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马未都说收藏 >

第63章

马未都说收藏-第63章

小说: 马未都说收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虻氖焙颍姑挥泻焐轿幕飧龈拍睿静恢勒馐鞘裁炊鳎幽亩吹模磺宄椭勒馐歉隼隙鳎吐蛄耍恢笔詹亍5搅怂南乱淮趴级院焐接裼醒芯俊=夥乓院螅恼饬郊﨏形龙,一个捐给了国家的博物馆。他在一个不举行任何仪式,不需要任何新闻报道的情况下捐给了国家,高风亮节!让我们听了都非常尊重。另外一个小一点儿的,他为了改善生活,就通过拍卖行处理掉了。这两件C形龙属于同一个时期,一个捐给了国家,一个改善了生活。话说回来,老先生都不是改善自己的生活,而是改善他后代人的生活。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来,收藏是一个马拉松。历史上多数收藏都是跨越几代人,最终有一个归宿。研究它同样是一个马拉松,红山文化从1908年发现,1951年定名,到今天整整一百年了。所以收藏这件事不能急于求成,我们看不懂的东西,不见得下一代人也看不懂。

【沙里淘玉】

我认识一个台湾的藏家,他对红山玉情有独钟。有一次他来北京,给我打电话:〃你到宾馆来吧,我不能去你那儿,因为我买了很多红山玉,拿着不方便,所以你得到宾馆来看我。〃盛情难却,我就去了。到了宾馆,我一推门进去,就看见屋子里两张床,一张是他睡的,另外一张码得整整齐齐、满满当当的红山玉,个头都比较大,一块一块的,有人形的、C形龙、猪、鹰,什么都有。两张床,一张床他睡,一张床玉睡。他说:〃怎么样?都是我最近几个月收集的。〃我看到这儿的时候,因为跟他熟啊,我就直说:〃你这里一件真的都不会有。〃他非常不服气,坚定地认为这些全是真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买这些玉费尽千辛万苦,专门跑到内蒙古去。人家告诉他:〃这些玉全部是挖沙子淘出来的,你如果投资的话,会挖到更多。〃他就问:〃怎么投资呢?〃人家说:〃你买一个挖沙机,用机器挖沙子,里面的红山玉就会很快筛选出来了。〃

他对我说:〃马先生你没去过,我去过那现场!那挖沙机一会儿〃咚〃喷出来一个(红山玉),一会儿〃咚〃又喷出来一个。〃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看过在农村场院里扬场,扬场的时候沙子飞得最远,粮食飞在中间,谷壳都在近处,依据的是空气阻力的原理,凡是重的都扔得最远。所以他说挖沙子的时候,隔一会儿就〃咚〃出来一个,形容得很生动。

那么他这些红山玉都是哪儿来的呢?我跟他说:〃一定是挖沙子的人事先埋进去的,怎么可能隔个十分八分钟,就能喷出来一个呢?〃他死活不相信。我又说:〃你这些玉,潘家园就有啊。〃他特得意地说:〃我恰恰是调查完潘家园才去的,潘家园绝没有这类东西。〃我问:〃潘家园大着呢,你怎么调查的?〃他说:〃朋友领我去的,我看了一圈儿,一件类似的东西都没有。〃我说:〃那好,明天就是礼拜六,我带你去。〃

第二天我带他去潘家园,直奔那个地儿,我一指:〃你看看,是不是这一堆?〃他一看,当时就跟瘪了气的皮球似的,说:〃我上回来的时候,怎么没看见这人啊?〃我说:〃你上回来是有人带着你,那个人在里头转了半天,就把这儿特意给绕出去了。〃潘家园地摊上的都是一百多块钱一个,各种样子的都有,跟他床上的一模一样。他宁肯相信他的〃眼见为实〃,不相信有陷阱。

主观臆造的红山玉常常超出历史局限。造假的人有时候没那个工夫去研究得很深,大概看看差不多,就开始造了。造的时候,为了省事儿,他可能臆造一些。但历史上所有的事情都有局限,简单说,就是历史上任何一件事都会有一个边缘,你一定要知道边缘在哪里。举个例子,比如手机,今天大家都很熟悉,都在用。那么手机是什么时候开始普及的呢?1990年以后,再早一点儿的手机也是1980年以后,1980年以前全国没有人拿手机,撑死了有个步话机。问题是五千年以后,如果有个人拿着〃大哥大〃手机说:〃这是1990年左右的东西。〃这个人就是专家,他知道历史的界限在哪里。我们看文物,就是要知道历史的框架。每件东西,历史都相应地划了一个框,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个框在哪里。我这个台湾朋友是一个无框的人,没有拘束,没有限制。所以那些让我看根本不是红山玉的玉,他认为全是真的,真正体现了无知者无畏。

