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从末世到异世 >

第57章

从末世到异世-第57章

小说: 从末世到异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有点事情去了趟茶楼,”商清月道,“回来的时候刚好快到你散值的时间,就过来了。”

    这时候距离散值已经过去小半个时辰了,秦洛川道:“夫郎久等了。”

    “不碍事。”商清月笑着道。

    秦洛川上马车后,想叫杨曦一起走,结果一抬头就见对方已经走了很远了,不由摇头笑了笑,也没追过去。

    等马车走动的时候,这才问商清月:“有何事去了茶楼?”

    “珠云来京城了,”商清月道,“送了些东西过来,说是他家附近有伤残兵的几乎人家一起凑起来的,感谢夫君把贪了他们救济款的人送入牢狱。”

    秦洛川愣了一下,然后失笑,“你没收吧?”

    “没收,”商清月道,“又从茶楼里添了几份点心,给让她全都带回去了。”

    “那就好。”秦洛川点头。

    过了片刻,商清月问道:“你说他们做这种贪污之事,就不怕被查出来吗?”

    “怕肯定是怕的吧。”秦洛川道,“只是被银钱冲昏了头,觉得可以瞒得住吧。”

    朝廷今年减了两成救济款的事情并未昭告天下,加之这些人并非所有地方的救济金都贪了三成。

    天子脚下的京城肯定是不敢动的,其他的地方的人也无从得知救济金到底有多少,再加之人口流动性低,造成的消息不互通。

    如果不是他们在城外遇到珠云,珠云又无意中说起此事,而且秦洛川又恰好知道救济金只减了两成,种种巧合之下,才能得知这些人居然贪了银钱。

    商清月也想到了这其中的关节,皱眉道:“难道没有什么方法,能让百姓们都知道朝廷的这些规定给决断吗?”

    秦洛川闻言眼睛一亮,道:“我前几日也在想怎样才能最好的解决这件事,并且稍微有了点雏形。”

    “怎么解决?”商清月拉了拉秦洛川的袖子,兴致勃勃的问道。

    自家夫君总是有许多别人没有的奇思妙想,每次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又觉得很神奇,即使商清月对朝堂之事不那么了解,也不由兴致盎然。

    “仅仅是口口相传的话,肯定是不够的,”秦洛川道,“但我们可以利用天下的读书人。”

第69章 晋江独家() 
看商清月那充满好奇的眼神,秦洛川也没吊胃口; 直接道:“可以创办书刊。”

    商清月斟酌道:“你的意思是指……把朝廷新出的规定写进书里?”

    秦洛川点头:“差不多。”

    商清月仍是不解; “可这样读书人就会买吗?”

    且不说在京城印刷好的书籍要散发到各地有多困难; 就算这个问题解决了; 每本书的价格也必定不会便宜; 能不能卖出去还是个问题。

    “读书人的最终目标是参加科举为官,朝廷新出的规定跟律法对他们来说肯定有吸引力; 就这一样不足以让人花钱买的话……”秦洛川说到这里顿了一下; 转而问道,“如果我们茶楼里有一样新的吃食,并不怎么受客人的欢迎,但在短时间内一定要卖出去的话; 你会怎么做?”

    商清月想也不想的道:“看能不能低价卖,不能的话; 就跟茶楼最受欢迎的几样吃食捆绑售卖。”

    说到这里; 商清月眼睛一亮,道:“夫君你的意思是跟其他东西一起?”

    “嗯,”秦洛川笑着道,“朝廷也没有那么多新出的律法跟规定,要制成书册也难,但如果书册的主要内容是名家诗词文章,只在里面留出一部分地方,用来刊登朝廷对外的告示,两者一起; 必定会更受欢迎。”

    商清月道:“若真是这样,别说天下读书人了,就连我都想买了。”

    秦洛川毫不意外他会这么说,大炎是个十足浪漫的朝代,人们对那些有名的诗人学者极其追捧,甚至有人因为一首诗而被大半个国人所熟知的例子。

    只是秦洛川了解过之后,发现这首诗大范围的传播原因是经过秦楼楚馆的传唱,便歇了这份学习成功案例的心思,毕竟朝廷告示这么郑重的事情,真不适合跟风月场所沾上边。

    追捧归追捧,但听到自家夫郎说想要买有名家诗词的书籍时,秦洛川还是没忍住酸溜溜的道:“看来为夫得好好地练习写诗词了,这样才能更好地抓住夫郎的心。”

