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和熹传 >

第6章

和熹传-第6章

小说: 和熹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罢,拉着阴孝和向后园走去。阴孝和却频频回头,心内暗自琢磨。

    池中果有鲜红鲤鱼,邓绥命女婢拿了一些饵料来喂,那些鱼便聚在一起,争来求食,阴孝和玩得兴起,便将邓绥手中的饵料都拿了来,在池边流连不去。

    邓绥的心中也在想着刘庆,看来他的伤已大好了。脸色虽还有一些苍白,却显得神采奕奕,心中不免也替他高兴。只是他看自己的眼神不免让人脸红心跳。

    还有父亲说不久会送他回清河,也不知会不会平安到达。正想着,难免走神。阴璃正玩得高兴,见她不出声,便向她看来,却见她面上一朵红云,唇瓣微抿,一双美目朦胧不清,不仅也看得呆了,手一滑,饵料全部落于池中。

    “呀!”阴璃一慌,叫了一声,邓绥回过神来,不仅笑道,“看你还怎么喂,都成了鱼儿的口中食了。”

    “绥儿你笑我!”阴璃嘟着嘴,样子十分可爱。

    “我哪是笑你,是说你笨拙,你说是不是呢?”邓绥小脸扬起,侧目瞧她,一脸的笑意。

    “哈,你还是笑我,璃儿不依。”阴璃说着用手来推邓绥,邓绥娇笑着跑开,两个女孩在园中追逐耍乐,好不开心。

    夜里,阴孝和在婢女的服侍下早早入睡,她自小娇惯,一应器物都是从自家府中带来,每天必换一身衣衫,而且决不穿第二次。饰物都是父亲重金打造,名贵非凡。吃食更是讲究,每日都是由自带的厨子用心烹调,决不肯有一丝马虎。

    阴氏虽说也是阴家所出,但是也看不惯阴璃的骄纵,只是自己是长辈,不好,提耳面命,每天训责就是了。是以,阴氏便告诉邓绥,不要轻易进阴璃的房间,也不可动了她的东西。这一切邓绥都谨记在心,从不肯踏入阴璃房间一步。

    不过邓绥却向阴璃提出了一个请求,将她不穿的衣衫都拿了回来,让婢女送给附近的穷苦人家的孩子。阴璃却不管这些,她的衣物怎么都是扔掉,至于如何处理,却不在她的考虑范围内。所以邓绥的要求,她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由于刘庆住在书房之中,邓绥已许久没有进书房读书了。手中的一部经书,已读得烂熟于胸。给祖母请过安后,她仍是将婢女屏退,独自一人在园中信步。

    花影树影中,她娇柔的身子显得若即若离,如仙子般,飘乎不定。迎面管事邓顺和父亲一前一后走来,见她独自一人,但停下脚步。

    邓绥对着父亲施了一礼,“父亲,何事如此匆忙?”邓绥问道。

    “绥儿,你来的正好,父亲也有事问你,我们一起去书房,刘庆已在那里等候。”邓训说完,快步向书房走去。

    书房中,灯影暗淡,刘庆独坐在榻上看着书简,全身都笼在一层阴影之中。他听到脚步声,先是一惊,待听到是邓训的声音才松了一口气,将门打开。邓训吩咐管事守在门口,和邓绥进了书房。

    刘庆对着邓训施了一礼。邓训是邓禹之后,母亲又是阴氏后人,邓训自是比刘庆高了两辈,就连邓绥都比刘庆高了一辈。但是汉室宫廷中近亲结婚之事,已属平常,是以邓绥自也可以在选秀之列。

    邓训道,“清河王不必多礼。”

    刘庆看了邓绥一眼,不知道这父女二人,深夜来此何事。

    邓训看着案上昏暗的灯火,表情变换不定。许久,才幽幽地说,“真是皇室的奇耻大辱啊!”

    邓绥和刘庆都看着他,只用询问的目光,却不敢发出一声,许久,邓训才又淡淡地说,“太后与都乡候做出了丑事,现在宫廷内外,无人不知。我已联系了朝内的众臣,可大家是敢怒不敢言,都在观望,唉,朝政如此,让人扼腕长叹啊!”

