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马未都说收藏 >

第58章

马未都说收藏-第58章

小说: 马未都说收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乾隆年制〃,这个粉彩才有价值。但是有个老师傅告诉我一句,我就到今天都记得牢牢的,他说这叫〃气死官窑〃。就是说它的质量达到了官窑的水准,虽然没有官窑的款识,但是它比官窑还精美,行话说叫〃气死官窑〃。

当时,他这么一劝我,我就把这个碗买了。很长的时间,这个碗都拿在我手里。我就没事拿出来去琢磨它,后来慢慢发现了粉彩的一个真谛。一开始我们对彩瓷的判断是非常困难的,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四种彩瓷,你让一个外行人去分辨,他很难分辨。但是,当你长时间拥有一件粉彩彩瓷的时候,你就可以体会它那细微的变化。它所有的变化都在颜色的过渡上,在它仿自然界的这种颜色的过渡上,这是粉彩最重要的表现力。我当时买到这个碗的时候,我回来就自个儿给自个儿解释:因为没有官窑款,它价钱便宜很多。当时买的时候没有多少钱,我印象中就几十块钱。那当时,如果买一件官窑怎么也得几百块钱,十倍的价格。

那我回来就有这样的感受,我觉得我们有时候不需要太过分地注重这个名分。我们今天在社会生活中,很多时候都是为了去争一个名分。比如,你在学校评职称,你是教授还是副教授。我觉得对你一生不一定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肯定是你的学问。你掌握多少学问对你的一生是最重要的,至于这个名分,有时候不是显得那么重要。那么,我们看到这个瓷器的时候,我就想,那个〃大清雍正年制〃无非就是一个名分而已。

【雍正减压之道】

康熙粉彩数量极少,只有北京故宫博物院有少量盘子,说明粉彩是在康熙最晚期才创烧成功的。到了雍正,粉彩就迅速地成熟起来。原因是雍正皇帝非常喜欢这个粉彩。雍正继位后压力极大。我们讲过,他一开始就进行大刀阔斧的吏治。他自己不出游、不狩猎,不离开北京。为什么呢?内心的压力太大。那么,他当时把很多内心的压力就通过瓷器来减压。比如雍正时期,非常著名的瓷器里有这样的图案,叫〃长治久安〃,画九个鹌鹑,画一些花卉,叫〃长治久安〃,表明了一个统治者内心的一个愿望。

雍正的继位是一个非常曲折的过程,我们都很清楚。他曾经一段认为自己没有可能继承皇位。他当雍亲王的时候,在圆明园的居所里挂着《十二美人图》,落款破尘居士,觉得自己看破红尘了。钤有破尘居士印的还有一组耕织图,把自己扮成老农,在那儿犁地、播种、收割,想象自己是一个平民百姓。

所以你通过这样的事情可以了解到雍正的一个内心世界。他当上这个皇帝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事。雍正的这个十二美人图一直挂在圆明园,挂在雍正的寓所。他一直看着这个美人,非常漂亮。上面有古董、有家具。这是什么呢?这也是他的心灵鸡汤。我们今天有时候心里不愉快的时候,听听课、看看书觉得是一碗心灵鸡汤。作为一国之君,他有时候也需要这一碗心灵鸡汤。只不过他那鸡汤比咱的鸡汤贵点而已。后来,我们查到档案:〃雍正十年八月二十二日,司库常保,持出由圆明园深柳读书堂围屏上,拆下美人绢画十二张。〃这非常清楚,雍正继位十年以后,这十二张画就被从他的寓所中拆下来,收入库中。解放以后偶然才被发现。那么从这段记载上可以表明这十二个人不是雍正的妃子,他说的拆下美人绢画,说得非常草率清代宫廷中有很多禁忌。如果这些人都是嫔妃,不可以这样记载,随便说美人画,这是不可以的。每个人都有她的固定称谓。

雍正时期典型的美人图,脸都画成鹅蛋圆,俗称〃鹅蛋脸〃,非常漂亮。乾隆也画美人图,乾隆早期的美人图跟雍正时期的美人图差异不是很大,但是你从细微的地方,比如,脸上的施粉、衣服上的皱褶以及细部的描写,还可以区分它的一个演变过程。我们知道,文物的演变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很少有突变的过程,它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我们如果能很熟悉它这个渐变过程,就可以准确地区分出,它是乾隆还是雍正。我为什么有时候看一眼马上就清楚呢?只是我知道它的细微的地方的一个变化。所以我们如果想在鉴定上有所建树,观察细节比观察总体还要重要。