    “你胡说些什么。”商清月横了他一眼。

    顿了一下又道:“只是这书刊想要创建的话,恐怕不容易吧。”

    “嗯,”秦洛川点了点头,只要商清月感兴趣,不管是生活还是朝堂的事情,他向来都不会瞒着自己的看法,“需要名家诗词文章且不说,这又是给到天下学子看的,内容定然不能有一丝差错,况且里面还有朝廷告示,没有皇上的批示,谁敢做这事?”

    见商清月蹙眉担忧,秦洛川笑着继续道:“不过我想到一人,若是他愿意主导此事的话,想要办成便不难。”

    商清月直接忽视了秦洛川所说的合适的人,而是问道:“夫君不打算自己做吗?”

    “若这事真能办的话,前期肯定会参与,”秦洛川道,“但不会去主导这件事情,之后应该也不会参与太多。”

    他既然都已经参加科举,走到这一步了,作为一个男人,就算再淡泊,在如今的境遇下,也难免会想要大展一番身手。

    但若是去主导书刊的编修,无疑是在结交天下读书人,这种行为,即使有秦言在,皇上也很难不对他起疑,从而不予重用倒是小事,只怕时间长了,会很难容得下他。

    而温时宴则不同,他跟明欣公主有了婚事之后,已经是放弃了往上走得可能,即使结交天下读书人,有驸马这个身份在,也不用担心会翻起什么风浪。

    更何况据秦洛川所知,明欣公主虽然并非皇后亲生的,但从小被皇后带在身边,跟太子关系亲厚,今后行事也会方便许多。

    商清月一直很喜欢秦洛川这种有什么打算都同他说的行为,而且他不明白的话,夫君也会耐着性子的跟他解释缘由,这让他很有安全感,因此听完后乖乖的点了点头道:“夫君想怎么做都行。”

    秦洛川其实并不知道商清月的这些想法,在他看来,两人既是夫夫,便没有什么可隐瞒的,再者谁都不是生来就能明白所有事情的,过去二十年,商清月所学的东西里,从来就没有过关于朝堂的,一开始不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也是正常。

    而且商清月脑子好使,说过一回就能记住,还会举一反三,经过这半年的学习,现在秦洛川再跟他说朝堂上的事时,偶尔还能帮出个主意或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那夫君是打算等温公子回京之后再开始做这事?”商清月问道。

    “嗯,”秦洛川点头,“虽然我觉得这挺适合温兄去做,而且以他的性子应该也会喜欢,但终究是他的事情,得看他有没有兴趣。”

    这事夫夫两人讨论过之后,便没再提,也没让第三人知晓。

    直到十月初的时候,温时宴从金陵来京城。

    他当时是回金陵准备聘礼的,再来的时候,不仅带了两大船的聘礼,还有不少的丫鬟仆从,就连长辈都请了几个过来,给他操办成亲的事宜。

    纳征过后,便是请期,年前最好的日子是十一月二十六,再等就要到第二年的五月去了,温时宴显然不想等那么久,皇上跟皇后也没想拖着明欣公主不让出嫁,因此日子便这么定了下来。

    公主成婚,皇族自有一套成熟的流程,温时宴这边大部分事情又有长辈给他操持,因此在距离成亲不到两个月的时候,他反而闲了下来,还能每日到翰林院点卯。

    三人许久未见,互相问候过之后,温时宴便对秦洛川道:“你的事迹,我可是在金陵都听说过了。”

    金陵跟京城相隔不远,两地之间又有运河,来往十分的便利,齐梁平的事情闹这么大,这么快传过去也是正常。

    因此秦洛川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杨曦却十分的感兴趣,“你听到的是哪个版本的?”

    温时宴闻言愣了一下,“还有很多个版本吗?”

