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罗辑思维 >

第117章

罗辑思维-第117章

小说: 罗辑思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趺囱舛际亲橹诘娜思使叵抵副辏灰ハ胝庑R膊灰ハ胱约涸吹谋臼略谖蠢茨懿荒苡茫蛭榭霰淞耍旅教濉⒕擅教迨贝耆灰谎恕8灰ハ耄遣皇遣灰谡舛闪耍愀鍪裁聪钅看匆等ァ

    最好的方案就是学习李鸿章,看住当下,就从这一点出发,做现在该做的事情。

    原来给人打工的时候,我就老跟别人讲,我自己做事有一个心法:所有的事都是做给现在老板用的,但同时也是做给下一个老板看的。

    就是说,我们现在做任何事,既是为现在的公司、单位作贡献,与此同时也是在打造我们的个人品牌,让下一个老板自然看到。这样也许是老板,也许是风险投资人,他们会找上门来,来利用我们这个本事。

    把心放在现在、今天、此刻

    其实李鸿章就是这么办的,而且李鸿章后来之所以在国际上声名浩荡,正是因为他的这种行事作风。1896年李鸿章访问俄、德、荷、比、法、英、美诸国,他在全球受到的那种礼遇和高规格的接待,基本上就是国王的标准,尤其是在德国。

    李鸿章最潇洒的是在美国。因为李鸿章长得也帅,一米八的大个子,仙风道骨,留着山羊胡,特别有东方老者的派头。美国人把战败国的李鸿章都快捧到天上去了。

    当时很多广告都是用李鸿章做招牌,有一个麦乳精的广告,说李鸿章特爱吃我们的麦乳精,吃了之后牙口倍儿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

    当时纽约的新闻报还专门登了李鸿章的照片,说李鸿章从来不会错过我们周日的新闻报,这也是广告。甚至还有一些卖东方瓷器的人也公开打广告,说我是李鸿章的副官,等等,都是拿老头儿说事。

    你说这是为什么?当然是为了他们自己的经济利益。但是你想,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李鸿章办一件事办出了名——他的注意力在事上,所以西方人都知道,李鸿章是中国办洋务最棒的一个人,是中国“睁眼看世界”看得最远、站得最高的一个人。品牌树起来了,整个市场都会认你。

    所以在一个市场极其动荡的时代,我们是在一个组织内为现在的老板打工,还是利用现在老板的资源为整个市场制造一个高地,让所有的人都看见我们呢?这其实比贸然用一个妄想的计划出去创业更高明,也是比枯守在原组织内、希望得到现有组织认可更高明的做法。

    时代周刊有一期封面文章叫正念革命(themindfulrevolution)。mindful这个单词是全神贯注的意思。这是西方企业家群体里面正在兴起甚至已达到狂热的一种减压心法。

    当然在心理学系统里,它是一种减压、禅修、玄想的方法。但实际上它就是告诉你,在这么混乱的情况下,你不要想前面,也不要想后头,你就把注意力放在当下。他们的很多修习方法都非常简单,比如我们都吃过葡萄干,但葡萄干是什么味道我们绝大部分人是不知道的,因为我们都没有认认真真吃过一颗葡萄干。

    你先坐在那儿打坐,静默,然后闭上眼睛,拿一颗葡萄干放在嘴里,用牙齿轻轻地挑破它的表皮,一点一点感受它的滋味。如果你这么吃葡萄干,或者吃任何东西,你就会发现你其实从来没有吃过葡萄干。这就是mindful,即正念的力量。

    其实关于正念我们也不用讲更多,就是一个“念”字。汉语里念字怎么写?上面一个今,下面一个心,什么叫正念?就是把心放在现在、今天、此刻。

    为什么这套心法在这个时代愈加重要?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时代变化的惊涛骇浪之中,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和100多年前李鸿章所处的时代其实差不多,都是“愚人船”,我们在船舱里都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也没有人隔着船舱告诉我们应该往哪里走,我们这一代人都是蹚着往前试,往前走。

    就像2013年9月诺基亚卖给微软的最后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他们的老总就讲了一句很让人心疼的话。他说我们其实也没犯什么错,但是不知道怎么就输了。