【喜欢热闹的乾隆】

从粉彩上可以看到,雍正和乾隆两个皇帝的审美取向。雍正的审美取向是舒朗、淡雅,他很希望瓷器不要表现得过于强烈。乾隆皇帝的取向是富丽、繁缛,江山全是他的,他希望热闹。《红楼梦》里,贾母非常喜欢热闹,一到过寿日,喜庆的时候,喜欢招很多人来,它就是一个统治者的心态。当他在这个地位上站稳的时候,他一定喜欢热闹。乾隆时期就出现了一种新的粉彩瓷器,很有意思,叫〃百花不露地〃,也叫〃万花不露地〃。只有到了乾隆,才会出现这么热闹的瓷器。雍正的时期也出现过〃百花不露地〃,但是它只是在一个白碗或者在一个瓶子上拦腰缠上一圈,并没有满满地铺满。只有乾隆在瓷器上没有露出半点地方,没有让你看到一点露白的地方。这种极为特殊的瓷器只有乾隆一朝盛行,因为成本非常高。过了乾隆时期就急剧衰退,晚清出现了大量的仿品。

乾隆二十五岁登基,这时国家的积累已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程度,社会繁荣富足。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都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强盛。社会一旦富足,人的审美意识就增加。你贫穷的时候,你是很难顾及审美的。人们对审美的第一次增加,首先对色彩感兴趣。你的审美的过程如果发生质的进步,首先对颜色感兴趣。所以,在设计学当中,颜色是第一强调的要素。乾隆也知道当时整个社会的一个心态,所以乾隆时期的瓷器,即使不是粉彩也显得非常热烈。

大家不要认为审美是天生就有的。我讲过,审美一定是后天学的。创造美有可能是天生的,比如有的人嗓音天赋非常好,没有经过任何正规训练,他就可以唱出非常优美的歌。但是你能听懂优美的歌,你一定是后天学习的。所以,一个人当他贫穷的时候,他没有机会去学习。当他生活富足了,就对美的东西非常感兴趣。今天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听这样的课呢?是因为今天的生活好了,你能够坐下来听一听我们古代创造的这个美了,这个美是一个客观存在。过去我们不仅不去主动地去学习而且还持一种批判态度,那是因为社会的贫穷。社会富足会改变我们对社会的看法,会改变我们对美的看法。

【包袱皮】

乾隆时期还非常流行一种特殊的瓷器,叫〃包袱皮〃。其实雍正时期就有了,很少;乾隆时期流行;到了嘉庆后期,就不再流行了。这种包袱皮的瓷器之美给人的第一冲击力非常震撼。

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瓷器的时候,围着它转了很久。我不能想像,以坚硬表现柔软能达到如此登峰造极的地步。我们都知道,瓷器是硬质的,丝巾是软质的。在瓷器上把这个丝巾包过来的时候,像真的一样,非常柔软,那个皱褶、起伏都做得非常精彩。这是鼎盛时期的一个标志。嘉庆早期,就是乾隆当太上皇的时期,还生产了一批这样的瓷器。

大概是1996年的时候,我们经过拍卖买过这样一对瓶子。那时候的人对瓷器的这样的认知是非常低的。它不仅仅是一个瓶子,它是一个极为精美的工艺品。你想想它的表达能力,就是我说的以坚硬表现柔软,堪称一绝。

【道光皇帝的节俭】

清朝跨过嘉庆,到了道光就开始走下坡了。道光皇帝本身是一个勤俭著称的皇帝,在整个清朝的皇帝里,他最勤俭。因为他看到这个国家有点儿支撑不住了。他心里清楚,家里还有多少干粮,别人是不清楚的。所以,道光皇帝提倡节俭。

道光的节俭在清朝是出了名的。他自己给自己规定,就是我的衣服不洗过三遍是不能换的。你知道在乾隆时期衣服是不下水的,穿完就放弃了。我们过去的丝织和绣上的衣服一下水就容易发生颜色的蔓延,就是把别的地方染了,所以它轻易不下水。那么,道光皇帝说,他的衣服要下水三次才能换新的,可见他的勤俭程度。

清代有一种特殊的服装,可能今天去冷库的人能看到,一般都看不到,叫套裤。套裤只有两条裤腿,穿的时候套在腿上,有点儿像套袖。套裤的膝盖处特别容易磨损,穿破了以后就要打上补丁,按照宫廷的记载叫打掌。

