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和熹传 >

第13章

和熹传-第13章

小说: 和熹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玉堂殿是章帝的梨贵人居住之所。梨贵人体弱,入宫一年便离世。冷宫冷院,无人打扫,显得空荡而残破。墙角到处是乱丝蛛网,只留了一个凉榻给他躺卧,铜树千枝的长明灯上只点着一枝残火,更让本来阴暗的殿内更加阴气森森。

    他感到自己就如一条被人遗弃的疯狗,想吠叫都没有人来理。夜寂无声,窦宪光着脚跑到院子中,冲到门前用力捶打着殿门。

    “来人啊,我要喝酒,酒,给我拿酒来!”殿门紧闭,随着他的捶打吱嘎作响,却没有一人应声。

    “来人,快拿酒,太后,太后,你是我的妹妹,你不能这么对我,我只是杀了一个刘氏的无用的候爷,你怎么可以这么对待你的兄长。”他吼着,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夜,依然是静的,他有些灰心,无力的垂下又臂,坐倒在门前的台阶上。满天的星斗,都在看着他的笑话,愤懑如尖刀一般剜着他的心。

    他想起自己豪华的府中,文绣幔帐,宝鼎兽纹,一大群妻妾陪着他饮酒做乐,软玉温香,似乎都如昨日黄花般,千般散尽。他清醒的知道,这一切都不是梦。

    他想不通,为什么一向对自己言听计从的妹妹会突然狠心把他关到此处。他怕死吗?他怕!他很怕!

    一想到所有他所拥有的一切,即将离他远去,他就要步上刘畅的后尘,在黄土丘内结束自己的一生,他心有不甘。

    窦太后的性格他知道,她虽狠辣,却极重亲情,她怎么会为了一个刘畅而杀死亲兄呢?可是现在他却心里没有了底,这一次她真的生气了。而她也可能在冲动之下,杀了自己。

    他虽知道自己罪责难逃,但是最多只不过是丢官而已,但是窦太后的插手,却让自己真的可能死在宫中了。

    他慢慢地踱回榻前,横倒在榻上,在纠结与恐惧中沉沉睡去。

    在难熬的岑寂中天光渐亮了,窦宪听到殿门发出的吱呀声,勉强睁开了眼,见送饭的内侍提着食盒走进殿中。他感到全身发热,头痛欲裂,全身的骨胳如散落一般,提不起一根指头。

    “你,你去告诉窦景,叫他来见我,我有话对他说。”他脸色苍白,一又凌厉的双目显得混沌不清。

    “太人,我只是一个送饭的小宦官,这宫门也是出不得的。太后也吩咐了,要是让大人与外人有了接触,不仅是奴才,就是外边的那些军吏,怕是也难逃一死。大人还是饶了小人吧!”他放下食盒,看了一眼,僵卧不动的窦宪摇了摇头,又道,“大人,莫不是生病了,奴才一会请问一下蔡常侍,是不是请御医来给大人诊治。”

    窦宪也听不清他在说些什么,眼皮开始越来越沉重,终于不支,又沉沉睡去。

第十七章 迢递畏崚嶒(上)() 
第十七章迢递畏崚嶒(上)

    十几辆马车载着妇孺和行礼,行进在前往河湟的路上。夏日的风带着火一样的苦涩味道,吹过旅人疲惫的脸颊。路边的枝叶上早已被行旅的车辆和行人带起来的尘土糊上了厚厚的一层土沫。树上的知了,不停地鸣叫,让人昏昏欲睡。

    邓训骑着马走在最前面,这次返回羌地,他并没带着自己的五个儿子同行,而是带上了小女儿邓绥。

    此次他是带着任务去的,而小女儿的足智多谋,正是他的裨益。他回头看了看正中的一辆马车,绥儿就坐在那里面。如此的骄阳似火,他有些后悔自己的决定,她娇柔孱弱的身子,经得起千里的折腾吗?

    拍马返回,义子李夏立即迎了上来,“义父,有事吩咐吗?”

    李夏是女儿邓绥的随从,此人精明果感,武艺高强,又粗通卜算之道,对邓绥更是衷心无二,所以他毫无犹豫就收他为义子。

    “李夏,你到队伍前带队,我去看看绥儿,不知道这么热的天气,她可受得了?”

    “喏!”李夏答应了一声,催马前行。

    来到女儿的马车之前,邓训轻声唤道,“绥儿,是父亲,是不是太热了,用不用找个地方休息一下?”

    邓绥从马车中探出头来,一双明眸轻灵的转动,小脸上微微带着一些汗水,却笑意盈盈。“父亲,女儿刚刚看到前方有一个树林,随从们也累了,我们就到那里休息一下吧!”