    刘庆脸上的肌肉动了几动,悠然道,“我自小就不敢提自己的生母宋贵人,要不是父王护着,我已不知死过几回。这次,陛下已肯求太后让我留京,可是窦太后还是把我视为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我这条贱躯,活着就是为了报我母后之仇,扶皇帝做好皇位,保我汉家江山永固。大人如有吩咐,我刘庆,性命不要也要帮大人完成。”

    邓绥身子微微发颤,美丽的双目中,泪水夺眶而出。废太子的苦楚,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

    她拭了拭泪水,转过头去,不让自己的小小举动,影响父亲的决定。

    “王爷,此时我也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朝中无人啊!但是我想清河王毕竟久居宫中,这朝中之事,想必比我更加清楚,或许能有好的对策。”邓训看着刘庆,目光中充满期待。

    刘庆突然哈哈大笑,笑声中充满凄凉之意,“大人,我已被赶出宫廷,如果还能有一丝作用的话,就是去游说朝中的各位忠于汉室的老臣,尽量瓦解窦氏一族,明日我便起身,大人尽可放心。”

    邓训长叹一声,“你有如此胆量,真是汉室之幸。”

    邓绥道,“父亲,太后之事,我也有一丝耳闻,不过我想,天怒人怨之事,自是不会长久。那刘畅既靠得宠而骄,一定会有想掌权的想法。如果此时我们于市集之中散布谣言,说他会执掌天下,窦宪之流一定心中恐惧,到时候必会除之而后快。那刘畅若是有心之人,想来也不会坐而待毙。我们不需着急,坐山观虎斗即可。”

    邓训眼前一亮,“绥儿,这个办法好,明日我便着市井内的小儿,编出儿歌,想那窦宪听了,必会胆战心惊,如此一来,大事可成。只是不知,谁会最终胜利。”

    邓绥咯咯笑道,“父亲,这不是明摆着,那刘畅必败。窦宪毕竟树大根深,他一个刚男宠,毫无根基,怎么斗得过他呢?但是我们还是要推波助澜,让窦氏一党,也得到一个教训。”

    刘庆听了邓绥的话,对这个聪明绝顶的小女孩不仅钦佩之极,忍不住问道,“如何让他们得到教训?”

    邓绥望进他的眼睛,小手抚了一下额前的散发,呵呵笑着,指着刘庆道,“这就是你刚说的办法啊!”

    “我的办法?”刘庆不解又反问她。

    “你不是说你要游说各位朝中的老臣吗?这正是一个好机会。窦宪如杀了刘畅,太后必不欢喜,而他也不敢和太后说实话,如果有人在此时把真相告诉太后,你想会是一个什么后果?”她慧黠的看着刘庆,小嘴微微翘起,看得刘庆又痴了。

    邓训大喜,鼓掌大笑。“好绥儿,真是太好了,这个办法,即使不将窦氏一党置于死地,也必能让他们有所收敛,真是一招好棋。绥儿,你看这儿歌应该如何编?”

    邓绥想了想,拿出笔,在一根竹简上写道,“都乡来邦,汉室兴旺,将军横尸,血泪成行。”邓训拿过看了一眼,微笑点头,“如此甚好,明天一早,我便着人办理。”

    讲完不仅又哈哈大笑,“有女若此,幸甚幸甚!”

第八章 劝谏() 
第八章劝谏

    窦宪早朝前会同太尉宋由,太傅邓彪,黄门侍郎窦笃,聚在章华门口。天空中万里无云,青朗朗的天空下,高大的崇德殿显得庄严壮丽,富丽堂皇。

    窦宪虽然依然不改目空一切的样子,却略显得烦燥不安。他在章华门口的台阶上方,注视着天空飞过的鸿雁,心中的弦却崩得很紧。黄门侍郎窦笃是他的弟弟,此人虽和窦宪一样的骄矜,却是一个十足的草包。

    他身材肥硕,肚子极大,每次走路时,都是身体向后,肚子向前。他见窦宪早早来上朝,便过来打招呼。

    “大哥,今日怎么来得如此之早?”窦宪看了看他的肚子,呵斥道,“你的肚子你还带得动?除了吃,你还想不想点别的事?”

    窦笃被当头喝骂了一句,心中便觉不快,又不敢得罪窦宪,只好低头不语。心里却暗自嘀咕,“你还不是整天喝得大醉!”

    看着其他官吏从身边经过,邓彪一一招呼,此人做事八面玲珑,处处逢迎,虽然行政方面一直碌碌无为,官场上却十分吃得开。

    他见窦宪皱眉叹气,虽不想触霉头,但是责任所在,也不得不上去问候一句。“窦将军,今日似乎心情不悦,不知何事让将军烦心啊?”

    窦宪看了一眼离自己不远处,聚成一堆,小声讨论的众臣,直觉自己做了一件天大的蠢事。司徒袁安和司空任隗正一脸心怀鬼胎,神神秘秘的和群臣在对着宫中指指点点,他看着就更加生气。

    大叫了一声,“宋由,你过来!”