我们一般说打掌是指鞋上,但是裤子上在膝盖上补上两个补丁叫打掌。道光皇帝自己的套裤都打掌,导致清代到道光时期形成一种时尚,就是所有的大臣,不管这个裤子新的旧的都打上一个掌。一方面取悦于皇帝,另一方面是跟上这个时尚。我们看到有些人的西装,就是新的也在胳膊肘上打上一个补丁,跟当时异曲同工。

有一天道光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曹振墉,撇了曹振墉一眼就说,〃你这个套裤上也打掌吗?〃军机大臣曹振墉以圆滑著称,早年皇帝问过他一句话说:〃鸡蛋多少钱银子一个啊?〃曹振墉一听这话就知道这事坏了,因为内务府上下都是串通的,蒙皇帝,他没法回答这鸡蛋多少钱一个。所以,他很滑头地说:〃臣自幼有病,平生不吃鸡蛋,所以不知道鸡蛋多少钱一个。〃顺理成章。但他这回不能说:〃臣自幼有病,平生不穿裤子,不知道这打掌多少钱一个。〃他只好卯足了劲儿说了一句,得需要三钱银子。道光皇帝说了一句,说:〃你那儿还是很便宜的,内务府给我打的这个掌五两银子。〃你知道,这五两银子买套裤得买多少条吗?皇帝是不知的。

我们了解了道光的这个精神面貌就知道,就知道由于粉彩的制作成本高于青花,所以到这时就衰退了。

【事愈大,心愈小】

我曾经买过一个残的粉彩方瓶,画着五色龙,口是碎的。我买的时候两块钱,卖我那个人我记得清清楚楚,他跟我说:〃这个瓶子在文化革命前是好的。文化革命抄家的时候,他眼瞅着红卫兵小将把这瓶子从他们家窗户扔出去,口撞在树上所以碎了。身子非常完整。〃卖给我的时候两块钱。这个残原碎的方瓶,在我们家窗台上摆了二十年之久。我对道光粉彩的了解,全部是通过这个瓶子。每个时代的颜色都不同,看多了就非常清楚,多了哪个颜色,少了哪个颜色;同样的颜色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同样是红色,道光时期的就没有乾隆时期的红色饱满。

我当时并不知道道光是个勤俭的皇帝,我只是买了一个残破的方瓶。我想来想去,今天也是,破了也得收藏,不一定只考虑完美的,残器依然能准确地提供那个时代的文化信息。

【万寿无疆与天地一家春】

同光中兴以后,粉彩就彻底地变成了一个商品,跟艺术的距离越拉越远。政府当时重整瓷业主要是为了贸易,为了用它获取利益。同治、光绪皇帝大婚时,用的瓷器都是粉彩。同治皇帝大婚时,烧造了一大批新款瓷器,纹饰是新的,画了一些喜鹊纹。光绪皇帝大婚的时,定烧很多〃万寿无疆〃的碗盘。

晚清统治中国的实际上是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她烧造了她自己的御用粉彩瓷器,最著名的署〃大雅斋〃、 〃天地一家春〃款。大雅斋是慈禧写字作画的地方。〃天地一家春〃不是指国家、天和地一家春,是指咸丰跟慈禧他们俩人〃天地一家春〃了。

【粉彩小结】

康熙晚期,当清朝江山已成稳固气象的时候,粉彩就诞生了。通过雍正、乾隆两朝逐渐发扬光大,使它成为了瓷器中最主要的力量。以审美层次来看,粉彩处在金字塔下面的最底层,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每一个百姓以拥有粉彩为乐趣。粉彩一扫五彩的热烈,改变了那种强势的色彩风格,变成了一种非常柔和的色彩表现。这种表现非常能适合大众的心理,尤其适合清中期到清晚期的大众心理。五彩是我们中国人创造的彩瓷,粉彩是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一种彩瓷。那么,它们本质上有什么区别呢?西方人是画油画的,我们是画国画的。国画更多是讲究写意,而西方的油画是讲究写实、逼真。所以,我们看到的十五、十六、十七世纪西方的油画都画得非常地逼真,不管是风景画还是人物画。

当粉彩模仿了西方的珐琅彩这个技法实际上是模仿了西方的油画技法。油画就讲究写实,注重阴阳向背。而我们过去的彩瓷画树、画叶子的时候,也不注重阴阳画,阴画、阳画都一样;脸上也没有阴影,只是意思到了。但是到了粉彩这一级的时候,它已经就开始注重脸上的阴暗和层次了。在追求艺术写真上,粉彩改写意为写实,非常准确地描述了翎毛走兽、花鸟鱼虫。比如,花卉,它已经开始注意阴阳向背;比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