    邓训向前方看去,确有一个树林,远远看去,如一条长带,绿意盎然,看得人心情大好,全身的疲惫似乎也淡了许多。

    “好绥儿,就在那里。”邓训打马从前向后,告知众人加快速度,到前方树林休息。他心细又体贴的行为,自然让众人欢阅,欢呼声大起,队伍的速度果然加快了很多。

    树林里,绥儿下了马车,赵玉忙过来拿了竹筒让她喝水。赵玉进了邓府,改了装,显得更加清秀。林中清风徐徐,千枝万叶随风轻摆,哗哗有声,令人心情大好。绥儿笑着走到父亲面前,把竹筒递过去道,“父亲,路上辛苦,喝点水!”

    邓训接过来,见绥儿穿着湖绿色的轻衫,眉目不画而娇,一点朱唇丰润可人。流云髻上缀着两朵珠花,青玉缀珠步摇随着她的走动,来回摇摆,不仅莞尔道,“绥儿知道疼父亲了!”

    接过了竹筒喝了几口水,眼见林外紫衫闪过,不由心中一动,笑意更深,却不说破迷题,大声吩咐众人道,“此时正午,日光正毒,我们就在林中休息,赶到下一个市集还来得及,大家可安心小憩。”

    邓绥一路坐车,却正想伸展一下酸麻的小脚,便叫了赵玉,在林中闲走。众人也不愿挤挤挨挨,各自分散。林中一时静寂,只几声鸟鸣,也听得不真切。

    眼光闪动处,见一紫衫男子背靠一棵大树,目不转睛的看着自己,正是刘庆。她脸上一红,屈膝福了一福,“清河王爷如何会到此?”却不敢再去看他,一颗心呯呯乱跳。

    刘庆的目光在她美艳绝俗的脸上转了又转,却不言语,清秀的脸上带着几分痴迷和想念,一双眸子微微闪动。

    “王爷?”见他不语,绥儿的脸涨得如火烧一般,窘迫地问道:“王爷,你怎会在此?”

    清河王似才从梦中醒来一般,轻轻地叹道,“绥儿,我路过此处,见你们也停在此,故来看望你和邓大人。”

    “父亲就在那边,让玉儿带你过去吧!”邓绥站直了身子,虽仍窘态毕露,语气却已正常。

    “绥儿,我才见到你,你这些日子可好吗?”刘庆柔和地问道。

    “绥儿还好,王爷你看呢?”她巧笑嫣然,一张笑脸如三月的春花般,看得刘庆又痴了。

    “绥儿,想来我去京中,已有一月,你却更加美丽了。”他从怀中摸出一块白玉,玉质极佳,如细乳般柔腻,似乎还带着一缕清香,如初开的荷花般,让人爱不释手。

    拉住了邓绥的小手,放在她的掌中,邓绥刚要挣扎,却觉得那玉触手如冰,全身立即感到了一阵清凉,不由停了手,细看那玉。

    刘庆微笑着看着她纤细的玉颈,形成了一个美好的弧线,低头去看那玉,一颗心也似要飘荡起来,忍不住用手指去摸她柔滑的手背。

    “呀!”邓绥更加羞红了脸,慌得差点把玉扔到地上。“王爷,你——”

    她挣扎着缩回了手,却不舍得把玉还给刘庆,小脸一扬,“王爷,你好无礼。”

    刘庆笑道,“绥儿,那玉是我送给你的,你看那玉上还有你的名字!”

    邓绥好奇翻过白玉,见另一面上刻着“惠绥”二字。浅浅含笑道,“王爷,可是取自《仪礼》壻御妇车授绥,姆辞不受一句,你是说绥儿是拉车的绳子吗?还是想说绥儿惠泽于人呢?”

    刘庆凝视着她的笑脸,朗声笑道,“绥儿好聪明,只可惜你都没有猜对。”

    邓绥转头看她,却见他双瞳如墨,映得自己一张红霞的脸庞,不由低垂臻首,“那王爷指点绥儿是什么意思吧!”

    赵玉本来是站在邓绥身后,刘庆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中,早已眯了眼睛,觉得此人油嘴滑舌,心中早生了几分憎恶。她一伸手拦在刘庆面前道,“清河王爷,小姐走了这许久,累了,要去歇息了,王爷既是来拜会大人的,还请王爷自重,别缠着我家小姐。”

    “小王——”刘庆还要说下去,赵玉又道,“你这玉既是送给小姐的,小姐也喜欢,就大大方方交给小姐,至于这两个字是什么含意,小姐才懒得理呢!走,小姐,我们回车里休息一会。”

    这一来,邓绥也弄得哭笑不得,抬头看了一眼刘庆,“王爷,此玉绥儿收下了,就做为绥儿救你之恩的答谢如何?”