【良渚文化】

刚才讲的是中国早期的北方玉,现在讲中国早期的南方玉。良渚文化发现于浙江余杭县良渚镇,所以就以地方命名。良渚文化的发现时间跟红山文化相差不远,是1936年发现的。红山玉的动物造型非常多,良渚玉的礼器造型非常多,首推就是璧和琮。

璧,造型是外圆内圆,片状,著名的成语〃完璧归赵〃讲的就是璧的故事。另一类是琮,外方内圆,中空的,有时候外方还带一点儿曲线。〃琮〃这个字,很多人念〃宗〃,是不对的,应该念〃从〃。

我很多年前和一个朋友去杭州,在人家里看到一块璧,碧绿,非常漂亮。当时大部分人对良渚文化还不是很了解,那人身处杭州也不了解,就跟我说:〃这个东西是我们家祖上传下来的,多少年了我奶奶都用它腌咸菜。〃这玉重啊,腌咸菜的时候把玉压在上面,能把咸菜往下挤压一点。我就劝朋友:〃这是个有意思的东西,你可以买。跟他商量,看他开个什么价,你出个什么价,我给你捏合捏合,你就买了吧,很重要的一件东西。〃然后这个朋友跟我说:〃这个璧里面的圆孔不圆啊,有一个台阶,我摸着不舒服。〃我说:〃这恰恰是它的特征。〃早期的玉,要在上面打个洞,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可能一次从这边打,打不到头,再从对面打,打通后会错位,中间形成一个台阶状。早期良渚文化的这种玉器,大量的孔都是错位的,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我们在收藏中会时时遇到新问题,按今天的眼光看,这是一个缺陷,但在历史上它反倒是一个证据。

【乾隆皇帝的釭头】

宋代以后,我们的书上对琮有明确记载,但没有画图,人们干脆不知琮为何物。我刚才说了,琮是一个外方内圆的东西,但具体什么样呢?由宋到清没有一本书能画出图像来,不知道,所以人们就一代代误传。到了清朝乾隆的时候,宫廷收藏的琮,乾隆皇帝也不认得。乾隆管它叫什么呢?叫釭头。这叫法也不是乾隆编的,古人就管这东西叫釭头。釭头是什么呢?车轴的一个部件,在记载中也是外方内圆。

乾隆在宫廷的旧藏中发现一件琮,非常喜爱,然后就写了一首诗,命工匠刻在这件琮的内壁,然后又在里头套了一个景泰蓝的芯,搁在案头插花、插笔。诗是这么写的:〃釭头曰汉古于汉,入土出土沧桑更。〃乾隆这诗写得确实不怎么样,得解释。他说这个釭头(琮)比汉朝还古老,入土又出土,记录了历史的沧桑。乾隆对汉朝的玉很清楚,他看着这个更古老,但也弄不清楚是什么时候的。乾隆还是一个非常有雅兴的帝王,他对高古的东西非常感兴趣。当时宫廷有大量收藏品,都是乾隆所不知的,他也愿意去探究。乾隆的这种精神,实际上影响了乾隆盛世的收藏。

琮的神秘面纱,直到清末民初才被揭开。光绪时期有一个学者叫吴大,他对古玉做了非常严谨的考据,从他以后,才知道琮是什么样子。

【神徽之谜】

良渚文化有一个谜,特别有意思,是由图案引起的。良渚文化大量玉器上都刻有一个统一的图案,样子非常奇怪。这个图案有个名字叫〃神徽纹〃,神的徽记。我们首先注意,这个图案是对称的。我曾经讲过,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原则,或者说第一原则,就是对称。那么,神徽纹到底代表什么意思呢?目前大致有三个说法。第一个说法是〃人兽合一〃,可能代表当时神化了的酋长形象,有着人的头,羽化了的胳膊和腿,脚变成鸟爪形。第二个说法是巫师骑在一个可以上天的神兽身上。上面的是巫师,戴着一个夸张的冠饰,底下是神兽,兽足呈鸟爪状,代表它能飞起来。第三个说法,它整体是个大面具,面具上眼、鼻、嘴齐全,用来吓唬人。吓唬谁呢?就是吓唬自己。人类早期在不了解周围环境的时候,大部分都是自己吓唬自己,今天有时候也是。比如你一进楼道,倍儿黑,就先自个儿吓唬自个儿:〃嘿!干嘛呢?!〃大声喊两声,其实没事儿,就是自己吓唬自己。

神徽纹在良渚玉器上大量出现,还有一个问题无法解释,就是它的阴刻线非常细。拿什么工具刻的呢?我们的文明沿着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的顺序发展,冶炼出来的东西越来越硬。但石器时代没有冶炼,没有金属工具,这些细如发丝的线条用什么刻呢?