    “版本多着呢,”杨曦道:“有说临风嫉恶如仇,眼里容不下沙子,无意中知道齐梁平贪污之事后,一怒之下跑到金銮殿上去状告。也有说是因为中秋宴那日齐梁平意图让临风被招驸马,虽然没成功,但临风还是心存不满,意私下里搜集齐梁平做坏事的证据,没想到居然真的被找到了。”

    顿了一下,他又道:“对了,还有一个,说是齐梁平所做之事天上神仙都看不下去了,临风那日遇到的侍女并非真正的侍女,而是天上神仙化身过来提点的。”

    温时宴听得瞠目结舌,秦洛川也很是无奈,问道:“最后这个你是从哪里听来的?”

    杨曦理不直气也壮的道:“离我家最近的那家茶楼,说书先生的最新版本。”

    温时宴惊奇,“我不在的这段日子,你居然还有时间去听说书?”

    本来他们三个人的时候,就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他不在的这段时间,只有秦洛川跟杨曦两人,理应更忙才对。

    “当然不是,”杨曦道,“这是我夫郎告诉我的。”

    接着他又道:“你还没说你听到的版本呢?”

    “第一个版本。”温时宴道。

    就算知道后面两个版本,温时宴也不会当真,他了解秦洛川的性子,不是那种对人家不满就要去私下搜寻人家犯事证据的人,第三个就更不用说了,但凡有点脑子的都不会相信。

    闲聊过后,三人不可避免的谈起来齐梁平贪污的事情。

    其实在这件事情上,朝廷突然改了救济金的数额,却没有对外告示,也是造成贪污的人过了这么久,都没被发觉的原因之一。

    只是他们作为臣子,总不能说这是皇上跟朝廷的责任。

    三人一致的认为,只要信息传播到位,齐梁平这种类型的贪污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而且就算有人胆敢尝试,也能立马发觉。

    温时宴想了想道:“其实有些地方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不通人烟,我游历过许多的地方,即使再偏僻的地方,也都会有行脚的商人。”

    杨曦明白他的意思,道:“若非是大家感兴趣的事情,这些商人也不一定愿意传播消息,并且在口口相传的途中,很容易便会出错。”

    这是早就被秦洛川否定过了的方法。

    于是他问温时宴,“那在你游历过地方,读书人跟书院数量如何?”

    温时宴虽然不明白他要怎么做,但也大致猜到了他这么问的缘由,认真道:“自先皇开始,便兴办书院,倡导子民多读书识字,因此几乎每个镇上都会有书院,即使偏僻一点的镇上没有,县里也会有,读书人更是不少。”

    秦洛川闻言便直接把那日同商清月说过的计划又跟他们说了一遍。

    那日跟商清月讨论过后,计划更加的完善,从头到尾说完之后,杨曦跟温时宴沉默了良久,接着同时问道:“你是怎么想出这些主意的?”

    从他们修编史籍,秦洛川提出新的体裁跟记载方式,就让两人震惊不已,这回这个创办书刊的打算,在他们看来,更是绝妙的想法。

    秦洛川摸了摸鼻子没做声,总不能说这些都是他在别的世界学习到的吧。

    等两人消化完这个信息后,温时宴考虑了片刻,然后道:“就按你说的办吧。”

    秦洛川反而迟疑了,问道:“你不多考虑一段时间吗?”

    “这有什么好考虑的,”温时宴道,“这事能不能办下来还另说,就算办下来了,能不能长久也还不知道。”

    而且秦洛川的好意他哪能不知道,三人现在修编的史籍顶多明年春天就能完成,到时候秦洛川跟杨曦肯定会被提拔到别处,而他既然已是驸马,哪还有提升的可能,就连翰林院都没法长久的待下去,跟担任点卯都不用去的闲职相比,他还是想做点实事。

第70章 晋江独家() 
既然已经商量好,三人便联名上了折子。

    本以为皇上日理万机; 他们这种并非急报的折子递上去也不知道哪日才会被批到; 结果出乎意料的是; 头一天上午才递上去的折子; 第二天上午就有内侍来翰林院; 说是皇上召见。

    他们哪里知道,给到孔大人的折子; 并没有按照正常的流程上传; 而是直接被递到了皇上跟前。

    三人都是第一回来御书房,领路的内侍把他们带进来后,就去旁边候着了。

    秦洛川看了眼正埋首案间的皇上,跟杨曦以及温时宴对视了一眼; 同时半跪行礼道:“臣秦洛川/温时宴/杨曦,参见皇上。”

    “平身吧。”皇上说这话的时候头也没抬; 继续忙着手中的事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