    太尉宋由是窦宪的人,此时正与尚书韩棱说话。听到窦宪叫自己,便小跑着过来,却见窦宪一脸的怒气,一时也愣在当场,不知如何应付。

    窦宪将三人叫至一角,问道,“今日朝中必对太后与都乡候一事有所微词,你们心中可有了什么打算?”

    宋由道,“此事,众臣虽有非议,我想却不至于当着太后之面弹劾。”

    邓彪也道,“老臣也是这个意思,今天早上我见到司徒袁安,他却没有和我提及此事。”

    窦笃揉了下鼻子,沉声道,“大哥,听说都乡候是大哥推荐给太后的,此举实有些不妥。”

    窦宪从鼻子里哼出了一声,“此事虽有不妥,却生米已成熟饭,现在朝中上下,物议汹汹,却不知如何替太后收场。”

    “那么将军有何打算呢?”邓彪知他心中已有计较,所以也不说破,故意问他的意思。他是邓禹的同宗,父亲也是中兴大臣,受封候爵。他虽有清名,颇得社会上道德家们的高度赞赏,可他却一心只想落个清白名声,从不得罪人,是以政治上是个庸人。

    窦太后的丑事,他本不欲参与其中,静观其变为好。可是窦宪却找他来商量,所以只好推拖,不肯吐露自己的一丝想法。

    “我本来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太后越做越过份,竟然日日召见。如今风闻言事之人甚多,所以我想我们也该劝谏一下太后,收敛一些,不可再如此过分。”

    窦宪说出来的话,让三个人都吃了一惊,互相看了一眼后,宋由咳嗽了一声答道,“将军即如此说,我等一会在朝堂之上,也可劝谏一二,不过,我怕我们一开口,那些自诩忠诚之士,便要大做文章,到时场面一发不可收拾,不是让太后下不来台吗?”

    窦笃冷笑道,“即使太后有一二个男宠也并非无道,所谓人道,难道就是让一个三十不到的女人孤单一生吗?这些所谓的正人君子也好不到哪里去,一群假道学罢了。”

    窦宪沉吟道,“宋由说得有些道理,也罢,早朝之后,我自会去**劝戒太后,希望她能听进去我的话。”

    此时三十五名“掌宾赞受事”开始呼谒者治礼,以次导引。四人听了忙趋步上前,入崇德殿见驾。

    宫殿之下,掌宫殿掖门户的郎中,站于台阶两旁边,每一台阶有数百人之多。文官丞相以下陈列于东方,西向而立。诸将及军吏,功臣,列候依次列于西方,东向而立,文东武西而立。廷中陈列车骑、戍卒、卫官,并置放兵器,张坚旗帜。

    掌宾客礼的大行,设九宾之仪,以序诸候王及归义蛮夷,并负责上传语告下,下有事告上。就听他唱警道,“陛下,皇太后驾到。”

    众人随之贺道,“皇上万岁,万万岁,皇太后凤体安康。”

    大行又唱道,“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刘肇道,“众卿家可有事要奏。”他早与黄隽计议,料想今日朝中必有人将太后一事提及,若借刀杀人之计无效,也可借众臣之力将刘畅除之而后快。

    但是若大的崇德殿内连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到,众臣都低着头,不发一声。刘肇心急如焚,又道,“众卿家无事可奏吗?”

    此时,中常侍蔡伦出班奏道,“陛下,臣有一请,求陛下允准。”

    刘肇见有人出奏,心内大喜,笑道,“蔡卿家可何事奏请?”

    “臣任中常侍,太后却让臣管理宫中物事,臣请跟在陛下身边,尽臣应尽之责。”蔡伦面色严肃,虽低头请奏,却声如洪钟,正气凛然。

    窦太后坐在后面,没想到蔡伦有此一奏,觉得又好气又好笑。蔡伦永平十八年入宫为太监,当时只有十五岁。他读书识字,第二年就升为小黄门,此后作黄门侍郎,掌管官内外公事传达及引导诸王朝见,安排就座等事。

    后来他帮助自己诬陷宋贵人挟邪媚道,以至令她自杀。她感他之功,是以安排他做了这个有实权又有油水的好差事。谁想此人竟不识抬举,好好的差事不做,却偏要去服饰刘肇,即如此成全他也好。

    于是道,“蔡伦,你即如此尽责,哀家没有不准之理。你明天就到嘉德殿吧,随侍皇帝左右。”

    蔡伦面上一喜,“谢太后。”随后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