    没错,在这个时代你会发现,过去的经验没用了,对未来的预测基本都是瞎扯,基于原来人际关系获得的所有巧妙几乎也都失效了。那怎么办?在这里我们其实就提供了一个方案:学习李鸿章,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当下,不管过去,不管未来,不管周边,做当下最该做的事。

    最后引用胡适先生写的一句诗:“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在这个变幻莫测的大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颗过河的卒子。

第118章 活得通透的智慧(1)() 
罗辑思维一直在讲自由主义,自由主义就是自己对自己负责。

    很多人都在问:“什么是自由主义的人生观?”在我看来无非就是两句话。第一句,我们绝不去强制他人;第二句,我们尽可能地不让他人来强制我们。也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说,我们在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尊严和人格空间的前提下,尽可能对他人释放善意。

    01你之砒霜,我之蜜糖:雍正

    清朝的历史,尤其是雍正一朝的历史,这几年真的是被影视剧给玩坏了,很多春闺少女的梦中,康熙爷死后,继位的应该是很帅的八阿哥或者是更帅的十四阿哥才对,怎么能轮到那个长得很难看的四爷呢?

    雍正留给民间的印象并不好。在这里,我要给大家讲讲真实历史上的雍正皇帝。

    雍正在清代历史上活得比较憋屈,“康乾盛世”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就把中间的雍正王朝给忽略了呢?因为它太短了,前后只有13年。

    可是雍正这13年,在整个清代中叶一百多年的盛世中,是创设制度最密集也最成功的13年,什么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养廉银,什么密折制度、秘密建储制度、军机处制度,都是雍正一手创立的。

    我在看雍正传记的时候,真觉得他是一个现代人穿越过去的,他不仅有严密的制度设计能力,还有超强的执行能力。他能够把构思出来的制度,通过各种各样的试点去推进,从而让它具体落地。从后世来看,雍正朝创立的所有制度,几乎没有一样是失败的,所以这个人很了不起。

    而且他刚开始接的是一个烂摊子,中央财政府库空虚。可他死的时候呢?留下了一个非常富庶的中央财政。所以乾隆帝那63年才有钱可花,才有那么多虚荣的事可以去办,这才是雍正真实的历史地位。

    可是很奇怪,雍正活着的时候名声就不好,比如说什么谋父、逼母、弑兄、屠弟、任佞,还有什么酗酒、好色,所有本来应该是隋炀帝享受的“光荣称号”,全部被放到了雍正爷的头上。当然,他自己也知道这一点,就推说是他的政敌往他身上泼粪。

    真实的雍正

    我在看史料的时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雍正哪里是这样一个人呢?你甚至可以说他是个天真烂漫的大男孩,因为雍正为人非常风趣、搞笑。比如说,雍正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帝王当中留下各种各样cosplay画像最多的一个人了,有的是扮西域的喇嘛,有的是扮山中的道士。还有一张非常著名,是当时的宫廷画师西方人郎世宁画的,画中的雍正又是西方贵族的服饰打扮。可见他特别喜欢玩这种穿越。

    雍正皇帝的一生也非常勤政,他手批的奏折和各样的朱批有2000多万字。13年,2000多万字,一般人别说是写了,抄都能累死。而且他写的朱批非常有意思,他用的不是典雅的文言文,几乎就是大白话,而且有的大白话写得还特别像今天的微博段子。

    比如说他写过这样一段:“朕就是这样的汉子,就是这样的秉性,就是这样的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哪朝哪代的皇帝会说自己是条汉子?这哪里是皇帝的诏书,简直就是大v的一条微博。这里面没有皇帝的威风八面,只有一种真性情的大流露、大放送。

    雍正还有一个习惯,在引荐大臣的时候,会拿着别人的履历表在底下批小字,比如说这个人是个胖子,这个人心浮气躁,这个人前途不太远大,这个人有点儿像谁等,这做派简直就是微博上著名的“留几手”,就差说“负分滚粗”了。他跟臣子之间经常玩这种小花样。

    所以,他有一种天真烂漫的大男孩性格,这和历史上那个残暴、勤奋、严谨的皇帝,完全是两个人。

    雍正vs年羹尧:待人接物的风格

    雍正的性格当中还有一个反差,就是他对他身边的人到底算是好,还是坏呢?若说好,那是真好,他对他的十三弟怡亲王允祥好了一辈子,对汉族大臣张廷玉也是好了一辈子,对自己的小马仔李卫、田文镜,也是君臣相知了一辈子。

