都在抓紧喝酒。实行禁酒令的结果是什么?我给大家推演几个结果。

    第一,绝大多数爱喝酒的美国人都变成了伪君子。原来该喝就喝、想少喝就能少喝,可是现在不行了,只能回家偷偷喝,在外面跟别人却说自己从来不喝。禁酒令几乎把所有的美国男人都变成了伪君子,会出现一个道德滑坡。

    第二,因为酒变得稀缺,所以价格飙涨,会出现黑市,就会有很多人想方设法要得到酒。从哪儿得到呢?偷工业酒精。工业酒精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虽然它有毒,是不能喝的,但酒鬼才不管呢,美国的工业酒精一年会被偷掉5000万加仑。

    1926年,美国总统柯立芝认为,偷工业酒精来喝实在是太伤害身体了,对公众宣布,美国政府在所有工业酒精里面都加了毒药,谁喝下去谁就会死,然后通过报纸大规模地宣传。但是,政府的宣传难免会有不到位的地方,再加上有些人实在馋酒,根本就不信政府说的话,大家接着喝。仅1926年一年,纽约市就有1200人喝这种酒中了毒,其中有400人死亡。

    还有第三个结果,黑社会会发达起来。黑社会一看,既然走私酒有这么高的利润,我们正好可以带刀、带枪来保护。原来,美国的黑社会是不成气候的,正因为20世纪20年代的禁酒令颁布,黑社会成长壮大起来了,所谓的黑手党就兴起于这一阶段。

    黑社会上面自然要有政府做保护伞,他们会找个别官员去行贿,那么第四个结果就是,政府的道德也被败坏掉了。

    第五个结果是什么?任何一种实施为禁令的道德愿望,总会留一些例外。比如,医院里如果不让用酒精,就没办法消毒;基督教为纪念耶稣受难日,会不定期举行一种宗教仪式,会发放圣餐,而圣礼餐中不可或缺的就是红酒,这代表着耶稣的鲜血。既然有了酒,又怎么能阻止得了那些大夫、神父利用这一点点特权去卖酒呢?如果增加政府官员去监察,又会产生新一轮的贪污腐败问题。因此,罗斯福总统的竞选纲领之一就是废除禁酒令,他上台跟这件事也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从愿望到事实距离到底有多远?

    聪明人就是能看到更多事实的人

    最后回到我们的主题上来,到底什么是聪明人?聪明人不是智商比我们高,而是在这个认知成为唯一的竞争壁垒的时代,能看到更多的事实。

    这句话稍微解释一下。互联网时代,大家变得越来越自由,谁也不能再用血缘、阶层、官职、学历来限制每个人的发展,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禀赋和特长发挥出来。这个时代唯一限制我们的是什么?是认知。如果你的认知仅仅是一个普通人根据愿望对世界做出那种直觉的判断,对不起,你就在认知的囚牢之中。

    为什么经济学思维特别重要?因为它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的事实远比我们看到的要复杂,社会结构、社会协作和人心的复杂度远超我们的想象。只要我们带着这个思维方式,尽可能地去认知更多的事实,那我们不就变成了一个聪明人吗?

    02认知差距的本质

    经济学思维奇葩在哪儿?

    经济学思维虽然非常奇葩,但是对我们这一代人的生存非常之重要。

    为什么用经济学的思维方法来思考这些问题,得出来的结论会这么让人毁三观、大跌眼镜呢?为什么和我们通过常识、直觉得出来的结论不一样呢?

    首先,因为人类社会的协作体越滚越大,导致我们再从身边的事物来看待这个世界就很难看到真相。而经济学尽可能从人类的总体协作上来看这些问题,它的结论自然就不一样。

    那么,经济学思维到底奇葩在哪儿?

    经济学思维其实代表着人类正在进行的一次缓慢、坚定但是作用极大的思维切换。这不是哪一个人的思维切换,而是整个人类的思维切换,只有那些真正明白的人能切换得过去。

    为什么说将来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不是说穷人的生活越来越惨,其实穷人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只不过跟那些精英的差距会拉大,这正是因为认知差距。而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