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马未都说收藏 >

第93章

马未都说收藏-第93章

小说: 马未都说收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非比寻常的乐趣】

收藏的第三个乐趣就是拥有的乐趣。一个带〃大清乾隆年制〃款的官窑瓶子,过去摆在清宫里,备不住乾隆还摸过一把,称赞过这瓶子不错;现在你花了钱,变成你们家的瓶子,你天天摸着说〃真不错,小心别摔了〃,这是拥有的乐趣。一开始收藏的人都会有这种不言而喻的初级乐趣,很自然。

还有一个乐趣有点儿耻于言表,但诱惑绝大多数人,就是升值的乐趣。大部分人为什么对股市充满热情呢?就是因为股市里可能会赚到钱,尽管赔钱的可能性超过赚钱。但收藏的升值乐趣,往往跟卖与不卖无关。有的人当年用十块钱买了个瓶子,后来值一千块钱了,他不一定非要卖掉才能得到快乐。表示自己的成功,这也是一个乐趣。我们毕竟生活在一个经济时代,也无须回避这种大众的乐趣。东西一旦有价值,拥有它就一定会有乐趣。

那么,知识的乐趣、炫耀的乐趣、拥有的乐趣、升值的乐趣,都是常人的乐趣。收藏还有一个更大的乐趣,就是当个冤大头。买错了,买假了,这个乐趣最大。为什么这么说呢?东西买贵了,回来以后人家都说〃东西好是好,就是贵了〃。没关系,我拥有的是这件东西的一段时光,还有难得的学习机会。这东西能有多贵呢?在知识面前无法用金钱衡量。那么买假了呢?我就是吃一堑长一智,拥有了一个知识。如果能这么想,也就释然了。

古人说过一句话:〃不冤不乐。〃你不当这冤大头,还就没有这个乐趣;当了冤大头,当时的难过劲儿很快就会过去,多少年以后就会变成一个笑话。我早年很多撕心裂肺的痛苦,今天说起来都是笑话,这才是最大的乐趣。当然我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能拥有这个非比寻常的乐趣,得慢慢修炼。

【收藏与投资】

对大部分人来说,收藏的诱惑都来源于增值。人们都是一个心理:东西越来越贵,赶紧买两件;东西越来越便宜,那着什么急啊,等到最便宜的时候再买。对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世界的艺术品无一例外的都成锯齿状上升,这是做过统计的,原因是一百年以来人类生活都变得非常好。我曾经举过很多极端的例子,比如元清花的葫芦瓶,一百零五年时间里增长了三十五万倍;紫檀的大画桌,二十年时间由几千元变成几百万元。但这些极端的例子,都不是每个人应该刻意去追求的,我们更应该知道艺术品中包含的其他价值。首先是历史的价值。今天从经济上对艺术品的认可,实际是对历史的尊重。用金钱作为标尺,通俗明白。我们应该知道,历史遗物能留到今天非常不容易;而能让我们喜爱上,更不容易。我们花费重金购买,就应该知道文化的分量有多重。再有,古代艺术品中凝结着是先人的全部智慧乃至牺牲。因此,收藏这种人类文明行为,在一千年前的宋代就得以提倡。

【情感投资】

用金钱作为标尺,只是收藏与投资最表象的关系。实际上,它们之间还有更深层的关系。

第一是情感投资。今天拥有一件瓷器,不需要别人恩准。过去得皇帝说〃赏玉堂春瓶一对〃,今天不需要他恩准,我自己就买回来了,我自个儿看着高兴。我还知道赏瓶过去叫玉堂春瓶,学到一个知识。久而久之,我慢慢就会对赏瓶有了情感。比如张伯驹先生花重金买了展子虔《游春图》,最后捐给了国家,不光是境界高,更多的是一份情感,他觉得这件文物不能流向海外。

将近三十年前,我跟一个卖废品的老张头关系特别好。在所有卖废品的人中,老张头的文物眼力最高,他经常从大量废品中拣出文物单独去卖。我跟他经常聊聊天,也从他那买点东西。他有时卖我一件东西,就摸着这个东西跟我说:〃多好的东西,归你了。〃他对文物有一种情感因素在里面,就是源自文化的力量。但是他卖废品的时候肯定一点情感都没有,他不能这说:〃多好的废品啊,归你了。〃

在中国的收藏历史上,有很多不惜倾家荡产去购买一件古董的事情,让一般人看来不可思议。为什么呢?因为有情感,不是为东西本身,也不是为贪欲,就是觉得这个东西跟我有感情,一定要把它买回来。