    可是要说他不好,也不是空穴来风。他可能是清代历史上抄大臣的家抄得最多的一个皇帝了,很多大臣的家,包括曹雪芹家,就是他抄的,苏州织造李煦的家也是他抄的。一旦府库里没钱了,又要打仗,他就抄一个大臣的家。大兴文字狱也是他干的,他曾经的心腹年羹尧、隆科多等,都是他亲手弄死的。所以他到底是一个情深义重的人,还是一个刻薄寡恩的人呢?这也是一个大谜题、大公案。

    今天我们就来试着破一破这桩公案。

    历史学界经常会用各种研究方法来解释这一切,看政治格局,看利益格局,甚至从雍正的性格上来解释。而我则准备尝试着从人际关系上来解读一下雍正性格当中的大反差。

    要讲雍正的人际关系,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他跟年羹尧之间的关系,把他们二人的关系解剖清楚了,我们就知道雍正待人接物是什么样的风格了。

    年羹尧是安徽怀远人。普通人都对他有一个大误解,认为他是一个带兵打仗的武将。其实错了,他压根儿就是一个汉族士大夫,是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的进士。

    年羹尧考取进士之后进入官场,康熙皇帝对他极其器重,认为他文武全才,不到30岁就任命他为四川巡抚,这可是省军级的大干部。

    那他跟雍正是什么关系呢?他的一个妹妹嫁给了雍正当贵妃,这就是电视剧甄嬛传中的那个华妃。这是雍正当皇帝之前的事情,所以他们就是大舅哥和妹夫之间的关系。

    在雍正初年的时候,年羹尧起到了两个巨大的作用,第一个作用就是替代了当时的大将军王十四阿哥允禵的位置。四爷对十四爷当然不放心了,十四爷那么年轻,又手握军权,跟自己的关系也不是很好,还是让大舅哥去当抚远大将军比较好。

    第二个作用就是雍正元年(1723年),青海爆发了罗卜藏丹津的大叛乱。年羹尧守土有责,当然要去平叛,然后一战功成,所以雍正对他极其欣赏。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典型的君王和臣子之间引为心腹的关系,再加上大舅哥和妹夫之间的关系,两人好得不得了,但也并没有超出正常的君臣相知的关系。

    雍正是一个非常懂得帝王术的人,对于这样一个极其重要又手握重兵在外的臣子,他极尽笼络。但他的手段也很寻常,首先是加官晋爵,封年羹尧为一等公爵,这在汉人当中非常罕见。另外就是给予各种各样的信任,比如说陕西乃至整个西北所有的军政大权全部下放给年羹尧。年羹尧想要提拔谁,只要写一张二指宽的条子上奏,雍正一定会批准。

    还有就是各种给钱赏赐,当时雍正抄了苏州织造李煦的家后,就把李煦所有的家产都赏给了年羹尧,而且李煦家的奴仆也让年羹尧随便挑。

    雍正还用快马加鞭的方式把广东进贡的荔枝赐给年羹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只不过,这个荔枝不是送给杨贵妃的,而是送给年羹尧的。

    此外,若是年羹尧得了什么病,或者是他的家人得了什么病,雍正皇帝更是老泪纵横,会给予各种关怀、各种抚慰。

    在他们君臣相交的过程中,我们渐渐地闻出了一种不一样的气味,恍惚有一种好基友的感觉。有一次雍正皇帝给年羹尧的朱批御旨当中,就出现了这样的话:“最近朕心里烦得很,京城老不下雨,山东又闹蝗灾,听说你们陕西那儿下雨,不知道麦子淹了没有?我说这些不为什么,就是心里有点儿烦,我想跟你说说,你那里有什么事?”请注意,后面还有几个词,叫“随便徐徐奏来”,就是你随便写,慢慢奏,咱俩就是聊聊天、发发微信而已。

    我们琢磨琢磨这话,这已经不是正常的君臣交流了,而是一种哥们儿间的互诉烦闷。说得更赤裸一点儿,有点儿像一个屌丝追女神发微信的内容:“我有点儿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