后来,在良渚文化的遗址里发现了不少鲨鱼牙。专家用它做过试验,发现鲨鱼牙非常坚硬,可以刻动良渚玉器。于是有专家认为,这些鲨鱼牙可能是被捆在一个带柄的东西上,用来刻划玉器上的纹饰。还有一个可能,是用玛瑙。玛瑙也算玉,但玛瑙属于非常硬的玉。良渚的玉相对来说比较软。另外,有学者认为良渚的玉经过火烧,降低了它的硬度,所以完全可以用玛瑙刻划,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鸡骨白】

良渚文化的玉大部分都非常白,很奇特,跟其他玉不一样,它一点儿都不透亮,有个非常形象的叫法:鸡骨白,跟鸡的骨头一样白。那么鸡骨白的玉器是怎么形成的呢?是因为它曾经被火烧过,再经过长时间的埋藏,就慢慢钙化了。我刚才说的那个台湾朋友,红山玉没买着真的,就奔良渚了。他觉得那边没沙子,不用买机器了,所以就奔了杭州,真的买了很多这种良渚玉器,都比鸡骨白还白。他拿来给我看,说:〃你看雕得多细啊!〃我说:〃您这都是粉笔白,一掰就折。〃我想结果都不用说,大家可想而知。

学习和收藏需要一个认真严肃的态度,不能投机取巧。我这朋友还真花了很多钱,你想,他送人家挖沙子的机器,那钱都是他出的!他是从内心真正喜爱,但他没有一个认真的态度。文物的学习和收藏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不是随便几下蜻蜓点水就能学会的,一定要有认真的态度才能进入收藏的领域。你不愿意学习,也可以进入这个领域,但要有一个拐杖,就是说你要依赖这个领域的专家。

第一讲我们讲了新石器时代玉器,主要是北方玉的代表红山玉器、南方玉的代表良渚玉器。红山玉器、良渚玉器都有五千年左右的历史,主要都用于殓葬,这个现象在其他国家的原始社会没有见过。

西方人认为人类文明的进程就是石器文化、铜器文化、铁器文化,但中华民族与此并行还有一个玉器文化。我们的玉器文化超越了石器文化,启发了铜器文化,是我们民族独有的,在全世界人类文明进程当中,是一支非常灿烂的文化。今天可以说,中华文明的玉器时代,在新石器时期就发出耀眼的光芒。那么,进入奴隶社会以后,玉器将会变成什么样呢?下一讲从夏代玉器讲起。

02 维天之命 玉为祥瑞

--夏、商、西周玉器

【文字的证据】

我们先从〃玉〃字本身讲起。

甲骨文里就有〃玉〃字了,但跟今天的字有一个小小的区别,就是没有那个点,让我们看起来就是个〃王〃字。小篆的字看得比较清楚,三横等距的时候(玉),念〃玉〃;上面两横挨得近,下面这横离得远(王),念〃王〃。汉代以后,〃玉〃字才加了一点,与〃王〃字有了区别,这就是〃玉〃字的来历。最早的〃玉〃和〃王〃,都不点点。所以,我们将〃玉〃作为偏旁部首的时候,也不点这个点,叫〃斜玉旁〃。但是,〃玉〃字作为偏旁部首,也有特例,就是用在字的下面,要点上点,比如〃璧〃、〃玺〃等等。

凡是用斜玉旁的字,90%都跟玉有关。比如数字9的大写〃玖〃,一个斜玉旁,一个长久的久。〃玖〃的本意是仅次于玉的黑色美石。《诗经》里有〃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就是说:你给我一个李子,我给你一块美玉;〃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就是说:你给我一个桃子,我给你一块美玉。〃琼瑶〃两个字都是斜玉旁,也指美玉。古人比我们仗义,是吧?给个桃就换块玉。我们今天都是〃投桃报李〃,你给我一个桃子,我就给你一个李子,两者肯定是等价的。如果说你给我一个桃子,我给你一块美玉,你再给我一个李子,我又给你一块玉。那今天的人都上街买桃,跟人换玉去了。

比如〃ㄗ郑筇肮俸瞳|的〃ǎ褪且恢置烙竦拿帧T俦热缥颐浅S玫囊桓鲎帧ɡ怼ǎ槐疽馐侵斡瘢褪撬抵谱髡飧鲇衿鳎院罄囱苌隼吹囊馑季褪侵卫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