我说过,我们一定是匆匆过客,在历史面前匆匆走过。任何一件文物都比我们年长,看着一代一代人在它面前走过。你拥有一件文物,仅仅是拥有很短暂的时光,只记录个人的喜怒哀乐。所以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更要珍惜历史,珍惜文明。

【智力投资】

收藏的第二个投资是智力投资。一个人再聪明,跟浩瀚的历史比也不算什么。你多聪明是个人的事儿,历史比你聪明得多。仅以陶瓷为例,由于先人的努力,陶瓷由单一品种变得如此绚丽多彩,走过了将近一万年的路程。从黄河流域早期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浪渚文化,一直到秦兵马俑、汉陶、唐三彩、宋五大名窑、辽金等少数民族瓷器、元青花、明清彩瓷,我们都能看到它进步的历程。我们要认知它,首先需要耐心。你想用一晚上时间,躺在床上翻翻书,就对中国的历史有所了解,这是不可能的。

任何古物都有它的成因和道理。比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这孩子不是个省油的灯。〃这句话大家都懂,大江南北都这么说,但现在的问题是:什么是〃省油的灯〃?宋代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载:〃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寻常盏为火所灼而燥,故速干,此独不然,其省油几半。〃陆游说得很清楚,灯盏上面有个洞,往里注入清水,每天一换。油灯一点火,就非常热而且干燥,所以就耗油,搁了水以后几乎省一半油。

陆游的记载虽然很明确,但我们从来没见过这种灯。直到近些年,四川地区才有发现,出土过这样的空心灯盏,里头可以注水。灯盏越大越省油,越小越不省油。一般人家里使的就是一盏小油灯,一点捻,油就发热,一热就挥发,费油。为了使油凉下来,在灯盏里面注入凉水,水把热量带走,油就省了。这种省油灯被发现以后,有专家做过试验,注水和不注水比较,大概可以省40%,说明陆游的记载非常准确。

解释成因是收藏的乐趣之一,解释了省油灯的成因,这就是一个乐趣。当你知道了这个成因,就会不厌其烦跟你身边的人显示,变成生活中的炫耀。文物的知识由不知到知之,一定是个漫长的过程。当你了解了一个成因,再拥有这件东西,感受是不一样的,收藏的魅力就在于知识和财富的同时积累。

【身份投资】

收藏的第三个投资就是身份投资。身份在今天的社会里显得非常重要,常说一个人有身份或没身份。身份与财富无关,与文化有关。不是说这个人有钱就有身份,有非常趁钱的人会被别人嗤之以鼻。那么从收藏角度上看,并不是说买的东西越贵,你就越有身份,不是这样。

兼有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东西,首推文化。有上亿元一件的文物,也有几十块钱一件的文物。价值上有高低,但文化上无高低。价格的高低跟文化本身无关,它们都代表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但今天的社会里,由于富足,大家对文化的要求远远高于对物质的要求。因此,个人的身份由文化决定,而非由财富决定。你要想获得这种身份的认可,不仅仅在收藏方面,在其他领域里,也同样需要持之以恒的文化积累。如果你想收藏,就要具备心态平和的素质。在投资方面,应把情感、智力、身份投资放在前面,金钱投资放在后面。如果获得了金钱上的好处,那一定是额外的,不是刻意去追求的。能做到这一点,每个喜爱收藏的人都将终身有益。

【文明火炬 生生不息】

我只有十几岁的时候,去过教育学家、文学家叶圣陶老先生家。老先生的墙上挂着一副对联,给我印象非常深刻,今天还能背得出来:

观钓颇逾垂钓趣,种花何问看花谁。

我看别人钓鱼的乐趣,超过钓鱼本身的乐趣。我作为一个旁观者,看到的乐趣大于参与的乐趣。我种花,就只努力种好,而不考虑后面谁来欣赏它。这是做事情的主观态度。不收藏的人看到这副对联,会非常快乐。我们不一定非得亲自收藏才有乐趣,我们看别人的收藏、国家的收藏,也同样能获得乐趣,甚至还有更高的乐趣。比如去国家的博物馆参观,就跟观钓的乐趣一样。

我们为何收藏呢?就是要积累文明、留下坐标。今天这样富足美好的生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过无数代人的努力。我们为什么要做博物馆呢?因为要展现文明,展现知识,这是对世界人类文明史的一个贡献。但祖国的文明传承仅靠博物馆是不够的,要靠每一个人有意识地去保护,去传承。

我讲了很多个人经历,也讲了很多感悟。实际上,我在期望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火炬,能够经由你们每一个人之手,永远传承下去,生生不息!

【由网'。wrshu。'整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