    刘庆只好道,“绥儿,这礼若为此,却是太薄了。”

    赵玉拉了一下邓绥,“王爷,这礼我看就行了,我们小姐只看心意,你有此心,足矣!”

    邓绥也被赵玉逗笑,便也打趣刘庆道,“王爷,玉中之意便是如此吧!”两个少女转身飘然而去,衣袂如柳,嘴角含笑。

    刘庆却没有去见邓训,只拉了马,向林外走去,又忍不住回头去看邓绥远去的身影。只是伊人远去,不由怅然。

    刚要再走,却见一个高大的身影站在面前,正是李夏。李夏似笑非笑,眼中满是促狭,“王爷,你我京中事了,义父也送王爷回清河,怎么此时来此呢?”

    刘庆刚要说话,却听后面又有一个声音道,“呵呵,我说怎么看着眼熟,原为是清河王爷,你来见绥儿,怎么也不来见见老夫?”

    回头一看,却是邓训,刘庆大窘,只好团团转身为礼。“大人,是小王的不是。我确是为了见绥儿而来的。”

    邓训哈哈大笑,李夏也笑道,“王爷,你过而不见,却只为了见见小姐,这做得可不对啊!”

    刘庆忽然跪倒,“小王肯请邓大人将绥儿许给小王,小王定会终生爱慕小姐,一生将小姐奉为至宝。”

    这一来,邓训也一愣,忙将刘庆扶起,“王爷,此事听臣下给王爷说。请到这边来!”

    三人选了一块平坦之地坐下,邓训道,“王爷,绥儿自小便已是入宫之选,此时尚未及竿,几年之后,必入**,王爷虽对小女有意,只可惜此是王命不可抗啊!”

    刘庆急道,“小王也是皇室贵胄,天子的亲兄长,莫非大人是觉得小王无权无能吗?”

    邓训摇头道,“王爷,小臣并非此意,绥儿自小便是入宫之选,是太后亲订,她母亲娇惯于她,还未对她提起。只是老母对她自小便加以教导,将来之路是改不了的。”

    刘庆顿感满天乌云,整个人都失了力气,精神委顿。眼前也蒙了一抹灰影,全身如冰冻一般,了无生气。

    李夏道,“王爷,小人不才,也给小姐看过相,小姐是主理天下之相,只可惜……”

    他虽未说,刘庆却听了出来,苦笑道,“你是说我不是主掌天下之人吧!”他抬头看了看头顶被树林遮盖的一方蓝天,目光变幻不定。

    心中一声长叹,觉得泪水似要冲出眼眶,一股热气瞬间集于头顶,他淡淡地道,“我虽为兄,幼时却被窦后所害,废了我太子之位,我却从不敢报怨一分,只因我与肇弟,感情深厚。我现在虽为清河王,却随时有被太后除掉的危险,我虽对绥儿爱慕,却不忍拖她入火坑之中,我九死一生之人,实在没有资格再做此想。大人放心,从此刘庆决不会再提此事!”

    心,剧痛如绞,他站起身来,看也没看邓训与李夏,刚刚燃起的一点星星之火,此时已如死灰一般。哀痛将他的心撕成了丝丝缕缕,死水一般再也泛不起一点涟漪。

    牵马而出,骄阳如火一般包裹了他的身体,他却感不到一点温暖,泪水从眼中滑落,天地之大,他又将去往何方呢?

第十八章 迢递畏崚嶒(中)() 
第十八章迢递畏崚嶒(中)

    刘庆浑浑噩噩信马由缰,一直到了深夜,却见满天星斗,云翳遮掩,一弯明月在沉沉的云海中穿行,那淡淡的朦胧月光,将他的身影拖得很长很长,暗月的光辉,映在他清秀的脸上,带着一抹幽幽的光晕。他抬头见那明月,才长长叹道,“月影如此,不知是否也照着伊人呢?”

    他环视周围,却发现自己是在一座大镇的镇口,镇中沉静,偶尔传来一两声犬吠,自己也不知走过了多远,走到了哪里。他驱使那马儿向镇中走去,家家都已关门,只有几户人家有灯光透出。夜风吹来,带着一抹殷殷的水气,令人全身一爽。

    他打点起精神,策马徐行,耳畔似传来呜咽的埙声,声音凄婉幽怨,却又音域深厚低沉,不仅心折,又触动了心事,便循声而去。

    镇中一条大路,那声音若隐若现,时高时低,他也渐渐脱离了大路,转入一条小径。小径幽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